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岩硐室矿柱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向伟华 路燕泽 +5 位作者 刘志义 王社光 王立杰 甘德清 陈彦亭 杨志强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6,共8页
以河北钢铁集团沙河中关铁矿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普氏地压理论和卡斯特纳方程构建凿岩硐室矿柱稳定性计算模型,探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岩硐室各因素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凿岩硐室内不留矿柱(方案1)与先留设矿柱后与... 以河北钢铁集团沙河中关铁矿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普氏地压理论和卡斯特纳方程构建凿岩硐室矿柱稳定性计算模型,探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岩硐室各因素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凿岩硐室内不留矿柱(方案1)与先留设矿柱后与矿体一起崩落(方案2)条件下的顶板稳定性。结果表明:采场开采长度27~45 m时,方案2的凿岩硐室顶板失稳风险较大;采场开采长度大于45 m时,2种方案顶板均存在失稳风险;方案2会使凿岩硐室内应力集中,顶板和侧帮出现应力加速释放现象;方案1的凿岩硐室应力释放和分布较为稳定,破坏时间相对滞后;矿岩稳固性较差时,选择方案1更利于顶板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空场嗣后 凿岩硐室 矿柱 顶板稳定性 敏感性分析 采场结构 顶板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中厚矿体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敏 王晓军 +3 位作者 邱纪香 谷亚州 蔡思杰 黄明清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3-492,共10页
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是倾斜中厚矿体的高效采矿方法,但爆破、充填与采场稳定性之间关系复杂,可能存在地表塌陷、顶底板垮塌和回采损失率高的问题。采用工程类比、工业试验等手段,从回采顺序、切割方式、底部结构布置等方面对倾... 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是倾斜中厚矿体的高效采矿方法,但爆破、充填与采场稳定性之间关系复杂,可能存在地表塌陷、顶底板垮塌和回采损失率高的问题。采用工程类比、工业试验等手段,从回采顺序、切割方式、底部结构布置等方面对倾斜中厚矿体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进行了工艺优化,并提出采场内不留间柱的布置方法。该方法在一步骤充填后将充填体侧帮直接与矿房相连接,并采用挤压爆破提高充填体强度和矿块的回采率。实施时间是该方法的关键,ANSYS/LS-DYNA数值模拟表明:采用中深孔挤压爆破形成切割槽时,应在采场充填及充填体养护7~9 d后进行。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为矿山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中厚矿体 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 切割槽 底部结构 ANSYS/LS-DY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阶段嗣后充填回采顺序及出矿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文彬 宋卫东 +2 位作者 万海文 王文潇 王文景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5,28,共4页
以马钢姑山矿后观音山矿体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2D数值软件分析了嗣后充填法开采矿房引起的围岩应力、变形以及塑性区域变化情况,得到了围岩应力、变形及塑性区域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5种回采顺序方案,确定了盘区矿房回采顺序;并从... 以马钢姑山矿后观音山矿体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2D数值软件分析了嗣后充填法开采矿房引起的围岩应力、变形以及塑性区域变化情况,得到了围岩应力、变形及塑性区域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5种回采顺序方案,确定了盘区矿房回采顺序;并从散体力学方面提出了阶段嗣后充填法出矿顺序,指导了矿山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阶段嗣后 回采顺序 出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山阶段嗣后充填胶结充填体矿柱力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曹帅 杜翠凤 +1 位作者 谭玉叶 付建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70-2376,共7页
