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21年全球先天性心脏缺陷疾病负担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研究
1
作者 张冰清 王忠凯 +6 位作者 吴长勇 孙煌 李锐洁 刘文洁 骆怡哗 郑丽慧 彭云珠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53-2261,共9页
背景先天性心脏缺陷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出生缺陷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先天性心脏缺陷仍是全球健康的巨大挑战,同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健康不平等问题,疾病的生命周期管理尚有进步空间,因此需... 背景先天性心脏缺陷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出生缺陷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先天性心脏缺陷仍是全球健康的巨大挑战,同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健康不平等问题,疾病的生命周期管理尚有进步空间,因此需要全面评估先天性心脏缺陷疾病负担以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目的探究1990—2021年先天性心脏缺陷疾病负担变化,并预测至2050年的发展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并有望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借鉴。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 2021),统计和分析全球、21个区域和204个国家先天性心脏缺陷患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及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的数量和标化率,结合相关性分析、健康不平等分析及前沿分析法进一步综合描述先天性心脏缺陷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并采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2022—2050年疾病负担情况。结果2021年全球先天性心脏缺陷标化患病、死亡、DALYs和YLDs率分别为210.70/10万、3.86/10万、345.24/10万和14.25/10万,1990—2021年其估计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0.02%、-2.53%、-2.48%和0.11%;1990—2021年,低社会人口学指数(SDI)地区的标化死亡、DALYs率最高,而高SDI地区的标化患病、YLDs率最高。SDI与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标化患病率(ρ=0.45,P<0.001)和标化YLDs率(ρ=0.71,P<0.001)呈正相关。相反,SDI与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标化死亡率、DALYs率呈负相关(ρ均为-0.54,P值均<0.001)。1990—2021年先天性心脏缺陷的绝对健康不平等有所下降,但相对健康不平等却有所增加;预测到2050年,全球先天性心脏缺陷标化患病、死亡、DALYs、YLDs率将分别达到218.24/10万、0.91/10万、118.48/10万、14.73/10万。结论1990—2021年,全球先天性心脏缺陷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并且地区的负担随着SDI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先天性心脏缺陷 全球疾病负担 趋势分析 健康不平等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的关联性
2
作者 张国栋 魏思昂 +3 位作者 高金霞 何晖 潘峰 谢艳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04-3612,共9页
为探索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关联性,通过检索PubMed、Embase、Scopu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性因子影响的相关研究,利用RevMan5.4和R软件进行Meta和关联... 为探索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关联性,通过检索PubMed、Embase、Scopu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氧运动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性因子影响的相关研究,利用RevMan5.4和R软件进行Meta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氧运动显著降低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84,95%CI(-1.34,-0.34),P=0.001]、收缩压(SBP)[SMD=-0.55,95%CI(-0.86,-0.25),P=0.0004]和舒张压(DBP)[SMD=-0.99,95%CI(-1.67,-0.32),P=0.004]、LDL[SMD=-0.53,95%CI(-0.89,-0.18),P=0.003]和C-反应蛋白(CRP)[SMD=-0.53,95%CI(-0.90,-0.16),P=0.005]。CRP和HDL、LDL、DB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26和0.28;CRP与SB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有氧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和炎症因子水平,并且心脏功能和脂质代谢、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血管疾病 心脏功能 脂质代谢 炎症 C-反应蛋白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人群中心脏代谢指数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基于2007—2018年NHANES数据的横断面研究
3
作者 孙彤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5,共7页
目的评估心脏代谢指数(CMI)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的关联。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07—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26420名参与者,其中男性12898名(48.8%),CVD患者1845例(7.0%)。CMI的定义基于三酰甘油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目的评估心脏代谢指数(CMI)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的关联。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07—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26420名参与者,其中男性12898名(48.8%),CVD患者1845例(7.0%)。CMI的定义基于三酰甘油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乘以腰围身高比(WHtR)。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回归评估CMI与CVD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CMI与CVD的关联。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CMI及各种人体测量指标在诊断CVD中的有效性。并进行亚组分析以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结果与非CVD组比较,CVD组平均年龄较大,男性比例和非西班牙裔白人比例较高,教育程度和收入较低,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腰围、空腹血糖和TG较高,HDL-C和总胆固醇较低,收缩压、WHtR、脂质积累产物(LAP)、TG/HDL-C和CMI较高,吸烟比例、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根据RCS分析,CMI与CVD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非线性=0.005)。在一般人群中,无论变量是连续的还是分类的,较高的CMI水平均与CVD独立相关。在多变量模型中,CMI每增加1个单位,CVD的比值比(OR)为1.10(95%CI:1.05~1.15,P<0.001),表明较高的CMI与CVD风险增加有关,导致OR为1.41(95%CI:1.21~1.65,P<0.001)。此外,CMI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HDL-C(0.598比0.585,P=0.006)、TG/HDL-C(0.598比0.582,P<0.001)和TG(0.598比0.567,P<0.001),但低于WC(0.598比0.637,P<0.001)、WHtR(0.598比0.632,P<0.001)和LAP(0.598比0.606,P=0.004)。亚组分析结果与主要分析结果一致。结论CMI升高与CVD呈正相关且为独立关联,CMI有望作为在普通人群中早期筛查和预防CVD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代谢指数 肥胖 内脏脂肪组织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
