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氧化/还原技术降解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研究进展
1
作者 褚梦旭 王骏 +2 位作者 马瑞雪 李良忠 卢伦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0-330,共11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具有来源广、易迁移、易蓄积、毒性大等特点,分子中C—F键的强稳定性使得传统处理技术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去除。电化学技术可以通过直接电子转移或间接电子转移产生活性物种(·OH和H^(*))实现对水中PFASs...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具有来源广、易迁移、易蓄积、毒性大等特点,分子中C—F键的强稳定性使得传统处理技术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去除。电化学技术可以通过直接电子转移或间接电子转移产生活性物种(·OH和H^(*))实现对水中PFASs的氧化还原降解。本文阐述了单一电化学氧化/还原技术降解PFASs的研究进展,包括降解机理、电极材料发展以及技术优化;总结了电化学与(类)芬顿、过硫酸盐、光催化等技术协同对PFASs的降解效果和技术优势;最后对电化学技术降解PFASs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电化学氧化 电化学还原 协同技术 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线的高级氧化或高级还原技术降解水中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
2
作者 张茜 李皓芯 +3 位作者 张天阳 李子富 孙文俊 敖秀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87-4600,共14页
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难降解性、生物蓄积性和潜在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各类环境介质中。水环境是PFASs最重要的归趋之一,然而水处理常规技术难以去除PFASs,近年来,基于紫外线的高级氧化或高级还原技术在... 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难降解性、生物蓄积性和潜在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各类环境介质中。水环境是PFASs最重要的归趋之一,然而水处理常规技术难以去除PFASs,近年来,基于紫外线的高级氧化或高级还原技术在PFASs的降解中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目前对于直接紫外光降解、紫外高级氧化技术和紫外高级还原技术降解PFASs的相关研究,重点从降解机理(包括活性物种产生机理和反应机理)、降解效率(包括降解率和脱氟率)和影响因素(包括光波长、pH、溶解氧、无机离子和腐殖酸等)三个维度对比了不同反应体系下PFASs的去除效能,并总结了基于紫外线的高级氧化或高级还原技术应用于去除实际水体中PFASs时需克服的难点,以期为该类技术在PFASs降解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 光化学 高级氧化技术 自由基 高级还原技术 降解率 脱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膜负载Co_(3)O_(4)活化过硫酸氢钾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4
3
作者 蔺甜 阎鑫 王嘉玮 《化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以RGO(还原氧化石墨烯膜)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备RGO/Co_(3)O_(4)高效复合催化剂。通过XRD(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对复合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化学组成等进行表征,并以RhB(罗丹明B)为降解物... 以RGO(还原氧化石墨烯膜)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备RGO/Co_(3)O_(4)高效复合催化剂。通过XRD(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对复合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化学组成等进行表征,并以RhB(罗丹明B)为降解物评价复合催化剂活化PMS(过硫酸氢钾)的反应活性。另外,考察了PMS质量浓度、RhB初始质量浓度、pH值及温度对催化剂活化PMS降解RhB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MS质量浓度为100 mg/L、RhB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pH值为7、温度为25℃时反应18 min对RhB降解率为98%。自由基捕获实验结合ESR(电子顺磁共振)结果表明体系中同时存在SO_(4)^(-·)和HO·2种活性自由基。循环实验结果显示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对RhB的降解率仍保持90%以上,显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膜 Co_(3)O_(4) 过硫酸氢钾 罗丹明B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还原精制凹凸棒石高级氧化降解磺胺嘧啶
4
作者 王兴鹏 姜超 +2 位作者 李慧玉 陈馨 冯拥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17-2726,共10页
