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大佳 张志波 白玉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婴儿期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外科2011年10月至2020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至6月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分型、手术方式、再入院... 目的总结分析婴儿期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外科2011年10月至2020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至6月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分型、手术方式、再入院原因、再入院时间等。结果资料完整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共326例,男271例(83.1%),女55例(16.9%),手术时平均月龄(2.53±1.32)个月。其中51例出院后非计划再次入院,再入院率15.64%,再入院总次数为64次,其中10例多次入院。出院后再入院时间分布情况:1个月内再入院28例(54.9%);1个月至1年再入院12例(23.5%),1至3年再入院11例(21.57%)。再入院主要原因分布情况:巨结肠术后小肠炎56例次(87.5%)、肠梗阻6例次(9.4%),电解质紊乱2例次(3.1%)。其中2例(0.6%)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3个月因肠梗阻行肠粘连松解术,1例术后3年因巨结肠复发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及结肠翻转术。按入院时间划分,2017年及之前手术248例保留肌鞘较长,再入院45例(18.1%);2018年至2020年78例保留短肌鞘,再入院6例(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13,P=0.027)。结论小肠结肠炎和肠梗阻是导致巨结肠手术后再次入院的主要原因,再次入院时间大多在术后1个月内。术后增加随访频率可能会减少术后早期再入院的发生。此外,术中保留肌鞘较短可减少术后小肠结肠炎和肠梗阻的发生,降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外科学 病人再入院 再手术 小肠结肠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统一先天性巨结肠分型的建议 被引量:8
2
作者 谢华 唐维兵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12-216,共5页
关于先天性巨结肠的分型,国内和国际的标准并不一致。相对而言,国内分型细致而复杂,国际分型简单且清晰。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先天性巨结肠分型的历史,结合近年来先天性巨结肠的基础研究情况、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术后管理等方面工作进... 关于先天性巨结肠的分型,国内和国际的标准并不一致。相对而言,国内分型细致而复杂,国际分型简单且清晰。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先天性巨结肠分型的历史,结合近年来先天性巨结肠的基础研究情况、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术后管理等方面工作进展,对先天性巨结肠的分型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结肠/分类 先天性结肠/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再次手术的技术和技巧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颀 张震 李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08-211,共4页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消化道畸形之一,其手术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有少数患者因术后中远期并发症而接受再次手术。本文回顾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病因、如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消化道畸形之一,其手术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有少数患者因术后中远期并发症而接受再次手术。本文回顾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病因、如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再次手术技巧进行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复发再手术19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兰梦龙 曾纪晓 +6 位作者 徐晓钢 刘斐 陶波圆 吴强 何小兵 柴成伟 林玉珍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因便秘接受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9例行巨结肠根治术后因便秘复发保守治疗无效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便秘复发... 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因便秘接受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9例行巨结肠根治术后因便秘复发保守治疗无效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便秘复发原因:病变肠管切除不足(47.4%)、获得性无神经节细胞症(31.6%)、机械性梗阻(15.7%)、肠动力障碍(5.3%)。再次手术方式:腹会阴联合巨结肠根治Soave术+Deloyers术9例,腹腔镜辅助改良Swenson术+Deloyers术4例,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术3例,腹会阴联合巨结肠根治Soave术2例,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术+Deloyers术1例,其中4例再次手术前因肠管严重扩张行肠造瘘术。术后随访18~54个月。结果19例再次手术后均可自主排便,主要并发症为污粪3例(15.7%)和小肠结肠炎1例(5.3%),污粪均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经排便功能训练和肠道管理后明显好转,1例术后小肠结肠炎,经回流灌肠后好转。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复发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病变肠管切除不足和获得性无神经节细胞症,再手术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再手术方案原因合理选择个体化,术后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外科学 便秘 复发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一期拖出术的评估 被引量:8
5
作者 余世耀 施诚仁 +4 位作者 励楚刚 王捍平 葛莉 许德棣 张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1,88,共3页
目的观察经肛门一期拖出术(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近、中期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先天性巨结肠患儿63例行TAS治疗,随访51例(81%),随访时间3月-4年结果术后1周内有肛周炎38例,小肠结肠炎5例,肛门黏膜外翻2例,吻合口狭窄2例,排... 目的观察经肛门一期拖出术(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近、中期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先天性巨结肠患儿63例行TAS治疗,随访51例(81%),随访时间3月-4年结果术后1周内有肛周炎38例,小肠结肠炎5例,肛门黏膜外翻2例,吻合口狭窄2例,排便失禁2例。术后6个月,大便次数>5次/d有45例,1-3次/d有6例,随术后时间推延,大便次数逐渐减少。结论TAS的优点虽多,但仍存在小肠结肠炎、肛周炎、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结肠 肛门Ⅰ期拖出术 术后并发症 治疗 患儿 肛门黏膜 小肠结肠 肛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诊疗规范化的再思考 被引量:16
6