4
作者 姚红莉 邵剑波 +1 位作者 唐映波 方磊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8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疾病患儿施行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疾病患儿进行CE-MRA检查,患儿经镇静制动后,手动静脉注射对比剂0.4mmol/kg,注射后5~10s开始进行造影增强的磁共振...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疾病患儿施行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疾病患儿进行CE-MRA检查,患儿经镇静制动后,手动静脉注射对比剂0.4mmol/kg,注射后5~10s开始进行造影增强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扫描。结果检出法洛四联症12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畸形2例,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畸形伴动脉导管未闭5例。图像质量优28例,良2例。结论 CE-MRA检查可获得精确的影像资料。检查前采用6%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制动,正确选择血管建立静脉通道,准确掌握推注造影剂和扫描延迟时间,可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为临床诊断提供优质的影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疾病 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镇静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贺琴 郑蔚 +5 位作者 张利霞 张苇 史艳萍 孙萌 王兆国 纪玲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113例CHD患儿父母进行测评。结果:CHD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2.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113例CHD患儿父母进行测评。结果:CHD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2.62±11.02)分,焦虑总分为(11.48±3.67)分,抑郁总分为(10.35±4.23)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不明确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预测维度与焦虑呈正相关;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不明确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维度与抑郁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不明确性、家庭人均月收入和信息缺乏性是患儿父母焦虑的影响因素(β=0.596、-0.240和0.193,P<0.05);不明确性、家长性别是抑郁的影响因素(β=0.274和0.226,P<0.05)。结论:CHD患儿父母存在较高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临床工作中应对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进行评估并给予个体化干预,通过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 父母 疾病不确定感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晓军 张新荣 +2 位作者 唐文伟 左维嵩 卢文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评价心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限度,探讨联合应用的指导意义。方法162例经超声筛选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5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96例、肺动脉狭窄(PS)16例,介入术前均行... 目的评价心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限度,探讨联合应用的指导意义。方法162例经超声筛选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5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96例、肺动脉狭窄(PS)16例,介入术前均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并测量缺损和狭窄处直径,重复超声检查,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比较其差异;介入术后重复造影及超声检查评价封堵器位置、球囊扩张效果等。结果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均能明确诊断,对其部位、形态均能良好显示。上述两种方法测量50例VSD缺损直径分别为(4.93±2.73)mm和(5.66±2.77)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96例PDA最窄处直径分别为(3.22±1.45)mm和(3.96±1.42)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16例PS瓣环直径,分别为(16.16±4.26)mm和(17.94±5.50)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D术中超声监测发现封堵器影响瓣膜开闭者9例,并经超声监测下重新调整位置直至正常。VSD及PDA介入术后造影共发现残余细小分流7例,24h后超声检查残余细小分流全部消失。16例PS患儿经球囊扩张后,右室-肺动脉压差均较术前下降超过50%,达到临床治疗标准。162例中除3例外均成功施行介入治疗。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病变直径测量与封堵器选择需以造影检查为标准,但在介入术前病例筛选及术后疗效评价中,超声检查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 血管造影 超声检查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血管病手术的麻醉 被引量:18
7
作者 傅润乔 刘进 卿恩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08-510,共3页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心脏 先天性血管 手术治疗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儿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熊小雨 任洁 +12 位作者 刘成军 许峰 李静 符跃强 白科 王文磊 杨鸣 陈应富 周昉 汤磊 党红星 霍俊明 卢思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对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围术期婴儿所用的血管活性药物进行评分,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53例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6月龄以下婴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第1个24 h、第2个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 目的:对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围术期婴儿所用的血管活性药物进行评分,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53例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6月龄以下婴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第1个24 h、第2个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进行统计均值(mean,MEA)和最大值(maximum,MAX)[VIS(24MAX)、VIS(24MEA)、VIS(48MAX)、VIS(48MEA)],采用ROC曲线、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和预后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53例患儿中新生儿6例(6/53,11.32%);除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之外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例(11/53,20.75%),包括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CAVC)1例、右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of