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五四:世界化及其理由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新宇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6-143,共8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选择了世界化的文化建设路径。在现代化这一目标制约下,世界化就是西化,西化就是现代化。虽然"全盘西化"作为一个汉语词汇是后来才出现的,但五四时期已经存在这种倾向。《新青年》集团批判"特殊国情论&quo...
五四新文化运动选择了世界化的文化建设路径。在现代化这一目标制约下,世界化就是西化,西化就是现代化。虽然"全盘西化"作为一个汉语词汇是后来才出现的,但五四时期已经存在这种倾向。《新青年》集团批判"特殊国情论",反对"调和折衷论",目的都在于推进中国的充分世界化。他们之所以主张充分世界化,主要理由是西方文明比中国文明进步,而进步的标准则是更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更能够保障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西化
世界化
充分世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适文化思想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二持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9-52,共4页
胡适文化思想的心路历程吴二持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即以魏源等为代表的了解西方,了解世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张之洞等为代表的主张以传统文化为本体,借鉴学习西方应用科学技术的“中学为体,西学...
胡适文化思想的心路历程吴二持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即以魏源等为代表的了解西方,了解世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张之洞等为代表的主张以传统文化为本体,借鉴学习西方应用科学技术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以胡适等为代表的对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思想
胡适
研究问题
整理国故
再造文明
传统文化
文化建设
“
充分世界化
”
重新估定
社会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适的文化意义
3
作者
秦志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44-47,共4页
胡适是“五四”文化革命中“首举义旗的急先锋”,自此“暴得大名”,“誉满天下”,却又“谤亦随之”。他后来虽被中国特定的历史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然而作为一个文人学者,他的人生价值及社会意义又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
关键词
胡适
政治斗争
中西文化关系
文化思想
文化革命
中国传统文化
五四时期
帝国主义
充分世界化
封建主义统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序言
4
作者
沈寂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71,共1页
《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序言沈寂由皖人撰著、并由安徽出版机构出版的研究胡适的专集,这本由胡适同志著《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恐怕还是第一部,有其特殊的意义。胡晓同志要我凑趣作序,借此对今天研究胡适谈几点意见:首先是资料缺...
《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序言沈寂由皖人撰著、并由安徽出版机构出版的研究胡适的专集,这本由胡适同志著《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恐怕还是第一部,有其特殊的意义。胡晓同志要我凑趣作序,借此对今天研究胡适谈几点意见:首先是资料缺乏。胡适在生前一贯注意让自身资料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思想
解决问题
充分世界化
问题的解决
“剑”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本位文化
社会现实意义
“诗界革命”
实验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
41
5
作者
李慎之
《太平洋学报》
1994年第2期3-11,共9页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李慎之世界已经迸入全球化进代。自从1492年哥佗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时起,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了,为什么现在才说世界迸入全球化进代呢?这是因为在过去五百年中,我们看到的还主要是国家力量的伸张,民...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李慎之世界已经迸入全球化进代。自从1492年哥佗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时起,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了,为什么现在才说世界迸入全球化进代呢?这是因为在过去五百年中,我们看到的还主要是国家力量的伸张,民族利益的碰撞,宗教的传播、文化的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道德秩序
人与自然
重新估定
民族文化
“
充分世界化
”
世界
文化
文明的冲突
道德规范
全球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近四百年各派文化主张源流考
被引量:
2
6
作者
许苏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21,共9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的演变●“西化”与“全盘西化”●“世界化”与“充分世界化”●“中西会通”与“全盘化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说的由来●“中国本位的中西互为体用论”与“中西为体,中西为用。”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的演变●“西化”与“全盘西化”●“世界化”与“充分世界化”●“中西会通”与“全盘化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说的由来●“中国本位的中西互为体用论”与“中西为体,中西为用。”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有几种因素常常限制着人们的视野,妨碍了思想史著述的真实性:一是“人微言轻”的传统使小人物的创见易于被湮没,二是某种客观的时势使人们把某种并非创见的主张推崇为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张
全盘西化
中体西用
中学为用
充分世界化
西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中西互为体用
明清之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胡适的民族文化观及其内在矛盾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志强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106,共7页
胡适的民族文化观是在与当时不同文化流派的论争中确立并不断深化的,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与梁漱溟关于东西方文化方面的论争,与中国本土文化派和全盘西化派等辩论,在这些辩论中阐述了民族...
胡适的民族文化观是在与当时不同文化流派的论争中确立并不断深化的,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与梁漱溟关于东西方文化方面的论争,与中国本土文化派和全盘西化派等辩论,在这些辩论中阐述了民族文化观的内涵,也显露了其文化思想的矛盾性和局限性。他重视文化的时代性而忽视了文化的民族性,又有对待民族文化的现实态度和学术态度的矛盾。胡适文化观的矛盾和局限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折射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整理国故
东西方文化
充分世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化
8
作者
房德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1-50,共10页
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曾说,他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这是他的文化路线,也是他一生文化活动的几个主要方面。本文就大体从这几个方面来考察他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并评价他在中国现代文...
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曾说,他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这是他的文化路线,也是他一生文化活动的几个主要方面。本文就大体从这几个方面来考察他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并评价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整理国故
中国现代文化
“全盘西化”
文学革命
“
充分世界化
”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实验主义
易卜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弘扬人文精神的思考
9
作者
闻继宁
《江淮论坛》
CSSCI
1995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人文精神
现代人文意识
五四新文化运动
20世纪
人类文化
知识分子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充分世界化
”
中国人文传统
社会良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除胡适反动思想对祖国古典文学遗产的毒害
10
作者
詹安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5年第1期29-35,共7页
一作为买办资产阶级代言人胡适,以“包打天下”的姿态出现于我国文化学术界中,篡夺了权威地位三十多年,散布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毒素,妄想阻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虽然革命的力量是遏止不住的,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人民解放了全中国.
