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锚式结合梁悬索桥新型先缆后梁施工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谢瑞杰 王碧波 +1 位作者 易伦雄 袁毅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当自锚式结合梁悬索桥跨度较大且跨越通航河流或深谷时,若采用传统方法施工,临时设施多、工期长、造价高,鉴于此,以武汉市江汉六桥(主跨252m的自锚式结合梁悬索桥)为背景,提出一种新型先缆后梁施工方法。该方法在钢梁顶推完后浇筑锚跨... 当自锚式结合梁悬索桥跨度较大且跨越通航河流或深谷时,若采用传统方法施工,临时设施多、工期长、造价高,鉴于此,以武汉市江汉六桥(主跨252m的自锚式结合梁悬索桥)为背景,提出一种新型先缆后梁施工方法。该方法在钢梁顶推完后浇筑锚跨混凝土梁,架设主缆,张拉吊索,进行一次体系转换,形成钢梁悬索桥,然后利用主缆的承重能力架设预制桥面板。从施工辅助设施、对通航孔的影响以及结构受力等方面,对新型先缆后梁法与传统先梁后缆法进行对比,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施工过程和成桥状态受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先缆后梁施工方法在施工经济性和安全性上有较大优势;2种方法成桥状态受力有一定差别,但成桥后结构受力均满足要求。江汉六桥采用新型先缆后梁施工方法施工,施工过程及施工完成后,主桥线形、内力均满足要求,且造价较低,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锚式悬索桥 钢-混结合梁 梁后 新型先缆后梁法 有限元 轴力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锚式悬索桥“先缆后梁”施工临时锚碇方案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剑锋 徐洲 彭鹏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0-137,共8页
东莞东江南支流港湾大桥为主跨320 m的自锚式钢梁悬索桥,采用“先缆后梁”的方法施工。在上部结构安装过程中,主缆拉力通过临时拉索传递至临时锚碇,对临时锚碇的力学性能要求较高。为确保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受力安全、选取合适的临时锚... 东莞东江南支流港湾大桥为主跨320 m的自锚式钢梁悬索桥,采用“先缆后梁”的方法施工。在上部结构安装过程中,主缆拉力通过临时拉索传递至临时锚碇,对临时锚碇的力学性能要求较高。为确保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受力安全、选取合适的临时锚碇方案,采用TDV RM2006软件建立施工阶段全桥模型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并采用MIDAS Civil 2017软件对独立锚碇、不增加桩径及桩数的结合锚碇、增加桩径及桩数的结合锚碇3种临时锚碇结构进行比选。结果表明:采用“先缆后梁”的总体施工方案可以满足上部结构安装要求,施工期间塔、梁、缆的强度、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临时拉索最大拉力24720 kN。增加桩径及桩数的结合锚碇桩基最大弯矩3394.6 kN·m,为3种方案中最小值,结构安全性较好;最大水平位移14.1 mm,比不增加桩径和桩数的结合锚碇刚度有较大提升,与独立锚碇相差不大。综合比较可知增加桩径及桩数的结合锚碇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经济性及施工便利性,且工期较短,因此最终选定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锚式悬索桥 钢梁 临时锚碇 后梁 力学性能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锚式悬索-斜拉桥吊装施工方法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晓明 雷晓鸣 +1 位作者 王成树 徐元孝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119,共6页
浙江东苕溪大桥采用(75+228+75)m自锚式空间索形悬索-斜拉体系,该桥采用"先缆后梁"方案施工,以避免施工期对航道的干扰。针对该桥"先缆后梁"吊装施工,在已有临时固结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塔梁临时锚固法,即施工中通过... 浙江东苕溪大桥采用(75+228+75)m自锚式空间索形悬索-斜拉体系,该桥采用"先缆后梁"方案施工,以避免施工期对航道的干扰。针对该桥"先缆后梁"吊装施工,在已有临时固结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塔梁临时锚固法,即施工中通过边跨加劲梁和塔梁临时锚固装置(由格栅架、传力撑及竖向限位装置组成)将主缆水平力传递给桥塔基础来实现中跨加劲梁的吊装施工,待加劲梁合龙后,通过合龙口间隙调整装置(由反力牛腿和千斤顶组成)调整合龙口间隙,将主缆水平力再从桥塔基础平稳地转移到加劲梁,完成体系转换。为保证塔梁临时锚固装置和桥塔基础的受力安全,采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塔梁临时锚固装置及桥塔基础的受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锚式悬索-斜拉桥 后梁 吊装 塔梁临时锚固装置 合龙口间隙 有限元 受力分析 桥梁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古田桥——自锚式悬索桥设计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3
4
作者 袁毅 易伦雄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5,共6页
武汉古田桥为(48+57+110+252+110+57+48)m自锚式悬索桥。加劲梁全长682m,采用混合梁结构形式,中跨252m及边跨93.5m范围为钢-混组合梁,其余2×(48+57+16.5)m范围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塔采用格构式钢-混组合结构门式塔,南、北岸塔... 武汉古田桥为(48+57+110+252+110+57+48)m自锚式悬索桥。加劲梁全长682m,采用混合梁结构形式,中跨252m及边跨93.5m范围为钢-混组合梁,其余2×(48+57+16.5)m范围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塔采用格构式钢-混组合结构门式塔,南、北岸塔高分别为69.624m和64.624m。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钢丝索股法形成。墩身采用双柱门式墩或独柱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及混凝土矩形承台。钢-混组合加劲梁架设阶段,将钢梁大跨度顶推跨越通航水域,混凝土桥面板后期结合以使其具有较好的耐久性;格构式钢-混组合桥塔在降低现场吊装难度的同时,还解决了主鞍座处集中力过大的难题;采用"先缆后梁法"结构体系转换技术,利用主缆承载力架设组合梁的混凝土桥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锚式悬索桥 钢-混组合梁 钢-混组合塔 格构式塔柱 体系转换 先缆后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