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合金化对超高碳钢先共析碳化物析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姜延飞 王宝奇 +2 位作者 宋晓艳 李红娟 郭素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对不同铝含量超高碳钢的相平衡热力学计算、热处理工艺试验以及扫描电镜的微观组织观察,研究了铝合金化对超高碳钢先共析碳化物的数量和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碳含量为 1.6%的超高碳钢,添加 2%以上的铝,可以显著抑制先共析网... 通过对不同铝含量超高碳钢的相平衡热力学计算、热处理工艺试验以及扫描电镜的微观组织观察,研究了铝合金化对超高碳钢先共析碳化物的数量和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碳含量为 1.6%的超高碳钢,添加 2%以上的铝,可以显著抑制先共析网状碳化物的析出。铝的添加,导致平衡状态下的先共析碳化物数量减少,尤其在 2%Al附近,更为显著,是铝合金化抑制超高碳钢网状碳化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碳钢 热力学计算 铝合金化 先共析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对低碳钢中先共析铁素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辉成 陈淑英 +1 位作者 岳旭东 杨鸿铭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25,共3页
采用高温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HTCSLM)对Fe-0.15%C-0.8%Mn碳钢连续冷却时先共析铁素体的生长过程进行原位观察和动态追踪,通过对先共析铁素体生长方式和生长方向的分析,以及对先共析铁素体生长速度的定量分析,得到先共析铁素体在奥氏体... 采用高温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HTCSLM)对Fe-0.15%C-0.8%Mn碳钢连续冷却时先共析铁素体的生长过程进行原位观察和动态追踪,通过对先共析铁素体生长方式和生长方向的分析,以及对先共析铁素体生长速度的定量分析,得到先共析铁素体在奥氏体晶内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Mn含量为0.8%的低碳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先共析铁素体主要以直线方式生长,其生长方向有时发生连续两次大角度偏转,有时发生间断式偏转;不含合金元素的低碳钢中先共析铁素体的生长速度较慢,其平均生长速度为48.79μm/s,添加0.8%Mn元素后,先共析铁素体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其平均生长速度为124.3μ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先共析铁素体 生长方式 生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磁场下奥氏体化温度对Fe-0.76%C钢先共析铁素体组织的影响
3
作者 宫明龙 赵骧 +2 位作者 王守晶 宋建宇 左良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87-191,共5页
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研究12T磁场对Fe-0.76%C合金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保温30 min后以2℃/min冷却条件下先共析铁素体显微组织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奥氏体化温度条件下,强磁场热处理样品中的先共析铁素体的面积分数和晶粒数量明显高于... 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研究12T磁场对Fe-0.76%C合金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保温30 min后以2℃/min冷却条件下先共析铁素体显微组织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奥氏体化温度条件下,强磁场热处理样品中的先共析铁素体的面积分数和晶粒数量明显高于非磁场热处理样品中先共析铁素体的面积分数和晶粒数量.原因可归结为强磁场提高了先共析铁素体形核驱动力及强磁场使共析点向高碳高温方向移动.随着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先共析铁素体晶粒沿着强磁场方向伸长的趋势明显越弱.奥氏体晶粒随着奥氏体化温度逐渐增大导致铁素体晶核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造成奥氏体中的Fe原子向先共析铁素体晶粒扩散的距离增大的速度减慢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磁场 0.76%C铁碳合金 先共析铁索体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状”先共析铁素体形成及对钢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礼华 蔡磊 +2 位作者 赵敏 杨恒 谢超英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9-661,664,共4页
运用膨胀法及显微组织观察分析了35#钢连续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相变特点,讨论了经正火处理的中碳钢组织中出现一定量的“针状”先共析铁素体形成原因.通过对正火处理的35#钢丝室温拉伸变形行为测试与分析,发现其呈现两个阶段屈服变形行为... 运用膨胀法及显微组织观察分析了35#钢连续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相变特点,讨论了经正火处理的中碳钢组织中出现一定量的“针状”先共析铁素体形成原因.通过对正火处理的35#钢丝室温拉伸变形行为测试与分析,发现其呈现两个阶段屈服变形行为,两次屈服分别对应于先共析铁素体与珠光体塑性屈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状”先共析铁素体 35#钢丝性能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素体和渗碳体相形貌对D2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影响
5