基于干湿集成解离技术处理甘肃白银低品位含铁凹凸棒石(APT),得到了改性精制凹凸棒石(SAPT),采用高温原位还原法经氢气还原制备了原位还原凹凸棒石(HAPT)。采用XRF、XRD、FTIR、SEM和TEM对HAPT进行了表征,探究了HAPT在过硫酸钾(PDS)存... 基于干湿集成解离技术处理甘肃白银低品位含铁凹凸棒石(APT),得到了改性精制凹凸棒石(SAPT),采用高温原位还原法经氢气还原制备了原位还原凹凸棒石(HAPT)。采用XRF、XRD、FTIR、SEM和TEM对HAPT进行了表征,探究了HAPT在过硫酸钾(PDS)存在下对抗生素磺胺嘧啶(SDZ)的降解性能,考察了HAPT投加量、PDS浓度、SDZ初始质量浓度、初始pH和反应温度对SDZ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APT投加量为2.0 g/L(以SDZ初始溶液的体积计,下同)、PDS浓度为3.6 mmol/L、初始pH为3、反应温度30℃的条件下,HAPT/PDS体系在240 min内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的SDZ的降解率达到96.8%。电子顺磁共振和活性物种捕获实验结果表明,HAPT/PDS体系中主要的活性物种为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其中硫酸根自由基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原位还原 过硫酸盐 磺胺嘧啶 羟胺 高级氧化技术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再燃技术在氧化球团工艺中的高效脱硝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陆彪 黄柱成 胡兵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2,共6页
我国球团生产以链篦机-回转窑工艺为主,基于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生产过程中NO_x排放浓度高的问题,结合链篦机-回转窑生产工况和先进再燃技术的机理,提出在链篦机预热二段(PH段)采用先进再燃技术脱硝,并针对某年产120万t链篦机-回转窑... 我国球团生产以链篦机-回转窑工艺为主,基于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生产过程中NO_x排放浓度高的问题,结合链篦机-回转窑生产工况和先进再燃技术的机理,提出在链篦机预热二段(PH段)采用先进再燃技术脱硝,并针对某年产120万t链篦机-回转窑生产线进行了工业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当氨氮比(NSR)为1. 5时,其废气NO_x的排放浓度从387 mg/m^3下降至265. 73 mg/m^3,NO_x年排放减少603. 31 t,脱硝效率达到了40%;同时,氨气逃逸浓度<10 ppm。此技术可作为一种理想的低氮氧化物过程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再燃技术 链篦机-回转窑 氧化球团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树脂除氧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霍银坤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0-41,共2页
氧化还原树脂除氧技术电子工业部第十二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26)霍银坤工业锅炉常用的除氧方法有热力除氧、真空除氧、树脂除氧和加药除氧,近几年来还有一些新型的解析除氧方法。热力除氧法是传统的除氧方法,技术成熟,但实... 氧化还原树脂除氧技术电子工业部第十二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26)霍银坤工业锅炉常用的除氧方法有热力除氧、真空除氧、树脂除氧和加药除氧,近几年来还有一些新型的解析除氧方法。热力除氧法是传统的除氧方法,技术成熟,但实际运行中因热负荷频繁变动,除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锅炉 氧化还原树脂 除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雕技术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压力传感器制备 被引量:1
7
作者 宋鹏鸿 张校亮 +1 位作者 谭慷 李晓春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18,共5页
石墨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压力传感器的制备,但由于传统石墨烯制备方法的制约,大部分已报道的压力传感器都只在较低范围内具有高灵敏度,无法用于宽范围的压力检测。文中将氧化石墨烯涂覆在贴有柔性薄膜的光雕光盘表面,通过光雕技术将氧化... 石墨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压力传感器的制备,但由于传统石墨烯制备方法的制约,大部分已报道的压力传感器都只在较低范围内具有高灵敏度,无法用于宽范围的压力检测。文中将氧化石墨烯涂覆在贴有柔性薄膜的光雕光盘表面,通过光雕技术将氧化石墨烯进行了图案化还原,并将其用于制备测量宽压力范围的压力传感器。结果表明,此压力传感器对0~500 k Pa的压力范围有很好的线性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雕技术 还原氧化石墨烯 宽压力范围 压力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短链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污染水平及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程静 梁光愉 +3 位作者 冯雯凤 周珍 王玲 梁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22-4043,共22页
随着八碳链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逐渐被限制生产和使用,越来越多短链PFAS(CF2<6)被广泛应用.然而,短链PFAS水溶性较强,在水环境中广泛传播造成普遍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随着八碳链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逐渐被限制生产和使用,越来越多短链PFAS(CF2<6)被广泛应用.然而,短链PFAS水溶性较强,在水环境中广泛传播造成普遍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研究系统综述了水环境中短链PFAS的污染水平和赋存情况,对其去除方法和机理,包括吸附、高级氧化、生物降解等处理技术进行对比总结.虽然应用最广泛、最经济实惠的吸附去除法对长链同系物效果良好,但是对短链PFAS去除及材料再生性能较差;声解、光解、电化学技术等可以降解短链PFAS,但其能耗较高.面对日益普遍的短链PFAS污染,迫切需要加强和升级水处理技术,以提高对短链PFAS的处理效率,为有效去除水环境中的短链PFAS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 PFAS 水处理 吸附 先进的氧化还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炭还原法处理一氧化氮的研究 被引量:50
9
作者 张达欣 于爱民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271-1274,共4页
