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考古资料来探讨壮族古代社会经济文化与汉族的关系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黄增庆
-
机构
区博物馆
-
出处
《学术论坛》
1978年第1期122-126,共5页
-
文摘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从古代起,他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以广西地区为主要活动中心的两广地区。它是由许多部落或氏族逐渐融合而成的。宋代开始有“壮”的称谓。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掌握的考古资料,壮族和汉族在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结成了亲密的友谊。特别在秦汉以后,大批汉族人民迁来广西地区居住,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
关键词
先进经济文化
广西地区
壮族古代社会
考古资料
汉族文化
汉族人
壮族人
壮族地区
少数民族
生产技术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略论古代羌族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李绍明
冉光荣
周锡银
-
出处
《思想战线》
1980年第6期35-44,共10页
-
文摘
古代羌族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羌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族,自殷商以来即见于记载。由于羌族历史悠久,分布极广,各部之间的发展亦不平衡,在历史进程中,一些羌人受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积极影响,而逐步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相融合。此后又有一些羌人活跃于历史舞台,而后又逐渐被融合。因此,自宋代以来除岷江上游还有一部分羌人继续繁衍外,历史上的大部分羌人已一浪一浪地汇入祖国各民族的融合洪流。我们对古代羌族社会的经济发展及其民族融合的探讨,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于各民族历史的认识,而且对于各民族间友好交往与自然融合关系的说明也将有所帮助和借鉴。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一) 早在殷商时期。
-
关键词
民族融合
羌人
羌族
汉族人
后汉书
我国古代
先进经济文化
西羌
汉王朝
奴隶制
-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僰人的族属与迁徒
被引量:6
- 3
-
-
作者
林超民
-
出处
《思想战线》
1982年第5期55-60,41,共7页
-
文摘
僰是我国西南的一个古老部族,对其来源、族属、迁徙和演变,学术界多有争论,迄今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对此问题试图作一些粗浅的探索,希望得到批评教正。僰人的族属元明时期,洱海地区的主要民族是僰人,僰亦写作白。主要用作部族名称。以这样的字作为族别称谓并不是随意取的。认真考究以僰为部族称谓的人们共同体。
-
关键词
西南夷
朱提
永昌郡
迁徒
元明时期
云南志
先进经济文化
史记
族别
学术界
-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试论南诏王族覆灭的原因
- 4
-
-
作者
木芹
-
出处
《思想战线》
1983年第2期81-86,共6页
-
文摘
南诏自细奴逻至阁罗凤,统一云南全境,自上而下建立了统治机构,摹仿唐制进行管理。到了异牟寻时期,与唐室和好,加强了同西川的关系及与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汉人(如郑回)参与南诏最高决策活动,汉族移民后裔杨、段氏等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加强,这对异牟寻放手强化封建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这不可避免地给南诏带来了新的危机,一是熟习封建关系,且极力推行封建制的贵族势力日趋膨胀,乃至形成能够左右南诏政治的力量,构成对南诏王族的威胁。
-
关键词
南诏野史
异牟寻
新唐书
王族
政治危机
封建制
成都
先进经济文化
西川
战争
-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淝水之战的性质和前秦失败的原因
被引量:8
- 5
-
-
作者
徐扬杰
-
出处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25-33,共9页
-
文摘
公元三八三年的秦晋淝水之战,是一次国内少数民族贵族政权进攻汉族地主政权的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发生过巨大的影响。关于这次战争的性质和前秦失败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肤浅的意见。前秦于公元三五一年建国后,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于公元三七○年灭掉前燕、三七六年灭掉代和前凉,从而统一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地兼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川、云贵以及东北之一部,建立了一个北方统一的大帝国。此时在中国的版图内,唯一与前秦对抗的,只有偏处东南一隅的汉族地主政权东晋了。公元三八三年,前秦皇帝苻坚亲率百万大军大举攻晋,东晋仅以八万军队来抵抗。前秦在兵力、资仗等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本来是比较容易取胜的。苻坚也很自负的说。“今有众百万。
-
关键词
前秦
正义战争
少数民族
符坚
汉族
先进经济文化
中原地区
东晋
失败
战争性质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