right ventricle,DORV)1例、大动脉转位(translocation of great arteries,TGA)6例、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valve atresia,PVA)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2例;死亡3例(3/53,5.66%);3种严重病情结局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5例(5/53,9.43%),心肺复苏5例(5/53,9.43%),血液净化4例(4/53,7.56%);ROC曲线统计显示VIS(24MAX)分别对本组患儿严重病情结局和死亡的预后判断更准确(AUROC=0.938,P=0.000;AUROC=0.943,P=0.010),并计算出VIS(24MAX)对严重病情结局和死亡预测的最佳临界值均为19.5分(J=0.798,J=0.82);同时VIS(24MAXh)组[VIS(24MAX)≥19.5分]患儿的死亡率、严重病情结局比率及乳酸值均明显高于VIS(24MAXl)组[VIS(24MAX)<19.5分]患儿(25%&0%,χ2=6.688,P=0.01;66.67%&2.44%,χ2=22.799,P=0.000;5.68&1.67,t=3.329,P=0.006)且非死亡患儿中VIS(24MAXh)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均显著高于VIS(24MAXl)组患儿(133.89&38.56,t=4.207,P=0.002;7.67&3.27,t=4.247,P=0.00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小婴儿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尤其是术后第1个24 h内最大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较好的预判作用;其值越大,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 体外循环 婴儿 血管活性药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时相3D SSFP对比增强MRA在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直径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顾晓红 孙爱敏 +3 位作者 钟玉敏 王谦 潘慧红 朱铭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 :对比双时相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 SSFP)和4D锁孔技术高时间分辨率血管成像(4D time-resolved MR angiography with keyhole,4D TRAK)在先天心脏病大血管直径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平均2.12... 目的 :对比双时相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 SSFP)和4D锁孔技术高时间分辨率血管成像(4D time-resolved MR angiography with keyhole,4D TRAK)在先天心脏病大血管直径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平均2.12±1.44岁)进行双时相3D SSFP成像,包括收缩末期和舒张中晚期,以及4D TRAK成像,然后将三者主动脉及肺动脉及其分支直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3D SSFP收缩期末、舒张中期及4D TRAK测得的升主动脉、左右肺动脉直径(长、短径平均值),三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测得的肺总动脉直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 SSFP收缩期主动脉、肺总动脉及其分支直径最大,明显大于舒张期,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D TRAK介于两者之间,但与前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 SSFP收缩期升主动脉及左右肺动脉的长、短径比值和舒张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总动脉收缩期的长、短径比值(1.26±0.17cm)和舒张期(1.19±0.16cm)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时相3D SSFP血管成像充分地利用收缩期和舒张期不同时相的成像优势,反映大动脉在一个心动周期不同时相血管直径以及形态的变化,可为手术或介入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先天性心脏 血管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向太 崔燕海 +3 位作者 张群 谈文开 唐向周 王绍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采用血管造影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患者血管造影资料,且22例与术前造影资料比较,评价肺动脉发育、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主动脉... 目的采用血管造影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患者血管造影资料,且22例与术前造影资料比较,评价肺动脉发育、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主动脉侧支血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1例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狭窄疑血栓形成。28例肺动脉发育良好且左、右肺动脉发育对称,3例单侧肺动脉狭窄,1例肺动脉发育差。1例出现肺动静脉瘘,1例存在胸腔积液。22例双向Glenn手术前后造影比较,左右肺动脉直径和McGoon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6%(8/22)的主动脉侧支较术前增多。18.75%(6/32)病例术后存在腔静脉侧支血管。结论血管造影是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情况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 畸形 血管造影术 肺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造影检查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铭 翟鸿元 钟玉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造影技术。方法11045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做了心血管造影检查,采用的设备包括早期的快速换片心血管造影设备,电影心血管造影设备和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设备。使用了不同的心血管造影技术。结果... 目的探讨和评价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造影技术。方法11045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做了心血管造影检查,采用的设备包括早期的快速换片心血管造影设备,电影心血管造影设备和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设备。使用了不同的心血管造影技术。结果用快速换片心血管造影设备和常规正侧位投照时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0.5%,用电影心血管造影设备和轴位成角投照技术时的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0.0%,采用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设备,轴位成角投照技术和非离子型对比剂时的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6.5%。结论对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造影而言,使用动态电影摄片,作数字血管减影,采用轴位成角投照技术,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和快速注射对比剂是取得高质量图像和理想诊断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血管造影 先天性心脏 儿童先天性 检查技术 血管造影设备 非离子型对比剂 血管造影技术 诊断符合率 血管造影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焦虑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玲 俞群 王秋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27-2030,共4页