关键词
古典作品
作家
思想内容
代言人
文化
完全否定
革命
方法
马克思主义
充分世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四:世界化及其理由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新宇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6-143,共8页
文摘
五四新文化运动选择了世界化的文化建设路径。在现代化这一目标制约下,世界化就是西化,西化就是现代化。虽然"全盘西化"作为一个汉语词汇是后来才出现的,但五四时期已经存在这种倾向。《新青年》集团批判"特殊国情论",反对"调和折衷论",目的都在于推进中国的充分世界化。他们之所以主张充分世界化,主要理由是西方文明比中国文明进步,而进步的标准则是更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更能够保障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
关键词
五四
西化
世界化
充分世界化
Keywords
May 4th Movement
westernization
universality
full globalization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适文化思想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二持
机构
汕头大学高教研究室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9-52,共4页
文摘
胡适文化思想的心路历程吴二持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即以魏源等为代表的了解西方,了解世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张之洞等为代表的主张以传统文化为本体,借鉴学习西方应用科学技术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以胡适等为代表的对传统文化...
关键词
文化思想
胡适
研究问题
整理国故
再造文明
传统文化
文化建设
“
充分世界化
”
重新估定
社会改良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适的文化意义
3
作者
秦志希
机构
武汉大学新闻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44-47,共4页
文摘
胡适是“五四”文化革命中“首举义旗的急先锋”,自此“暴得大名”,“誉满天下”,却又“谤亦随之”。他后来虽被中国特定的历史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然而作为一个文人学者,他的人生价值及社会意义又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
关键词
胡适
政治斗争
中西文化关系
文化思想
文化革命
中国传统文化
五四时期
帝国主义
充分世界化
封建主义统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序言
4
作者
沈寂
机构
安徽大学历史系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71,共1页
文摘
《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序言沈寂由皖人撰著、并由安徽出版机构出版的研究胡适的专集,这本由胡适同志著《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恐怕还是第一部,有其特殊的意义。胡晓同志要我凑趣作序,借此对今天研究胡适谈几点意见:首先是资料缺乏。胡适在生前一贯注意让自身资料留...
关键词
胡适思想
解决问题
充分世界化
问题的解决
“剑”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本位文化
社会现实意义
“诗界革命”
实验主义者
分类号
K825.4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
41
5
作者
李慎之
出处
《太平洋学报》
1994年第2期3-11,共9页
文摘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李慎之世界已经迸入全球化进代。自从1492年哥佗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时起,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了,为什么现在才说世界迸入全球化进代呢?这是因为在过去五百年中,我们看到的还主要是国家力量的伸张,民族利益的碰撞,宗教的传播、文化的渗...
关键词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道德秩序
人与自然
重新估定
民族文化
“
充分世界化
”
世界
文化
文明的冲突
道德规范
全球秩序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近四百年各派文化主张源流考
被引量:
2
6
作者
许苏民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21,共9页
文摘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的演变●“西化”与“全盘西化”●“世界化”与“充分世界化”●“中西会通”与“全盘化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说的由来●“中国本位的中西互为体用论”与“中西为体,中西为用。”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有几种因素常常限制着人们的视野,妨碍了思想史著述的真实性:一是“人微言轻”的传统使小人物的创见易于被湮没,二是某种客观的时势使人们把某种并非创见的主张推崇为创见。
关键词
文化主张
全盘西化
中体西用
中学为用
充分世界化
西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中西互为体用
明清之际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胡适的民族文化观及其内在矛盾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志强
机构
河南社会科学杂志社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106,共7页
文摘
胡适的民族文化观是在与当时不同文化流派的论争中确立并不断深化的,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与梁漱溟关于东西方文化方面的论争,与中国本土文化派和全盘西化派等辩论,在这些辩论中阐述了民族文化观的内涵,也显露了其文化思想的矛盾性和局限性。他重视文化的时代性而忽视了文化的民族性,又有对待民族文化的现实态度和学术态度的矛盾。胡适文化观的矛盾和局限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折射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整理国故
东西方文化
充分世界化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化
8
作者
房德邻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1-50,共10页
文摘
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曾说,他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这是他的文化路线,也是他一生文化活动的几个主要方面。本文就大体从这几个方面来考察他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并评价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胡适
整理国故
中国现代文化
“全盘西化”
文学革命
“
充分世界化
”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实验主义
易卜生主义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弘扬人文精神的思考
9
作者
闻继宁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5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人文精神
现代人文意识
五四新文化运动
20世纪
人类文化
知识分子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充分世界化
”
中国人文传统
社会良知
分类号
C0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除胡适反动思想对祖国古典文学遗产的毒害
10
作者
詹安泰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5年第1期29-35,共7页
文摘
一作为买办资产阶级代言人胡适,以“包打天下”的姿态出现于我国文化学术界中,篡夺了权威地位三十多年,散布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毒素,妄想阻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虽然革命的力量是遏止不住的,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人民解放了全中国.
关键词
古典作品
作家
思想内容
代言人
文化
完全否定
革命
方法
马克思主义
充分世界化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五四:世界化及其理由
李新宇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胡适文化思想的心路历程
吴二持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胡适的文化意义
秦志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序言
沈寂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
李慎之
《太平洋学报》
1994
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近四百年各派文化主张源流考
许苏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胡适的民族文化观及其内在矛盾
张志强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化
房德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弘扬人文精神的思考
闻继宁
《江淮论坛》
CSSCI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清除胡适反动思想对祖国古典文学遗产的毒害
詹安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