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胆囊缺如胆总管结石1例报告
1
作者 刘海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胆囊缺如胆总管结石 2004年1月 MURPHY征 萎缩性胆囊 右上腹疼痛 mol/L 反复发作 B超检查 胆囊结石 管扩张 反跳痛 肝内外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管局部解剖与经胆囊管探查胆道的可行性研究:附100例报告
2
作者 陈德兴 刘文超 +4 位作者 朱修全 王婷婷 张俏 张海铅 陈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胆囊管局部解剖特点和经胆囊管探查胆道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2023年2~9月我科对100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术中对胆... 目的探讨胆囊管局部解剖特点和经胆囊管探查胆道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2023年2~9月我科对100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术中对胆囊管汇入胆总管方位、胆囊管内径、胆囊管的切开长度、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长度、切开的胆囊管或胆总管与十二脂肠上缘距离、胆道镜取石直径6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胆囊管注入胆总管方位:9~12点92例,其中10、11点76例,占76%;1、2点各1例,占2%;7、8点分别为2、4例,占6%。胆囊管内径3~13 mm,中位数5.0 mm。切开胆总管长度:21例(占21%)切开胆总管,切开长度1~5 mm,中位数3.0 mm。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长度:36例并行,并行长度2~40 mm,中位数10.0 mm。切开的胆囊管或胆总管距十二脂肠上缘距离5~20 mm,中位数15.0 mm。90例术中胆道镜取出结石,共取出结石128枚,结石直径1.5~22.0 mm,中位数5.0 mm。100例LTCBDE均获成功。术后3个月随访83例(占83%),出院后食欲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无腹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结石症状发生,肝功能正常,B超示胆总管直径5~10 mm,中位数7 mm,无术后狭窄。结论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可行,对胆总管无或较小的损伤,对Oddi括约肌无损伤,是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腹腔镜下胆道镜探查取石的最佳路径和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道探查术 继发性总管结石 腹腔镜下经胆囊道探查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3
作者 刘澎 刘福成 +3 位作者 赵欣 乔海朋 刘晓峰 杨峥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1月于北京丰台医院手术治疗的58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队列(n=4...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1月于北京丰台医院手术治疗的58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队列(n=410)和验证队列(n=177),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训练队列中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为38.05%(156/410)。年龄、BMI、肝内胆管结石、首发病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道感染、胆道手术史、胆总管管壁厚度、胆总管多发结石数量、胆总管直径、ERCP检查中十二指肠乳头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训练队列、验证队列中列线图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854、0.889,Hosmer-Lemeshow拟合检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52,P=0.865),提示此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基于各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总管多发结石 术后总管结石复发 列线图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胆囊缺如合并胆总管结石1例
4
作者 杨凤河 汪兆军 王佳佳 《安徽医学》 2012年第2期175-175,共1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6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7 d,全身黄染4 d于2010年8月18日入院。体格检查:T 36.2℃,脉搏7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70 mmHg。
关键词 胆囊缺如 先天性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BDE与LC/ER,CP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疗效比较
5
作者 刘鹏 张文兴 《肝胆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处理胆囊切除术中发现的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纳人2016年1月至2023...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处理胆囊切除术中发现的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纳人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行LCBDE术的105例和行LC/ERCP术的195例患者,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其次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30天内再人院、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发生率、患者手术次数、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LC/ERCP对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CBD)的清除率优于LCBDE(97.9%vs89.5%,P=0.001),但患者行手术次数更多(1.1±0.4vs2.0±0.2,P=0.001)。两种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再人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RCP失败4例,LCBDE失败12例,随后又有10例ERCP和2例CBD探查术失败。所有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患者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均取得成功。结论仑LC/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清除效果优于LCBDE,是治疗RYGB患者的有效方法,但LC/ERCP和LCBDE的术后并发症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普通管探查术 ERCP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经LC+LTCBDE与ERCP/EST+LC的治疗效果
6
作者 魏广青 郭志刚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与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4年2月收治的118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 目的:对比分析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与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4年2月收治的118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64例)和B组(54例),A组行LC+LTCBDE治疗,B组行ERCP/EST+LC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炎性反应[白细胞介素-10(IL-10)、P物质(SP)、白细胞介素-8(IL-8)]及并发症。结果:与B组比较,A组住院时间、引流管置留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少,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P<0.05);术后7 d,与B组相比,A组血清ALP,ALT,TBIL,GGT水平较低(P<0.05);术后7 d,与B组相比,A组血清SP,IL-8水平较低,IL-10水平较高(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C+LTCBDE能改善生化指标,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管造影 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总管探查取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李霄阳 叶永强 +5 位作者 王琛 王安伟 刘涛 孔杰 王宏超 陈鹏 《山东医药》 2025年第3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PTGD的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140例,PTGD后随访至少2个月,其中新发胆总管结石26例(新发组)、无新发胆总管结石114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PTGD的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140例,PTGD后随访至少2个月,其中新发胆总管结石26例(新发组)、无新发胆总管结石11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饮酒史、身体质量指数(BMI)、胆囊炎病史、术前抗炎治疗及发热、寒战情况、基础疾病]、术前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影像学检查相关指标(胆囊壁厚度、胆总管直径、胆囊结石单/多发、胆囊结石性状、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异常、胰胆管合流异常、Mirizzi综合征、胆周积液)以及带管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行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影响。结果两组一般情况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LT、AST、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新发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新发组胆囊结石多发、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异常的比例及胆总管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胆囊壁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组和对照组带管时间分别为(24.69±2.32)、(16.75±4.79)d,新发组带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结石多发(OR=9.429,95%CI:1.904~46.694)、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异常(OR=11.282,95%CI:2.698~47.186)、胆总管直径升高(OR=1.590,95%CI:1.246~2.030)和带管时间延长(OR=1.677,95%CI:1.267~2.220)均是影响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小板计数降低不是影响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发性胆囊结石、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异常、胆总管扩张及带管时间长均与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PTGD后新发胆总管结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急性胆囊 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总管结石 多发性胆囊结石 胆囊管汇入总管异常 总管扩张 带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一期缝合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8
