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预充电模型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直流支撑电容器参数辨识方法
1
作者 孙潞 吴宜霖 伍珣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3-1253,共11页
直流支撑电容器是变流器的关键部件之一。由于温度、湿度、电压以及谐波等因素影响,其老化速度加快,不利于变流器的可靠运行。因此有必要对直流支撑电容器进行状态辨识,根据其健康状态选择不同的维护策略,进一步保障系统可靠性。目前已... 直流支撑电容器是变流器的关键部件之一。由于温度、湿度、电压以及谐波等因素影响,其老化速度加快,不利于变流器的可靠运行。因此有必要对直流支撑电容器进行状态辨识,根据其健康状态选择不同的维护策略,进一步保障系统可靠性。目前已有较多学者对电容器状态辨识开展研究。但是,噪声对直流支撑电容器状态辨识的干扰问题尚未得到良好解决,容易导致显著的电容器参数辨识误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充电模型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直流支撑电容器状态辨识方法。在不加装额外传感器的前提下,建立等效预充电模型,采集预充电过程的电压信号,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在参数变化区间内搜索最优值,满足其损失函数值最小,进而对电容量进行计算。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量小,可以有效避免算法收敛于局部最优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噪声干扰的问题。使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较低采样频率下对噪声干扰下的电容状态辨识有较高精度,当采样频率为100 Hz和50 Hz时辨识误差少于1.5%,采样频率为20 Hz和10 Hz时少于3%。此外,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噪声性能,在噪声方差σ2=3时辨识误差仍少于5%。随后,使用3组地铁实车数据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每组数据连续进行2次辨识,电容量辨识误差均少于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器 状态识别 充电模型 粒子群算法 牵引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统一充电模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彦琴 刘汉雨 卢明哲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284,共2页
由于电池工作特性的非线性特征,要想获得不同电流充满电的充电时间,需要建立电池的统一充电模型。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了0.2 C和1 C的充电实验,将不同电流的充电时间进行标准化,去除欧姆内阻影响后,两条充电电压-时间曲线表现了很高的相似... 由于电池工作特性的非线性特征,要想获得不同电流充满电的充电时间,需要建立电池的统一充电模型。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了0.2 C和1 C的充电实验,将不同电流的充电时间进行标准化,去除欧姆内阻影响后,两条充电电压-时间曲线表现了很高的相似度;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锂离子电池充电曲线进行拟合,获得恒温条件下,不同倍率的充电曲线模型。用该模型分别对0.4 C、0.5 C、0.6 C、0.8 C、1 C和1.2 C的充电曲线进行预测,充电至截止电压的时间与试验实际值的误差分别为0.4、0.63、0.8、1.24、1.22、1.13 min。实验表明,充电模型可用来预测不同充电电流的充电时间,为充电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统一充电模型 充电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充电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姣 康健强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25-1827,1888,共4页
选取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作为电池充电模型,根据各模型参数与温度和荷电状态(SOC)的关系,搭建考虑温度影响下的充电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温度影响的模型相比,该模型在0和10℃低温下可将恒流仿真平均误差由2.94%和1.67... 选取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作为电池充电模型,根据各模型参数与温度和荷电状态(SOC)的关系,搭建考虑温度影响下的充电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温度影响的模型相比,该模型在0和10℃低温下可将恒流仿真平均误差由2.94%和1.67%降至0.43%和0.29%。证明修正后的模型能准确模拟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动态特性,温度是电池建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充电模型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潜艇铅酸蓄电池充电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厉行军 赵建华 +1 位作者 杨建冰 张建涛 《舰船科学技术》 2011年第4期58-61,共4页
铅酸蓄电池是常规潜艇水下航行的核心动力,为优化动力系统工作性能,需要建立充电模型。蓄电池充电所需的时间与蓄电池的充电方法、放电制、剩余容量等因素有关,即充电的规律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征,神经网络方法是充电模型建模的可行技术... 铅酸蓄电池是常规潜艇水下航行的核心动力,为优化动力系统工作性能,需要建立充电模型。蓄电池充电所需的时间与蓄电池的充电方法、放电制、剩余容量等因素有关,即充电的规律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征,神经网络方法是充电模型建模的可行技术手段。基于前馈神经网络,建立了任意放电率下的一级充电模型,利用插值法模拟了二级至五级充电规律,模型能确定或计算端电压、充电起始点和电解液密度参数,获得了蓄电池在任意工况下的充电规律。与充电试验值对比表明所建立的充电模型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充电模型 神经网络 常规潜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充电模型与RSNA的直流支撑电容器电容量辨识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伍珣 于天剑 +1 位作者 李凯迪 田睿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64-2675,共12页