矿柱宽度和充填体自立高度是阶段嗣后充填顺利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弹性力学平面应变基本假设,建立阶段嗣后胶结充填体矿柱力学模型并进行理论求解。以某铁矿为工程分析实例,采用控制变量法(CVM)研究矿柱不同宽度、高度条件下,水平... 矿柱宽度和充填体自立高度是阶段嗣后充填顺利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弹性力学平面应变基本假设,建立阶段嗣后胶结充填体矿柱力学模型并进行理论求解。以某铁矿为工程分析实例,采用控制变量法(CVM)研究矿柱不同宽度、高度条件下,水平应力和剪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矿房极限宽度和高度分别为19.8 m和103.2 m。胶结充填体矿柱水平应力随矿柱高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大;剪应力在矿柱中心位置达到最大,且高度越大,剪应力值也越大。在胶结充填体矿柱与非胶结充填体接触侧剪应力趋于定值。矿柱宽度分别为15、18、20 m时,其剪应力分别为243.8、292.6、325.1 k Pa。而产生剪应力的主要原因是非胶结充填体受水平应力作用在与胶结充填体矿柱接触面产生滑动摩擦力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嗣后 胶结体矿柱 力学模型 应力分布 滑动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充填采矿方法 被引量:32
5
作者 李元辉 解世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5,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采矿方法———阶段充填采矿法。从地压管理和生产工艺过程方面分析了阶段充填采矿法的产生背景和划分依据。矿山的应用实践表明,阶段充填采矿法融合了传统的空场法和充填法的特点,与原有的充填采矿法形成完整的充填采矿... 介绍了一种新的采矿方法———阶段充填采矿法。从地压管理和生产工艺过程方面分析了阶段充填采矿法的产生背景和划分依据。矿山的应用实践表明,阶段充填采矿法融合了传统的空场法和充填法的特点,与原有的充填采矿法形成完整的充填采矿法体系,对开采中等稳固以上的厚大连续矿体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尤其对防治深部矿体开采中的岩爆灾害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该方法对高效回收矿产资源、实现矿山无废开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 连续开采 无废开采 上行开采 无矿柱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嗣后胶结充填体矿柱强度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磊 邱景平 +1 位作者 孙晓刚 邢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316-2322,共7页
利用滑楔体极限平衡理论,建立胶结充填体矿柱侧向滑移失稳模型,考虑采场结构参数、充填材料自身特性和充填体-矿岩(柱)接触面特性的影响,分别得出胶结充填体矿柱与矿壁和非胶结充填体矿柱接触时所需强度模型。以中关铁矿为工程分析实例... 利用滑楔体极限平衡理论,建立胶结充填体矿柱侧向滑移失稳模型,考虑采场结构参数、充填材料自身特性和充填体-矿岩(柱)接触面特性的影响,分别得出胶结充填体矿柱与矿壁和非胶结充填体矿柱接触时所需强度模型。以中关铁矿为工程分析实例,开展室内充填配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胶结充填体矿柱后壁与矿壁和非胶结充填体矿柱接触时,胶结充填体矿柱所需强度随阶段高度的增加分别呈对数函数和线性函数增长;中关铁矿胶结充填体矿柱所需强度为0.78~0.82MPa,经典强度设计模型计算值偏小,需选取安全系数为1.5~3.0;推荐中关铁矿使用的充填配比为灰砂比1:10、料浆质量分数70%,抗压强度、泌水率、塌落度和流动度均能满足采矿作业需求,水泥用量与原推荐方案相比可降低4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嗣后采矿法 胶结体矿柱 强度模型 全尾砂 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嗣后充填体稳定性分析与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乐 许卫军 +2 位作者 姚维 邱景平 任玉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8-141,179,共5页