报道了一种不需要催化剂而直接采用微波-炭还原技术处理-氧化氮(NO)的新方法.讨论了气体流量、反应温度、微波功率和施加微波时间对活性炭与一氧化氮发生还原反应的影响.比较了连续施加微波和间歇式施加微波方式下一氧化氮与活性炭... 报道了一种不需要催化剂而直接采用微波-炭还原技术处理-氧化氮(NO)的新方法.讨论了气体流量、反应温度、微波功率和施加微波时间对活性炭与一氧化氮发生还原反应的影响.比较了连续施加微波和间歇式施加微波方式下一氧化氮与活性炭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公害的氮气(N2)和二氧化碳(CO2)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和反应器的类型及升温速率对一氧化氮与活性炭反应效率的影响较大.在连续施加微波时,一氧化氮与活性炭反应率可达98%以上.此外,还对一氧化氮与活性炭反应后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还原技术 氧化 废气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SO_2氧化率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唐昊 李文艳 +4 位作者 王琦 陆强 李慧 胡笑颖 董长青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43-2149,共7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作为目前最成熟的氮氧化物(NO_x)控制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燃煤电站等行业的NO_x排放控制过程,其核心是催化剂。商用SCR催化剂一般是以V_2O_5为活性组分、WO_3(或MoO_3)为催化助剂、TiO_2为载体的V_2O_5-WO_3(MoO_3)...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作为目前最成熟的氮氧化物(NO_x)控制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燃煤电站等行业的NO_x排放控制过程,其核心是催化剂。商用SCR催化剂一般是以V_2O_5为活性组分、WO_3(或MoO_3)为催化助剂、TiO_2为载体的V_2O_5-WO_3(MoO_3)/TiO_2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催化NO_x还原的同时也会催化SO_2的氧化,生成的SO_3会给脱硝工程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钒钛催化剂催化氧化SO_2的反应机理及其研究进展,随后综述了影响SO_2氧化率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催化剂中V_2O_5含量、催化助剂、飞灰、壁厚及烟气成分、反应温度等,并详细地分析了各因素对SO_2氧化率的影响特性。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控制SCR催化剂SO_2氧化率的方法。最后指出SO_2氧化率控制技术的发展对低SO_2氧化率脱硝催化剂的开发、失活催化剂的再生以及废弃催化剂的回用等均有着重要意义,是未来研究和开发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SO2氧化 催化剂 影响因素: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ZnO-ZrO_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及其低温CO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叶丽萍 詹俊荣 +4 位作者 张荣 孙蕴婕 李建龙 吴向阳 罗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6-1071,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得到CuO-ZnO-ZrO2催化剂及对比样品CuO-ZnO,通过XRD、BET、XPS、H2-TIR、H2-TPR等表征,考察了ZrO2的添加对CuO-ZnO-ZrO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及其C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与CuO-ZnO相比较,CuO-ZnO-Zr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得到CuO-ZnO-ZrO2催化剂及对比样品CuO-ZnO,通过XRD、BET、XPS、H2-TIR、H2-TPR等表征,考察了ZrO2的添加对CuO-ZnO-ZrO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及其C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与CuO-ZnO相比较,CuO-ZnO-Zr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CuO和ZnO粒子的平均粒径减小、表面Cu粒子含量增多、还原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表明ZrO2的添加有利于提高CuO分散度,存在更多与ZnO相互作用的CuO微粒。TPR的还原动力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ZrO2对CuO还原性能的促进作用。在CO催化氧化反应中,CuO-ZnO-ZrO2样品的催化活性最高,并且还原温度对该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性能影响显著,在160℃还原活化的催化剂具有77.3%的还原度,表现出较优的CO催化氧化性能。在50℃、3 MPa的反应条件下,CuO-ZnO-ZrO2催化剂可将液相丙烯中体积分数1.0×10-5的CO脱除低至2×10-8,连续反应1 500 min,稳定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CO氧化 CuO—ZnO—ZrO2 CuO—ZnO 还原性能 液相丙烯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捕集技术(SDPF)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谭丕强 段立爽 +1 位作者 楼狄明 胡志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495-5511,共17页
