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例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2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姜涛 欧阳文献 +3 位作者 谭艳芳 唐莲 张慧 李双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98-1900,共3页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2型(congenital bile acid synthesis disorder type 2,CBAS2)是醛酮还原酶家族1D1(Aldo-ketoreductase family1 member D1,AKR1D1)基因突变引起△4-3-氧固醇-5β-还原酶缺乏所致的胆汁酸合成障碍性疾病,其主要临...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2型(congenital bile acid synthesis disorder type 2,CBAS2)是醛酮还原酶家族1D1(Aldo-ketoreductase family1 member D1,AKR1D1)基因突变引起△4-3-氧固醇-5β-还原酶缺乏所致的胆汁酸合成障碍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新生儿胆汁淤积症和暴发型肝衰竭[1]。自1988年Setchell等[2]根据血尿FAB-MS分析首次诊断2例△4-3-氧固醇-5β-还原酶缺陷患儿后,有关CBAS2的病例报道仅数十例[3-4]。现对收治的CBAS2患儿临床特征、转归以及AKR1D1基因变异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2型 体征和症状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2型血浆氨基酸谱分析
2
作者 佘兰辉 李旭芳 +5 位作者 叶家卫 谭丽梅 杨花梅 房春晓 廖凯丽 徐翼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2型(CBAS2)患儿血浆氨基酸谱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婴儿胆汁淤积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根据病因分为CBAS2组、citrin缺陷导致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组以及不明...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2型(CBAS2)患儿血浆氨基酸谱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婴儿胆汁淤积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根据病因分为CBAS2组、citrin缺陷导致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组以及不明原因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INH)组,比较三组22种血浆氨基酸的差异。结果纳入婴儿胆汁淤积症患儿85例,男58例、女27例,中位年龄2.3(2.0~4.0)月。中位总胆红素为134.9(103.1~181.7)μmol/L,中位直接胆红素79.0(62.2~110.6)μmol/L。CBAS2组12例患儿中11例(91.7%)有≥3种氨基酸改变,11例(91.7%)支链氨基酸(BCAA,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在正常范围;INH组23例患儿中17例(73.9%)有≥3种氨基酸改变;NICCD组50例患儿均有≥3种氨基酸改变。与INH组相比,CBAS2和NICCD组的天冬酰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水平较高;与NICCD组相比,CBAS2组谷氨酰胺、丙氨酸、色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瓜氨酸水平较高,瓜氨酸、精氨酸、蛋氨酸、碱性氨基酸、苏氨酸/丝氨酸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AS2患儿血浆氨基酸谱变化广泛。CBAS2患儿血浆氨基酸谱变化与NICCD、INH患儿不同,这对CBAS2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2型 胆汁淤积 氨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与胆汁淤积性肝病 被引量:16
3
作者 方玲娟 王建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85-588,共4页
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多样,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CBAS)就是其中之一。CBAS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胆汁酸合成过程中的酶缺陷所致。虽罕见,但由于CBAS病人多数早期可通过口服补充胆汁酸及脂溶性维生素等治疗获得良好疗效,因此早期明确... 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多样,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CBAS)就是其中之一。CBAS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胆汁酸合成过程中的酶缺陷所致。虽罕见,但由于CBAS病人多数早期可通过口服补充胆汁酸及脂溶性维生素等治疗获得良好疗效,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尤为重要。现对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内 先天性胆汁合成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狄氏副拟杆菌对2型糖尿病引起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
4
作者 杜玥 赵中娜 刘学波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5-176,共12页
目的:探究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xsonis)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所引起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10周龄db/db小鼠,灌胃P.distasonis菌液(浓度为1×10^(9)CFU/mL),持续5周。实验期间对... 目的:探究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xsonis)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所引起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10周龄db/db小鼠,灌胃P.distasonis菌液(浓度为1×10^(9)CFU/mL),持续5周。实验期间对小鼠体质量和胰岛素抵抗状态变化进行监测,同时通过行为学实验监测小鼠空间记忆、识别记忆和工作记忆变化,并对小鼠血清中胰岛素、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等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测定,观察肝脏、脑部、结肠等组织形态学及炎症水平变化。最后对血清中胆汁酸浓度的变化及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P.distasonis的干预有效改善了db/db小鼠血糖稳态和胰岛素抵抗;降低了db/db小鼠脂肪组织质量,减少了肝脏脂肪堆积;降低了血清中的TC、LDL-C和TG浓度;改善了db/db小鼠结肠形态,保护了肠道屏障完整性,降低了肠道炎症水平;促进了胆汁酸的生成,激活了胆汁酸代谢的相关信号通路;抑制了脑部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恢复了db/db小鼠脑部神经元损伤,显著改善了db/db小鼠的认知障碍。结论:P.distasonis能够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由T2DM引发的糖脂代谢紊乱和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成为新一代抗糖尿病综合症益生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氏副拟杆菌 2糖尿病 降血糖 认知障碍 胆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