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RNA1基因变异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序峰 罗智强 +2 位作者 段婧 龙薇薇 廖建湘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8-661,共4页
总结1例CHRNA1基因变异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患儿出生后双眼睑下垂,伴眼球斜视,考虑先天性上睑下垂,行眼科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近2年出现双下肢肌力下降,查体双眼睑稍下垂,眼球活动受限,下肢近端肌力4级。基... 总结1例CHRNA1基因变异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患儿出生后双眼睑下垂,伴眼球斜视,考虑先天性上睑下垂,行眼科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近2年出现双下肢肌力下降,查体双眼睑稍下垂,眼球活动受限,下肢近端肌力4级。基因检测结果:CHRNA1复合杂合突变。给予溴吡斯的明治疗,效果良好。查阅国内外数据库,总结既往报道病例:部分出生后出现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肢体乏力,可伴呼吸困难,部分发病较晚,表现为肢体无力。采用康复治疗+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剂治疗,预后相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CHRNA1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Q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1例
2
作者 张术词 张佳 +3 位作者 刘振兴 祝新莉 耿建红 王炎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24-628,共5页
患者男,10岁,从1岁时开始出现波动性进展的运动后肢体无力,神经系统查体:双下肢近端肌力4级,双下肢平举小于5 s下落,单下肢平举小于10 s下落,髂腰肌肌力3级,肌张力减低。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示:低频刺激... 患者男,10岁,从1岁时开始出现波动性进展的运动后肢体无力,神经系统查体:双下肢近端肌力4级,双下肢平举小于5 s下落,单下肢平举小于10 s下落,髂腰肌肌力3级,肌张力减低。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示:低频刺激时波幅递减,四肢运动神经传导(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检查可见重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repetitive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R-CMAP)。基因检测结果示COLQ基因存在c.393+1G>A和c.655G>A的杂合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变异分别来自其父母,诊断为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CMS)。予以沙丁胺醇治疗后,患者运动耐力较前增加。报告本例旨在增强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拓宽“肌无力”患者的诊断思路。c.655G>A错义变异既往无报告,可能是CMS的新致病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重复神经电刺激 低频递减 重复复合肉动作电位 COLQ基因 终板乙酰胆碱酯酶缺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RND基因突变所致慢通道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一家系
3
作者 林慧婷 张月琪 +2 位作者 张艳 谭金玉 曾文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09-413,共5页
目的分析CHRND基因突变所致慢通道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电生理、肌肉病理和基因特点。方法先证者为19岁男性,儿童期出现眼睑下垂、运动易疲劳与四肢乏力,病情缓慢进展。其母亲、两个舅舅及其中一个舅舅的儿子有类似表现。对... 目的分析CHRND基因突变所致慢通道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电生理、肌肉病理和基因特点。方法先证者为19岁男性,儿童期出现眼睑下垂、运动易疲劳与四肢乏力,病情缓慢进展。其母亲、两个舅舅及其中一个舅舅的儿子有类似表现。对先证者进行血液学相关检测、电生理检查、肌肉病理和基因检测,并对父母、有症状的舅舅及舅舅的儿子进行家系验证。结果先证者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可见低频递减现象。针极肌电图提示轻度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活检未见明确肌源性损害病理改变。基因检测发现CHRND基因c.826G>A突变,突变来源于母亲,有症状的舅舅及舅舅的儿子均有相同位点突变,该突变位点未经报告。予氟西汀治疗后肌无力症状较前好转。结论CHRND基因突变导致的慢通道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可表现为早期出现的肌无力及运动不耐受,重复神经电刺激可见低频递减,有助于识别,诊断需通过基因检测。氟西汀可为首选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慢通道 CHRND基因 乙酰胆碱受体 氟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PPB基因变异致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合并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冉 邹慧敏 +2 位作者 邢春叶 宋进 郝延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32-837,共6页
患者女性,31岁。因波动性四肢无力10余年、加重1年,于2020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自述双上肢抬举受限、行走困难,无法长距离行走、蹲起费力,休息后症状略有缓解,呈晨轻暮重。近1年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为求进... 患者女性,31岁。因波动性四肢无力10余年、加重1年,于2020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自述双上肢抬举受限、行走困难,无法长距离行走、蹲起费力,休息后症状略有缓解,呈晨轻暮重。近1年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断与治疗,于2020年10月15日至我院神经内科就诊,门诊以“发作性下肢无力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楚、精神差,饮食、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肢带型 无力综合征 先天性 基因 突变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通道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丰岩清 王莹 梁秀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6-398,共3页
关键词 慢通道综合征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