日益严格的柴油机排放法规使得其主要排放污染物氮氧化物(NO_(x))和颗粒物(PM)限值进一步降低.目前去除NO_(x)的主要机外手段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该技术通常在200℃以上才有良好的NO_(x)转化率,而在柴油机冷起动阶段,SCR入口的... 日益严格的柴油机排放法规使得其主要排放污染物氮氧化物(NO_(x))和颗粒物(PM)限值进一步降低.目前去除NO_(x)的主要机外手段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该技术通常在200℃以上才有良好的NO_(x)转化率,而在柴油机冷起动阶段,SCR入口的排气温度无法达到200℃,NO_(x)排放控制困难.尽管冷起动时间较短,但该阶段的NO_(x)排放量占比很高.在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下,冷起动阶段的NO_(x)排放控制日益受到关注.选择性催化还原捕集技术(SDPF)将SCR催化剂涂覆在壁流式颗粒捕集器(DPF)载体上,能够同时去除NO_(x)和PM.与SCR技术相比,SDPF更加靠近柴油机排气门,NO_(x)催化还原反应的温度得到有效提高.因此,SDPF成为了提高低温NO_(x)转化率的关键技术.本文从SDPF结构与原理、载体与催化剂、性能及影响因素、SDPF技术路线等四个方面展开综述.SDPF结构与原理方面,介绍了SDPF的基本结构和化学反应原理,并指出了该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SDPF载体与催化剂方面,阐述了常见的载体材料、SCR催化剂涂覆、载体结构参数设计和提高载体性能的膜技术,以及钒基、沸石基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SDPF性能及影响因素方面,对SDPF的碳烟氧化性能、NO_(x)还原性能、尿素混合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了分析,需要重点优化碳烟氧化与NO_(x)还原之间的竞争性反应;SDPF技术路线方面,介绍了带有SDPF的后处理系统优化,尿素双喷技术、低温NO_(x)吸附、热管理等技术耦合SDPF能够进一步拓宽后处理系统的温度窗口,是满足未来超低排放法规的后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 氧化 后处理 选择性催化还原捕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还原法制备Pd/C催化剂及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智栋 汤佳丽 +3 位作者 陈转霞 许娟 王文昌 曹剑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5-669,共5页
分别以硼氢化钠和乙二醇为还原剂,经络合还原法制备了炭载钯(Pd/C)催化剂。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谱(XRD)结果表明,以乙二醇为还原剂制备的Pd/C催化剂中Pd粒子具有较小的粒径、均匀的粒径分布和较大的相对结晶度,Pd粒子的平均粒... 分别以硼氢化钠和乙二醇为还原剂,经络合还原法制备了炭载钯(Pd/C)催化剂。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谱(XRD)结果表明,以乙二醇为还原剂制备的Pd/C催化剂中Pd粒子具有较小的粒径、均匀的粒径分布和较大的相对结晶度,Pd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分别为(4.2±2)nm和1.88。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Pd/C催化剂具有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对甲酸氧化表现出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载钯催化剂 络合还原 乙二醇 甲酸氧化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氧化电位水在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中的消毒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慧 马静 冯怀章 《农村科技》 2016年第10期41-42,共2页
酸性氧化电位水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低pH值、含低浓度有效氯和活性氧等特性,杀菌作用强,且无毒,不污染环境,在医疗卫生、农作物种植、家畜养殖和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酸性氧化电位水 脱毒快繁技术 消毒效果 马铃薯 氧化还原电位 农作物种植 低PH值 杀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技术研究α-Fe_2O_3超微粒等温还原动力学及机理
15
作者 车阿小 朱以华 +1 位作者 李春忠 王胜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8-411,共4页
采用TG、XRD、HREM研究了掺硅针形超微粒α-Fe2O3在氮氢混合气中等温还原机理,并给出了等温还原动力学方程。TG研究结果表明,掺硅α-Fe2O3的等温还原过程符合缩核机理模型,HREM照片也证实了这点;掺硅α... 采用TG、XRD、HREM研究了掺硅针形超微粒α-Fe2O3在氮氢混合气中等温还原机理,并给出了等温还原动力学方程。TG研究结果表明,掺硅α-Fe2O3的等温还原过程符合缩核机理模型,HREM照片也证实了这点;掺硅α-Fe2O3的等温还原动力学符合Erofeev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粉 还原 动力学 热重技术 氧化二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铁酸盐氧化还原催化剂的晶格氧释放动力学研究
16
作者 聂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5,共2页
绿色化工技术是实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作为一种先进高效的低碳能源转化技术,化学链工艺在节能和减排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2)。在化学链工艺中,氧化还原催化剂作为氧载体,实现不同反应器之间的晶格氧和热量传递。载氧体的... 绿色化工技术是实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作为一种先进高效的低碳能源转化技术,化学链工艺在节能和减排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2)。在化学链工艺中,氧化还原催化剂作为氧载体,实现不同反应器之间的晶格氧和热量传递。载氧体的晶格氧释放动力学是决定其反应性能的关键因素^(3)。