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部分肌层缺如2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秀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1-222,共2页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如是十分罕见的新生儿胃肠道疾病,以发病日龄小、起病急、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认识其特征性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就能及时明确诊断。早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本病存活率的主要因素。我院2001—2014年2例患儿均...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如是十分罕见的新生儿胃肠道疾病,以发病日龄小、起病急、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认识其特征性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就能及时明确诊断。早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本病存活率的主要因素。我院2001—2014年2例患儿均手术治疗,治愈后出院,现报告如下。病例病例1,患儿,男,系二胎足月顺产,产后Apgar评分不详,出生后2 d气急、拒奶、反应低下抢救后送入我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遗传性新生儿疾病和畸形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5
2
作者 马红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39-2040,共2页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儿常见的外科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多为第一胎足月儿,朱成熟儿较少见。一般生后2~3周发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喷射状呕吐,如不及时治疗,长期剧烈的呕吐可导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我科自...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儿常见的外科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多为第一胎足月儿,朱成熟儿较少见。一般生后2~3周发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喷射状呕吐,如不及时治疗,长期剧烈的呕吐可导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我科自2002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本病患儿14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围手术期护理 新生儿 水电解质紊乱 消化道畸形 外科疾病 反复发作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07例黎族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振东 王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94-1398,共5页
背景遗传代谢性疾病虽单一病种发病率低,但总体发病率在新生儿中可达0.5%。海南属于贫困落后地区,黎族人群又聚集在海南贫困偏远山区,在黎族新生儿中筛查遗传代谢性疾病可为黎族同胞为该病的诊疗提供实验诊断支持,预防黎族人群出生缺陷... 背景遗传代谢性疾病虽单一病种发病率低,但总体发病率在新生儿中可达0.5%。海南属于贫困落后地区,黎族人群又聚集在海南贫困偏远山区,在黎族新生儿中筛查遗传代谢性疾病可为黎族同胞为该病的诊疗提供实验诊断支持,预防黎族人群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同时可起到健康扶贫的作用。目的调查海南省黎族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海南省2016年10月-2018年9月出生的黎族新生儿20307例干血片样本,使用PE公司生产的非衍生化多种氨基酸、肉碱和琥珀酰丙酮测定试剂盒(串联质谱法)进行串联质谱筛查11种氨基酸、1种游离肉碱和30种酰基肉碱,初筛可疑样本召回复查,复筛异常者送血样本至北京迈基诺基因公司做基因诊断。结果20307例新生儿中初筛异常840例,初筛异常率为4.14%(840/20307)。随访死亡5例,召回835例,复查后排除770例,疑似遗传代谢性疾病65例,确诊遗传代谢性疾病12例,发病率为59/10万(12/20307)。12例遗传代谢性疾病中,原发肉碱缺乏症(PCD)5例,苯丙酮尿症(PKU)3例,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MCCD)2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1例,丙二酸血症(MAD)1例。5例PCD发现3种基因突变:1例c.760C>T、2例c.51C>G和2例c.338G>A。3例PKU发现3种基因突变:c.1081A>T、c.728G>A和c.764T>C。2例MCCD基因突变位点均为c.1331G>A。MMA基因突变位点为c.456del T。MAD基因突变位点为c.541G>A。结论海南省黎族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为59/10万,特别是PCD发病率最高,为1/4061,串联质谱筛查多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缺陷 先天性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遗传代谢性疾病 新生儿 串联质谱法 黎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手术治疗与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谭谦(综述) 赫荣国(审校) 梅海波(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29-231,共3页
先天性并指(syndaetyly)是手畸形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其发生率约为6/10000新生儿。这是一种以手足发育异常为主要畸形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一般认为在胚胎7~8周时指问部问叶细胞生理性坏死减少,从而引起手指分化... 先天性并指(syndaetyly)是手畸形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其发生率约为6/10000新生儿。这是一种以手足发育异常为主要畸形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一般认为在胚胎7~8周时指问部问叶细胞生理性坏死减少,从而引起手指分化局部停顿所致刚。临床表现为手指问指蹼相连、伸屈活动范围减少,抑或影响日常生活所需的动作,因此,通常需要并指分离手术。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先天性并指畸形的分型、手术治疗原则、手术时机及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并指畸形 手术治疗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畸形 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 活动范围 分离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遗传病基因筛查技术及相关疾病 被引量:17
5
作者 韩连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9-435,共7页