目的:探讨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焦虑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对304名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SAS得分为(40.80±... 目的:探讨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焦虑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对304名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SAS得分为(40.80±8.50)分,高于国内常模,37名患儿父母(12.17%)出现焦虑症状;PPUS总分为(82.5±18.2)分,高于50%量表最高分值。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儿父母SAS得分与PPU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8,0.489,0.451,0.433,0.567,均P<0.05)。结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疾病不确定感处于较高水平,且疾病不确定感越高,焦虑水平越高。护理人员应向患儿父母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支持,以改善其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 发绀 患儿 父母 焦虑 疾病不确定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血管造影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功升 赵鑫 赵西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0-422,共3页
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e,CDFI)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但CDFI对心外结构的空间走行及出入口显示的准确性不佳[1]。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容积扫描及三维后处理可以弥补CDFI的不足嵋。... 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e,CDFI)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但CDFI对心外结构的空间走行及出入口显示的准确性不佳[1]。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容积扫描及三维后处理可以弥补CDFI的不足嵋。,但CT的主要问题是有大量的辐射,所以低剂量CTA势在必行,然而降低扫描剂量的同时图像质量必然会降低,此时的图像能否满足临床需要值得探讨。作者利用16层螺旋CT对1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低剂量扫描,并与CDFI及手术结果对照,探讨低剂量CTA在该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 低剂量CT 超声彩色多普勒显像 血管造影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舒礼良 韩雪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9-962,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来本科就诊的4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给予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来本科就诊的4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给予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对照组未用药。2组均于术后6h、12h、24h、48h、72h采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Ang-Ⅱ、ET-1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浓度。结果:①治疗组术后6h、12h、24h、48h、72h血清Ang-Ⅱ含量分别为(69.57±17.98)ng/L、(65.71±19.37)ng/L、(57.62±18.35)ng/L、(63.35±24.34)ng/L、(61.25±16.39)ng/L,对照组分别为(72.41±19.38)ng/L、(81.62±22.59)ng/L、(85.07±16.23)ng/L、(70.68±19.64)ng/L、(68.77±23.21)n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ET-1含量分别为(13.27±4.24)ng/L、(12.55±3.07)ng/L、(12.34±2.95)ng/L、(11.37±3.32)ng/L、(11.84±1.76)ng/L,对照组分别为(14.25±3.61)ng/L、(16.78±2.64)ng/L、(18.76±3.18)ng/L、(15.35±2.74)ng/L、(14.51±2.90)ng/L,2组比较除术后6h外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术后6h、12h、24h、48h、72hNO浓度分别为(25.69±7.31)μmol/L、(27.34±5.36)μmol/L、(26.58±6.21)μmol/L、(28.09±5.16)μmol/L、(27.89±4.55)μmol/L,对照组分别为(26.38±6.73)μmol/L、(22.51±5.08)μmol/L、(22.67±6.91)μmol/L、(24.36±4.01)μmol/L、(25.76±6.37)μmol/L,2组比较除术后6h外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给予丙泊酚输注,可明显降低血Ang-Ⅱ、ET-1含量,升高NO浓度,有利于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改善术后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心脏 先天性 肺动脉高压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一飞 周开宇 +4 位作者 谢亮 王川 唐浩文 方婕 华益民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354-363,共10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位基因、基因型、基因单倍型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均为建库...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位基因、基因型、基因单倍型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1年12月,并且对重要文献的参考文献采取手工回溯检索。获取VEGF与CHD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和传递不平衡检验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1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6篇文献共10项独立研究纳入分析,漏斗图检验存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VEGF C-2578A和G-1154A位点等位基因变异显著增加DiGeorge综合征患者的CHD易感性,OR分别为1.40(95%CI:1.04~1.16)和1.87(95%CI:1.27~2.75);G-634C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显著增加普通病例的CHD易感性,OR=1.29,95%CI:1.02~1.62。②G-1154A位点(AA+AG)为DiGeorge综合征患者合并CHD的危险因素,OR=2.10,95%CI:1.32~3.34。③单倍型AAG在DiGeorge综合征患者中显著增加CHD易感性,OR=1.82,95%CI:1.31~2.54;单倍型CGC显著降低普通病例CHD风险的保护作用,OR=0.79,95%CI:0.63~0.99。结论 VEGF等位基因、基因型、基因单倍型多态性与CHD易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在DiGeorge综合征患者与普通患者间存在差异;在不伴DiGeorge综合征的人群中,特定单倍型(CGC)则有显著降低CHD风险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先天性心脏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外周肺血管病变影像学方法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昊 钟玉敏 +4 位作者 高伟 朱铭 孙爱敏 王谦 顾晓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在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外周肺血管形态学上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合并外周肺血管狭窄的非青紫型CHD患儿(其中164例合并外周肺血管狭窄,36例合并术后残存外周肺血管狭窄),在手术前或心导管造影(ACG... 目的探讨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在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外周肺血管形态学上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合并外周肺血管狭窄的非青紫型CHD患儿(其中164例合并外周肺血管狭窄,36例合并术后残存外周肺血管狭窄),在手术前或心导管造影(ACG)前行CT血管造影(CTA)和(或)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RA)检查,分别测量外周肺血管狭窄处内径,并与手术或ACG实测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ACG、CTA和MRA均能清晰显示外周肺血管及其分支形态学发育情况,CTA和MRA对外周肺血管内径的测量值与手术或ACG实测值相似。结论 CTA、MRA是无创性评估外周肺血管形态学发育情况的良好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取代有创性ACG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 外周肺血管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 心导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纳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栾佐 马则敏 周志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87-189,共3页
