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气式与机械展开式气动减速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云成虎 刘党辉 +1 位作者 王建华 于沫尧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7,共10页
传统的有效载荷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已不能满足航天事业迅猛发展的需求,充气式与机械展开式气动减速器具有可折叠、体积小、质量轻等特点,有望应用于各类航天飞行器的减速着陆。围绕充气式与机械展开式气动减速器,介绍了研究进展与现... 传统的有效载荷进入、减速与着陆技术已不能满足航天事业迅猛发展的需求,充气式与机械展开式气动减速器具有可折叠、体积小、质量轻等特点,有望应用于各类航天飞行器的减速着陆。围绕充气式与机械展开式气动减速器,介绍了研究进展与现状。首先,介绍了各国开展的充气式与机械展开式气动减速器飞行试验进展情况;其次,针对充气式气动减速器,介绍了结构构型、气动力、气动热特性及气动弹性的技术研究进展;接着,梳理了机械展开式气动减速器的研究现状,围绕结构设计与优化、气动力、气动热特性及姿态控制方面的技术进行介绍;最后,对气动减速器未来技术发展提出了相关展望,为后续运载火箭子级、航天器等回收指出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展开 机械展开 气动减速 EDL技术 柔性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可展开气动减速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立武 王奇 +3 位作者 雷江利 王永滨 李健 王文强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柔性可展开气动减速技术是航天器进入大气环境后进行进一步减速的、最终实现无损着陆的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登月返回和火星探测等重大航天任务的支撑技术之一,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工程意义。文章首先基于地球大气不同高度的应... 柔性可展开气动减速技术是航天器进入大气环境后进行进一步减速的、最终实现无损着陆的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登月返回和火星探测等重大航天任务的支撑技术之一,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工程意义。文章首先基于地球大气不同高度的应用场景,对柔性可展开气动减速在地球及地外空间的拓展应用进行了阐述,进而对柔性可展开气动减速器进行了分类介绍,总结了柔性可展开气动减速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在理论层面分析总结了柔性可展开气动减速技术的内涵,以及涉及的空气动力学、柔性结构动力学以及流固耦合等关键的力学分析技术,并根据研究现状和关键技术,对柔性可展开气动减速装置在未来的应用和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式柔性可展开技术 气动减速 进入、减速及着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充气式重力梯度杆的研制和在轨展开试验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旭 王伟志 +4 位作者 张宏伟 王永滨 江长虹 谭惠丰 卫剑征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4年第3期20-27,共8页
文章对中国"新技术验证一号"卫星搭载的一种新型充气式重力梯度杆的研制和在轨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重力梯度杆在小卫星控制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而充气结构具有轻质、占用空间小、发射成本低的特点,采用充气式重力梯度... 文章对中国"新技术验证一号"卫星搭载的一种新型充气式重力梯度杆的研制和在轨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重力梯度杆在小卫星控制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而充气结构具有轻质、占用空间小、发射成本低的特点,采用充气式重力梯度杆可避免传统机械式重力梯度杆质量重、尺寸大和机构复杂的缺点,它以充气伸展臂为主要结构形式,通过充气展开伸直成为重力梯度杆,既作为卫星重力梯度杆又通过在轨试验验证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的性能。在轨试验结果表明充气式重力梯度杆展开稳定、有序、性能可靠,可以满足小卫星的性能和功能要求。该试验也是中国首个成功的充气展开结构在轨技术验证试验,标志着中国的充气展开结构技术初步具备了工程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展开结构技术 充气式重力梯度杆 研制 在轨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柔性主动展开技术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立武 李博 +3 位作者 武士轻 竺梅芳 廖航 王奇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7-123,共7页