新生儿遗传病筛查目前以代谢物生化指标检测为主,检测结果假阳性率较高,且有一定的假阴性,筛查的病种较少。近几年逐步开展的新生儿遗传病筛查基因检测技术包括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高通量测序。高通量测序又分为基因包测序、全外显... 新生儿遗传病筛查目前以代谢物生化指标检测为主,检测结果假阳性率较高,且有一定的假阴性,筛查的病种较少。近几年逐步开展的新生儿遗传病筛查基因检测技术包括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高通量测序。高通量测序又分为基因包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但目前用于新生儿遗传病筛查的基因技术主要为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基因包测序。新生儿基因筛查病种由单病种筛查如耳聋、脊髓性肌萎缩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向多病种筛查发展。新生儿基因筛查结果解读除遵循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联合分子病理协会在2015年提出的“序列变异解读标准和指南”外,还需要结合生化指标检测及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分析。新生儿遗传病基因筛查的开展需要遵循伦理原则,包括将新生儿基因筛查作为公共卫生项目的伦理、新生儿及其家庭成员知情选择权和隐私权伦理等。新生儿遗传病基因筛查的开展将使更多的遗传病患者能够早期诊断,改善其预后,在新生儿遗传病筛查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筛查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基因 定量PCR 高通量测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先天性第1掌骨缺如并重复拇指畸形1例
6
作者 齐树青 陈渊辉 陈明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6-196,共1页
病例:患者,女,19岁,因先天性左手多指畸形来我院就诊,父母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无遗传性疾病及家族史,其他姊妹身体健康,无遗传性疾病,发育及智力正常。专科查体:左手第1掌骨缺如并重复拇指畸形,重复拇指发育不良,左手掌桡骨侧大鱼际... 病例:患者,女,19岁,因先天性左手多指畸形来我院就诊,父母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无遗传性疾病及家族史,其他姊妹身体健康,无遗传性疾病,发育及智力正常。专科查体:左手第1掌骨缺如并重复拇指畸形,重复拇指发育不良,左手掌桡骨侧大鱼际肌未触及,重复拇指柔软,末梢血运、感觉正常,重复拇指屈伸、对指受限,肌力弱,被动活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拇指畸形 第1掌骨 先天性 缺如 遗传性疾病 身体健康 发育不良 左手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先天性膈疝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3
7
作者 高莹华 周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228-1229,1232,共3页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隔疝手术的麻醉处理和围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婴儿先天性隔疝手术的麻醉资料。结果:32例患儿麻醉过程较平稳,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中麻醉死亡。其中22例术后按时拔除气管导管,9例患儿延迟拔管,1例患儿放...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隔疝手术的麻醉处理和围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婴儿先天性隔疝手术的麻醉资料。结果:32例患儿麻醉过程较平稳,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中麻醉死亡。其中22例术后按时拔除气管导管,9例患儿延迟拔管,1例患儿放弃治疗。结论:婴儿先天性隔疝手术麻醉有其特殊性,术中应加强麻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遗传性新生儿疾病和畸形 横隔/外科学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肝母细胞瘤CT表现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理 刘文 金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肝母细胞瘤(CHB)的CT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提高对CHB的认识和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新生儿CHB的临床及CT表现,并与易误诊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结果7例新生儿CHB中,1例甲胎蛋白阳性。7例CHB均为... 目的探讨先天性肝母细胞瘤(CHB)的CT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提高对CHB的认识和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新生儿CHB的临床及CT表现,并与易误诊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结果7例新生儿CHB中,1例甲胎蛋白阳性。7例CHB均为肝内单发肿块;最大径2.9~10.2 cm(中位值4.7 cm);类球形4例、分叶状3例,且3例肿瘤局部突向肝轮廓外;边界清晰6例,边界模糊1例;2例密度较均匀,5例密度欠均匀,其中4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坏死囊变,1例肿瘤可见钙化,5例肿瘤内存在出血征象。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7例肿瘤中心及边缘出现多发结节状、条片状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呈进行性向心性填充,呈多发"岛屿样"强化,且以边缘强化明显,坏死囊变区无强化;1例肿瘤侵犯门静脉及肝门区胆管,并肝内胆管扩张。术前1例外生型CHB误诊为神经母细胞瘤,6例误诊为血管瘤。结论基于CT检查,术前CHB的误诊常见;但其进行性向心性填充的CT强化方式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先天性遗传性新生儿疾病和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甲胎蛋白类 误诊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融合畸形四例
9
作者 时维东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2期867-867,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融合畸形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诊断 X线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先天性黑矇长期误诊为弱视一例
10
作者 余新平 许梅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3-684,共2页
关键词 LEBER 先天性 长期误诊 弱视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黑矇 新生儿发病率 眼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骨骼肌肉常见畸形的筛查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龙龙 熊竹 唐盛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43-546,共4页
新生儿疾病筛查(neonatal screening)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一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进行群体普查,从而达到能够早期诊治的目的,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目前,我国新生儿法定普查疾病为新生儿听力及部分遗... 新生儿疾病筛查(neonatal screening)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一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进行群体普查,从而达到能够早期诊治的目的,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目前,我国新生儿法定普查疾病为新生儿听力及部分遗传代谢疾病,并无系统完善的针对新生儿骨骼肌肉常见畸形的专项筛查。在国际范围内,新生儿骨骼肌肉常见畸形筛查的时机、方法、标准等都尚未明确,也没有具体的筛查流程。