检测了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51例患儿血浆免疫活性心房利钠多肽(ir-ANP)、环磷酸乌苷(cGMP)、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及肾素(PRA)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组血浆ir-ANP、cGMP、ATⅡ,ACE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检测了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51例患儿血浆免疫活性心房利钠多肽(ir-ANP)、环磷酸乌苷(cGMP)、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及肾素(PRA)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组血浆ir-ANP、cGMP、ATⅡ,ACE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RA则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ir-ANP,ATⅡ水平还与心脏缺损直径大小以及平均肺动脉压力正相关(P<0.05)。结果提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时ACE活性增加,血浆ATⅡ水平因而升高,促进肺动脉高压。ANP代偿性分泌增多则阻抑AT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 心钠素 血管紧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在先天性心脏病肺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师桃 耿希刚 +1 位作者 李兆志 董安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肺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发生、发展及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将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轻、中、重度肺高压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10例单纯室缺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 目的探讨肺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发生、发展及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将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轻、中、重度肺高压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10例单纯室缺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体外循环建立前抽取肘正中静脉血,同时取右肺中叶小块肺组织,放射免疫法或比色法测定血浆白介素-1(IL-1)、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反映肺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损伤程度;QTM970图像分析仪测定肺组织肺小动脉外径、管壁厚度、血管总面积;计算出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D),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A),以反映肺小血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先心病患者伴随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血浆IL-1β和ET-1/NO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WT/D、WA/A逐渐增高(P<0.05);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左向右分流所致肺血管内皮细胞激活与内皮衍生因子分泌失衡密切相关;其在肺高压发生及肺血管重构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 肺动脉高压 内皮细胞激活 血管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生期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对患儿宫内及产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倪姗姗 周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2-254,共3页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是胎儿时期心血管结构、心脏传导系统及心脏功能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先天性心脏疾患,包括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每年活产新生儿的5‰~8‰)、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疾病 围生期 先天性血管畸形 产后 宫内 患儿 心脏传导系统 先天性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和大血管畸形的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诊断——与超声心动图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敏文 孙立军 +5 位作者 宦怡 李红玲 葛雅丽 赵宏亮 白桂琴 李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0-453,共4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EBT)和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和大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 3 4例分别经超声心动图和EBT检查的心脏和大血管畸形诊断资料 ,其中 18例经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 ,2 1例有手术结果对照。 ... 目的 :探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EBT)和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和大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 3 4例分别经超声心动图和EBT检查的心脏和大血管畸形诊断资料 ,其中 18例经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 ,2 1例有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 :EBT诊断符合率 82 4% ,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 73 5 %。EBT对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准确率为 97 9% ,明显优于超声心动图 (5 3 2 % )。而超声心动图对心内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 95 9% ,高于EBT (81 6% )。对大血管与心室、房室连接处的畸形二者的诊断准确率基本相同。  结论 :超声心动图与EBT检查相结合 ,可明显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率 ,减少有创的心血管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诊断准确率 大血管 畸形 心脏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先天性 结论 收集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