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与先天性巨结肠的钡灌肠表现对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严振辉 洪居陆 +1 位作者 柳学国 李晓群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对照分析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AD)与先天性巨结肠(HD)的钡灌肠(BE)表现,以提高对HAD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HAD(HAD组为研究组)的BE表现,并与22例HD(HD组为对照组)的BE表现进行对照,分析两组间痉挛段、移行... 目的:对照分析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AD)与先天性巨结肠(HD)的钡灌肠(BE)表现,以提高对HAD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HAD(HAD组为研究组)的BE表现,并与22例HD(HD组为对照组)的BE表现进行对照,分析两组间痉挛段、移行段出现概率、扩张段与移行段/痉挛段之间肠壁夹角、24h后钡剂残留位置及概率的差异。结果:HAD组与HD组间移行段出现概率、扩张段与移行段/痉挛段之间肠壁夹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0);而痉挛段出现概率、24h后钡剂残留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0,P=0.185)。结论:HAD与HD的BE表现类似;移行段较少出现、扩张段与移行段/痉挛段之间肠壁夹角较大,可能有助于HAD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 先天性结肠 钡灌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和先天性巨结肠的影像鉴别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伟凯 鹿松 +1 位作者 刘红光 宋修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析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和先天性巨结肠的影像鉴别价值。方法甄选本院7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小儿作为Ⅰ组,再选择周期25例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小儿作为Ⅱ组,对两组患者实施X线片联合钡灌肠进行检查。结果两组在痉挛段、钡剂残留发... 目的探析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和先天性巨结肠的影像鉴别价值。方法甄选本院7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小儿作为Ⅰ组,再选择周期25例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小儿作为Ⅱ组,对两组患者实施X线片联合钡灌肠进行检查。结果两组在痉挛段、钡剂残留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在不规律收缩发生率80.00%高于Ⅰ组35.71%,Ⅱ组移行段发生率8.00%低于Ⅰ组47.14%(P<0.05)。Ⅰ组乙状结肠远端28.57%,降结肠远端40.00%,全结肠0.00%,横断肠远端0.00%,直肠远端2.86%;Ⅱ组乙状结肠远端24.00%,降结肠远端35.71%,全结肠4.00%,横断肠远端4.00%,直肠远端0.00%,两组钡灌肠24 h后复查钡剂残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扩张段结肠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扩张段与移行段/痉挛段肠壁间夹角高于Ⅰ组(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与巨结肠类缘病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相似之处,可通过X线片与钡灌肠联合鉴别,从而确诊疾病,提高小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 儿童 先天性结肠 影像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Duhamel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病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家琛 梁光熙 +2 位作者 官一平 江时建 朱代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Duhamel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及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s allied disorder,HA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Ⅰ期... 目的:探讨改良Duhamel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及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s allied disorder,HA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Ⅰ期接受改良Duhamel术(D组,n=16)或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组,n=13)治疗的29例成人HD及H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术中死亡病例。D组在术前生活质量评分[(2.2±0.7)分;(15.1±1.0)分]、手术时间(160±21)min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与L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术中出血量(54.4±23.7)ml少于L组(t=2.394,P=0.028),术后住院时间(12.6±4.1)d短于L组(t=2.381,P=0.025),术后生活质量评分(4.4±1.4;17.9±1.2)分高于L组(t=2.090,P=0.046;t=2.224,P=0.035)。有严重并发症未解决或接受再次手术的6例病例视为手术失败,其中D组2例,L组4例。结论:改良Duhamel术治疗HD及HAD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先天性结肠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 改良DUHAMEL术 术后肛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结肠切除、直肠内拖出术治疗巨结肠类缘病 被引量:2
4
作者 汤绍涛 王勇 +5 位作者 童强松 毛永忠 李时望 马亚贞 阮庆兰 王国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部分或次全切除、直肠内拖出术治疗巨结肠类缘病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10月-2006年5月,对保守治疗无效或复发的38例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s disease-allied disorder,HAD)和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部分或次全切除、直肠内拖出术治疗巨结肠类缘病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10月-2006年5月,对保守治疗无效或复发的38例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s disease-allied disorder,HAD)和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合并HAD的患儿在腹腔镜下行结肠部分或次全结肠切除、直肠内拖出术。分别在脐缘、右上、右下、左中腹刺入4个5mm trocar,行结肠次全切除时,左侧需建立2个操作孔,分别在左上及左中下腹。腹腔镜下分别游离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及回盲部侧腹膜,肛门手术按改良Soave方法。结果3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9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手术时问110—180min,平均135min;29例行结肠次全切除并按Deloyers法将升结肠逆时针转位270。下拖,保留的升结肠长度7—13cm,平均11.5cm,手术时间140—220min,平均175min。术中出血15~70ml,平均35ml。病理诊断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10例,神经节细胞减少症3例,神经节细胞未成熟症4例,未分类型9例,HD合并IND6例,HD合并HG2例,HD合并IGC4例。38例术后随访6个月一7年,平均3年5个月,29例次全结肠切除患儿3个月内每日大便4—18次,6—10个月后渐转为每日2~3次,9例左半结肠切除患儿术后6个月后每13大便1—2次,无吻合口狭窄,无便秘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结肠部分或次全切除经肛门拖出根治术治疗HAD安全、有效、可行,手术创伤较小,但需要一定的腹腔镜操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 结肠次全切除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