如何在新生儿期发现骨骼肌肉常见先天畸形,并使之及时获得治疗,不仅能大大提高疗效,使患儿恢复正常,减轻甚至消除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能使人口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就新生儿骨骼肌肉常见畸形疾病相关研究和筛查开展现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筛查 骨骼肌肉 先天畸形 智能发育障碍 遗传代谢疾病 新生儿 先天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结肠造瘘术165例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唐维兵 徐小群 +2 位作者 耿其明 张杰 陈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1-43,共3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结肠造瘘术的疾病分布特点,分析新生儿结肠造瘘术的临床特征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7年收治的165例新生儿因先天性或获得性疾病而接受结肠造瘘术的临床诊治过程。接受结肠造瘘术的新生儿包括肛门直肠畸形68例... 目的总结新生儿结肠造瘘术的疾病分布特点,分析新生儿结肠造瘘术的临床特征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7年收治的165例新生儿因先天性或获得性疾病而接受结肠造瘘术的临床诊治过程。接受结肠造瘘术的新生儿包括肛门直肠畸形68例,先天性巨结肠47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9例,其它疾病31例。结果实施横结肠造瘘69例(41.8%),乙状结肠造瘘72例(43.6%),其它部位24例(14.5%)。造瘘方式包括袢式造瘘77例(46.7%),双腔造瘘50例(30.3%),单腔造瘘38例(23%)。79.5%的患儿出现造瘘并发症,其中表皮脱落67.3%,造瘘口出血15.8%,脱垂13.9%,造瘘口狭窄9.7%。需要重新造瘘9例(5.5%)。18例(10.9%)死亡,其中11例死亡与多发畸形相关,7例与造瘘并发症有关。结论结肠造瘘术在新生儿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中作为挽救生命的紧急措施或分期治疗的初期治疗方法运用广泛,其并发症发生率仍比较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避免结肠造瘘。专业造瘘技术、造瘘护理方法及尽早闭合造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造瘘术 新生儿 并发症发生率 先天性巨结肠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造瘘口狭窄 疾病分布 肛门直肠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缺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3
作者 冯海兰 张晓霞 吴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7,共5页
Tooth agenesis constitute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in man. Oligodontia is defined as congenital absence of six or more teeth.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our team in cooperation with Peking Universi... Tooth agenesis constitute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in man. Oligodontia is defined as congenital absence of six or more teeth.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our team in cooperation with Pek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Human Disease Genomic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clinical phenotypes and case collection,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etiological genetic studies of oligodontia. The symptoms of oligodontia were classified into syndromic and non-syndromic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tooth agenesis with or without systemic developmental defects. A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of molecular genetics, a number of gene mut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to be the direct etiological factors causing some specified diseases, especially those with developmental defects. He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outcomes of molecular genetic study of some cases we collected. Of the systemic oligondontia patients, a new four-base-deletion mutation in PITX2 was identified in a large kindred with typical symptoms of Rieger Syndrome; four different gene mutations in ED1 casing X-linked 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isplasia were found in five nucleus families.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non-syndromic oligodontia has more genetic heterogeneity rather than some specific virulence gene. PAX9 and MSX1 are the identified genes associated with family tooth agenesis without systemic syndrome. Also, in our research, three gene mutations in CBFA1 were detected in four cleidocranial dysplasia families, which is a systemic developmental disease including the symptoms of tooth eruption abnormality and accessory tee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牙缺失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缺陷相关遗传病产前诊断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严恺 金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2,共6页
出生缺陷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两者共同作用所致。产前诊断或植入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发生、减少或杜绝遗传病患儿出生的主要手段。根据出生缺陷相关遗传病的不同遗传问题,除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染色体非... 出生缺陷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两者共同作用所致。产前诊断或植入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发生、减少或杜绝遗传病患儿出生的主要手段。根据出生缺陷相关遗传病的不同遗传问题,除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外,以高通量为特点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以及第二代测序技术可更好地针对基因组病、单基因遗传病进行检测,从而形成完整的出生缺陷相关遗传病检测技术体系。本文对目前出生缺陷相关遗传病的产前诊断技术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先天畸形 原位杂交 荧光 产前诊断 染色体 微阵列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型一家系临床表型及GFM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亚平 严恺 +2 位作者 董旻岳 杨茹莱 黄新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4-580,共7页
