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劲松 林涛 +3 位作者 魏光辉 李旭良 何大维 刘俊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3-64,共2页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所致肾积水是小儿较常见的泌尿系畸形,发病原因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瓣膜、息肉、高位输尿管口、迷走血管或副血管压迫等。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B超检查简便易行,可作为U...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所致肾积水是小儿较常见的泌尿系畸形,发病原因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瓣膜、息肉、高位输尿管口、迷走血管或副血管压迫等。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B超检查简便易行,可作为UPJO的初步筛选诊断。静脉尿路造影通过肾脏对特殊造影剂的摄取和经上尿路的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狭窄 影像学诊断 治疗 静脉尿路造影 泌尿系畸形 发病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致肾积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劲松(综述) 林涛(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congenital 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小儿先天性肾积水最常见的原因,发病率报道不一,一般为0.13%~0.16%,其中在产前诊断有先天性肾积水的患儿中,于出生后诊断为LJHO者约占10%~20%...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congenital 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小儿先天性肾积水最常见的原因,发病率报道不一,一般为0.13%~0.16%,其中在产前诊断有先天性肾积水的患儿中,于出生后诊断为LJHO者约占10%~20%近年来,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先天性肾积水 产前诊断 发病机制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3
作者 黄澄如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0-62,共3页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pelviureteric iunction obstruction,PUJO)是小儿肾积水的常见原因,可经产前B超检出。胎儿肾集合系统扩张中,PUJO约占48%,远多于多房性肾囊性变。先天性PUJO的发生率为1/600~1/800,可见于胎儿至出生...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pelviureteric iunction obstruction,PUJO)是小儿肾积水的常见原因,可经产前B超检出。胎儿肾集合系统扩张中,PUJO约占48%,远多于多房性肾囊性变。先天性PUJO的发生率为1/600~1/800,可见于胎儿至出生后各年龄组,除经产前B超检出者外,约25%见于1岁以内,少数在青少年或成人期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多房性肾囊性变 产前B超 PUJO 肾积水 发生率 年龄组 成人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祝明洁 管雯斌 +3 位作者 姚俊宇 王国斌 施成仁 姚晓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91-992,共2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发病因素。方法采用常规病理、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检查,观察95例UPJO的病理改变。结果60例(63.2%)UPJO病例平滑肌纤维中见较多纤维组织无序增生,使平滑肌纤维排列紊乱,肌层厚度明... 目的研究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发病因素。方法采用常规病理、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检查,观察95例UPJO的病理改变。结果60例(63.2%)UPJO病例平滑肌纤维中见较多纤维组织无序增生,使平滑肌纤维排列紊乱,肌层厚度明显增加,电镜示平滑肌细胞内线粒体肿胀,细胞间隙内充满了胶原纤维;23例(24.2%)UPJO病例黏膜息肉形成或息肉样增生,12例(12.6%)UPJO病例为机械性梗阻。结论UPJO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局部的纤维组织的增生及平滑肌细胞的发育异常是UPJO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 病理学 特殊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形态及功能评估对于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手术决策的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宋宏程 李怡 李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01-306,共6页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指尿液自肾盂流入输尿管近端障碍,导致集合系统扩张,进而引起肾脏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一种常见泌尿系统畸形。随着产前超声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肾积水被检...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指尿液自肾盂流入输尿管近端障碍,导致集合系统扩张,进而引起肾脏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一种常见泌尿系统畸形。随着产前超声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肾积水被检出,虽然部分肾积水可自行缓解,但部分肾积水如治疗不及时将导致肾功能损害。因此,正确评估肾积水引起的肾脏形态和功能改变,进而客观制定手术指征,把控适宜的手术时机对其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 肾盂积水/诊断 肾/解剖学和组织学 肾功能试验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X线表现和病因诊断
6
作者 江时淦 郑驰 +3 位作者 高朝阳 沈巨福 黄炜 韩任江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PUJ)梗阻的X线表现 ,提高X线检查对先天性PUJ梗阻的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 2 1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PUJ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 2 1例均在透视下行静脉尿路造影 (IVU) ,9例行逆行...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PUJ)梗阻的X线表现 ,提高X线检查对先天性PUJ梗阻的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 2 1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PUJ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 2 1例均在透视下行静脉尿路造影 (IVU) ,9例行逆行性造影 (RGU)。结果 :PUJ狭窄 10例 ,输尿管高位附着 2例 ,肾脏旋转不良 3例 ,迷走血管 5例 ,纤维束带 1例。讨论 :综合分析PUJ狭窄段的X线形态表现 ,对大多数先天性PUJ梗阻病因可作出诊断 ,延迟IVU、RGU和电透下观察PUJ狭窄段的形态学表现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X线表现 病因 影像学诊断 尿路造影术 原发性肾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手术后分肾功能变化的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怡 宋宏程 +11 位作者 何雨竹 张潍平 孙宁 田军 李明磊 李宁 屈彦超 韩文文 杨洋 李振武 梁海燕 王冠男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12-318,共7页