ABO_(3)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由于其优良的结构循环稳定性和氧离子迁移能力,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催化材料,被广泛研究用于化学链、H_(2)O/CO_(2)热裂解和固体燃料电池等领域^(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催化剂 固体燃料电池 释放动力学 复合金属氧化 化学链 钙钛矿型 铁酸盐 绿色化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基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睿 韩娜 李彦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二氧化碳(CO2)作为一种经济、安全、可再生的碳资源化合物,其高效回收利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利用电化学方法,将CO2还原转化生成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燃料,对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双重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介绍了电化学CO... 二氧化碳(CO2)作为一种经济、安全、可再生的碳资源化合物,其高效回收利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利用电化学方法,将CO2还原转化生成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燃料,对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双重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介绍了电化学CO2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与过程,综述了近年来铋基催化材料的发展现状,重点对这类催化材料的制备合成、结构调控、催化反应机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 电催化 纳米技术 铋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Au复合微电极阵列的制备及光电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季津海 闻雪梅 +1 位作者 陈洋 毕宴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6-1832,共7页
利用双光束干涉-无掩模光刻技术制备了周期性氧化石墨烯微结构阵列,利用肼蒸气对氧化石墨烯脱氧还原,然后蒸镀超薄Au薄膜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Au复合微电极阵列(R-GO/Au).对复合电极在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和表面电阻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利用双光束干涉-无掩模光刻技术制备了周期性氧化石墨烯微结构阵列,利用肼蒸气对氧化石墨烯脱氧还原,然后蒸镀超薄Au薄膜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Au复合微电极阵列(R-GO/Au).对复合电极在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和表面电阻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GO/Au复合微电极阵列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将R-GO/Au复合微电极阵列引入到有机太阳电池中作为半透明阳极,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可达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Au复合电极 微电极阵列 双光束干涉-无掩模光刻技术 肼蒸气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钙还原氧化镁生产金属镁新工艺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舒斌 夏德宏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7,共4页
利用菱镁矿或水镁石等高品位的矿石生产金属镁,首先矿石煅烧成氧化镁,选择碳化钙作为还原剂,将氧化镁还原成金属镁。对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二氧化硅对碳化钙还原氧化镁有促进作用,反应在常压条件下的初始反应... 利用菱镁矿或水镁石等高品位的矿石生产金属镁,首先矿石煅烧成氧化镁,选择碳化钙作为还原剂,将氧化镁还原成金属镁。对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二氧化硅对碳化钙还原氧化镁有促进作用,反应在常压条件下的初始反应温度为947℃。因此新工艺易于实现连续生产,具有工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氧化 热力学 碳化钙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材料在二氧化碳催化中的技术经济分析与产业化应用前景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新天 李攀 +8 位作者 曹越 洪文浩 耿忠璇 安志洋 王昊宇 王桦 孙斌 朱文磊 周旸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52,共16页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单原子催化剂由于具有高活性与高选择性等突出特点被广泛挖掘和应用.作为连接多相与均相催化的桥梁,单原子催化剂已经成为催化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具有广泛的工业化应用前景.本文对单原子催化剂的发...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单原子催化剂由于具有高活性与高选择性等突出特点被广泛挖掘和应用.作为连接多相与均相催化的桥梁,单原子催化剂已经成为催化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具有广泛的工业化应用前景.本文对单原子催化剂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概括,综合评述了当前CO_(2)还原领域的技术经济分析,并首次对单原子材料催化转化CO_(2)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与计算.最后,对单原子催化剂在CO_(2)还原领域中工业化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及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单原子催化材料的进一步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 催化 氧化还原 技术经济分析 工业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