目的:分析一个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型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对先证者父母外周血DNA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先证者(已故)干血斑标本、胎儿(先证者弟弟)羊水和先证者父母亲外周血行Sanger验证。结果:全外显... 目的:分析一个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型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对先证者父母外周血DNA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先证者(已故)干血斑标本、胎儿(先证者弟弟)羊水和先证者父母亲外周血行Sanger验证。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和Sanger测序显示,先证者及其弟弟均为GFM1基因c.688G>A(p.G230S)与c.1576C>T(p.R526X)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1576C>T系首次报道。先证者及其弟弟出生后均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肝功能异常、喂养困难、小头畸形、生长发育落后、癫痫等临床表现,均在婴儿早期死亡。结论:GFM1基因c.688G>A与c.1576C>T复合杂合突变是导致该家系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型的遗传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遗传性新生儿疾病和畸形 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型 GFM1基因 代谢性酸中毒 全外显子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α-羟化酶缺陷症的早期诊断与干预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彬 宋康兴 +1 位作者 冯丽洁 闫文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38-2739,共2页
目的分析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的发病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与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0—2012年我院收治的13例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 13例患者均为女性,初诊年龄4~29岁。均存在低血钾、高血压,9例>1... 目的分析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的发病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与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0—2012年我院收治的13例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 13例患者均为女性,初诊年龄4~29岁。均存在低血钾、高血压,9例>13岁者均缺乏青春期性腺发育;2例于4岁时明确诊断,其余患者平均诊断年龄为16.3岁。以发现血钾异常为起点,17α-羟化酶缺陷症的确诊时间为(58.2±38.5)个月。结论该病发生率较低,临床表现复杂,漏诊率高,对高血压、低血钾的患者,特别是伴有性腺发育异常者,应注意鉴别17α-羟化酶缺陷症,力争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羟化酶缺陷症 两性畸形 肾上腺增生 先天性 早期诊断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宇丽(综述) 刘军(审校)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6-439,共4页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是一种先天性内耳畸形,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儿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的常见原因[1],如能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可有...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是一种先天性内耳畸形,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儿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的常见原因[1],如能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可有助于延缓LVAS患者听力下降,并提高听力和言语康复的效果。耳聋基因检测结合产前诊断可从根源上预防LVAs,为了增进临床医师对LVAS的理解,提高诊治和预防水平,现将LVAS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产前诊断 临床表现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内耳畸形 防治 LV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水的生化检查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革清 王泽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5-207,共3页
关键词 生化检查指标 羊水检查 遗传性代谢疾病 产前诊断 胎儿染色体病 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突变分析 先天性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名地区7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俏群 陈莲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3期202-203,共2页
茂名地区7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调查分析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525011)陆俏群,陈莲珍提高人口素质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茂名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有关情况,探讨... 茂名地区7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调查分析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525011)陆俏群,陈莲珍提高人口素质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茂名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有关情况,探讨其防治方法,我院在省妇幼保健院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畸形 疾病统计 茂名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20年第5期导读
20
作者 赵升桥 赵一霖 +2 位作者 葛亮 王皓洁 詹江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653-658,共6页
《J Pediatr Surg》2020年第5期共刊登了30余篇文章,开篇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危机对世界各地的儿科医生手术和儿科医生培养的深刻影响,同时介绍了全球各地区小儿外科医生的抗疫经验,回顾了2019年9月举行的加拿大小儿外科医生协会... 《J Pediatr Surg》2020年第5期共刊登了30余篇文章,开篇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危机对世界各地的儿科医生手术和儿科医生培养的深刻影响,同时介绍了全球各地区小儿外科医生的抗疫经验,回顾了2019年9月举行的加拿大小儿外科医生协会第51届年会情况。其余内容包括小儿阑尾炎、小儿漏斗胸微创矫治术后疼痛控制、可经外科手术纠正的先天性畸形性别差异的系统回顾,还包括新生儿疾病、腹部疾病、术后管理、创伤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外科 儿科医生 新生儿疾病 腹部疾病 小儿阑尾炎 Surgery 先天性畸形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