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电态储存对MH-Ni蓄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晓峰 夏保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37-739,共3页
研究了金属氢化物-镍(MH-Ni)蓄电池在开路条件下60 ℃环境中的储存性能。储存前后的充放电循环及对正极活性物质的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分析法(ICP)检测表明,储存期间负极合金元素的腐蚀并在正极中沉积,不会造成MH-Ni蓄电池容量的不可逆... 研究了金属氢化物-镍(MH-Ni)蓄电池在开路条件下60 ℃环境中的储存性能。储存前后的充放电循环及对正极活性物质的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分析法(ICP)检测表明,储存期间负极合金元素的腐蚀并在正极中沉积,不会造成MH-Ni蓄电池容量的不可逆衰减。正极循环伏安试验进一步证实,充电态下储存能有效地避免低电位下CoOOH的还原反应,从而提高MH-Ni蓄电池的储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容量衰减 充电态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电态和氢键诱导的超分子转子和马达 被引量:2
2
作者 罗吉勇 张瑶 +4 位作者 王纯杰 张鑫 李照兵 孙凯 王俊忠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7-132,共6页
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表面上生长少量乙醇分子,在超低温(78K)高真空条件下通过STM针尖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施加4~5V的脉冲电压,乙醇分子或乙醇分子团簇就会带上负电,且能吸引周围的乙醇分子团簇或者乙醇分子链,如果受到吸引的... 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表面上生长少量乙醇分子,在超低温(78K)高真空条件下通过STM针尖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施加4~5V的脉冲电压,乙醇分子或乙醇分子团簇就会带上负电,且能吸引周围的乙醇分子团簇或者乙醇分子链,如果受到吸引的团簇或分子链正好受到一定的扰动,那么该团簇或分子链就会围绕带电团簇转动或摆动,从而构成了靠静电力连接而成的超分子转子和马达.与以往液体中的超分子转子和马达,或者固体表面的单分子转子和马达不一样,这是一种置于固体表面的超分子转子和马达,且在隧穿电子的驱动下维持转动或摆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乙醇 氢键分子链 充电态 超分子马达 转子 静电吸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泡的充电态操控
3
作者 马传许 杜宏健 +2 位作者 田明阳 王巨丰 王兵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1-577,共7页
可控调节二维材料纳米结构电学行为的能力,可为创造新颖功能型应用提供有效手段。本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实现了对SiO_(2)衬底上单层石墨烯纳米泡充电行为的连续偏压操控。通过形貌表征,观测到了转移到绝缘体SiO_(2)衬底上的化学汽相... 可控调节二维材料纳米结构电学行为的能力,可为创造新颖功能型应用提供有效手段。本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实现了对SiO_(2)衬底上单层石墨烯纳米泡充电行为的连续偏压操控。通过形貌表征,观测到了转移到绝缘体SiO_(2)衬底上的化学汽相沉积单层石墨烯中纳米泡结构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石墨烯纳米泡的非平面结构引起局域电子态密度的连续增强,并有效屏蔽衬底掺杂效应,形成类量子点结构。扫描隧道显微谱学成像表明,在正负偏压下,石墨烯纳米泡边界处均会出现微分电导增强的环状结构,且其直径变化趋势在狄拉克点两侧具有明显不同的行为:低于狄拉克点时,随着偏压降低,环形结构的尺寸逐渐增大;而在高于狄拉克点一侧,随着偏压增大,其尺寸变化很小。这一结果与实验测定的石墨烯纳米泡电子态密度在正负能量区间的分布特征保持一致。基于针尖的局域栅压效应,考虑石墨烯纳米泡电子态随着偏压变化持续地越过费米面引起的电导增强现象,可以很好地解释实验结果。与半导体中杂质态的充电行为不同的是,所观测到的石墨烯纳米泡的电离可以发生在正负偏压,且没有偏压阈值,这为未来研究其类量子点的新奇量子限域效应提供了新的调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泡 充电态 局域栅压效应 扫描隧道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严重充电条件下航天器的瞬态充电模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高山 古士芬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0-325,共6页
运用等效电路模式理论推导出随时间变化充电问题的微分方程组,针对最严重情况构造了解决瞬态充电问题的程序.对ATS-6卫星的二种情况运用这个程序进行了计算.讨论了航天器不同材料对充放电的影响.
关键词 航天器充电 等效电路 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Ni电池的储存性能与电极活性材料的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娄豫皖 杨传铮 夏保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0-274,共5页
通过储存前后对MH/Ni电池性能的检测和电极活性材料的物相和微观结构的对比,发现电池容量衰减和内阻增加是CoOOH的析出和晶粒细化作用的结果。在β-Ni(OH)2颗粒周围包覆Co3O4的CoOOH阻碍了电池成流反应的进行,包覆Co3O4的CoOOH含量越多,... 通过储存前后对MH/Ni电池性能的检测和电极活性材料的物相和微观结构的对比,发现电池容量衰减和内阻增加是CoOOH的析出和晶粒细化作用的结果。在β-Ni(OH)2颗粒周围包覆Co3O4的CoOOH阻碍了电池成流反应的进行,包覆Co3O4的CoOOH含量越多,β-Ni(OH)2的晶粒越细,这种阻碍作用就越大,表现为容量降低和内阻增加的幅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NI电池 储存 电极活性材料 充电态 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