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不育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汤莹 张湧波 +2 位作者 吴丹红 林炎鸿 兰风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3-774,共12页
目的:检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BAVD)患者中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和CBAVD易感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它们与CB... 目的:检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BAVD)患者中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和CBAVD易感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它们与CBA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13例诊断为孤立发生的CBAVD患者的致病基因CFTR及易感基因黏附型G蛋白偶联受体G2(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2,ADGRG2)、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β亚单位(sodium channel epithelial 1 subunit beta,SCNN1B)和碳酸酐酶12(carbonic anhydrase,CA12)和溶质载体家族9成员3(solute carrier family 9 member A3,SLC9A3)行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针对CFTR基因多态性位点、内含子及侧翼序列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后用Sanger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BAVD易感基因新发突变进行保守性分析和有害性预测。对13例CBAVD患者中1例患者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评估子代遗传风险。结果:外显子测序发现13例CBAVD患者中,只有6例患者检测到CFTR基因外显子突变,有6种错义突变:c.2684G>A(p.Ser895Asn)、c.4056G>C(p.Gln1352His)、c.2812G>T(p.Val938Leu)、c.3068T>G(p.Ile1023Arg)、c.374T>C(p.Ile125Thr)、c.1666A>G(p.Ile556Val),1种无义突变:c.1657C>T(p.Arg553Ter),这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同时还存在CFTR的纯合p.V470位点,另外7例患者未检测出CFTR基因外显子区域的突变。13例CBAVD患者中,3例患者携带纯合p.V470的多态性位点,4例患者携带5T等位基因,2例患者携带TG13等位基因,10例患者携带c.-966T>G位点。4例CBAVD患者同时携带以上CFTR基因突变位点中的2~3个位点。13例患者中CBAVD易感基因突变情况:1种ADGRG2错义突变c.2312A>G(p.Asn771Ser),2种SLC9A3错义突变c.2395T>C(p.Cys799Arg)、c.493G>A(p.Val165Ile),1种SCNN1B错义突变c.1514G>A(p.Arg505His)和1种CA12错义突变c.1061C>T(p.Ala354Val),其中,SLC9A3基因的c.493G>A(p.Val165Ile)突变位点是首次在CBAVD患者中被发现,以上5种突变位点在gnomAD数据库中的人群变异频率极低,属于罕见突变,用Mutation Taster和Polyphen-2软件预测显示SLC9A3基因的c.493G>A(p.Val165Ile)位点和SCNN1B基因的c.1514G>A(p.Arg505His)位点的有害性等级为致病突变。1例家系遗传分析发现,先证者的c.1657C>T(p.Arg553Ter)突变为新生突变,先证者父亲、母亲均未携带该突变,先证者及其配偶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孕育1女婴,该女婴遗传了先证者的致病性突变c.1657C>T(p.Arg553Ter)。结论:CFTR基因突变仍然是中国CBAVD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但突变的分布与频率与国内外其他研究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扩充中国CBAVD患者的CFTR突变谱;ADGRG2、SLC9A3、SCNN1B和CA12易感基因可能解释部分无CFTR突变的CBAVD病例;CBAVD患者多无特殊临床表现,建议临床医生确诊前对患者行进一步的体格检查,并结合其阴囊超声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建议将CFTR基因突变检测应用于辅助生殖前的遗传学筛查,降低子代罹患CBAVD及囊性纤维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输精管缺如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 黏附型G蛋白偶联受体G2 溶质载体家族9成员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的诊断——附332例报告
2
作者 王德军 张丽坤 +1 位作者 郭廷超 王宗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84-284,共1页
总结了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 332例诊断失误的原因 ,明确诊断标准 。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先天性输精管缺如 中医药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唇带蒂组织瓣修复上唇双侧唇裂术后复裂畸形
3
作者 李克义 张彬 牛怀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2期2481-2481,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唇裂 组织瓣修复 缺损畸形 术后复裂 上唇 带蒂 下唇 口轮匝肌重建 发育不良 唇裂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输尿管囊肿并囊内结石一例
4
作者 李莹 徐向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5-445,共1页
关键词 输尿管囊肿 囊内结石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 先天性疾病 发育不良 泌尿系 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超声用于选择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康宁 余杨 +2 位作者 邓又斌 李开艳 王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9-583,共5页
目的探讨阴囊超声对于选择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方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93例行阴囊超声检查,观察附睾、输精管是否完整可见、有无扩张及钙化,测量扩张附睾管及输精管内径;根据后续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取精组(27例)和... 目的探讨阴囊超声对于选择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方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93例行阴囊超声检查,观察附睾、输精管是否完整可见、有无扩张及钙化,测量扩张附睾管及输精管内径;根据后续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取精组(27例)和重建组(66例),比较2组病因及超声征象。采用ROC曲线评价超声参数用于筛选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方式的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2组间附睾形态异常、输精管细小或缺失、钙化及附睾管内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睾丸体积及输精管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附睾管内径0.55 mm为临界值筛选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方式,其敏感度87.47%,特异度86.70%,阳性预测值77.82%,阴性预测值92.76%,准确率87.03%。结论阴囊超声对于选择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方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子症 不育 男(雄)性 阴囊 输精管吻合术 超声检查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睾丸精子和附睾精子的顶体蛋白酶活性
6
作者 朱伟杰 梁蔚波 金庆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顶体蛋白酶 附睾精子 睾丸精子 去透明带地鼠卵 射出精子 酶活性 先天性输精管缺如 曲细精管 人工贮精囊 精子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