直流支撑电容器是牵引变流系统的关键器件,也是极易出现故障的电气部件。由于电压、充放电频率、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电容器的老化速度加快,其实际寿命与制造商手册中的数据相差很大。因此,有必要对直流支撑电容器状态进行辨识,从而保障... 直流支撑电容器是牵引变流系统的关键器件,也是极易出现故障的电气部件。由于电压、充放电频率、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电容器的老化速度加快,其实际寿命与制造商手册中的数据相差很大。因此,有必要对直流支撑电容器状态进行辨识,从而保障列车牵引变流系统安全运行。目前,已有较多学者对电容器状态辨识开展研究。但是,铁路应用中的直流支撑电容器状态辨识噪声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某些情况下,电压传感器测量噪声与电压纹波分量相近会导致直流支撑电容器状态辨识结果出现较大偏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充电模型与递推随机牛顿法(RSNA)的直流支撑电容器电容量辨识方法。在利用现有电压传感器信号以及不对原有系统进行改动的前提下建立电容器预充电模型,采用RSNA算法对电容量进行参数辨识,可以有效抵御噪声干扰并实现电容量的准确估计。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量小,不需要加装额外传感器,以较低的采样频率即可达到较高的计算精度。同时,该方法不易受信噪比(SNR)与信号偏移等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正常情况下的辨识误差可以控制在3%以内,在信噪比为35 dB时仍然可以保持在5%左右,当信号偏移达到±10 V时可以保持在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器 状态辨识 充电模型 RS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节点充电模型的按需顺带充电方案 被引量:5
6
作者 水九生 徐向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6-353,共8页
在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中,针对提高充电能量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按需多节点顺带充电调度方案.考虑移动充电器在为请求节点充电时,允许其为覆盖范围内的非请求节点同时充电.为了进一步减少分组个数,通过对已有的算法改进提出了一种更有... 在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中,针对提高充电能量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按需多节点顺带充电调度方案.考虑移动充电器在为请求节点充电时,允许其为覆盖范围内的非请求节点同时充电.为了进一步减少分组个数,通过对已有的算法改进提出了一种更有效的启发式算法,并证明了停止点选择的正确性.分析了低效率分组对充电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拆分低效率分组的有效策略,以局部优化行驶路径.仿真结果表明,在离线和按需场景中,所提算法和方案可以减少能耗和提高充电能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 移动充电 多节点充电模型 按需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O无线传感网络的充电优化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伍玉宝 周国祥 +1 位作者 俞磊 石雷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8-341,409,共5页
为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范围、传输速率和持续时间等,文章将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充电技术同时整合到无线传感器网络,并根据具体问题相应地提出了离散N+1阶段非线性充电优化模型和离散N+1阶段线... 为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范围、传输速率和持续时间等,文章将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充电技术同时整合到无线传感器网络,并根据具体问题相应地提出了离散N+1阶段非线性充电优化模型和离散N+1阶段线性充电优化模型。最后根据离散N+1阶段线性充电优化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以确保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技术 无线充电 离散N+1阶段线性充电模型 无线传感器网络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发射诱发航天器充电的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任三孩 彭凯 +2 位作者 谭谦 叶新 方进勇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5,共7页
通过发射电子束测量空间地磁场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地磁场高精度测量方法,但电子束发射对在轨航天器自身状态和安全存在影响。为了研究这一影响,从同步轨道充电机制出发,基于轨道限制机制和朗缪尔方程研究了航天器发射高能电子束时的诱发... 通过发射电子束测量空间地磁场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地磁场高精度测量方法,但电子束发射对在轨航天器自身状态和安全存在影响。为了研究这一影响,从同步轨道充电机制出发,基于轨道限制机制和朗缪尔方程研究了航天器发射高能电子束时的诱发充电模型,推导了不同初始电位情况下束流发射的平衡电位公式,并编制程序研究了这一过程中粒子束电流、能量、光照等因素对航天器充电电位的影响,得到了航天器对外发射高能电子束时诱发航天器自身或平台的充电电位随时间变化规律,并通过部分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限制机制 朗缪尔方程 电子束发射 航天器充电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出租车预约-违约充电机制及优化决策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长云 蔡淑媛 徐敏灵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444-4455,共12页
