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功率充电电位法煤层气井压裂裂缝监测技术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国富
孟召平
张遂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3-55,72,共4页
通过对大地电位法压裂裂缝监测技术存在问题和技术难点的剖析,将单向充电改为正反向充电,有效地消除了自然电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首次采用先进的多采集站同步扫描采集技术,并采用测量电位梯度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测量精度;为提高确定压...
通过对大地电位法压裂裂缝监测技术存在问题和技术难点的剖析,将单向充电改为正反向充电,有效地消除了自然电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首次采用先进的多采集站同步扫描采集技术,并采用测量电位梯度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测量精度;为提高确定压裂裂缝长度的精度,创立了径向电位梯度剖面测量方法,实现利用电位梯度剖面陡变确定压裂裂缝前端位置。现场试验表明,改进的大功率充电电位法压裂裂缝监测技术,可正确评价压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充电电位
法
裂缝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脉冲等离子体源控制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鲁文涛
蒋远大
+1 位作者
张志远
吴汉基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5期116-124,共9页
在空间环境运行的航天器存在表面充电现象,而航天器表面充电引发的静电放电是导致航天器异常及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航天器设计和应用中,必须对航天器表面电位采取必要的控制和防护措施。文章介绍了用脉冲等离子体源进行航天器...
在空间环境运行的航天器存在表面充电现象,而航天器表面充电引发的静电放电是导致航天器异常及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航天器设计和应用中,必须对航天器表面电位采取必要的控制和防护措施。文章介绍了用脉冲等离子体源进行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主动控制的研究。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验数据分析,证实了用脉冲等离子体源能有效地控制航天器表面充电的电位,阐明了脉冲等离子体控制表面电位的原理和控制特点;提出了用控制效率或等效电阻这一参数,解释各种因素对表面电位控制效果的影响。实验证明,对航天器表面电位进行主动控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脉冲等离子体源
表面
充电电位
的主动控制
模拟实验
控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对航天器表面的充电效应
被引量:
7
3
作者
左应红
王建国
+1 位作者
罗旭东
韦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7-184,共8页
空间等离子体在有些情形下,并非单麦克斯韦分布,而是双麦克斯韦分布。为了研究双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对航天器表面的充电效应,基于等离子体动理学理论,建立表面充电平衡方程,综合考虑双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的粒子参数、航天器的单位...
空间等离子体在有些情形下,并非单麦克斯韦分布,而是双麦克斯韦分布。为了研究双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对航天器表面的充电效应,基于等离子体动理学理论,建立表面充电平衡方程,综合考虑双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的粒子参数、航天器的单位电容、二次电子发射及光照等因素,得出了双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对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的计算表达式,给出了表面充电电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等离子体为双麦克斯韦分布时,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低于单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环境下的表面充电电位,单麦克斯韦分布的等离子体假设会过高估计航天器表面的充电效应;双麦克斯韦分布的第二分布函数中,对最终的表面充电平衡电位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离子成分;双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的粒子数密度或温度越高,则表面充电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越长;单位电容仅影响表面充电电位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对最终的充电平衡电位值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麦克斯韦分布
空间等离子体
表面
充电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MEO卫星内部充电环境及典型材料充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子凤
张振龙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6年第4期382-386,共5页
文章利用通用模型DICTAT,计算了恶劣期地球中高轨道(MEO)高能电子通量随卫星运行位置的变化情况以及日均积分能谱,之后选择4种参数具有代表性的电介质材料,分析了其在MEO环境下的充电特征,并将上述结果与地球同步轨道(GEO)情况...
文章利用通用模型DICTAT,计算了恶劣期地球中高轨道(MEO)高能电子通量随卫星运行位置的变化情况以及日均积分能谱,之后选择4种参数具有代表性的电介质材料,分析了其在MEO环境下的充电特征,并将上述结果与地球同步轨道(GEO)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常而言MEO卫星的内部充电风险更高,平均充电电位是GEO的3倍左右,而且充电电位在整个轨道周期内起伏变化明显,电位达到最高值的时间相对于高能电子通量最大值有0.3~0.9h的延迟,具体的变化特征由电介质材料时间常数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O卫星
GEO卫星
电介质材料
内部
充电
充电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卫星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充放电效应试验
5
作者
陈益峰
王金晓
+5 位作者
冯娜
秦晓刚
杨生胜
季启政
韩炎晖
柳青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针对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导电/绝缘多层复合、微纳尺寸厚度的结构特点,采用10~70 KeV电子辐照的方法开展了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材料充放电特性的测试试验,获得了表面充电电位、静电放电频次等关键参数,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辐照电...