作者 曾纪晓 徐晓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01-207,共7页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是小儿肛肠外科常见疾病,规范化的诊疗可以减少HSCR的误诊与误治,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次手术的概率。然而,我国大陆地区HSCR的诊疗策略经过数十年发展与演变仍未统一,一些诊疗的...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是小儿肛肠外科常见疾病,规范化的诊疗可以减少HSCR的误诊与误治,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次手术的概率。然而,我国大陆地区HSCR的诊疗策略经过数十年发展与演变仍未统一,一些诊疗的关键标准仍欠规范。近年来国内关于HSCR的临床研究和指南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从中获益。HSCR的规范化治疗对于患者实现个体化诊疗意义重大,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有助于HSCR的精准诊断与手术治疗。本文就HSCR的精准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结肠/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62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林忠亮 吴俊伟 黄理贤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87-388,共2页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 科学 先天性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对预防巨结肠根治术后肠炎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龙 付京波 +7 位作者 余奇志 刘刚 黄柳明 刘宝富 雷宇 王淑芹 贾钧 王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61-164,F0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对预防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继发巨结肠性肠炎发生的作用。方法对8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根治术同时行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大部切除。结果本组89例术后获随访77例,随访时间3~26个月,仅2例患... 目的探讨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对预防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继发巨结肠性肠炎发生的作用。方法对8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根治术同时行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大部切除。结果本组89例术后获随访77例,随访时间3~26个月,仅2例患儿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6个月有一次肠炎病史,术后肠炎发生率为2.6%,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随手术后时间的延长,污便的发生率由27.3%下降至2.6%。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对照组肛管静息压力为27.9±9.6mmHg;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前的肛管静息压力为37.9±12.5mmHg,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手术后1个月,2个月,2个月和6个月肛管静息压力分别为20.2±6.4mmHg,21.4±8.8mmHg,22.8±10.4mmHg和24.8±9.9mmHg,手术后肛管静息压力比手术前明显减低(P<0.01),术后6个月内患儿的肛管静息压力有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安全易行,可有效地预防术后肠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科学 结肠 预防和控制 直肠 科学 肠粘摸 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被引量:6
9
作者 许芝林 李权 +3 位作者 安群 王龙 邢军 胡佐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9-230,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新入路。方法26例巨结肠患儿采用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经肛门根治术,于腹膜返折上方将直肠牵下,环行切断即入腹分别游离近远端,切除病变,远端保留前壁距齿状线2.5cm,后壁距齿状线1.0cm,近远端斜行吻合。结... 目的介绍一种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新入路。方法26例巨结肠患儿采用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经肛门根治术,于腹膜返折上方将直肠牵下,环行切断即入腹分别游离近远端,切除病变,远端保留前壁距齿状线2.5cm,后壁距齿状线1.0cm,近远端斜行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平均出血20ml。随访5月~2年,25例排便正常,1例排便轻度失禁,经处理恢复正常。结论经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的方法直观、确切,容易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 科学 结肠 科学 肛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38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曾纪晓 徐晓钢 +3 位作者 刘斐 兰梦龙 朱德力 陶波圆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848-851,865,共5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采用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临床资料,术式为单孔腹腔镜辅助下Sw...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采用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临床资料,术式为单孔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男21例,女17例;平均手术年龄(7±3)个月;短段型8例(21%),常见型18例(47%),长段型11例(29%),全结肠型1例(3%)。采用门诊、电话和互联网随诊了解患者术后情况。结果38例均顺利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6±21)min,平均切除肠管长度为(24±17)cm,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5±4)h,住院时间为(6±2)d,术后疼痛评分为(3±1)分;21例男性患者术后均可观察到阴茎不自主勃起。术后随访6~18个月,主要术后并发症为污粪(3例,7.89%)和小肠结肠炎(2例,5.26%),术后脐部无可视性手术瘢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适用于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近期效果良好,术后外观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结肠/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心形吻合术(附15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劲松 林辉 +1 位作者 梁郑斌 刘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33-434,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治疗的有效术式。方法15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采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心形吻合手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经肛门巨结肠根治心形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治疗的有效术式。方法15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采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心形吻合手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经肛门巨结肠根治心形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科学 肛门 科学 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超声诊断小儿直肠肛管疾病的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岩 刘海飞 +4 位作者 梁晓璐 卢迪 陈英生 丁雪丽 孙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小儿直肠肛管疾病临床常见,其中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是最常见的新生儿外科疾病,如肛门闭锁、新生儿巨结肠等。X线是肛门直肠畸形的主要辅助诊断手段,以钡灌肠等放射线检查为主,但其在小儿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断中有一定的限制,如肛门闭锁患... 小儿直肠肛管疾病临床常见,其中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是最常见的新生儿外科疾病,如肛门闭锁、新生儿巨结肠等。X线是肛门直肠畸形的主要辅助诊断手段,以钡灌肠等放射线检查为主,但其在小儿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断中有一定的限制,如肛门闭锁患儿需倒置检查、射线危害、钡剂灌肠阳性率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疾病 脓肿 肛门闭锁 结肠 直肠疾病 直肠阴道瘘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病理 科学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