预约充电机制下违约情况的存在对电动汽车和充电站产生不良影响,为规范电动汽车充电和约束充电站服务行为,该文提出一种预约–违约充电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违约判据和违约豁免准则,进而建立了电动出租车的优化充电决策模型。首先明确了... 预约充电机制下违约情况的存在对电动汽车和充电站产生不良影响,为规范电动汽车充电和约束充电站服务行为,该文提出一种预约–违约充电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违约判据和违约豁免准则,进而建立了电动出租车的优化充电决策模型。首先明确了预约–违约充电机制下的电动出租车(electrical taxi,ET)充电成本,预约系统可根据ET优化充电决策模型为用户提供最优的充电方案;然后基于价格需求弹性系数表征了充电负荷的转移;最后,计算了充电站净收益。算例表明,预约–违约机制下,电动出租车的单位电量综合成本发生改变,通过选择最优充电方案,一方面,电动出租车充电成本约降低8.3%,另一方面,优化充电决策模型通过价格杠杆起到调节充电负荷分布的作用,同时由于违约惩罚的存在,充电站净收益约增加7%。该文所得结果可为电动出租车用户的充电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可为规范电动汽车用户行为、提高现有充电站设备利用率及提升充电站承担公共服务功能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约–违约充电机制 违约判据 违约豁免 优化充电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需求响应的电动汽车集群充电负荷建模及容量边界控制策略 被引量:22
10
作者 孙强 许方园 +2 位作者 唐佳 王丹 罗凤章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38-2645,共8页
对电动汽车充电进行合理有序的控制是实现大规模电动汽车入网的关键。首先介绍了一种电动汽车集群的分层分区域的电动汽车控制架构。其次,建立了电动汽车集群的控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电动汽车可调容量边界的电动汽... 对电动汽车充电进行合理有序的控制是实现大规模电动汽车入网的关键。首先介绍了一种电动汽车集群的分层分区域的电动汽车控制架构。其次,建立了电动汽车集群的控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电动汽车可调容量边界的电动汽车集群的需求响应控制策略。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首先研究了模型中的参数对电动汽车集群充电负荷的影响,其次验证了文中提出的控制模型和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基础上,文中建立的电动汽车控制模型和控制策略能够很好地实现电动汽车集群需求响应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V2G 集群分层 充电模型 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迟滞模型的集群电动汽车参与实时需求响应V2G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唐佳 王丹 +5 位作者 贾宏杰 高爽 宋毅 李娟 孙充勃 范孟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55-2164,共10页
在主动配电网中,电动汽车是一种十分灵活的需求响应资源。对集群电动汽车充、放电过程进行合理有序控制,可以实现电动汽车和主动配电网的协调互动,提高主动配电网运行效率。该文在不违反电动汽车用户充电需求约束的前提下,提出了考虑放... 在主动配电网中,电动汽车是一种十分灵活的需求响应资源。对集群电动汽车充、放电过程进行合理有序控制,可以实现电动汽车和主动配电网的协调互动,提高主动配电网运行效率。该文在不违反电动汽车用户充电需求约束的前提下,提出了考虑放电模式的单台电动汽车迟滞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迟滞控制模型的集群电动汽车参与实时需求响应的V2G控制策略,该策略利用提出的电动汽车状态优先综合指标,有序控制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过程,实现了集群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大小的实时调节。最后,仿真算例表明,利用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集群电动汽车能够精确、快速地跟踪响应配电系统控制中心给出的功率跟踪目标,验证了文中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电动汽车 需求响应 充电模型 电动汽车到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梯度的卫星外露介质深层充电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松 唐小金 +2 位作者 孙永卫 武占成 易忠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29-1435,共7页