目的了解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手术后短期患侧分肾功能(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DRF)缓解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单侧UPJO行肾盂... 目的了解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手术后短期患侧分肾功能(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DRF)缓解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单侧UPJO行肾盂成形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13例,手术前后均行利尿性肾动态显像检查。根据术前DRF情况分为术前DRF降低组(DRF<40%)、术前DRF正常组(40%<DRF<55%)和术前DRF超常组(DRF>55%)。分别对比各组手术前后患侧DRF及肾实质厚度(renal parenchymal thickness,PT)变化情况,进一步对比组间DRF缓解情况及术后DRF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年龄、方式及术后DR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DRF降低组及超常组患者中,手术前后DRF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RF正常组患者手术前后DRF无明显变化,但肾实质厚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以术后DRF增加≥5%作为术后肾功能缓解标准(超常肾功能患者以术后DRF减少≥5%作为术后肾功能缓解标准),术前DRF不同组缓解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RF降低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水平仍低于术前DRF正常组及术前DRF超常组患者(P<0.05)。结论术前DRF<40%的单侧UPJO患者术后短期DRF缓解显著,但其术后DRF低于术前DRF正常及超常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 肾积水/诊断 肾盂成形术 肾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阳性细胞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汪添益 张潍平 +1 位作者 韩文文 刘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ositive,PDGFRα)阳性细胞在儿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发病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荧...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ositive,PDGFRα)阳性细胞在儿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发病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荧光双染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30例UPJO患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组织(为UPJO组)及10例因肾脏肿瘤行肾输尿管切除术患儿的UPJ组织(排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以及其他泌尿系统畸形,病理结果证实肿瘤未侵犯肾盂输尿管交界处,为对照组)进行染色观察,同时分析所有患儿PDGFRα阳性细胞表达的小电导钙离子激活钾离子通道3型(small 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 3,SK3)表达水平。结果PDGFRα阳性细胞表型区别于Cajal间质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神经纤维关系密切。PDGFRα细胞在UPJO组中的分布与对照组相似,而该细胞表达的SK3通道在UPJO组中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UPJO患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PDGFRα细胞上SK3通道表达降低,推测SK3通道可能通过干扰UPJ蠕动参与UPJO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 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及开放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性肾积水的并发症对比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雨竹 李佳义 +13 位作者 宋宏程 张潍平 孙宁 田军 李明磊 李宁 屈彦超 韩文文 杨洋 李振武 梁海燕 刘超 林德富 王冠男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5-322,共8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及开放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性肾积水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特点,探讨导致两种手术方式并发症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 目的比较腹腔镜及开放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性肾积水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特点,探讨导致两种手术方式并发症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首次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腹腔镜或开放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的美国胎儿泌尿外科协会(Society for Fetal Urology,SFU)分级为Ⅳ级的UPJO肾积水患儿临床资料,共560例患儿583例肾。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355例肾)和开放组(228例肾),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次数以及并发症等级和类型。比较不同引流方式、有无术中并发症以及不同年龄、体重、术前肾盂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pelvic diameter,APD)及术者经验分层因素下的并发症差异。结果开放组患儿年龄16.37(9.73,61.37)个月,体重11.00(9.32,20.00)kg,明显小于腹腔镜组[年龄46.87(19.08,90.49)个月,体重16.50(12.00,25.00)kg]。开放组术前中位肾盂前后径为39.00(27.00,52.00)mm,长于腹腔镜组的28.00(22.00,36.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1%和4.3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15%和15.56%)、术后并发症发生次数占总发生次数比例(分别为23.84%和20.88%)以及吻合口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62%和1.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均为泌尿系感染。存在术中并发症的肾脏术后更易发生高等级并发症(χ^(2)=5.600,P=0.018)及泌尿系感染(χ^(2)=8.891,P=0.003)。腹腔镜组较开放组更易出现高等级(ClavienⅢb)术后并发症(χ^(2)=6.595,P=0.010)和除泌尿系感染以外的其他术后并发症(χ^(2)=10.289,P=0.001)。结论腹腔镜和开放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UPJO性肾积水安全有效,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腹腔镜手术较开放手术应更加注意除泌尿系感染以外的其他术后并发症以及高等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 腹腔镜检查 泌尿外科手术 肾积水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涛(综述) 吴洪涛(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65-467,共3页
小儿先天性肾积水主要是由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ction,UPJO)引起,发病率报道不一,一般为0.13%-0.16%,目前公认最合理的手术方法是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此术... 小儿先天性肾积水主要是由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ction,UPJO)引起,发病率报道不一,一般为0.13%-0.16%,目前公认最合理的手术方法是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此术式裁剪肾盂,切除了肾盂输尿管狭窄处及肌细胞发育异常的部位,吻合口宽阔、低位、漏斗形,使连接部蠕动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 微创治疗 小儿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狭窄 先天性肾积水 手术方法 发育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儿平滑肌细胞凋亡及Bcl-xl,Bad表达检测
11
作者 万清廉 庞艳丽 +1 位作者 范应中 王家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2-573,共2页