作者 刘春鹏 徐福盛 +3 位作者 姜峰 索忠源 张关震 任瑞铭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随着高速列车车轮滚动速度的不断提升,车轮的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日益严重,车轮的初始组织成为影响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热处理炉对D2车轮钢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理,使D2车轮钢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组织(P+F)转变为铁素体+粒状渗... 随着高速列车车轮滚动速度的不断提升,车轮的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日益严重,车轮的初始组织成为影响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热处理炉对D2车轮钢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理,使D2车轮钢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组织(P+F)转变为铁素体+粒状渗碳体组织(回火索氏体,TS);通过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对2种原始组织类型的车轮试样进行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利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滚动接触疲劳失效后P+F车轮试样和TS车轮试样表面的宏观形貌;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附带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滚动疲劳失效后P+F车轮试样和TS车轮试样距表面不同距离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TS车轮试样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比P+F车轮试样提高了1.3倍;滚动接触疲劳失效后,P+F车轮试样中先共析铁素体与珠光体中共析铁素体的变化是不同的,在表面,先共析铁素体内形成大量的大角度晶界,共析铁素体内形成大量的小角晶界,而在次表面,先共析铁素体内存在大角度晶界和小角度晶界,共析铁素体的取向角小于2°;TS车轮试样在距表面不同深度的铁素体晶粒中大角度晶界的比例分布是均匀的;P+F车轮试样距表面不同深度先共析铁素体与共析铁素体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会加速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进而加速车轮疲劳失效;TS车轮试样距表面不同深度铁素体的均匀塑性变形会延缓滚动接触疲劳裂纹形成,提高车轮滚动接触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车轮钢 微观结构演变 滚动接触疲劳 先共析铁素体 珠光体 回火索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化退火冷却速率对SR19热作模具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6
作者 李奎岑 吴日铭 +2 位作者 周光富 陈雨飞 许艺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1,共7页
利用DEFORM软件模拟得到大尺寸(200 mm×800 mm×2 000 mm)SR19热作模具钢在退火降温过程中不同深度位置的温度场,根据降温曲线设计该钢小尺寸试样的球化退火工艺,如下:将试样加热至860℃保温2 h,分别以不同速率(15,30,45,60℃&... 利用DEFORM软件模拟得到大尺寸(200 mm×800 mm×2 000 mm)SR19热作模具钢在退火降温过程中不同深度位置的温度场,根据降温曲线设计该钢小尺寸试样的球化退火工艺,如下:将试样加热至860℃保温2 h,分别以不同速率(15,30,45,60℃·h^(-1))缓冷至740℃保温4 h,再炉冷至500℃后空冷至室温。分析了冷却速率对试样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增大,试样中的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和碳化物分布均匀程度均先减小后增大,球化率先保持平稳后快速下降,退火硬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冷却速率为45℃·h-1时得到的显微组织最佳,碳化物分布均匀,球化率较高,先共析铁素体含量较少且出现了硬度的回落。先共析铁素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退火过程中冷却速率的控制不当导致奥氏体优先转变为铁素体并保留在最终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球化退火 先共析铁素体 冷却速率 球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铌微合金低碳钢的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 被引量:13
7
作者 衣海龙 杜林秀 +1 位作者 王国栋 刘相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3-746,共4页
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含铌微合金低碳钢在不同变形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静态和动态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变形参数对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高温变形促进了珠光体相变,在950... 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含铌微合金低碳钢在不同变形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静态和动态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变形参数对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高温变形促进了珠光体相变,在950℃以上,变形温度的升高导致铁素体转变区减少;从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看,950℃变形促进了贝氏体相变;在相同变形温度下,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先共析铁素体的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在900℃以下变形促进了高温等轴铁素体的形成,抑制了贝氏体的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微合金低碳钢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热膨胀法 贝氏体 先共析铁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高强钢氧化动力学和氧化铁皮结构控制 被引量:20
8
作者 曹光明 孙彬 +1 位作者 刘小江 张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4,84,共5页