卫星外露介质因热导率低而在光照面与背光面之间存在温度梯度,这将影响介质电导率继而影响深层充电过程。为此,建立了考虑温度场的介质深层充电模型,针对1维模型给出了数值求解方法并进行了验证。模型的温度梯度效应是通过介质电导率对... 卫星外露介质因热导率低而在光照面与背光面之间存在温度梯度,这将影响介质电导率继而影响深层充电过程。为此,建立了考虑温度场的介质深层充电模型,针对1维模型给出了数值求解方法并进行了验证。模型的温度梯度效应是通过介质电导率对温度的依赖关系而体现的。以聚酰亚胺介质为代表,通过试验测试和数值拟合得到了253~353 K温度范围内的介质本征电导率,并根据经验公式从Geant 4计算的辐射剂量率获取了辐射诱导电导率。计算结果表明:温度梯度会对深层充电产生显著影响;在地球同步轨道恶劣电子辐射环境下,对于3 mm厚背面接地聚酰亚胺平板,当最低温度263 K出现在背面时,电场强度峰值超过10 MV/m,表面电位超过-10 kV,且随着温度梯度增加,电场强度畸变加剧,且随温度梯度而近似呈线性增长。相关结论可为介质深层充电评估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露介质 温度梯度 介质深层充电 地球同步轨道 GEANT 4 充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居民区充电负荷建模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郭创新 刘洞宇 +2 位作者 朱承治 王雪平 曹袖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停车时间、充电需求等因素的电动汽车居民区充电负荷建模分析的新方法。针对电动汽车的停车行为,研究基于居民区的区域停车生成率的停车需求,建立居民区的区域停车模型。建立里程分布模型,研究电动汽车移动和电耗... 提出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停车时间、充电需求等因素的电动汽车居民区充电负荷建模分析的新方法。针对电动汽车的停车行为,研究基于居民区的区域停车生成率的停车需求,建立居民区的区域停车模型。建立里程分布模型,研究电动汽车移动和电耗量的关系,建立电动汽车剩余荷电状态(SOC)模型。结合居民区的区域停车模型、荷电状态分布模型,通过详细考察居民区区域停车这一功能分区特征,综合设备性质、居民区区域特征等因素,得到居民区的电动汽车充电模型。在充电模型中包含对电动汽车电池的工况分析、电耗量分析、返程时间分布、返程时SOC分布等环节的优化分析。采用一系列的数学建模方法,完成了基于时间分布的电动汽车居民区充电负荷的相关性质研究,以此作为日后电网调度、削峰填谷的参考。以某市为算例,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和分析,得出充电负荷分布的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居民区充电负荷 SOC分布 充电模型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用户行为的电动汽车充电电价制定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丽娜 李相学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5-513,共9页
电动汽车随机接入电网的充电行为会增加电网功率波动进而影响其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充电电价制定策略,利用电价引导电动汽车改变充电行为进而减小功率波动。首先依据用户的充电行为,建立用户充电量与电价和剩余电量关系的模糊推... 电动汽车随机接入电网的充电行为会增加电网功率波动进而影响其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充电电价制定策略,利用电价引导电动汽车改变充电行为进而减小功率波动。首先依据用户的充电行为,建立用户充电量与电价和剩余电量关系的模糊推理模型,基于此模型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维持电网稳定为优化目标,设计最优充电电价策略,并将改进的飞蛾火焰算法应用到电价制定策略中,实现对最优电价策略的快速求解。最后通过算例仿真结果可知,改进后的飞蛾火焰算法在求解电价方案时具有快速性和有效性;优化电价方案可以有效引导用户进行合理的充电,在维护车主充电满意度的同时减少电网功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模型 模糊推理 多目标优化 飞蛾火焰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动汽车不确定性的有序充电调度策略 被引量:22
15
作者 黄润 周鑫 +1 位作者 严正 顾洁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63,共7页
大量电动汽车的接入,对智能电网调度提出了新要求。采用合理的充电调度策略可以充分发挥电动汽车在智能电网中削峰填谷等作用。在此背景下,首先分析影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因素,根据电动汽车充电特性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然后,综... 大量电动汽车的接入,对智能电网调度提出了新要求。采用合理的充电调度策略可以充分发挥电动汽车在智能电网中削峰填谷等作用。在此背景下,首先分析影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因素,根据电动汽车充电特性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然后,综合分析电动汽车用户的使用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电动汽车充电不确定性的电网调度随机最优潮流模型。最后,以一标准33节点配网测试系统为例,比较自由模式下和有序充电调度模型下电网负荷曲线,证明了所提出电动汽车充电调度模型在平滑电网等效负荷波动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动汽车 充电负荷模型 有序充电调度 随机规划期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段优化法的车载锂电池的快速充电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德海 邹争明 +1 位作者 王超 华铭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83-390,共8页
为提高车载锂电池的充电速度及充电效率,提出了一种用于恒压恒流充电(CCCV)的三段优化法。在“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NGV)”电池充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电池容量衰减过程对三段优化法进行修正;以极化电压和开路电压,来修正恒流恒压过程的... 为提高车载锂电池的充电速度及充电效率,提出了一种用于恒压恒流充电(CCCV)的三段优化法。在“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NGV)”电池充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电池容量衰减过程对三段优化法进行修正;以极化电压和开路电压,来修正恒流恒压过程的控制对象,使电流、电压随着电池的实际充电状态实时变化。基于嵌入式芯片STM32F103开发平台,设计了实施方案。进行了4组不同充电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其他3组充电方法,该三段优化法可使充电效率提高到94.25%,且充电时间可达900 s,锂电池容量衰减值较未优化前下降45%。因此,该快速充电方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锂电池 电池充电模型 恒流恒压充电法(CCCV) 开路电压 芯片STM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次级电子发射特性对表面充电影响的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健 谢爱根 +1 位作者 王玲 王铁邦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2-868,共7页