由于矿体的走向长度远大于矿房尺寸,因此将充填体力学问题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推导出充填体在一侧暴露情况下的底部剪应力表达式。结合傲牛铁矿的开采技术条件,通过对不同配比充填体的底部剪应力随矿房高度与宽度变化关系的分析,从而确... 由于矿体的走向长度远大于矿房尺寸,因此将充填体力学问题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推导出充填体在一侧暴露情况下的底部剪应力表达式。结合傲牛铁矿的开采技术条件,通过对不同配比充填体的底部剪应力随矿房高度与宽度变化关系的分析,从而确定矿房与矿柱高为40m,宽分别为40m和30m。该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金属矿山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嗣后 体强度 单侧暴露 采场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大矿床阶段嗣后充填采场逐段优化设计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董璐 杨志强 +2 位作者 高谦 李茂辉 王有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79-2685,共7页
针对厚大矿床阶段嗣后充填采矿设计采用单一和确定的采场结构型式和参数的局限性,提出采场逐段优化设计方法。以河北省滦县司家营铁矿南区为工程背景,综合考虑安全生产和矿岩稳固条件存在的差异性,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间隔式、对角式和点... 针对厚大矿床阶段嗣后充填采矿设计采用单一和确定的采场结构型式和参数的局限性,提出采场逐段优化设计方法。以河北省滦县司家营铁矿南区为工程背景,综合考虑安全生产和矿岩稳固条件存在的差异性,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间隔式、对角式和点柱式的采场结构类型;从首采阶段开始,按照阶段开采顺序,以盘区采矿成本为优化目标,采场安全系数、地表岩移和矿石损失率为约束条件,借助FLAC3D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软件逐段建立阶段嗣后充填采场设计的优化模型,获得各个阶段的采场结构型式和优化参数。通过对最优方案的数值分析,研究和评价分段采矿设计地表岩移、围岩应力和采场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逐段优化设计是实现厚大贫矿床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技术,对矿床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嗣后 逐段优化 采场结构参数 数值模拟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段大跨度充填体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新民 张国庆 +1 位作者 李帅 薛希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97,共7页
为保障矿柱安全回采,建立组合权重与可变模糊集耦合模型,评估高阶段大跨度充填体稳定性。以司家营铁矿等5座矿山为例,选取充填配比、采场结构参数、围岩地质条件、爆破冲击作用等12项主要影响因素为评估指标,评估其高阶段大跨度充填体... 为保障矿柱安全回采,建立组合权重与可变模糊集耦合模型,评估高阶段大跨度充填体稳定性。以司家营铁矿等5座矿山为例,选取充填配比、采场结构参数、围岩地质条件、爆破冲击作用等12项主要影响因素为评估指标,评估其高阶段大跨度充填体的稳定性,并与未确知测度理论和AHP-TOPSIS综合评估模型对比。结果表明,5座矿山的综合风险等级特征值分别为2.178,2.678,2.477,2.505和2.479,与其他方法的评估结果一致。司家营高大充填体失稳坍塌风险较高(Ⅱ级),必须对其采取优化采场结构参数、降低爆破扰动、降低充填体暴露时间等预防和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大跨度 稳定性评估 可变模糊集 组合权重 综合风险等级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暴露面的阶段充填体孤柱需求强度模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磊 邱景平 +1 位作者 孙晓刚 邢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7-1331,共5页
阶段充填体孤柱侧壁均暴露、处于双轴受力状态,易发生剪切破坏.为合理确定其所需强度值,根据Terzaghi松散地压理论和滑楔体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孤柱需求强度数学计算模型,分析了需求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阶段充填体孤柱需求强度值... 阶段充填体孤柱侧壁均暴露、处于双轴受力状态,易发生剪切破坏.为合理确定其所需强度值,根据Terzaghi松散地压理论和滑楔体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孤柱需求强度数学计算模型,分析了需求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阶段充填体孤柱需求强度值与采场埋深和结构参数呈正相关,与充填体内摩擦角、充填体-围岩接触面摩擦系数和摩擦角呈负相关.该研究成果对指导矿山充填配比设计、防止地表塌陷和环境保护等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空场嗣后采矿法 体矿柱 需求强度 数学模型 滑楔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在某金矿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坚玲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67-70,共4页