通过实验室氧化增重实验和热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时间和温度条件下高强钢(610L)的氧化动力学行为和FeO的转变行为,推导出了变温条件氧化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可实现热轧高强钢的厚度演变规律研究;测定了高强钢610L的氧化铁皮的等温... 通过实验室氧化增重实验和热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时间和温度条件下高强钢(610L)的氧化动力学行为和FeO的转变行为,推导出了变温条件氧化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可实现热轧高强钢的厚度演变规律研究;测定了高强钢610L的氧化铁皮的等温转变曲线,指出FeO等温转变包含两个转变过程,即第一个转变过程为析出先共析Fe3O4,第二个转变过程发生共析反应(FeO→Fe+Fe3O4),同时给出610L钢FeO层发生先共析转变和共析转变的"鼻温"范围分别为350~500℃和350~450℃,为控制氧化铁皮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恒温转变 氧化动力学 共析反应 先共析Fe3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变形对铌微合金钢贝氏体相变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衣海龙 杜林秀 +1 位作者 王国栋 刘相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2-444,共3页
用Gleeb le-1500热模拟机研究了铌微合金钢奥氏体变形后连续冷却条件下贝氏体相变规律.研究表明,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先共析铁素体量较少,贝氏体的板条束变宽.在连续冷却条件下,贝氏体的转变量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减少,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减... 用Gleeb le-1500热模拟机研究了铌微合金钢奥氏体变形后连续冷却条件下贝氏体相变规律.研究表明,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先共析铁素体量较少,贝氏体的板条束变宽.在连续冷却条件下,贝氏体的转变量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减少,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减少,但应变速率对贝氏体转变量的影响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而减弱.随着变形后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稳定性增加,在较快冷却条件下转变产物中存在残余奥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 铌微合金钢 贝氏体 先共析铁素体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含量对高速车轮材料滚动接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东方 鲁连涛 +3 位作者 张远彬 张继旺 温泽峰 朱旻昊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9-605,共7页
将2种含碳量相同合金含量不同的高速车轮材料分别与钢轨材料匹配,利用滚动接触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各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比较研究了组织、硬度和加工硬化等因素对车轮材料滚动接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的高速车轮材... 将2种含碳量相同合金含量不同的高速车轮材料分别与钢轨材料匹配,利用滚动接触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各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比较研究了组织、硬度和加工硬化等因素对车轮材料滚动接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的高速车轮材料中适当地增加Si、Mn的含量,降低Cr的含量可以提高车轮材料的抗磨损性能;硬度高的车轮材料未必耐磨,组织差异对车轮材料的抗磨损性能影响显著;表面裂纹易萌生于高度变形的先共析铁素体组织;加工硬化引起的硬度增加对材料的抗磨损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含量 高速车轮材料 滚动接触磨损 先共析铁素体 加工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热输入焊接DH36钢焊接粗晶区组织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柴锋 苏航 +1 位作者 杨才福 罗小兵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5-28,共4页
利用焊接热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大热输入焊接DH36钢焊接粗晶区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低碳、低锰及低碳当量+微钛处理的合金设计可显著改善钢大热输入焊接粗晶区的组织与性能.随着t8/5的增大,大热输入焊接DH36钢粗晶区的组织由细小(尺... 利用焊接热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大热输入焊接DH36钢焊接粗晶区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低碳、低锰及低碳当量+微钛处理的合金设计可显著改善钢大热输入焊接粗晶区的组织与性能.随着t8/5的增大,大热输入焊接DH36钢粗晶区的组织由细小(尺寸<1μm)的板条状马氏体-奥氏体岛(M-A岛)组织转变为大尺寸块状M-A岛组织,同时组织中先共析铁素体数量增多,尺寸增大.降低钢中的Mn元素含量可显著促进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成,抑制硬质相M-A岛的产生,但过多的粗大先共析铁素体形成会降低HAZ的低温韧性.M-A岛和先共析铁素体共同作用决定着大热输入HAZ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热输入焊接 焊接粗晶区 先共析铁素体 M-A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磁场对WQ960钢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政军 芦延鹏 +2 位作者 苏允海 马大海 陈思含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9-383,共5页