目的:检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儿平滑肌细胞凋亡及Bcl- xl,Bad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观察组)与其周围相应正常输尿管(对照组)平滑肌中凋亡调控基因Bc... 目的:检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儿平滑肌细胞凋亡及Bcl- xl,Bad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观察组)与其周围相应正常输尿管(对照组)平滑肌中凋亡调控基因Bcl- xl,Bad的表达;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 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2组平滑肌凋亡细胞。结果:观察组平滑肌细胞中Bad表达率高于对照组((15.54±3.18)%vs(11.00±2.07)%,P<0.05),Bcl xl在2组平滑肌细胞中均不表达;观察组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21.60±3.12)%vs(10.20±2.18)%,P<0.05)。结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平滑肌细胞减少与其细胞凋亡及Bad表达升高有关,与Bcl-xl表达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狭窄 平滑肌细胞凋亡 BCL-XL BAD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小志 蔡正林 +2 位作者 张海燕 高宝辉 方周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 儿童 病理学 先天性上尿路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手术并发症及肾损伤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超 张潍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1-304,共4页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是儿童常见的泌尿系统畸形。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因其适应证广、易操作、并发症少等特点,目前被认为是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尽管总体手术成功率在90%以上,但如何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出现高等级并发症,使患...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是儿童常见的泌尿系统畸形。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因其适应证广、易操作、并发症少等特点,目前被认为是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尽管总体手术成功率在90%以上,但如何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出现高等级并发症,使患儿术后恢复更顺利,获得更好的预后,仍然是小儿泌尿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对于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判定,也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手术并发症以及肾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肾损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手术并发症的认识与思考
14
作者 刘鑫 杨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5-309,共5页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上尿路梗阻,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然而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特别是严重并发症)仍然充满了挑战。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创新,外科医师应在更精准把握手...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上尿路梗阻,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然而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特别是严重并发症)仍然充满了挑战。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创新,外科医师应在更精准把握手术指征、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手术并发症上提高认识,从而使患儿从手术治疗中最大化获益。本文阐述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患儿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并发症的类型、病因、预防和处理,并对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赋权方案对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患儿主要照顾者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康杰 汤吉萍 +4 位作者 任瑜 胡文琴 万淑 吴竞生 吴文波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0-365,共6页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方案对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患儿主要照顾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0月因UPJO首次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并接受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64名患儿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5月住院的患儿主要...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方案对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患儿主要照顾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0月因UPJO首次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并接受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64名患儿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5月住院的患儿主要照顾者32人作为对照组,2022年6月—10月住院的患儿主要照顾者32人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接受UPJO围术期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围术期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基础上实施基于家庭赋权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照顾负担及两组患儿术后8周总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过程中,4名主要照顾者因过度焦虑(1名)、工作原因(2名)、自身身体状态不佳(1名)中途更换陪护,最终对照组31名主要照顾者完成研究,试验组29名主要照顾者完成研究。出院当天,试验组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得分[(19.79±7.83)分]低于对照组[(37.32±7.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得分[(31.51±8.66)分]低于对照组[(55.81±8.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8周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0.34%)低于对照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赋权方案可提高UPJO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减轻UPJO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降低UPJO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赋权 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 主要照顾者 照顾能力 照顾负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被引量:15
16
