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碳纤维增强C_f/BN-Si_3N_4复合材料性能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斌 张长瑞 +2 位作者 曹峰 王思青 曹英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39,共5页
采用XRD,XPS和SEM对T300和T700两种碳纤维的物相结构、表面成分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分别以两种碳纤维编织件为增强体,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了Cf/BN-Si3N4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碳... 采用XRD,XPS和SEM对T300和T700两种碳纤维的物相结构、表面成分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分别以两种碳纤维编织件为增强体,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了Cf/BN-Si3N4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碳纤维的石墨化程度、表面活性均相近,表面形貌差别很大。两种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密度相当,但力学性能以及断裂行为有明显区别。与T300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相比,T700增强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更高,弹性模量略低,具有更好的韧性。碳纤维表面状态的差异是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强弱以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先驱体浸渍-裂解 复合材料 界面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温速率对PIP工艺制备的3D-Cf/SiC复合材料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志彦 邹世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0-153,共4页
研究了不同升温裂解速率对PIP工艺制备的3D-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了3种升温制度,每次裂解时间分别为3 900 min、1 500 min和1 000 min。实验发现3种升温制度下制备的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别比较小,1 000 min裂解制备的试样的弯曲... 研究了不同升温裂解速率对PIP工艺制备的3D-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了3种升温制度,每次裂解时间分别为3 900 min、1 500 min和1 000 min。实验发现3种升温制度下制备的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别比较小,1 000 min裂解制备的试样的弯曲强度高达762.5 MPa,其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常数还略高于另外2种。不同升温速率下试样断口的SEM照片均显示很长的纤维拔出,增韧效果显著。研究表明,适当提高升温速率并没有降低Cf/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聚碳硅烷 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 快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石英纤维增强氮化物基低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邹晓蓉 张长瑞 +3 位作者 王思青 曹峰 李斌 宋阳曦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2,共5页
以环硼氮烷和全氢聚硅氮烷组成的混杂先驱体为原料,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空心石英纤维增强氮化硼-氮化硅混杂基体的复合材料,研究了裂解温度对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断口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裂解温度... 以环硼氮烷和全氢聚硅氮烷组成的混杂先驱体为原料,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空心石英纤维增强氮化硼-氮化硅混杂基体的复合材料,研究了裂解温度对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断口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裂解温度从300℃提高到500℃时,复合材料的密度逐渐增大,材料的弹性模量随之提高,而其弯曲强度先增后减。当裂解温度为400℃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最高抗弯强度(132.4MPa),这源于较小的纤维损伤以及基体和纤维之间良好的界面结合状态。随着裂解温度的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也逐渐增大,但三种温度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均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2.60~3.01)和较低的损耗角正切值(小于5×10-3),材料良好的介电性能源于介电性能优异的高纯度空心石英纤维增强相和较低密度的无碳氮化物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石英纤维 先驱体浸渍-裂解 复合材料 温度 力学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