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张法折线预应力混凝土I形梁钢绞线张拉-放张力学行为试验研究
1
作者 刘刚亮 郑小博 +2 位作者 卢涛 陈杰 周勇军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6,共8页
为了解先张法折线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制过程中钢绞线张拉-放张所产生的预应力损耗和整体结构受力特性,设计、制作2片长30 m的先张法折线预应力混凝土I形梁足尺模型进行钢绞线张拉及放张试验,分析不同弯起角度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 为了解先张法折线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制过程中钢绞线张拉-放张所产生的预应力损耗和整体结构受力特性,设计、制作2片长30 m的先张法折线预应力混凝土I形梁足尺模型进行钢绞线张拉及放张试验,分析不同弯起角度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摩阻损失、放张过程中的梁端构造力学行为和有效预应力传递长度。结果表明:钢绞线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摩阻损失与弯起角度正相关,与拉板式弯起器间滑动摩阻系数为0.23;钢绞线放张过程中梁端腹板最大主拉应力超过C50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需进行腹板局部加厚处理,其余位置均不超过设计值;锚固区内直线钢绞线有效预应力传递长度约为77 cm,显著低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中后张法预应力钢铰线传递长度计算值,预应力传递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折线预应力凝土I形 张法 钢绞线张拉及放张 预应力摩阻损失 有效预应力传递长度 力学行为 足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张法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技术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艳 赵志有 章建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0-105,共6页
以岳常高速中的25m先张法折线配筋预应力箱梁预制施工为背景,介绍先张法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中张拉台座、弯起器的设计与施工、预应力的张拉与放张工艺等3项关键性施工技术和相关施工经验,并对张拉台座、弯起器的设计提出改进... 以岳常高速中的25m先张法折线配筋预应力箱梁预制施工为背景,介绍先张法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中张拉台座、弯起器的设计与施工、预应力的张拉与放张工艺等3项关键性施工技术和相关施工经验,并对张拉台座、弯起器的设计提出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改进后施工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箱梁预制质量良好,该项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和施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线预应力 张法 预应力凝土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俊 尚世宇 刘立新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0-113,共4页
通过对两根置于室内近似标准环境、一根置于室外自然环境中的长7.5 m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加载,对跨中挠度进行了600 d的量测,绘制了跨中长期挠度及长期挠度系数时程曲线,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Datafit软件对长期挠度系数... 通过对两根置于室内近似标准环境、一根置于室外自然环境中的长7.5 m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加载,对跨中挠度进行了600 d的量测,绘制了跨中长期挠度及长期挠度系数时程曲线,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Datafit软件对长期挠度系数时程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建立了以混凝土徐变"先天理论"为基础的长期挠度系数工程实用表达式。对该公式进行了精度分析表明误差在±10%以内,并指出了其该类梁长期挠度增大系数终值ηθ可取为2.15,可供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长期挠度预测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折线张法预应力凝土 长期挠度系数 天理论 实用表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先张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彦鹏 王秀丽 王龙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0-114,共5页
根据粘钢加固和碳纤维加固时存在二次受力,往往由于变形和裂缝过大使得加固材料不能发挥作用,体外预应力加固与原结构协同工作能力差且不便装修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先张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在柱内... 根据粘钢加固和碳纤维加固时存在二次受力,往往由于变形和裂缝过大使得加固材料不能发挥作用,体外预应力加固与原结构协同工作能力差且不便装修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先张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在柱内植锚件,通过张拉加固角钢或钢板使加固钢达到与梁内钢筋几乎同步的应力状态,然后粘结加固钢,当粘结达到设计强度后放松加固钢,使锚接力变为加固钢板与梁受拉边沿的粘接力,这样梁二次受力后即可实现梁内钢筋与加固钢板同步工作.同时,给出了这种方法的计算理论和施工技术,并在加固工程中进行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张法 钢筋混凝土 屈服强度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线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制造工艺 被引量:8