作者 卫军要 宋娟娟 +1 位作者 宋予军 张庆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3期243-246,共4页
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CWC)患者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一期缝合术治疗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选择2021年3月—2024年3月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一期缝合术治疗的CCWC患者1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胆道并发... 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CWC)患者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一期缝合术治疗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选择2021年3月—2024年3月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一期缝合术治疗的CCWC患者1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胆道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n=17)、非并发症组(n=99)两组。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估CCWC患者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一期缝合术治疗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116例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术治疗的CCWC患者,术后3个月内共17例(14.66%)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胆道出血2例(1.72%)、胆瘘11例(9.48%)、胆道狭窄3例(2.59%)、胆道感染1例(0.86%)。并发症组糖尿病占比、胆汁性状浑浊占比、Calot三角粘连占比、手术操作时间均比非并发症组高(P<0.05),胆总管直径、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比非并发症组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胆总管直径<1 cm、胆汁性状为浑浊、存在Calot三角粘连、血清白蛋白降低、手术操作时间延长均为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CCWC患者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一期缝合术治疗后胆道并发症以胆瘘为主,合并糖尿病、胆总管直径<1 cm、胆汁性状为浑浊、存在Calot三角粘连、血清白蛋白降低、手术操作时间延长均是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总管结石 腹腔镜 道镜 一期缝合 道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王杰锋 张爱华 +1 位作者 金超 吴祥秀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对照组行小切口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d,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改善手术指标,减轻炎性反应,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总管结石 腹腔镜下总管切开术 道镜下取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10
作者 张银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联合LC治疗,试验组进行ERCP联合L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升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CBDS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改善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11
作者 唐鑫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2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2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7例,以抽签法进行分组。使用腹腔镜胆囊... 目的:探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2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7例,以抽签法进行分组。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LCBDE治疗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残留率。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较对照组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结石残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LCBDE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减少肝功能损伤,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合并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总管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与胆总管切开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毅 时吉庆 +2 位作者 陈良 肖青川 陈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探讨相较经胆总管切开(ICBD)与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MICDC)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9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胆... 探讨相较经胆总管切开(ICBD)与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MICDC)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9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分为观察组(MICDC,n=58)与对照组(ICBD,n=61),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胆瘘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ICBD,经MICDC行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胆瘘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 微切开 道探查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效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新远 万品文 万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68-87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GS)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镜微创取石术治疗的372例老年GS合并CBDS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胰腺炎...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GS)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镜微创取石术治疗的372例老年GS合并CBDS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胰腺炎分为胰腺炎组和非胰腺炎组。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GS合并CBDS患者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372例老年GS合并CBDS患者行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13.71%。胰腺炎组乳头旁憩室、胰管显影、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胰腺支架与鼻胆管引流患者占比分别为68.63%、76.47%、58.82%、45.10%,高于非胰腺炎组的33.33%、34.89%、19.31%、21.50%(P<0.05)。乳头旁憩室、胰管显影、胰腺支架与鼻胆管引流、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为老年GS合并CBDS患者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GS合并CBDS患者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0.792~0.933),敏感度为90.20%,特异度为67.29%。