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第二代负泊松比锚杆加固的充填结构面剪切特性研究
1
作者 黄曼 宁昊晟 +3 位作者 洪陈杰 陶志刚 刘雨星 张贺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1-140,共10页
第二代负泊松比(second-generation negative Poisson’s ratio bolts,2G-NPR)锚杆逐渐应用于裂隙岩体加固,为研究2G-NPR锚杆在充填结构面中的抗剪性能,采用室内直剪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充填厚度下2G-NPR锚杆和普通钢筋(Q235)锚杆锚固结... 第二代负泊松比(second-generation negative Poisson’s ratio bolts,2G-NPR)锚杆逐渐应用于裂隙岩体加固,为研究2G-NPR锚杆在充填结构面中的抗剪性能,采用室内直剪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充填厚度下2G-NPR锚杆和普通钢筋(Q235)锚杆锚固结构面的剪切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相同充填厚度下,2G-NPR锚杆较Q235锚杆弹性阶段剪切刚度低,峰值抗剪强度高、峰值剪切位移大;随着充填厚度增加,虽然两类锚杆的峰值抗剪强度变化相差不大,但由于2G-NPR锚杆的高吸能、高延展特性,其峰值剪切位移优势明显,使得试样延性得到一定提升。锚杆轴力监测数据表明,2G-NPR锚杆能够有效补偿其与灌浆体解耦造成的轴力突降,且持荷能力更持久;其平均峰值轴力为Q235锚杆的3.17倍,且随着充填厚度增加,峰值轴力持续上升,锚固性能更为稳定。进一步结合声发射监测发现,相同充填厚度下,2G-NPR锚杆的最大累计计数和最大累计能量更低,b值(声发射小事件数与大事件数的比值)下降时间更晚,试样破坏程度更小,揭示2G-NPR锚杆提升试样延性的原因在于其有效吸收了剪切应变能,减缓了裂纹的扩展。研究结果可为2G-NPR锚杆在软硬互层岩体支护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G-NPR锚杆 充填结构面 抗剪性能 锚杆轴力 声发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倾角充填结构面对爆破振动的演化特征与应力波反射规律研究
2
作者 张腾 刘连生 +3 位作者 刘昇 钟抒亮 夏胜明 陈浩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55,共15页
为探究爆破振动在通过充填结构面岩体前后的演化特征,通过相似模型爆破试验,进行了爆破振动监测以及动态应变测试,从爆破振动速度、功率谱、动态应变、应力分布的角度分析爆破振动在不同倾角充填结构面岩体中的演化特征与应力反射规律,... 为探究爆破振动在通过充填结构面岩体前后的演化特征,通过相似模型爆破试验,进行了爆破振动监测以及动态应变测试,从爆破振动速度、功率谱、动态应变、应力分布的角度分析爆破振动在不同倾角充填结构面岩体中的演化特征与应力反射规律,并利用ANSYS/LS-DYNA对爆破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面岩体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爆破产生的径向与垂向振动在通过结构面后衰减相对较小,并且衰减随着结构面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切向振动则相反;应力波在通过结构面后,岩体区域信号功率谱密度幅值随着结构面角度变小,衰减程度随之变大,地震波在通过结构面后,地震波主频带有往低频集中的趋势,这个现象在低倾角结构面岩体中表现更为明显;径向压缩应变强度随着结构面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应力波到达结构面后主要产生透射,使得拉伸应变强度较低;切向应变其本身强度较低,应力波到达结构面反射产生新的水平偏振横波使得拉伸应变随着反射能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其强度远高于压缩应变;爆破应力波在岩体中传播时,结构面与爆源距离最短的位置将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这是由于纵波横波其随着反射系数的变化使得其在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分量相互叠加抵消形成的。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应力波会经历由压缩波转向拉伸波再转向压缩波的多个反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应力波 充填结构面 响应特征 反射规律 相似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剪切作用下泥质充填结构面剪切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冠野 邓华锋 +3 位作者 李建林 徐鹏飞 王文东 冯云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4-382,共9页
结构面的力学特性直接关系工程岩体的变形稳定,而充填物对结构面的力学特性存在较大的影响。为了准确地量化充填前后结构面剪切性能的变化,以三峡库区典型库岸边坡节理岩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劈裂法制备了人工节理,按照充填度100%进行考虑... 结构面的力学特性直接关系工程岩体的变形稳定,而充填物对结构面的力学特性存在较大的影响。为了准确地量化充填前后结构面剪切性能的变化,以三峡库区典型库岸边坡节理岩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劈裂法制备了人工节理,按照充填度100%进行考虑,设计进行了充填前、后结构面的重复剪切试验。结果表明:(1)基于重复剪切过程中结构面抗剪性能劣化趋稳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单试件充填前、后重复剪切的试验方法,并提出了量化分析充填物对结构面影响程度的试验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充填物对结构面抗剪性能的影响;(2)泥质充填后结构面的抗剪性能劣化趋势明显,不同法向应力下的降幅在38.51%~54.82%之间,而且,法向应力越大,降低幅度越大;(3)在重复剪切过程中,泥质充填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呈现先增大、再减小趋稳的非线性变化规律,主要与剪切过程中泥质充填物的变少、变薄、变光滑,以及结构面出露面积增多、磨损,凹陷位置被岩屑和土填充有关。相关试验方法和思路可为充填结构面剪切性能分析提供较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结构面 重复剪切 单试件法 抗剪强度 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充填度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试验研究