为了研究纵向磁场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冲击韧性和抗拉强度的影响,利用纵向磁场辅助MAG焊焊接WQ960高强钢.纵向磁场的施加提高了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冲击吸收功和冲击韧性,改善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且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主要由细小... 为了研究纵向磁场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冲击韧性和抗拉强度的影响,利用纵向磁场辅助MAG焊焊接WQ960高强钢.纵向磁场的施加提高了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冲击吸收功和冲击韧性,改善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且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主要由细小的针状铁素体构成.结果表明,当励磁电流达到2.5 A且磁场频率为20 Hz时,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低温冲击功均可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39 MPa和72 J,且分别提高了17.01%和24.14%;先共析铁素体和侧板条铁素体数量相应减少,因而形成了更多的针状铁素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钢 纵向磁场 力学性能 先共析铁素体 针状铁素体 侧板条铁素体 冲击韧性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对船板钢大热输入焊接CGHAZ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小兵 苏航 +2 位作者 杨才福 柴锋 袁晓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7-60,64,共5页
采用焊接热模拟的方法研究了Mn元素含量对EH36船板钢焊接粗晶区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含量对EH36钢大热输入焊接粗晶区的低温韧性存在显著影响.Mn元素含量较高(1.58%)或较低(0.56%)时,粗晶区的低温韧性均差.当Mn含量等于1.20%时... 采用焊接热模拟的方法研究了Mn元素含量对EH36船板钢焊接粗晶区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含量对EH36钢大热输入焊接粗晶区的低温韧性存在显著影响.Mn元素含量较高(1.58%)或较低(0.56%)时,粗晶区的低温韧性均差.当Mn含量等于1.20%时粗晶区的低温韧性最高.Mn含量对EH36钢大热输入焊接粗晶区的组织同样存在显著影响.Mn含量较低(0.56%)时,粗晶区的主要组织为粗大的先共析铁素体,其宽度约为30μm;而Mn含量较高(1.58%)时,粗晶区组织则以硬质相M-A岛状组织为主.先共析铁素体和硬质相M-A岛状组织共同决定着船板钢焊接粗晶区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含量 粗晶区 先共析铁素体 M-A岛状组织 船板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5轴承钢相变规律及合金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辉 房洪杰 +2 位作者 代永娟 纪仁龙 孙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72-74,78,共4页
利用Gleeble3500分析了GCr15轴承钢冷却过程相变规律及合金元素的影响,基于热力学理论计算分析了先共析渗碳体析出行为。结果表明:渗碳体析出、珠光体转变和全部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速分别为5、10和15℃/s;Mo元素的添加和Si、Mn元素含量... 利用Gleeble3500分析了GCr15轴承钢冷却过程相变规律及合金元素的影响,基于热力学理论计算分析了先共析渗碳体析出行为。结果表明:渗碳体析出、珠光体转变和全部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速分别为5、10和15℃/s;Mo元素的添加和Si、Mn元素含量的提高,均使得相转变区间向右移动,提高了试验钢的淬透性;C、Cr元素含量的变化对先共析渗碳体析出温度影响较大,其它元素含量的增加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先共析渗碳体 相变规律 淬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帘线钢表面氧化优化工艺及控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丽萍 王立峰 +4 位作者 罗志俊 李舒笳 王勇 王猛 马跃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99,共6页
采用OM和SEN分析方法研究了帘线钢空气气氛下连续氧化行为以及高线精轧、吐丝温度对热轧盘条表面氧化铁皮厚度和相组成的影响,同时采用热模拟方法分析了FeO层发生先共析、共析转变生成Fe3O4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945℃是帘线钢快速氧... 采用OM和SEN分析方法研究了帘线钢空气气氛下连续氧化行为以及高线精轧、吐丝温度对热轧盘条表面氧化铁皮厚度和相组成的影响,同时采用热模拟方法分析了FeO层发生先共析、共析转变生成Fe3O4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945℃是帘线钢快速氧化起点温度,随着温度升高,氧化速率急剧增加;而当温度降低到700℃时,氧化过程极其缓慢。控制700~945℃范围内的冷速是控制氧化铁皮厚度及相组成的关键工艺。高线生产控制精轧和吐丝温度在900~940℃,氧化铁皮厚度7~20μm,FeO质量分数为65%~80%,具有最佳除鳞性能。热模拟分析表明,400~500℃是FeO层发生共析转变的“鼻尖”温度,孕育期最短。提高400~500℃区间冷速可抑制FeO层发生共析转变,使机械除鳞率提高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帘线钢 轧制工艺 氧化铁皮 FeO层 先共析Fe3O4 共析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345B低碳高强度钢的高温塑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伟建 王春苗 +1 位作者 余璐 祁永峰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61-66,87,共7页
