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先天性脊柱畸形手术患儿中应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宇璇 张瀚文 +1 位作者 魏楠 张凤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究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先天性脊柱畸形(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儿围术期应用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 目的探究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先天性脊柱畸形(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儿围术期应用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S患儿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模式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取单纯ERAS围术期管理模式,研究组采取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ERAS理念进行围术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日、中文版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得分、中文版儿童抑郁障碍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得分、治疗依从性评分、ERAS措施完成项目数、并发症率以及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68例中,男27例、女41例,平均年龄(8.31±3.79)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32.76±5.57)h和(8.41±1.65)d,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的(62.94±7.81)h和(9.56±2.6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日为(11.12±2.14)d,较对照组的(15.18±2.48)d明显更短(t=7.221,P<0.001);两组患者入院时SCARED评分[研究组(20.65±2.01)分比对照组(20.18±2.17)分,t=0.928,P=0.357]和DSRSC评分[研究组(12.59±2.12)分比对照组(12.68±2.07)分,t=0.174,P=0.8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出院时SCARED和DSRSC评分为(12.35±2.10)分和(9.88±1.7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9±1.79)分和(11.09±1.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评分[研究组(13.76±1.44)分比对照组(9.32±1.84)分,t=11.102,P<0.001]、ERAS措施完成项目数[研究组(15.91±1.49)项比对照组(13.35±1.54)项,t=6.987,P<0.001]、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5.88%比对照组23.53,χ^(2)=4.221,P=0.040)和疼痛评分[研究组(2.91±0.87)分比对照组(3.76±1.39)分,t=3.031,P=0.003]均优于对照组。结论CS患儿围术期应用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ERAS理念进行围术期管理效果更好,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术后康复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减轻其心理应激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先天性脊柱畸形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畸形 被引量:20
2
作者 吕国华 王冰 +4 位作者 康意军 李晶 陈飞 邓幼文 刘伟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5年6月应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自体骨短节段植骨融合治疗28例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男10例,女18例,年龄1.6~7...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5年6月应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自体骨短节段植骨融合治疗28例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男10例,女18例,年龄1.6~7岁,平均3.8岁。完全分节半椎体24例,半椎体伴对侧分节障碍4例。术后定期复查脊柱X线片,观察脊柱融合、畸形矫正率及内固定稳定情况。结果:术中发生胸膜损伤和脑脊液漏各1例,分别经胸腔和伤口引流痊愈;术后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抗炎和换药处理治愈;无神经系统损伤。随访23~48个月,平均35个月,术前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35.2°±2.2°,术后为5.2°±1.2°,末次随访为7.4°±1.1°,丢失2.2°;后凸角平均为26.2°±3.1°,术后为4.2°±0.8°,末次随访为4.8°±1.0°,丢失0.6°;均获得良好骨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能安全有效地矫正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并能达到稳定的短节段内固定及优良的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畸形 椎弓根 内固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畸形伴椎管内异常外科治疗策略的再认识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泽章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77-579,共3页