结论老年GS合并CBDS患者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风险较高,主要与乳头旁憩室、胰管显影、胰腺支架与鼻胆管引流、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等因素有关,基于上述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效能,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干预,可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总管结石 腹腔镜微创取石术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大勇 郭宏志 +1 位作者 李权 吴金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随机分为ERCP+LC组、LCBDE+LC组,各6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淀粉酶(AMS)]、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ERCP+LC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LCBDE+LC组,术中总失血量少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结石清除率(98.36%)高于LCBDE+LC组(86.89%)(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CRP、IL-6水平低于LCBDE+LC组(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TBIL、AMS、AST、ALT水平均低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LCBDE+L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联合同期ERCP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手术创伤较小,炎症反应较轻,可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促进高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总管结石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杨婵 南旭 +2 位作者 王贵花 吴祥琴 何尤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9期124-126,共3页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贵州航天医院行ERCP联合LC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贵州航天医院行ERCP联合LC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护理前,两组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社会能力、生理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社会能力、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联合LC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时机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琦 杨勇 +1 位作者 辛国军 张亚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23年5月258例接受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RCP与LC间期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23年5月258例接受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RCP与LC间期不同分为:A组(≤24 h)、B组(24~72 h)和C组(>72 h)。结果C组LC手术时间为58.0(46.0,73.0)min,明显长于A组的43.5(35.3,51.0)min和B组的43.0(35.0,51.0)min;C组腹腔引流管留置率为31.3%(21/67),明显高于A组的8.9%和B组的8.1%;B组行四孔法LC的3例(2.2%),明显少于A组的7例(12.5%)和C组的9例(13.4%),C组住院总时间长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再次ERCP率、LC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后24~72 h行LC是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安全、有效、易行和经济的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ERCP)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和LCBDE+钬激光碎石分别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
17
作者 黄子臻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03-105,共3页
目的 对比在胆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术式中,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钬激光碎石分别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双色球法对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 目的 对比在胆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术式中,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钬激光碎石分别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双色球法对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胆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2例进行分组,两组均为46例,且均进行LC,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ERCP治疗,研究组则联用LCBDE+钬激光碎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围术期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VAS)、结石复发率以及总胆红素(TBIL)与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胆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术式中,相较于ERCP和LC联用,LC和钬激光碎石辅助下的LCBDE治疗不仅能够减轻手术对患者肝胆功能造成的损伤,并改善其围术期表现,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避免结石复发,加快体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术 腹腔镜总管探查取石术 钬激光碎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肝外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功能预测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18
作者 王建超 张怀波 马荣龙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37-43,共7页
目的探讨胆囊功能预测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行内镜清除术后胆囊完整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18例。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接受脂餐超声检查,以评估禁食容量、剩余容量和胆囊排空分数(GBEF)... 目的探讨胆囊功能预测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行内镜清除术后胆囊完整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18例。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接受脂餐超声检查,以评估禁食容量、剩余容量和胆囊排空分数(GBEF)。分析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和胆囊功能与复发性胆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11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86例合并胆囊结石,32例未合并胆囊结石。随访期间,23例患者发生胆道并发症。86例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中,15例胆囊结石自发清除,14例因急性胆囊炎或反复绞痛接受胆囊切除术。6例因非胆道原因死亡。多数胆囊结石患者GBEF明显降低。合并胆囊结石、饮酒和内镜清理胆管疗程超过1次,是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胆道并发症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胆囊结石的胆总管患者,GBEF较差。合并胆囊结石、饮酒和内镜清理胆管疗程超过1次,是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胆道并发症复发的危险因素。由于胆囊结石可能自发清除,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后,对胆囊进行保守监测是合适的,但有必要对复发风险高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ERCP) 胆囊功能 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复发性道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手术室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兆龙 陈正民 +2 位作者 孙发缔 李乃树 姚超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8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在复合手术室中运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在全凭静脉麻醉或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完... 目的探讨在复合手术室中运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在全凭静脉麻醉或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完成ERCP胆管取石,接着完成LC。结果18例顺利完成ERCP联合LC同期治疗,3例改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无中转剖腹手术,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8例,无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复合手术室中运用ERCP联合L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简化了手术流程,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ERCP)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复合手术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牛其新 吴争光 牛建广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实行开腹手术,观察组实行微创手术即LC+LTCBDE,观察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手术用时短,术后下床活动、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术后3d,两组CRP、IL-6、TNF-α、AMY水平均升高,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相对低(P<0.05);术后,两组AST、ALT、TBi L、ALP水平均升高,且术后3d观察组以上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LC+LTCBDE治疗,相较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OCBDE),患者损伤小,便于恢复,且并发症风险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其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 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 胆囊结石 总管结石 手术相关指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