针对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导电/绝缘多层复合、微纳尺寸厚度的结构特点,采用10~70 KeV电子辐照的方法开展了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材料充放电特性的测试试验,获得了表面充电电位、静电放电频次等关键参数,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辐照电子在多层薄膜材料内的输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结构的特殊性,当辐照电子能量为10 KeV时未发生静电放电现象,随着电子能量不断增加,薄膜材料的表面充电电位幅值与静电放电频次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在电子能量为25 KeV时空间充放电效应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ton基二次表面镜
空间充放电效应
静电放电频次
表面
充电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功率充电电位法煤层气井压裂裂缝监测技术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国富
孟召平
张遂安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3-55,72,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7-224-02-06)
国家973煤层气项目(2002CB2117)
+3 种基金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247)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050290009)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项目(40172059)
文摘
通过对大地电位法压裂裂缝监测技术存在问题和技术难点的剖析,将单向充电改为正反向充电,有效地消除了自然电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首次采用先进的多采集站同步扫描采集技术,并采用测量电位梯度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测量精度;为提高确定压裂裂缝长度的精度,创立了径向电位梯度剖面测量方法,实现利用电位梯度剖面陡变确定压裂裂缝前端位置。现场试验表明,改进的大功率充电电位法压裂裂缝监测技术,可正确评价压裂效果。
关键词
煤层气
充电电位
法
裂缝监测
分类号
TD655 [矿业工程—矿山机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脉冲等离子体源控制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鲁文涛
蒋远大
张志远
吴汉基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出处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5期116-124,共9页
文摘
在空间环境运行的航天器存在表面充电现象,而航天器表面充电引发的静电放电是导致航天器异常及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航天器设计和应用中,必须对航天器表面电位采取必要的控制和防护措施。文章介绍了用脉冲等离子体源进行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主动控制的研究。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验数据分析,证实了用脉冲等离子体源能有效地控制航天器表面充电的电位,阐明了脉冲等离子体控制表面电位的原理和控制特点;提出了用控制效率或等效电阻这一参数,解释各种因素对表面电位控制效果的影响。实验证明,对航天器表面电位进行主动控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航天器
脉冲等离子体源
表面
充电电位
的主动控制
模拟实验
控制效率
Keywords
spacecraft
pulse plasma source
active control of surface charging potenti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control efficiency
分类号
V416.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对航天器表面的充电效应
被引量:
7
3
作者
左应红
王建国
罗旭东
韦源
机构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与效应国家重点实验
出处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7-184,共8页
基金
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与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基金项目(SKLIPR1505)
文摘
空间等离子体在有些情形下,并非单麦克斯韦分布,而是双麦克斯韦分布。为了研究双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对航天器表面的充电效应,基于等离子体动理学理论,建立表面充电平衡方程,综合考虑双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的粒子参数、航天器的单位电容、二次电子发射及光照等因素,得出了双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对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的计算表达式,给出了表面充电电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等离子体为双麦克斯韦分布时,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低于单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环境下的表面充电电位,单麦克斯韦分布的等离子体假设会过高估计航天器表面的充电效应;双麦克斯韦分布的第二分布函数中,对最终的表面充电平衡电位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离子成分;双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的粒子数密度或温度越高,则表面充电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越长;单位电容仅影响表面充电电位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对最终的充电平衡电位值影响不大。
关键词
双麦克斯韦分布
空间等离子体
表面
充电电位
Keywords
bi-Maxwellian distribution
space plasma
surface charging potential
分类号
O539 [理学—等离子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EO卫星内部充电环境及典型材料充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子凤
张振龙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6年第4期382-386,共5页
基金
国家国防科工局基础科研计划(编号B1320133032)
文摘
文章利用通用模型DICTAT,计算了恶劣期地球中高轨道(MEO)高能电子通量随卫星运行位置的变化情况以及日均积分能谱,之后选择4种参数具有代表性的电介质材料,分析了其在MEO环境下的充电特征,并将上述结果与地球同步轨道(GEO)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常而言MEO卫星的内部充电风险更高,平均充电电位是GEO的3倍左右,而且充电电位在整个轨道周期内起伏变化明显,电位达到最高值的时间相对于高能电子通量最大值有0.3~0.9h的延迟,具体的变化特征由电介质材料时间常数决定。
关键词
MEO卫星
GEO卫星
电介质材料
内部
充电
充电电位
Keywords
MEO satellites
GEO satellites
dielectric materials
internal charging
charged voltage
分类号
V44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卫星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充放电效应试验
5
作者
陈益峰
王金晓
冯娜
秦晓刚
杨生胜
季启政
韩炎晖
柳青
机构
许昌学院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基金
国家部委基金资助项目(6142205200102)。
文摘
针对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导电/绝缘多层复合、微纳尺寸厚度的结构特点,采用10~70 KeV电子辐照的方法开展了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材料充放电特性的测试试验,获得了表面充电电位、静电放电频次等关键参数,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辐照电子在多层薄膜材料内的输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结构的特殊性,当辐照电子能量为10 KeV时未发生静电放电现象,随着电子能量不断增加,薄膜材料的表面充电电位幅值与静电放电频次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在电子能量为25 KeV时空间充放电效应最为显著。
关键词
kapton基二次表面镜
空间充放电效应
静电放电频次
表面
充电电位
Keywords
kapton-based secondary surface mirror
spac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effect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frequency
surface charging potential
分类号
V416.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功率充电电位法煤层气井压裂裂缝监测技术
李国富
孟召平
张遂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脉冲等离子体源控制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的研究
鲁文涛
蒋远大
张志远
吴汉基
《航天器工程》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双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对航天器表面的充电效应
左应红
王建国
罗旭东
韦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MEO卫星内部充电环境及典型材料充电特征分析
王子凤
张振龙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卫星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充放电效应试验
陈益峰
王金晓
冯娜
秦晓刚
杨生胜
季启政
韩炎晖
柳青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