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中椎管内异常的发生率为15%~43%,主要包括脊髓纵裂、脊髓拴系以及脊髓空洞三类。如何处理先天性脊柱畸形半椎管内异常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目前,已公认有明显神经损害或神经损害进行性加重是外科手术干... 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中椎管内异常的发生率为15%~43%,主要包括脊髓纵裂、脊髓拴系以及脊髓空洞三类。如何处理先天性脊柱畸形半椎管内异常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目前,已公认有明显神经损害或神经损害进行性加重是外科手术干预椎管内异常的明确指征,但对于无神经症状或者神经症状稳定的患者,其外科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论。根据多年来对先天性脊柱畸形伴椎管内异常患者的治疗体会,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此类疾病的相关报道,笔者认为有必要加深对无神经症状或者神经症状稳定的先天性脊柱畸形伴椎管内异常患者外科治疗原则的认识,从而制定合理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畸形 外科治疗原则 椎管内 无神经症状 神经损害 进行性加重 脊髓纵裂 脊髓空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技术和传统置钉在先天性脊柱畸形矫正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阿尖措 李占银 +4 位作者 苗有泉 赵洪顺 贾生龙 许志华 郝岩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6-1170,共5页
目的 分析3D打印辅助技术在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中的疗效对比及对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78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3D辅助组与治疗组。所有患者均... 目的 分析3D打印辅助技术在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中的疗效对比及对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78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3D辅助组与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行脊柱畸形矫正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置钉技术,3D辅助组采用3D打印辅助技术,并对患者完成3个月门诊随访,比较两组置钉相关指标、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主弯矫形率、影像学指标、置钉准确率与置钉并发症。结果 3D辅助组置钉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术后7 d VAS评分低于传统置钉组(P<0.05);主弯矫形率高于传统置钉组(P<0.05);两组手术7 d后影像学指标得到改善;3D辅助组冠状面Cobb角、局部后凸角度、C7PL-CSVL及SVA水平低于传统置钉组(P<0.05);3D辅助组置钉准确率高于传统置钉组(P<0.05);伤口血肿、肌张力升高、下肢感觉异常、下肢运动障碍、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传统置钉组(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技术用于先天性脊柱畸形中可有效判断脊柱畸形的特点,从而科学制定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有助于提高置钉准确率及主弯矫形率,可降低置钉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置钉技术 3D打印辅助技术 先天性脊柱畸形 准确性 脊柱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畸形发生强直性脊柱炎2例报告
5
作者 黄爱兵 邱勇 +6 位作者 钱邦平 王斌 俞扬 朱泽章 朱锋 李卫国 马薇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8-319,共2页
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发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文献少有报道。我院收治2例,报道如下。病例1,患者男性,26岁。因“腰部僵硬,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2年”于2006年5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僵硬.有时... 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发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文献少有报道。我院收治2例,报道如下。病例1,患者男性,26岁。因“腰部僵硬,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2年”于2006年5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僵硬.有时伴有左臀部疼痛,自觉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在外院一直诊断为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而未予任何特殊治疗。查体:患者呈前屈站立位,头前伸,髋膝关节屈曲.脊柱稍向右偏离中心,腰椎生理前凸消失,后凸畸形,腰椎后伸受限,双下肢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畸形 强直性脊柱 畸形发生 脊柱后凸畸形 进行性加重 膝关节屈曲 臀部疼痛 站立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畸形合并泌尿系畸形患者的肾功能评估
6
作者 高正超 刘俭涛 +4 位作者 牛斌斌 李宇欢 梁辉 李浩鹏 贺西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5-249,共5页
目的评估先天性脊柱畸形合并泌尿系畸形患者的肾功能。方法前瞻性收集先天性脊柱畸形合并泌尿系畸形的患者和年龄、体质量相近的健康人,并分成肾脏畸形组、尿路畸形组和健康对照组。检测血肌酐、尿素、胱抑素C、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 目的评估先天性脊柱畸形合并泌尿系畸形患者的肾功能。方法前瞻性收集先天性脊柱畸形合并泌尿系畸形的患者和年龄、体质量相近的健康人,并分成肾脏畸形组、尿路畸形组和健康对照组。检测血肌酐、尿素、胱抑素C、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用于评估患者的一般肾功能;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用于评价患者的早期肾功能。结果共募集到肾脏畸形患者16例、尿路畸形患者14例、健康对照组20例,3组之间的血肌酐、尿素、胱抑素C以及eGFR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之间的mALB、α1-MG以及NAG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β2-MG浓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肾脏畸形组的mALB以及NAG浓度显著高于尿路畸形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α1-MG浓度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先天性脊柱畸形合并泌尿系畸形患者存在肾功能早期损害,且相较于尿路畸形患者,肾脏畸形患者的肾损害程度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畸形 泌尿系畸形 肾脏早期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段先天性脊柱畸形矫正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彬 王冰 +5 位作者 吕国华 李磊 李亚伟 李鹏志 郑振中 王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33-1136,共4页