4
作者 黄曼 吴月伟 +3 位作者 刘丹 洪陈杰 杜时贵 罗战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0-1830,共11页
针对现有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研究较少考虑充填程度差异影响的不足,首先基于渐进扩大法选取平均起伏差和平均起伏角相近的4种连续尺寸天然结构面形貌,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结构面面板,然后结合类岩石材料配制方法和毫米级充填装... 针对现有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研究较少考虑充填程度差异影响的不足,首先基于渐进扩大法选取平均起伏差和平均起伏角相近的4种连续尺寸天然结构面形貌,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结构面面板,然后结合类岩石材料配制方法和毫米级充填装置制备5种充填度的充填结构面,最后通过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大型结构面直剪试验系统开展3种法向应力条件下的室内直剪试验,获得充填结构面的剪切力学与破坏特征,并分析临界充填度和抗剪强度尺寸效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充填度的增加,结构面剪切破坏模式主要由“岩-岩”剪断破坏逐渐转变为“岩-土界面”滑动破坏,且结构面归一化峰值抗剪强度逐渐减小,直至达到临界充填度时趋于稳定;随着结构面尺寸的增加,临界充填度逐渐增加,变化范围为1.6~2.0;无充填结构面抗剪强度存在较明显的正尺寸效应,而充填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较不明显。通过尺寸效应机理分析发现,在不考虑结构面平均起伏角的影响下,平均起伏高度是影响临界充填度和抗剪强度尺寸效应的主要因素。上述研究可为充填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模型建立奠定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结构面 “岩-土界”破坏 抗剪强度 临界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物性质影响结构面剪切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许江 雷娇 +1 位作者 刘义鑫 邬君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129-4137,共9页
通过自主研发的煤岩剪切-渗流耦合试验装置,开展了无充填结构面和充填石膏、岩屑、黄泥结构面的剪切试验。利用三维光学扫描技术,研究了结构面的三维形貌特征和裂隙开度演化。结果表明:充填结构面的峰值剪应力和法向位移由充填石膏、岩... 通过自主研发的煤岩剪切-渗流耦合试验装置,开展了无充填结构面和充填石膏、岩屑、黄泥结构面的剪切试验。利用三维光学扫描技术,研究了结构面的三维形貌特征和裂隙开度演化。结果表明:充填结构面的峰值剪应力和法向位移由充填石膏、岩屑到黄泥依次递减,受充填物强度影响较大;无充填结构面由于直接接触,剪切后表面发生明显磨损,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整体减小且变化最为显著,充填石膏和岩屑结构面的JRC变化次之,充填黄泥结构面几乎没有变化;充填物破坏和结构面磨损主要受裂隙开度演化和局部应力集中的影响。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大,在裂隙开度较小的区域,应力分布较大,充填物易沿此处破碎,无充填结构面沿此处严重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结构面 剪切破坏 裂隙开度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板岩抗剪强度试验及表征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蒲成志 贺桂成 朱忠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531,共7页
在微机控制岩石剪切试验机上,针对预裂的含薄层黏土充填结构面板岩试件,进行不同法向应力下的结构面直剪试验,发现:结构面直剪试验中,并不是整个结构面都参与抗剪工作,只有部分结构面发挥抗剪作用,而且发挥抗剪作用的有效摩擦面积随法... 在微机控制岩石剪切试验机上,针对预裂的含薄层黏土充填结构面板岩试件,进行不同法向应力下的结构面直剪试验,发现:结构面直剪试验中,并不是整个结构面都参与抗剪工作,只有部分结构面发挥抗剪作用,而且发挥抗剪作用的有效摩擦面积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增大速率逐渐减小。基于整个结构面发挥抗剪作用的假设,获得了结构面表观剪应力-剪位移关系曲线,拟合计算了结构面表观抗剪强度指标;同时基于每次直剪试验中结构面部分区域发挥抗剪作用的假设,获得了结构面有效剪应力-剪位移关系曲线,拟合计算了结构面有效抗剪强度指标。对比两者发现: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中,内摩擦角与发挥抗剪作用面积的选取无关,黏聚力则受发挥抗剪作用面积选取的影响;基于结构面有效摩擦面积计算得到的有效黏聚力,相比表观黏聚力,提高了95%。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滑坡工程治理方案的评估与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结构面 直剪试验 抗剪强度指标 薄层黏土 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