5
作者 冯敏娟 张旭东 《铁道标准设计》 2003年第5期27-29,共3页
介绍折线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制造工艺及静载试验情况
关键词 折线配筋 先张法预应力泥凝土梁 制造工艺 静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张法预应力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飞渭 李炳宏 +3 位作者 江世永 胡显奇 石钱华 王兰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69,共5页
采用先张法工艺设计制作了1根全预应力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筋(BFRP筋)混凝土梁,2根部分预应力BFRP筋混凝土梁和1根普通BFRP筋混凝土梁,对其进行三分点加载试验,主要测试了构件的开裂荷载、裂缝和挠度发展情况、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等性能... 采用先张法工艺设计制作了1根全预应力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筋(BFRP筋)混凝土梁,2根部分预应力BFRP筋混凝土梁和1根普通BFRP筋混凝土梁,对其进行三分点加载试验,主要测试了构件的开裂荷载、裂缝和挠度发展情况、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等性能。结果表明,对BFRP筋施加预应力,可以提高梁的抗裂度,有效减小梁的挠度和裂缝宽度;非预应力钢筋的配筋率越大,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越大,在BFRP筋配筋率相同的情况下,全预应力梁和非预应力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相当;在预应力梁中采用非预应力钢筋,可以减小裂缝宽度间距,并且提高梁的延性;全预应力梁和非预应力梁在纯弯段上的裂缝数量和裂缝分布基本相同,部分预应力梁的裂缝数量明显多于全预应力梁和非预应力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 张法 预应力凝土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梁制造中先张法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海良 秘永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9-40,共2页
通过对先张、后张法结构的分析与对比 ,阐明我国在中小跨简支梁桥中采用先张法结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关键词 预应力凝土 制造 张法 结构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折线先张法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计算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唐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7年第4期629-632,共4页
依据折线预应力混凝土相关理论与箱梁仿真分析,得出折线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预压应力箱梁承载能力计算相关公式,从而为折线先张法预应力箱梁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梁箱模型的建立与单元划分、参数设定与负载与规范条件等方面的方法... 依据折线预应力混凝土相关理论与箱梁仿真分析,得出折线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预压应力箱梁承载能力计算相关公式,从而为折线先张法预应力箱梁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梁箱模型的建立与单元划分、参数设定与负载与规范条件等方面的方法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仿真分析,再通过实验的方法对折线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折线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受剪承载力、以及开裂矩与抗裂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开裂弯矩实际检测值比计算的值更大,说明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开裂弯矩可以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有关公式进行核算,然后还具备一定的抗裂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线张法 预应力凝土 计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板制梁场的场地平面布置 被引量:2
9
作者 范伟 《铁道标准设计》 2003年第5期24-27,共4页
通过对 3个现场制梁场的分析、比较和总结 。
关键词 张法 预应力凝土简支 平面布置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先、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力学效应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盛兴旺 王荣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通过有限元分析技术,以24m跨度先、后张梁为分析对象,使用SAP93静、动力通用分析软件建立8节点块体元力学模型,对先张混凝土箱梁进行应力、刚度、剪力滞后、畸变、翘曲、支座脱空效应、局部效应等力学性能分析,并重点与后张梁的力学性... 通过有限元分析技术,以24m跨度先、后张梁为分析对象,使用SAP93静、动力通用分析软件建立8节点块体元力学模型,对先张混凝土箱梁进行应力、刚度、剪力滞后、畸变、翘曲、支座脱空效应、局部效应等力学性能分析,并重点与后张梁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先张梁与后张梁尽管施工工艺不同,只要预应力度基本相同,两者内力、变形特性基本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简支箱 预应力凝土 张法 张法 分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张法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工程实践
