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烃源岩生烃潜力及充注方式对致密油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1
作者 陈佳玲 陈冬霞 +4 位作者 王昱超 荣澜熹 王翘楚 王福伟 杨再权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64-2883,共20页
临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济阳坳陷致密油勘探主要潜力层系之一。目前处于勘探开发初期,烃源岩分布特征、供烃能力及对储层充注作用尚不明确。结合测井、录井、地球化学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和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并以源、储空间配置关... 临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济阳坳陷致密油勘探主要潜力层系之一。目前处于勘探开发初期,烃源岩分布特征、供烃能力及对储层充注作用尚不明确。结合测井、录井、地球化学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和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并以源、储空间配置关系将研究区沙三段中、下亚段划分为下源上储型、上源下储型和源夹储型源储结构。分析不同源储结构下烃源供烃能力和充注方式差异对含油性影响。研究表明:沙三段下亚段发育两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组,有机质丰度高(上烃源岩TOC为0.41%~7.20%,下烃源岩TOC为0.13%~4.32%)、类型好(上烃源岩主要为Ⅰ~Ⅱ_(1)型、下烃源岩主要为Ⅱ_(1)~Ⅱ_(2)型),为沙三段中、下亚段致密储层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由于生油母质、烃源岩厚度的差异,沙三段下亚段上烃源岩比下烃源岩具有更优的生排烃能力。不同源储结构内烃源岩充注方式、充注动阻力以及烃源岩本身生烃潜力不同导致致密砂岩油的差异富集。下源上储型储层为上烃源岩底部供烃,强充注净动力,发育中厚砂体储层,含油性最好;源夹储型为两套烃源岩双向充注,强充注净动力,油气充注度高但砂体厚度限制其油气富集程度,含油性次之。上源下储型为下烃源岩顶部供烃,中充注净动力,埋深大孔隙不发育,尽管发育中厚砂体储层,但含油性最差。临南洼陷致密油富集控制要素的新认识对推进济阳坳陷致密油勘探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油 生烃潜力 充注方式 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聚集成藏的物理学原理——毛-浮方程 被引量:14
2
作者 林景晔 许利群 杨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人们最早观察到背斜中出现油气的现象而诞生了背斜学说,后来演化成构造学说及重力学说。背斜理论诞生100多年来,虽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但对构造油藏中油气聚集机理及含油饱和度分布规律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解决。该文从毛细管... 人们最早观察到背斜中出现油气的现象而诞生了背斜学说,后来演化成构造学说及重力学说。背斜理论诞生100多年来,虽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但对构造油藏中油气聚集机理及含油饱和度分布规律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解决。该文从毛细管力与浮力平衡理论推导出毛-浮方程,是从物理学原理出发,用数学方程准确刻划了构造油藏内石油的聚集成藏过程,是构造油藏含油饱和度增长的基本原理。同时指出油气二次运移驱动力的性质决定运动流体的状态及流动模式,浮力流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最主要的充注方式。石油无论以何种流动方式注入构造,在油藏形成过程中都要经过重力分异作用,通常所说的油藏的构造因素实质是浮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运移 石油充注方式 石油成藏过程 构造油藏 毛-浮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过程物理模拟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卫卫 李得路 査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8-444,450,共8页
砂岩透镜体油藏是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中储量增长的重要类型,但目前对其成藏动态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分歧。该文根据陆相断陷盆地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地质特征,针对性地建立岩性圈闭模型,对砂岩透镜体油藏石油运聚成藏过程进... 砂岩透镜体油藏是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中储量增长的重要类型,但目前对其成藏动态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分歧。该文根据陆相断陷盆地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地质特征,针对性地建立岩性圈闭模型,对砂岩透镜体油藏石油运聚成藏过程进行物理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地质条件下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过程、成藏机理均存在差异,幕式成藏具有成藏效率高、速度快的特征,即油气源条件、输导条件、源储距离及砂体物性条件是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砂岩透镜体油藏 充注方式 含油饱和度 陆相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过程物理模拟及机理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卫卫 査明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6期37-43,共7页
岩性油气藏是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储量增长的主体,但目前对其成藏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文中根据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针对性地建立了岩性圈闭模型,对其油气运聚成藏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并深入研究了其成藏机理... 岩性油气藏是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储量增长的主体,但目前对其成藏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文中根据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针对性地建立了岩性圈闭模型,对其油气运聚成藏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并深入研究了其成藏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岩性油气藏在成藏过程、成藏特征、成藏效率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幕式成藏具有成藏效率高、速度快的特征,油气源条件、充注方式、充注压力、断层断穿及砂体自身物性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是否有断层断穿的运移通道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关键。该研究结果对于断裂发育的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岩性油气藏 含油饱和度 充注方式 陆相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