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在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
13
1
作者
夏天
孙宇
+4 位作者
赵衍斌
陈欣
周非非
刁垠泽
潘胜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1-796,共6页
目的:探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时应用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19年7月~2020年1月,应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凹侧撑开、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治疗7例先天性...
目的:探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时应用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19年7月~2020年1月,应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凹侧撑开、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治疗7例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6~15岁(9.0±3.0岁)。5例主要骨性畸形为Klippel-Feil综合征,1例为寰椎左侧侧块发育不良,1例为C4节段右侧半椎体。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观察患者外观和影像学矫形效果。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6例患者行单侧单处撑开,1例患者接受单侧双节段撑开。手术时间326~756min(502.4±149.8min),术中失血量100~600ml(341.4±205.0ml)。椎体间隙使用融合器高度为5~10mm(8.0±1.8mm),小关节间隙使用融合器高度7~12mm(9.5±1.9mm)。所有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功能障碍,均表现为单侧C5神经根功能障碍,其中2例为凹侧,给予营养神经及功能锻炼治疗,2~6周肌力自行恢复;1例在凸侧,经术后CT检查发现螺钉位置不佳,行翻修手术调整螺钉位置后肌力恢复。随访7~13个月(10.6±2.5个月),末次随访时斜颈得到明显纠正,动力位X线片及CT检查示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与软骨下皮质骨之间接触紧密,未见透亮带,未见融合器位移和下沉;内固定位置均良好,无松动和移位,无假关节形成;畸形矫正率为64.45%。结论:应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时采用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颈椎侧凸
3D打印
钛合金融合器
凹
侧
撑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截骨矫形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
被引量:
9
2
作者
孙宇
张凤山
+6 位作者
潘胜发
张立
于淼
刁垠泽
陈欣
周非非
赵衍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9-776,共8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半椎体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11月应用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半椎骨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术治疗13例颈椎半椎体畸形导致的先...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半椎体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11月应用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半椎骨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术治疗13例颈椎半椎体畸形导致的先天性颈椎侧凸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资料,观察临床效果。统计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硬膜囊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颈椎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上颈椎侧凸结构曲线和颈椎或者上胸椎的代偿曲线(Cobb角)。结果:13例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龄5~15岁(9.2±3.4岁)。11例接受一期前路截骨、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融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2例接受一期前路截骨、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术后Halovest支具固定3个月。手术时间210.520min(324±92min),m血量150~1000ml(585±319m1)。5例术后出现凸侧神经根刺激症状,4例在术后6个月时完全缓解,1例在术后24个月时肱三头肌肌力仍为3级。随访24—60个月(30.0±12.4个月),颈椎侧凸结构曲线Cobb角由术前9°-45°(28.3°±11.0°)矫正至0°~25°(6.9°±7.8°),矫正率为44.4%~100%[(78±24)%];颈椎或者上胸椎的代偿曲线Cobb角由术前0°-25°,(21.8°±5.8°)矫正至3°-23°(5.5°±4.3°),矫正率为8%~75%[(37±33)%]。末次随访时,患者头颈肩部外观显著改善。结论: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半椎体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初步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颈椎侧凸
半椎体
骨性斜颈
环形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在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
13
1
作者
夏天
孙宇
赵衍斌
陈欣
周非非
刁垠泽
潘胜发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1-796,共6页
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项目(编号:Z161100000516004)。
文摘
目的:探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时应用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19年7月~2020年1月,应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凹侧撑开、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治疗7例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6~15岁(9.0±3.0岁)。5例主要骨性畸形为Klippel-Feil综合征,1例为寰椎左侧侧块发育不良,1例为C4节段右侧半椎体。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观察患者外观和影像学矫形效果。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6例患者行单侧单处撑开,1例患者接受单侧双节段撑开。手术时间326~756min(502.4±149.8min),术中失血量100~600ml(341.4±205.0ml)。椎体间隙使用融合器高度为5~10mm(8.0±1.8mm),小关节间隙使用融合器高度7~12mm(9.5±1.9mm)。所有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功能障碍,均表现为单侧C5神经根功能障碍,其中2例为凹侧,给予营养神经及功能锻炼治疗,2~6周肌力自行恢复;1例在凸侧,经术后CT检查发现螺钉位置不佳,行翻修手术调整螺钉位置后肌力恢复。随访7~13个月(10.6±2.5个月),末次随访时斜颈得到明显纠正,动力位X线片及CT检查示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与软骨下皮质骨之间接触紧密,未见透亮带,未见融合器位移和下沉;内固定位置均良好,无松动和移位,无假关节形成;畸形矫正率为64.45%。结论:应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时采用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
关键词
先天性颈椎侧凸
3D打印
钛合金融合器
凹
侧
撑开技术
Keywords
Congenital cervical scoliosis
3D printing
Titanium alloy cage
Concave side distraction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318.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截骨矫形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
被引量:
9
2
作者
孙宇
张凤山
潘胜发
张立
于淼
刁垠泽
陈欣
周非非
赵衍斌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9-776,共8页
基金
2016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课题
文摘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半椎体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11月应用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半椎骨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术治疗13例颈椎半椎体畸形导致的先天性颈椎侧凸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资料,观察临床效果。统计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硬膜囊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颈椎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上颈椎侧凸结构曲线和颈椎或者上胸椎的代偿曲线(Cobb角)。结果:13例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龄5~15岁(9.2±3.4岁)。11例接受一期前路截骨、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融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2例接受一期前路截骨、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术后Halovest支具固定3个月。手术时间210.520min(324±92min),m血量150~1000ml(585±319m1)。5例术后出现凸侧神经根刺激症状,4例在术后6个月时完全缓解,1例在术后24个月时肱三头肌肌力仍为3级。随访24—60个月(30.0±12.4个月),颈椎侧凸结构曲线Cobb角由术前9°-45°(28.3°±11.0°)矫正至0°~25°(6.9°±7.8°),矫正率为44.4%~100%[(78±24)%];颈椎或者上胸椎的代偿曲线Cobb角由术前0°-25°,(21.8°±5.8°)矫正至3°-23°(5.5°±4.3°),矫正率为8%~75%[(37±33)%]。末次随访时,患者头颈肩部外观显著改善。结论: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半椎体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初步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满意。
关键词
先天性颈椎侧凸
半椎体
骨性斜颈
环形截骨
Keywords
Congenital cervical scoliosis
Hemivertebra
Torticollis
Circumferential osteotomy
分类号
R682.1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在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夏天
孙宇
赵衍斌
陈欣
周非非
刁垠泽
潘胜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截骨矫形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
孙宇
张凤山
潘胜发
张立
于淼
刁垠泽
陈欣
周非非
赵衍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