介绍某金矿用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回采矿体走向比较短、赋存深度较大、急倾斜厚大、难回采矿体。实践表明,该采矿方法能满足矿山生产要求,实现矿体安全高效回采。
关键词 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采矿方法 采矿方法 损失率 贫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场稳定性分析:模型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迪 邓腾飞 孙光华 《矿业科学学报》 2018年第3期260-267,共8页
针对龙湾铁矿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过程中充填体及围岩稳定性问题,利用相似模拟试验,监测矿块开挖和采场充填过程中采场及其围岩位移场的演化规律;将充填采场简化为薄板力学模型,导入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平台进行数值分析。将数值... 针对龙湾铁矿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过程中充填体及围岩稳定性问题,利用相似模拟试验,监测矿块开挖和采场充填过程中采场及其围岩位移场的演化规律;将充填采场简化为薄板力学模型,导入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平台进行数值分析。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相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比较吻合,表明模型计算所得的位移和应变规律基本符合实际。研究结果显示,采场稳定性与矿体强度、充填体强度、采场完整性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得出的充填采场及其围岩的位移场和应变场分布演化规律,能够为类似矿山的充填采矿作业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空场嗣后 采场稳定性 物理模型 相似模拟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段胶结充填体强度空间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魏晓明 郭利杰 +3 位作者 李长洪 张立新 罗文冲 刘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45-52,共8页
在高阶段两步骤回采过程中一步骤胶结充填质量对二步骤矿柱的安全回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李楼铁矿一步骤胶结充填体强度检测和微观电镜扫描实验,对井下原位强度与地表试件进行差异化分析,获得了高阶段采场充填体强度增值呈'驼峰'... 在高阶段两步骤回采过程中一步骤胶结充填质量对二步骤矿柱的安全回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李楼铁矿一步骤胶结充填体强度检测和微观电镜扫描实验,对井下原位强度与地表试件进行差异化分析,获得了高阶段采场充填体强度增值呈'驼峰'变化规律,分为上部(-330^-310 m)、中部(-360^-330 m)和下部(-390^-360 m)。采用SEM孔隙定量表征技术,提取了1:4充填采场的3个峰值和4个谷值的孔隙率,阐释了充填体强度增值分布趋势与孔隙率呈非线性负相关,遵循指数函数y=29.281e–0.032x的定量关系。结合采场工程布置,从宏观特征(揭露和取芯)和微观孔隙结构发育特征耦合揭示了自重压力与充填挡墙对高阶段胶结充填体固结强度的作用机制,进而调整采场充填料浆配比参数,保证矿山安全高效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胶结 空间变化规律 电镜扫描 宏微观耦合 工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阶段嗣后充填预留顶柱厚度力学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爱卿 吴爱祥 +1 位作者 李金云 王贻明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8-102,共5页
预留顶柱厚度是保证金属矿阶段嗣后充填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弹性力学平面应变基本假设,建立金属矿阶段嗣后充填预留顶柱厚度的力学模型,并利用伽辽金法进行理论求解。以某铜矿为工程分析实例,研究预留顶柱水平应力随厚度和上... 预留顶柱厚度是保证金属矿阶段嗣后充填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弹性力学平面应变基本假设,建立金属矿阶段嗣后充填预留顶柱厚度的力学模型,并利用伽辽金法进行理论求解。以某铜矿为工程分析实例,研究预留顶柱水平应力随厚度和上部荷载的变化规律,以及厚度与矿房长度之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当矿房尺寸一定,预留顶柱厚度不变,水平应力随着上部荷载增加呈线性增大;上部荷载不变,水平应力随着厚度的增加呈二项式下降。当矿房宽度、水平应力和上部荷载一定,预留顶柱厚度随着矿房长度增加呈二项式增大。结合工程实例确定预留顶柱厚度,可以满足矿山安全生产要求。研究成果对金属矿阶段嗣后充填预留顶柱厚度的选取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嗣后 厚度 预留顶柱 应力分布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RITIC-G1法组合赋权云模型的高阶段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石 魏美亮 +2 位作者 宋学朋 刘武 宋林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80,共13页