针对柔性主动展开技术在航天领域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调研了航天器柔性主动展开技术的应用现状,并从功能特性和展开形式对航天器柔性主动展开装置进行了分类。通过对航天器柔性主动展开装置工作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剖析,明确了航天器柔... 针对柔性主动展开技术在航天领域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调研了航天器柔性主动展开技术的应用现状,并从功能特性和展开形式对航天器柔性主动展开装置进行了分类。通过对航天器柔性主动展开装置工作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剖析,明确了航天器柔性主动展开技术的技术内涵,归纳形成了折叠包装技术、柔性结构展开过程动力学分析、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等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之后,对柔性主动展开技术在基础技术理论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梳理了柔性主动展开技术在相关领域广泛工程应用还需攻克的关键技术难题,并对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能牵引相关技术方向的发展。文章最后,对柔性主动展开技术在各应用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主动展开技术 充气式 进入、减速与着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气式再入与减速系统柔性热防护材料的热冲击试验 被引量:7
5
作者 曹旭 黄明星 +1 位作者 丁弘 唐明章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3,共8页
针对充气式再入与减速系统的柔性热防护系统的研制要求,其应能够承受最高1200℃高温或最高达25 W/cm^2的热流密度、高温环境持续时间不超过100 s。为此设计了多层防热结构的柔性热防护系统,结构由外到内分别是防热层、隔热层、阻气承力... 针对充气式再入与减速系统的柔性热防护系统的研制要求,其应能够承受最高1200℃高温或最高达25 W/cm^2的热流密度、高温环境持续时间不超过100 s。为此设计了多层防热结构的柔性热防护系统,结构由外到内分别是防热层、隔热层、阻气承力层,基于热分析的结果研制了三种材料试样,其中一种试样由Nextel氧化铝织物、气凝胶和Kevlar织物组成,另外两种在其基础上分别增加了柔性烧蚀层材料和氧化铝耐火棉,同时调整了Nextel织物和气凝胶的铺层数量,模拟1200℃的高温环境进行了热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材料能够满足耐温1200℃、持续时间100 s的要求;Nextel氧化铝织物作为防热层在1200℃下性能稳定,超过650℃时气凝胶快速收缩变形、破坏;在防热层增加耐火棉(毡)后,隔热效果明显提高,并可确保内部的气凝胶保持在分解温度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式再入与减速技术 柔性热防护 材料 热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气展开式新型空间回收技术展望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伟志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文章介绍了可充气展开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情况 ,对基于此技术回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在新型热防护材料基础上 ,将充气展开技术和展开控制等方法相结合 ,应用到回收系统中去的新思路 ,并就未来 10到 2 0年间充气展开技术在回... 文章介绍了可充气展开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情况 ,对基于此技术回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在新型热防护材料基础上 ,将充气展开技术和展开控制等方法相结合 ,应用到回收系统中去的新思路 ,并就未来 10到 2 0年间充气展开技术在回收技术中的应用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展开技术 空间回收技术 热防护材料 柔性结构 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翼飞行器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邓坤 安海霞 陈伟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6,共8页
柔性翼飞行器由柔性翼衍生而来,根据其机翼类型不同可分为充气式和伞翼式。为了研究两类飞行器在工程应用中的实现难度与成本代价,在充分调研两类飞行器的发展及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两类飞行器设计过程和工程实现过程,梳理了多个型... 柔性翼飞行器由柔性翼衍生而来,根据其机翼类型不同可分为充气式和伞翼式。为了研究两类飞行器在工程应用中的实现难度与成本代价,在充分调研两类飞行器的发展及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两类飞行器设计过程和工程实现过程,梳理了多个型号柔性翼飞行器的重要技术指标,并根据制作工艺及应用情况提炼了两类飞行器在翼面材料、充气与控制方面等影响柔性翼性能的关键技术。并从工作原理、实现难度及效费比等对比分析了两类柔性翼飞行器的优缺点,指出充气式飞行器由于翼面材料、充气系统及密封性要求,设计难度与实现难度大,但充气环节迅速且稳定;而伞翼式飞行器由于伞绳传递控制,控制精度及执行效率较充气式低。最后归纳总结了两类飞行器的特点,对柔性翼飞行器的工程设计及工程研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式 伞翼式 技术特点 柔性翼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