使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机对Q345B低碳高强度钢的高温塑性进行了测定.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金相显微镜对析出物形貌、断口形貌和断口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了Q345B钢的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在1 350-650℃范围内,明显存在3个区间,第I... 使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机对Q345B低碳高强度钢的高温塑性进行了测定.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金相显微镜对析出物形貌、断口形貌和断口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了Q345B钢的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在1 350-650℃范围内,明显存在3个区间,第I区温度范围为熔点到1 307℃,断裂形式是由S、O等元素偏析引起的沿晶断裂;第II区温度范围为1 307-920℃,由于动态再结晶的发生,断裂形式为穿晶塑性断裂;第III区温度范围为920-650℃,断裂形式是由析出物钉扎晶界以及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引起的沿晶断裂.分析结论可为连铸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塑性 析出物 沿晶断裂 穿晶断裂 先共析铁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含量对不同冷速冷却后高碳珠光体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宇 石芷伊 梁益龙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22,35,共5页
将高碳SWRS82B盘条钢进行钒元素微合金化后,采用盐浴等温处理和不同冷速的风冷条件进行冷却,研究钒含量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钒含量的加入能细化SwR$82B盘条钢奥氏体晶粒,当钢中钒含量大于0.16%(质量分数,下同)... 将高碳SWRS82B盘条钢进行钒元素微合金化后,采用盐浴等温处理和不同冷速的风冷条件进行冷却,研究钒含量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钒含量的加入能细化SwR$82B盘条钢奥氏体晶粒,当钢中钒含量大于0.16%(质量分数,下同)、在低于16℃·S叫冷速风冷时,晶界会明显出现铁素体;而钒含量控制在小于0.08%、风冷冷速在10~16℃·S叫时均可避免铁素体的形成;其原因是钒促进了碳化物在晶界富集,在晶界附近特定区域形成了贫碳区,促进了铁素体形成,并且钒元素的加入会使高碳钢共析点右移,使先共析铁素体相区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钢 钒微合金化 先共析铁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对2.25Cr-1.0Mo钢热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冬冬 陈珊 +2 位作者 贾涓 郭爱民 袁泽喜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49-352,共4页
采用Gleeble 2 0 0 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 2 .2 5Cr 1.0Mo钢的高温力学性能。探讨了硼对高温力学性能的主要影响 ,结合溶质原子晶界偏聚理论分析了硼对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发现 ,在连铸过程中 ,硼添加到钢中 ,显著推迟了先共... 采用Gleeble 2 0 0 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 2 .2 5Cr 1.0Mo钢的高温力学性能。探讨了硼对高温力学性能的主要影响 ,结合溶质原子晶界偏聚理论分析了硼对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发现 ,在连铸过程中 ,硼添加到钢中 ,显著推迟了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 ,抑制了P ,S等元素在晶界的偏聚。根据研究结果 ,建议向钢中加入微量元素硼 ,这样可以控制 2 .2 5Cr 1.0Mo钢的表面裂纹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5Cr-1.0Mo钢 高温热塑性 先共析铁素体 铬钼合金钢 连续铸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压力容器钢12CrMo的高温塑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具中 余宏伟 +2 位作者 陈晓 习天辉 吴开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29-232,共4页
通过热模拟试验对中温压力容器钢12CrMo连铸坯的高温塑性进行研究。在不同的变形温度下采用10-3s-1的应变速率对试样进行拉伸变形,测量拉伸断口的面缩率,并对拉伸断口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高于900℃时,试样... 通过热模拟试验对中温压力容器钢12CrMo连铸坯的高温塑性进行研究。在不同的变形温度下采用10-3s-1的应变速率对试样进行拉伸变形,测量拉伸断口的面缩率,并对拉伸断口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高于900℃时,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发生动态再结晶,其面缩率大于85%,表现出优良的高温塑性;当变形温度为850℃时,有大量细小的AlN在12CrMo钢中弥散析出,其尺寸约为10 nm;当变形温度降至800℃时,大量的先共析铁素体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形成网状结构,试样面缩率降至36%,12CrMo钢的高温塑性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钢 铸坯 高温塑性 氮化物 先共析铁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再结晶区控轧控冷工艺对低碳高铌钢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荣 张志波 +2 位作者 阴树标 刘清友 王华昆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2,97,共5页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低碳高铌钢在不同控轧控冷参数下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变形量的增加,准多边形铁素体的含量增加,粒状贝氏体的含量减少,贝氏体的形貌逐渐由板条状变为粒状;当冷速低于5℃.s-1时,形成由...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低碳高铌钢在不同控轧控冷参数下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变形量的增加,准多边形铁素体的含量增加,粒状贝氏体的含量减少,贝氏体的形貌逐渐由板条状变为粒状;当冷速低于5℃.s-1时,形成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的组织,当冷速高于5℃.s-1时,组织中的贝氏体含量随之增加,晶粒明显更加细小均匀;试样的显微硬度随着冷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高铌钢 未再结晶区 先共析铁素体 贝氏体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