针对高阶段充填体稳定性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特点,引入云模型理论,建立了高阶段充填体稳定性评判模型。以安庆铜矿等国内4座深井矿山为研究对象,选取坍落度、侧向暴露面积、充填料浆坡度、充填接顶效果等16项影响因素作... 针对高阶段充填体稳定性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特点,引入云模型理论,建立了高阶段充填体稳定性评判模型。以安庆铜矿等国内4座深井矿山为研究对象,选取坍落度、侧向暴露面积、充填料浆坡度、充填接顶效果等16项影响因素作为风险评估指标,借助云理论计算隶属于不同风险等级的各指标云模型参数,同时基于改进CRITIC-G1法,综合考虑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与专家的理性判断,将主客观权重进行优化组合,最终根据评估指标的云数字特征和组合权重确定4座矿山充填体稳定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安庆铜矿、李楼铁矿、冬瓜山铜矿、司家营铁矿风险等级分别为Ⅳ级、Ⅳ级、Ⅲ级、Ⅱ级,司家营铁矿充填体相对更稳定。与其他数学模型相比,该模型在保证结果准确的同时,利用云数字表征模糊性与随机性从而获得不同评估指标耦合作用下的充填体稳定性等级,实现了等级的可视化,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为高阶段充填体稳定性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 云模型 改进CRITIC法 组合赋权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体三维拱应力及强度需求模型 被引量:29
16
作者 刘光生 杨小聪 郭利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91-1403,共13页
在地下厚大金属矿体的两步骤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中,合理平衡一步骤矿房采场胶结充填体的揭露稳定性及其强度需求对安全经济充填采矿影响重大。为获取该采矿法中胶结充填体强度需求的三维解析模型与方法,解决类似矿山确定充填体强度... 在地下厚大金属矿体的两步骤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中,合理平衡一步骤矿房采场胶结充填体的揭露稳定性及其强度需求对安全经济充填采矿影响重大。为获取该采矿法中胶结充填体强度需求的三维解析模型与方法,解决类似矿山确定充填体强度需求主要采用经验类比、缺乏科学合理计算方法的问题,本文借鉴土力学应力拱理论,分析了两步骤采充时序过程中的相邻采场充填体空间接触关系,分别研究了二步骤采场非胶结充填体、一步骤采场胶结充填体(揭露后)的应力分布模式,基于Marston拱应力二维模型,拓展建立了各采场充填体的三维拱应力解析模型,得出了非胶结充填体-胶结充填体-采场围岩之间的应力传递规律及接触力学边界解析方法,并通过FLAC^3D模拟的拱应力分布结果进行了三维拱应力解析模型的对比验证。进一步将提出的拱应力解析方法应用至Mitchell强度需求解析模型中,考虑了三维成拱作用下非胶结充填体对胶结充填体的侧向推力作用、采场上下盘围岩对胶结充填体的接触摩擦作用,以底部滑动面方向角、滑动体与围岩接触面摩擦力方向角的不同取值情况,定量表征了揭露后胶结充填体的潜在破坏模式,并据此提出了4种胶结充填体安全系数和强度需求的三维解析模型与方法。再利用FLAC^3D开展了不同采场尺寸(长度、宽度、高度)、不同充填体参数(容重、内摩擦角)等条件下的充填体强度需求数值解搜索计算,与4种解析方法计算的强度需求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得出了当胶结充填体底部滑动面方向角α=45°+φc/2且滑动体与围岩接触面摩擦力方向角β=45°-φc/2时,胶结充填体强度需求的三维解析解和三维数值解吻合度最佳,最终获取了最优的一步骤采场胶结充填体强度需求三维解析模型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空场嗣后 体应力 体强度需求 三维解析模型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留矿嗣后充填法在马庄铁矿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继业 朱恒水 韩英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0-60,共1页
由于地表不允许塌陷 ,马庄铁矿将原采用的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改为尾砂充填法 ,其中的阶段留矿嗣后一次充填采矿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既有利于矿山环境的改善 。