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由椎体发育异常所致。新生儿中发病率为0.5‰~1‰。然而,部分患儿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临床畸形时才就诊,因此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CS的进展取决于畸形椎的类型,两端软骨板及椎间盘发育完... 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由椎体发育异常所致。新生儿中发病率为0.5‰~1‰。然而,部分患儿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临床畸形时才就诊,因此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CS的进展取决于畸形椎的类型,两端软骨板及椎间盘发育完全的畸形椎所引起的脊柱侧凸最容易进展,畸形所在部位对畸形进展亦有重要影响。腰骶段畸形在先天性脊柱侧凸中仅占4.7%~8.6%,但其位置特殊,在传递载荷、维持运动与躯干平衡方面具有 “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旦腰骶段脊柱畸形发生进展,易形成以冠状面失平衡、躯干偏移为特点的侧凸畸形,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双肩不等高、腰部不对称、骨盆倾斜等异常表现,因此需要早期外科干预。若手术时机、方式与矫形策略选择不当,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内固定失败、矫正丢失、冠状面或矢状面医源性失代偿等并发症。笔者就腰骶段先天性脊柱畸形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畸形 畸形矫正术 冠状面 腰骶段 平衡方 先天性脊柱畸形 生长发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畸形手术治疗的总体疗效与并发症 被引量:1
8
作者 段春光 陶惠人 +6 位作者 吴太林 罗建周 杨凯 杨卫周 叶灿华 王斐 魏彦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6-426,共11页
目的:评估先天性脊柱畸形手术治疗的总体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8年1月本团队手术治疗的43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158例,女273例,平均年龄14.9±6.2岁。术前均行全脊柱CT平扫和全脊柱MRI,排查椎管内畸形... 目的:评估先天性脊柱畸形手术治疗的总体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8年1月本团队手术治疗的43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158例,女273例,平均年龄14.9±6.2岁。术前均行全脊柱CT平扫和全脊柱MRI,排查椎管内畸形情况;心脏彩超和腹部B超检查排除其他内脏畸形。手术方式包括:生长撑开型非融合矫形技术(包括生长棒和人工钛肋)治疗40例,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融合术48例,后路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术(可含1、2级截骨)89例,后路截骨(3级及以上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融合术254例。每位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及以上时间进行随访。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脊柱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及冠状面平衡(C7PLCSVL)。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431例患者合并椎管内畸形351例次、合并其他内脏畸形24例次。平均手术时间为412.4±150.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879.9±1727.6ml,平均随访时间48.7±9.3个月。脊柱侧凸术前平均Cobb角为68.88°±27.55°,术后平均Cobb角为28.86°±18.90°,末次随访时30.77°±19.80°;SVA术前平均为22.15±19.37mm,术后24.15±22.22mm,末次随访时19.75±16.06mm;C7PL-CSVL术前平均为17.37±15.47mm,术后21.95±47.29mm,末次随访时13.03±12.39mm,末次随访的脊柱侧凸Cobb角和C7PL-CSVL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49例、神经并发症30例、内固定相关并发症20例、术后感染10例以及脑脊液漏8例。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手术矫形效果良好,但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较高,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30.16%,其中肺部并发症和神经并发症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畸形 手术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三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博 吴继功 +5 位作者 马华松 张乐乐 李海侠 王加旭 黄世博 邵水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4-612,共9页