11
作者 张纯农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7-29,共3页
介绍了跨度16m的先张法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制作、试验、应用技术,说明梁体可安全地使用在铁路桥梁上。
关键词 张法 部分预应力 凝土 铁路桥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力学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毅军 凌汉东 盛兴旺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7-23,共7页
结合我国高速铁路的需要,通过有限元分析,以24m跨度先、后张梁为分析对象,对先张混凝土箱梁进行应力、刚度、剪力滞后、畸变、翘曲、支座脱空效应、局部效应等力学性能的分析,并与后张梁进行对比.论证了先张箱型梁在高速铁路中应用的可... 结合我国高速铁路的需要,通过有限元分析,以24m跨度先、后张梁为分析对象,对先张混凝土箱梁进行应力、刚度、剪力滞后、畸变、翘曲、支座脱空效应、局部效应等力学性能的分析,并与后张梁进行对比.论证了先张箱型梁在高速铁路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其剪力滞效应、有效计算宽度横向应力、畸变、翘曲及传递长度影响等力学效应规律,供箱梁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凝土 简支箱 张法 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线先张法预应力工字梁受力性能试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宏印 代明洋 +2 位作者 吴楠昊 郑明万 张秀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13484-13489,共6页
为克服直线先张法的预应力筋不能弯折而使桥梁跨径受限,以30 m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梁为研究对象,研究折线先张法工字梁在弹塑性阶段的应力、变形、裂缝和承载能力,进行理论计算及静载破坏试验,并利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的PSC... 为克服直线先张法的预应力筋不能弯折而使桥梁跨径受限,以30 m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梁为研究对象,研究折线先张法工字梁在弹塑性阶段的应力、变形、裂缝和承载能力,进行理论计算及静载破坏试验,并利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的PSC程序计算,对比静载试验与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荷载与混凝土应变、挠度的试验曲线均呈线性变化;跨中截面和3L/8截面(L为工字梁跨径)为梁体应变的危险截面;加载至1~1.4倍的开裂荷载时,L/4、L/2截面挠度变化仍基本处于线性增大状态,斜率约为按弹性阶段计算的2倍;当出现第一条裂缝后,随着荷载的增加,裂缝继续向工字梁腹板延伸,跨中底板及腹板附近出现新裂缝,但未出现梁端剪切裂缝或破损现象。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梁的应力、挠度校验系数均小于1,表明折线先张法工字梁的抗弯和抗剪承载能力、强度、刚度、抗裂性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线预应力张法 工字 静载试验 应变 裂缝 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预应力抗弯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成元 赵建梅 李广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0-815,共6页
为了解决现役桥梁加固造价高、加固过程中易造成黏结破坏及加固材料难以完全发挥作用等问题,提出混合预应力加固技术.结合连江大桥16 m"T"梁段,利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结构核算和加固前后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混... 为了解决现役桥梁加固造价高、加固过程中易造成黏结破坏及加固材料难以完全发挥作用等问题,提出混合预应力加固技术.结合连江大桥16 m"T"梁段,利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结构核算和加固前后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预应力加固技术将先张法和后张法同时作用于被加固结构构件,改变了传统加固技术的传力机理,加固后的"T"梁,在基本不增加"T"梁自重的情况下,"T"梁的抗弯、抗剪承载力得到明显提高,整体挠度和裂缝宽度得到有效减小,较好地解决了加固后"T"梁延性差的问题,同时采用普通水泥砂浆替代普遍采用的高性能砂浆,降低工程造价,与现有桥梁加固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桥梁加固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T” 混合预应力加固 强度验算 数值模拟 张法 张法 应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共大桥30M先张法予应力空心板梁张拉体系的选择
15
作者 周振国 《隧道建设》 1993年第2期46-49,共4页
一、前言隧道局一处新乡指挥部承建的国道一○七线九标段中的卫共大桥梁体中有378片30M予应力空心板梁。该梁目前属国内首次生产,工艺先进,复杂予应力吨位大(386T),具体尺寸见图一。故其张拉体系的选择和设计将是成功的关键环节,为此笔... 一、前言隧道局一处新乡指挥部承建的国道一○七线九标段中的卫共大桥梁体中有378片30M予应力空心板梁。该梁目前属国内首次生产,工艺先进,复杂予应力吨位大(386T),具体尺寸见图一。故其张拉体系的选择和设计将是成功的关键环节,为此笔者曾对国内同行业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以为在选择设计张拉体系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法 预应力空心板 张拉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