关键词 阶段留矿嗣后 马庄铁矿 采矿法 尾砂 崩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金矿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大直径深孔切槽爆破方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良银 蒋万飞 +2 位作者 宋召法 刘晓光 张金超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2年第4期585-593,共9页
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过程中,如何形成回采爆破的初始补偿空间是成功应用该采矿方法的关键。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在进行切割拉槽爆破时,受到围岩的夹制作用,极易造成切割槽爆破欠挖甚至出现爆破失败的问题。以新城金矿为工程背景,采... 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过程中,如何形成回采爆破的初始补偿空间是成功应用该采矿方法的关键。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在进行切割拉槽爆破时,受到围岩的夹制作用,极易造成切割槽爆破欠挖甚至出现爆破失败的问题。以新城金矿为工程背景,采用无切割井大直径深孔爆破方法形成切割槽。对比分析传统的垂直深孔后退式分段爆破拉槽方法与“品”字形后退式分段爆破拉槽方法,结果表明:当采用“品”字形后退式分段爆破拉槽方法时,既利用了采场下部的自由空间,又利用了由于“品”字形布置所创造的超前自由面和中央补偿空间,可以显著提升无切割井深孔爆破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新城金矿阶段充填法开采过程中大直径深孔切槽爆破的孔网参数。综合分析结果,确定了新城金矿大直径深孔切槽爆破一次爆破高度为3.6 m,炮孔直径为100 mm,炮孔的排间距和孔间距均为1.5 m,爆破边孔距离爆破边界为0.5 m,并在切割槽中央设置4个空间补偿孔,改善“品”字形后退式深孔切槽爆破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深孔 阶段空场嗣后 无井拉槽方法 夹制作用 爆破顺序 孔网参数 补偿孔 自由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平铜矿充填挡墙安全设计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丽红 李夕兵 +1 位作者 赵国彦 刘大勇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12,共5页
根据永平铜矿井下开采的技术条件以及充填方式,对原有单一结构的混凝土充填挡墙进行了优化改进以及工艺研究,针对不同尺寸巷道采用不同形式的充填挡墙:对大尺寸(5 m×4.5 m)断面的巷道采用混凝土-木复式充填挡墙,结合了重力式挡墙(... 根据永平铜矿井下开采的技术条件以及充填方式,对原有单一结构的混凝土充填挡墙进行了优化改进以及工艺研究,针对不同尺寸巷道采用不同形式的充填挡墙:对大尺寸(5 m×4.5 m)断面的巷道采用混凝土-木复式充填挡墙,结合了重力式挡墙(混凝土墙)与轻型挡墙(木支柱)的优点;对小尺寸(3.05 m×3.15 m)断面的巷道采用木挡墙。在满足挡墙强度要求前提下,不仅降低了挡墙构筑成本,而且加强了挡墙透水性。通过挡墙的力学分析以及厚度计算确定了一次充填高度和挡墙厚度,确保了挡墙的安全可靠性,保证高阶段充填安全进行。所介绍的技术措施和经验可为类似矿山挡墙设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 挡墙 力学分析 厚度计算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家营铁矿南区充填采矿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璐 高谦 +1 位作者 南世卿 宋爱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20,24,共6页
针对司家营铁矿南区采用的阶段嗣后充填法采矿开展可行性论证以及采场参数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在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工程类比和采矿初步设计,确定了可采用的回采方案和参数的变化范围;其次,根据参数的选取范围,建立正... 针对司家营铁矿南区采用的阶段嗣后充填法采矿开展可行性论证以及采场参数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在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工程类比和采矿初步设计,确定了可采用的回采方案和参数的变化范围;其次,根据参数的选取范围,建立正交数值模型,进行16组正交数值分析;第三,根据数值模拟获得不同组合参数采场稳定性与岩移参数,采用回归分析,建立采场安全度和岩移参数与采场设计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第四,以盘区采矿经济效益为优化目标,以采场稳定性和岩移控制为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实现对南区采场结构参数优化决策。最后,对优化设计参数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和评价南区充填法开采的地表沉降、采场稳定性以及采矿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嗣后采矿法 参数优化设计 正交数值试验 优化分析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