目的:探讨后路三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应用后路一期三柱截骨矫形术治疗的25例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3~32岁(12.... 目的:探讨后路三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应用后路一期三柱截骨矫形术治疗的25例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3~32岁(12.1±7.1岁).术前合并神经功能损害6例,其中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2例.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颈胸段主弯Cobb角、局部后凸角、远端代偿弯Cobb角、双肩高度等参数,并观察神经功能转归及并发症.结果:行SRS(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3级截骨6例,SRS 4级截骨3例,SRS 5级截骨16例.手术时间306.1±101.5min(147~550min),术中失血量1108.0±1000.9ml(150~4500ml).随访时间37.8±14.0(20~69)个月.颈胸段主弯Cobb角由术前59.5°±28.5°矫正到术后的28.8°±16.9°(P<0.001),末次随访时为31.6°±16.4°,无明显丢失(P=-0.574).局部后凸由术前39.2°±28.2°矫正到术后的21.1°±14.4°(P<0.001),末次随访时为24.0°±14.3°,无明显丢失(P=0.478).远端代偿弯由术前的35.4°±19.5°减少为术后的18.4°±11.3°(P<0.001),末次随访时为26.1°±16.9°,较术后无统计学差异(P=0.073).双肩高度差由术前的2.6±0.9cm减少到术后的1.2±0.6cm(P<0.001),末次随访时进一步改善为0.9±0.6cm,但较术后无统计学差异(P=0.093).术前合并神经功能损害的6例患者中5例随访期间恢复至Frankel E级,1例C级恢复至FrankelD级.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6例:5例凸侧上肢麻木;1例因双下肢肌力持续下降行再次手术探查清除血肿后恢复,6例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其他包括脑脊液漏1例,胸腔积液3例,伤口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远期融合远端侧凸加重行翻修手术2例,均通过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对于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患者应用后路一期三柱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但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 先天性脊柱畸形 截骨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东岳 胡宗杉 +1 位作者 刘臻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因脊椎形成障碍或分节障碍在出生时即伴有的先天性脊柱畸形(congenital vertebral malformations,CVM),常发生于妊娠4~6周,其中半椎体CS最常见,全球范围内每10000名新生儿... 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因脊椎形成障碍或分节障碍在出生时即伴有的先天性脊柱畸形(congenital vertebral malformations,CVM),常发生于妊娠4~6周,其中半椎体CS最常见,全球范围内每10000名新生儿中约有5~10人患病[1、2]。CS的Winter经典分型根据畸形的特点将其分为三型:I型,椎体形成障碍,形成楔形椎、半椎体或蝴蝶椎等椎体发育不良畸形;Ⅱ型,椎体分节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畸形 半椎体 病因学研究 形成障碍 分节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11
作者 尹稳 李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286,共4页
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是胚胎时期形成的一种脊柱发育异常,病理解剖复杂,矫正方法不同于其他先天性脊柱畸形,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无确定的手术模式,有关报道甚少。其实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在先天性脊柱畸形中并非少见,在侧凸畸形中占... 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是胚胎时期形成的一种脊柱发育异常,病理解剖复杂,矫正方法不同于其他先天性脊柱畸形,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无确定的手术模式,有关报道甚少。其实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在先天性脊柱畸形中并非少见,在侧凸畸形中占18%~42%,在后凸畸形中占21%,仅次于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畸形 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治疗 诊断 发育异常 病理解剖 矫正方法 手术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及青少年颈胸段/上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手术治疗的疗效与并发症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升儒 仉建国 +3 位作者 田野 蔡思逸 杨阳 林莞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7-603,共7页
目的:评估儿童及青少年颈胸段/上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4月~2018年1月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颈胸段及上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10.9±3.1岁(5~15)岁.... 目的:评估儿童及青少年颈胸段/上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4月~2018年1月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颈胸段及上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10.9±3.1岁(5~15)岁.术前所有患者均存在双肩不等高以及斜颈,2例患者存在脊髓受压及神经功能障碍(均为ASIA D级).术前均行全脊柱CT平扫及三维重建,畸形顶点位于颈椎12例,位于胸椎33例;形成障碍型24例,分节障碍型5例,混合型16例;28例患者存在代偿性胸弯/胸腰弯;23例患者伴发其他部位的脊柱畸形.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全脊柱MRI明确椎管内病变情况.对于计划进行颈胸段(C7/T1)截骨或颈椎固定的患者,行双侧椎动脉CT造影(CTA)检查.所有患者均行三柱截骨侧后凸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44例患者为单纯后路手术,1例接受C6-7半椎体切除患者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截骨水平位于颈椎12例,位于胸椎33例;半椎体切除术32例,全脊椎切除术10例,经椎弓根截骨术3例.6例患者代偿弯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接受后路融合术,2例接受双生长棒手术.