作者 覃道锐 唐耘熳 +2 位作者 王学军 毛宇 陈绍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8月~2018年9月我院采用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46例UPJO。...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8月~2018年9月我院采用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46例UPJO。左侧采用经结肠系膜途径或侧腹膜途径,右侧采用经侧腹膜途径手术。分离显露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后悬吊并切除病变段,裁剪多余肾盂,采用Anderson-Hynes技术常规吻合肾盂输尿管。结果43例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获得成功,3例操作困难改为两部位三通道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38例,输尿管高植入3例,输尿管息肉5例。手术时间94~152 min,平均128 min。术中出血量2~15 ml,平均5 ml。术后住院时间5~10 d,平均6 d。术后6个月患侧肾盂前后径(20.4±0.4)mm,较术前(34.2±2.4)mm明显缩小(t=40.282,P=0.000);分肾功能(36.0±2.1)%,较术前(32.0±4.1)%明显改善(t=-5.710,P=0.000)。手术成功率100%结论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手术治疗小儿UPJO安全、有效,脐外无肉眼可见瘢痕,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需要选择合适的病所并结合术者自身技术水平合理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肾盂积水 小儿 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输尿管软镜杂交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肾结石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凌 高小峰 +6 位作者 王林辉 刘敏 彭泳涵 叶华茂 刘冰 杨波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型术与输尿管软镜杂交手术治疗合并肾结石的复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于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例UPJO合并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肾下极结石3例,多发结石...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型术与输尿管软镜杂交手术治疗合并肾结石的复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于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例UPJO合并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肾下极结石3例,多发结石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型术联合输尿管软镜取石杂交手术治疗。结果 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实际手术时间平均(132.4±24.8)min,平均软镜取石时间(25.4±11.9)min,软镜均能完整探查肾脏集合系统,术后复查提示结石取净率达100%。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不适症状均明显减轻,仅1例患者仍有2cm肾积水,其余4例UPJ成型效果满意。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输尿管软镜杂交手术治疗合并肾结石的复杂性UPJO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型术 输尿管软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85例报告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志 陈湘 +5 位作者 齐琳 陈亮 罗延诚 何垚 李南南 谢超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5例小儿UPJO患者中,男56例,女29例,年龄2.5~11岁,平均4.6岁。B超检查示:肾盂扩张积水〈15 m...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5例小儿UPJO患者中,男56例,女29例,年龄2.5~11岁,平均4.6岁。B超检查示:肾盂扩张积水〈15 mm(轻度)15例,15~30 mm(中度)59例,〉30 mm(重度)11例。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检查示:30 min内显影良好55例,30~120 min淡显影27例,120 min未显影3例。85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中采用传统顺行法或改良顺行法置入D-J管。结果:8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6(125~240)min,平均出血量68(55~112)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6~8)d。1例术后发生尿漏,保持伤口引流通畅,1周后尿漏消失。85例患者均随访3~24月,平均11月。IVU显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吻合口无狭窄,30 min内显影良好75例,30~120min淡显影10例。肾积水明显减轻,肾盂扩张积水消失51例,轻度积水25例,中度积水9例。结论:小儿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安全、有效、微创,术后恢复快,可以作为治疗小儿UPJO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 后腹腔镜 肾盂成形术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联合腔内切开手术治疗肾结石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被引量:27
19
作者 韩利忠 李明明 +2 位作者 卢冠军 杨文峰 李培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联合腔内切开手术治疗肾结石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6月26例肾结石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资料,采用B超引导建立标...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联合腔内切开手术治疗肾结石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6月26例肾结石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资料,采用B超引导建立标准通道,负压清石系统清除结石,自制电刀切开肾盂输尿管狭窄段,顺行留置海马管(加强型输尿管成形管)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肾积水严重程度及肾动态显像检测肾功能变化。结果 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0(45~90)min,术中出血量60(50~115)ml,住院时间6(5~9)d,结石清石率96%(25/26),狭窄段内切开率92.3%(24/26)。26例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24例IVP或CTU显示内切开段造影剂可顺利通过,肾积水程度较术前减轻,分肾功能改善;2例效果不佳。1例残留肾结石5 mm,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排出。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腔内切开手术治疗肾结石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安全、有效,可一期治疗结石和狭窄,术后中短期随访效果良好,长期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 内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腔与后腹腔途径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比较 被引量:15
20
作者 翟振兴 尚攀峰 +9 位作者 张骕 岳中瑾 王家吉 王志平 杨立 侯子珍 吴恭瑾 包军胜 杨宁强 张旭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腔与后腹腔途径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5月98例UPJO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组42例,后腹腔组56例,比较2组缝合时间、手术时间、中转...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腔与后腹腔途径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5月98例UPJO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组42例,后腹腔组56例,比较2组缝合时间、手术时间、中转开放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情况。结果腹腔组缝合时间(57.6±3.6)min,明显短于后腹腔组(65.3±3.5)min(t=-10.647,P=0.000);腹腔组手术时间(139.7±10.6)min,明显短于后腹腔组(175.3±15.0)min(t=-13.113,P=0.000);腹腔组术后进食时间(3.7±0.8)d,明显长于后腹腔组(2.3±0.6)d(t=9.904,P=0.000)。腹腔组、后腹腔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8±2.6)、(9.2±2.7)d,无统计学差异(t=-0.737,P=0.463);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8.9±8.1)ml、(37.3±7.4)ml,无统计学差异(t=1.589,P=0.115);2组中转开放手术率分别为2.4%(1/42)、3.6%(2/56),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结论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经腹腔途径缝合时间更快,手术时间更短,2种途径治疗UPJO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少的并发症,手术途径的选择应取决于医生的喜好、经验以及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后腹腔 肾盂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