表面充电是最早被人们发现的空间环境效应,是由空间环境引起的航天器异常和故障的主要诱因之一.采用较精确的金属二次电子发射公式和局部电流平衡模型,在无光照的情况下,对不同表面材料及不同几何形体的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进行计算,并... 表面充电是最早被人们发现的空间环境效应,是由空间环境引起的航天器异常和故障的主要诱因之一.采用较精确的金属二次电子发射公式和局部电流平衡模型,在无光照的情况下,对不同表面材料及不同几何形体的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进行计算,并绘制了表面材料的充电电位与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及次级电子发射系数和曲线图得知,航天器阴面充电电位与表面材料的原子序数、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和入射离子引起的次级发射系数均有关.该计算对航天器表面材料的选取和设计工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发射系数 航天器表面充电局部电流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充电站吸引力的EV充电负荷时空分布模拟 被引量:11
18
作者 曹昉 李赛 张姚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5,共11页
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EV)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的随机性给电力系统的规划与运行带来了挑战。针对该问题,文章提出考虑充电站吸引力与交通耗时指数的EV充电负荷时空分布模拟方法。首先建立充电站吸引力模型,用以描述用户选择充电站的规... 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EV)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的随机性给电力系统的规划与运行带来了挑战。针对该问题,文章提出考虑充电站吸引力与交通耗时指数的EV充电负荷时空分布模拟方法。首先建立充电站吸引力模型,用以描述用户选择充电站的规律;其次对传统起点–终点(origin destination,OD)矩阵进行修正,用以描述EV的行驶和分布规律;提出交通耗时指数概念,量化用户的行驶耗时;进而使得充电站吸引力模型能够充分计及各种时空因素,通过模拟EV的行驶路径及荷电状态并结合充电站吸引力计算单体EV的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矩阵,进一步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推广至群体EV;最后以某典型城区为例,对比分析出租车和私家车的充电负荷形态及充电站吸引力和交通状况对充电负荷的影响,验证了文章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负荷 时空分布 充电站吸引力模型 OD矩阵 交通耗时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锂电池多阶恒流充电方法
19
作者 何佳琦 张春阳 周坤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98-1302,共5页
为了解决恒流恒压充电速度慢,充电过程中锂电池温升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粒子群算法和多阶恒流充电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来对锂电池充电技术进行优化,此方法不依赖于锂电池的机理模型,以充入电量、充电时间和充电能量效率为目标函数,找到... 为了解决恒流恒压充电速度慢,充电过程中锂电池温升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粒子群算法和多阶恒流充电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来对锂电池充电技术进行优化,此方法不依赖于锂电池的机理模型,以充入电量、充电时间和充电能量效率为目标函数,找到最优电流组合,从而提高充电性能。实际工况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优化充电方法比传统的恒流恒压充电方法的充电时间缩短了415 s,充电能量效率提高了0.37%,最高温升降低了0.6℃,达到了提高锂电池充电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多阶恒流充电模型 粒子群算法 最优电流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有序充电的电动汽车接纳能力量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19
20
作者 左琦 贺海磊 +2 位作者 梁才浩 周明 周勤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通过研究可靠性指标对电动汽车规模的敏感度,可从新的角度找到定量评估电动汽车接纳能力的方法。首先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与有序峰谷电价时段优化策略;其次,提出了最大接纳量、可靠性灵敏度等指标,可定量表征系统承受电动汽车接... 通过研究可靠性指标对电动汽车规模的敏感度,可从新的角度找到定量评估电动汽车接纳能力的方法。首先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与有序峰谷电价时段优化策略;其次,提出了最大接纳量、可靠性灵敏度等指标,可定量表征系统承受电动汽车接入能力;最后,结合传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提出了计及有序充电的电动汽车接纳能力量化评估方法,采用重要抽样方法可提高抽样模拟效率。通过IEEE24-RTS算例验证了所提指标及方法的可行性。该量化评估方法和指标可拓展应用于实际电网调控电动汽车接入规模,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负荷模型 峰谷电价时段优化策略 可靠性敏感度:接纳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