于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此后每年进行随访.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对原发侧凸、代偿侧凸及节段性后凸Cobb角与锁骨角、斜颈角度及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进行测量.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269.1±65.3min(150~310min),术中出血量为987±157ml(500~2700ml).45例患者均获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2.8±0.6(1~13)年.原发侧凸Cobb角术前为51.3°±13.9°,术后10.3°±6.4°,末次随访时12.4°±7.5°;代偿侧凸术前为32.1°±23.0°,术后11.1°±21.0°,末次随访时16.3°±23.1°;节段性后凸Cobb角术前为24.2°±15.2°,术后9.2°±8.7°,末次随访时10.4°±9.4°;斜颈术前为19.3°±5.0°,术后4.6°±3.0°,末次随访时5.7°±4.1°;锁骨角术前为7.5°±3.1°,术后2.7°±1.9°,末次随访时2.1°±1.2°;SVA术前为-9.1±16.1mm,术后-12.3±11.2mm,末次随访时-7.5±15.2mm.术后的原发侧凸Cobb角、代偿性侧凸Cobb角、斜颈角度、锁骨角及节段性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的原发侧凸、代偿性侧凸及节段性后凸Cobb角与术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VA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均在正常范围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2例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完全恢复正常.22例患者发生24例次并发症,其中一过性脊髓损伤伴C8神经根损伤1例,一过性神经根损伤14例,Horner综合征1例,内固定失败2例,血胸3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肺不张1例.结论:三柱截骨术治疗颈胸段及上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效果良好,但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较高,一过性神经根损伤较为常见,需引起外科医生充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畸形 颈胸段 上胸段 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颈胸段半椎体畸形:需要早期手术的特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2-583,共2页
颈胸段半椎体在先天性脊柱畸形中较为少见,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半椎体畸形患者数据库中,此类患者仅占6%左右.对于低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患儿,脊柱外科学界普遍认为应尽量推迟手术年龄和缩短内固定节段,以减少手术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然而... 颈胸段半椎体在先天性脊柱畸形中较为少见,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半椎体畸形患者数据库中,此类患者仅占6%左右.对于低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患儿,脊柱外科学界普遍认为应尽量推迟手术年龄和缩短内固定节段,以减少手术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然而,颈胸段半椎体畸形患儿常在脊椎畸形不严重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肩-颈-头部外观畸形,后凸型患者还可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有关先天性颈胸段半椎体畸形患儿手术时机的选择在既往的文献报道中尚未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广泛共识.笔者结合我院在先天性颈胸段半椎体畸形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就此问题阐述个人观点,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先天性脊柱畸形 早期手术 颈胸段 神经功能损害 手术治疗 内固定节段 脊柱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凸伴胸廓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4-176,共3页
随着对脊柱侧凸治疗理念和矫形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其治疗效果有了长足进步。但对早发性脊柱侧凸目前不仅存在不同认识,其治疗也仍然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难题。本期邀请了国内七位知名专家就什么是早发性脊柱侧凸、早发性脊柱侧凸有何... 随着对脊柱侧凸治疗理念和矫形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其治疗效果有了长足进步。但对早发性脊柱侧凸目前不仅存在不同认识,其治疗也仍然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难题。本期邀请了国内七位知名专家就什么是早发性脊柱侧凸、早发性脊柱侧凸有何特点、为何会对患儿心肺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应采用何种方式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及其适应证是什么等问题,根据目前国际动态及专家们的个人经验进行了讨论,供同道们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不良综合征 胸廓发育畸形 先天性脊柱侧凸 外科治疗 先天性脊柱畸形 低龄 脊柱侧凸患 肋骨缺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如何选择手术时机、方式和入路 被引量:6
15
作者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1-174,共4页
