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容量链式电池储能系统及其充放电均衡控制 被引量:37
1
作者 金一丁 宋强 刘文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1,共6页
为实现高母线电压、大容量的城网储能,结合链式DC/AC变流器拓扑及多重化双向DC/DC变流技术,提出一种适合于大容量、多储能模块的电池储能系统结构。该储能系统可以不通过升压变压器直接接入10 kV以上电压等级母线,并可在较低开关频率下... 为实现高母线电压、大容量的城网储能,结合链式DC/AC变流器拓扑及多重化双向DC/DC变流技术,提出一种适合于大容量、多储能模块的电池储能系统结构。该储能系统可以不通过升压变压器直接接入10 kV以上电压等级母线,并可在较低开关频率下达到良好的输出谐波特性;系统中每个串联单元的直流电压可在电池组端电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并允许多组电池并联接入。针对三角接链式系统提出了三级电池充放电均衡策略。电磁暂态仿真实验的结果验证了相关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储能 链式变流器 多重化双向DC/DC 电池充放电均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极值法的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均衡实验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颜宁 张骞 +1 位作者 朱冬梅 任自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储能系统初始参数和运行环境的差异性,会导致电池单体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不一致性,降低储能系统能量利用率。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基于双层极值法的锂离子电池均衡实验。采用耦合电感与Flyback变换器搭建均衡系统双层架构... 储能系统初始参数和运行环境的差异性,会导致电池单体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不一致性,降低储能系统能量利用率。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基于双层极值法的锂离子电池均衡实验。采用耦合电感与Flyback变换器搭建均衡系统双层架构,建立电池组端电压、均衡电流及占空比间的关联特性;以储能电池端电压作为均衡目标,提出基于双层极值法的锂离子电池快速均衡方法;搭建电池均衡实验教学平台,设计充放电及静置均衡实验,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教学实验将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相结合,有助于提升电气工程专业相关课程实验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双层极值法 均衡实验 充放电均衡 静置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集散式动力电池组动态均衡管理系统 被引量:20
3
作者 罗玉涛 张智明 赵克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1-136,142,共7页
提出一种集散式动力电池组动态均衡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电池监测子系统、电池均衡子系统、电池管理子系统和上位机组成。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单总线通信,管理子系统与上位机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通信。该系统可以进行动力电池组的充、放电均... 提出一种集散式动力电池组动态均衡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电池监测子系统、电池均衡子系统、电池管理子系统和上位机组成。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单总线通信,管理子系统与上位机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通信。该系统可以进行动力电池组的充、放电均衡管理。充放电均衡子系统采用的小型充电机的数目少于或等于单体电池的个数,这样电池的均衡控制更为灵活,避免了一对一的配备方式,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详细阐述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以停车外接均衡充电模式和行车均衡模式为例,进行了系统的均衡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组 动态均衡 集散式控制 充放电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ck-Boost电路的能量转移型均衡方案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征宇 孙庆 +2 位作者 马亚东 汤伟 王雪松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3-79,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Buck-Boost电路的新型均衡电路,实现了锂离子串联电池组充放电均衡。根据均衡能量流向,采取两种不同的均衡策略:电池组放电时,均衡能量由电池组向组内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较低的单体电池转移;电池组充电时,均... 提出了一种基于Buck-Boost电路的新型均衡电路,实现了锂离子串联电池组充放电均衡。根据均衡能量流向,采取两种不同的均衡策略:电池组放电时,均衡能量由电池组向组内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较低的单体电池转移;电池组充电时,均衡能量由电池组中SOC较高的单体电池向电池组转移。以单体电池开路电压在线估计为基础,运用开路电压法估算SOC,选取SOC值在一定阈值范围之外的单体电池作为均衡对象,对6节串联的磷酸铁锂电池进行了充放电均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减小单体电池间的不一致性,提升电池组的整体性,同时提高了电池组充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充放电 能量流向 升降压电路 储能通道 泄荷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组的爆炸原因与避免措施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彩霞 黄文 杨刚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2,共3页
分析锂离子电池反应热产生的原因,认为负极与溶剂的反应和正极分解反应产生的热量较多,易导致热失控。锂离子电池爆炸的根本原因是电池内部温度达到反应物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或温度急速上升而导致反应剧烈,大量产生的气体使电池内部压力... 分析锂离子电池反应热产生的原因,认为负极与溶剂的反应和正极分解反应产生的热量较多,易导致热失控。锂离子电池爆炸的根本原因是电池内部温度达到反应物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或温度急速上升而导致反应剧烈,大量产生的气体使电池内部压力急剧上升。从实际应用出发,提出避免锂离子电池组爆炸的措施:以避免电池受到挤压、穿刺为目的的电池箱耐撞性设计,实现电池温度控制的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以及避免过充过放的锂离子电池组充放电均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组 爆炸 耐撞性 热管理 充放电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