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刑事拘留”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石经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62-65,共4页
本文认为,随着刑事诉讼的立法与实践的发展,传统的“刑事拘留”不能再等同于“刑事诉讼中的拘留”,应改称为“刑事先行拘留”。文中还对“刑事拘留”的适用时间、适用期限、适用对象和交通事故案中“刑事拘留”的适用主体问题进行了... 本文认为,随着刑事诉讼的立法与实践的发展,传统的“刑事拘留”不能再等同于“刑事诉讼中的拘留”,应改称为“刑事先行拘留”。文中还对“刑事拘留”的适用时间、适用期限、适用对象和交通事故案中“刑事拘留”的适用主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刑事拘留 刑事先行拘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令状主义的例外及其限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世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98,共18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明文将令状主义确立为一项基本原则。令状主义背后所体现的司法审查精神、对公权力的制约思想以及人权保障的理念值得在诉讼程序尤其是侦查程序中贯彻。在侦查程序的构建中,应将令状主义作为解释的指针之一。对于令... 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明文将令状主义确立为一项基本原则。令状主义背后所体现的司法审查精神、对公权力的制约思想以及人权保障的理念值得在诉讼程序尤其是侦查程序中贯彻。在侦查程序的构建中,应将令状主义作为解释的指针之一。对于令状主义的例外情形应当进行限缩解释,否则将导致令状主义的空洞化,紧急处分说可以作为这种限缩解释的基本依据。作为先行拘留与扭送对象之一的现行犯,在刑事诉讼法上应做统一理解。从紧急处分说出发,预备犯原则上不得作为现行犯处理;对于"正在实行犯罪"这一要件的解释,必须同时具备现行性、明白性、急迫性,对于明白性的判断应坚持事前判断与事后判断的对应原则;对于"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这一要素的解释,应同时具备时间与空间上的接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令状主义 紧急行为 现行犯 先行拘留 无令状搜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