先天性脊柱畸形的结构性改变在影像学上千变万化,从简单的“蝴蝶椎”至复杂的分节不良伴多处半椎体畸形,异常复杂。早期轻微的先天性畸形不一定导致外观畸形,但大部分先天性脊柱畸形进展较快,任其发展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如严重的... 先天性脊柱畸形的结构性改变在影像学上千变万化,从简单的“蝴蝶椎”至复杂的分节不良伴多处半椎体畸形,异常复杂。早期轻微的先天性畸形不一定导致外观畸形,但大部分先天性脊柱畸形进展较快,任其发展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如严重的外观畸形、心肺功能障碍、神经损害等。McMaster和Ohtsuka对216例未经治疗的患者进行了5年跟踪随访,发现侧凸的进展速度和最终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畸形类型和发病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半椎体畸形 先天性脊柱畸形 手术时机 心肺功能障碍 先天性畸形 神经损害 发病部位 畸形类型 进展速度 手术方式 手术入路 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双重结构并脊柱畸形的分类和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洪毅 徐林 +5 位作者 唐涛 王安庆 王波 王业华 易斌 俞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双重结构的特征、分类及其与脊柱畸形的相关性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 1989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收治的 117例先天性脊柱脊髓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所见、术中所见和临床疗效做了分析 ,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结果 :... 目的 :探讨脊髓双重结构的特征、分类及其与脊柱畸形的相关性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 1989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收治的 117例先天性脊柱脊髓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所见、术中所见和临床疗效做了分析 ,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结果 :脊髓纵裂 114例 ,双脊髓 3例。AⅠ 15例 ,AⅡ 39例 ,AⅢ 47例 ;BⅠ 4例 ,BⅡ 4例 ,BⅢ 5例 ;CⅠ 3例 ,未见CⅡ。主要治疗术式为椎板切除、纵隔切除、终丝切断、脊髓及神经根粘连松解、修复硬膜。结论 :脊髓双重结构的分类便于整体认识脊髓畸形和指导手术治疗。手术对疼痛、下肢运动和感觉、膀胱上位神经原性麻痹及大部分脊柱变形的改善是有效的 ,而对下位神经原性麻痹型膀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纵裂 双脊髓 先天性脊柱畸形 治疗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部半椎体畸形的临床评估与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郭倞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6-658,共3页
半椎体畸形是指一侧椎体发育形成障碍而导致的椎体畸形.是造成先天性脊柱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McMaster等将半椎体分为完全分节、半分节和未分节三种类型。完全分节型的半椎体具有完整的上下生长板,单侧具有“正常”的生长潜能,脊柱... 半椎体畸形是指一侧椎体发育形成障碍而导致的椎体畸形.是造成先天性脊柱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McMaster等将半椎体分为完全分节、半分节和未分节三种类型。完全分节型的半椎体具有完整的上下生长板,单侧具有“正常”的生长潜能,脊柱畸形往往较严重且进展迅速。除了半椎体的类型之外,半椎体的位置对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和预后进展也有着重要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体畸形 手术治疗 临床评估 先天性脊柱畸形 腰骶部 生长潜能 临床表现 生长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半椎体畸形伴硬脊膜膨出的外科治疗
18
作者 王长峰 刘祖德 +1 位作者 贾连顺 田纪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54-255,共2页
关键词 硬脊膜膨出 半椎体畸形 外科治疗 先天性脊柱畸形 小儿 神经管缺陷 2002年 1994年 密切关系 研究发现 发病情况 胸腰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纵裂畸形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
19
作者 程敬亮 任翠萍 +3 位作者 李树新 李荫太 王建平 杨波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12-14,共3页
为了探讨脊髓纵裂(DM)的分型和手术适应证,比较X线平片、CT和MRI对DM的诊断价值。经手术证实的13例DM,均有脊柱X线平片、平扫CT和MRI。将DM分为有隔刺的Ⅰ型和无隔刺的Ⅱ型。Ⅰ型分为有完整隔刺的Ⅰa型和不... 为了探讨脊髓纵裂(DM)的分型和手术适应证,比较X线平片、CT和MRI对DM的诊断价值。经手术证实的13例DM,均有脊柱X线平片、平扫CT和MRI。将DM分为有隔刺的Ⅰ型和无隔刺的Ⅱ型。Ⅰ型分为有完整隔刺的Ⅰa型和不完整隔刺的Ⅰb型;Ⅱ型分为完全纵裂的Ⅱa型和不全纵裂的Ⅱb型。结果:13例DM中Ⅰa型7例、Ⅰb型1例、Ⅱa型4例、Ⅱb型1例。X线平片确诊DM5例,CT确诊11例,MRI全部正确诊断。8例Ⅰ型DM中5例为骨性隔刺,CT全部正确诊断,MRI仅2例确定为骨性隔刺。结论:MRI是诊断DM及其椎管内伴发病变的最有效方法,但对Ⅰ型DM骨性隔刺显示CT优于MRI。有神经损害的Ⅰ型DM或无神经损害儿童Ⅰ型DM应尽早手术切除隔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纵裂 先天性脊柱畸形 治疗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肋骨分叉畸形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宁金波 谢义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94-397,共4页
新生儿及儿童胸壁畸形是父母最常关注的问题,肋骨分叉、肋骨融合、赘生肋骨等先天性肋骨畸形是经常涉及的胸壁畸形。肋骨分叉畸形患儿常以胸壁包块就诊于儿童矫形外科门诊并表达治疗的意愿。肋骨分叉畸形通常是无症状的,有时单独发病,... 新生儿及儿童胸壁畸形是父母最常关注的问题,肋骨分叉、肋骨融合、赘生肋骨等先天性肋骨畸形是经常涉及的胸壁畸形。肋骨分叉畸形患儿常以胸壁包块就诊于儿童矫形外科门诊并表达治疗的意愿。肋骨分叉畸形通常是无症状的,有时单独发病,有时可能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或者遗传性疾病,如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先天性脊柱畸形、胸廓出口综合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畸形 胸壁畸形 分叉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先天性脊柱畸形 胸廓出口综合征 先天性畸形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