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元素组成分子筛结构与有机结构导向剂主客体相互作用的高通量计算
1
作者 李霖 王晨 +1 位作者 王嘉泽 李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分子筛是一种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无机微孔晶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吸附分离和催化过程.本文从已知的260余种分子筛拓扑结构中选取了14种能够以纯硅、硅铝和磷酸铝形式合成的拓扑结构,通过高通量计算方法探究了有机结构导向剂(OSDA)对这... 分子筛是一种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无机微孔晶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吸附分离和催化过程.本文从已知的260余种分子筛拓扑结构中选取了14种能够以纯硅、硅铝和磷酸铝形式合成的拓扑结构,通过高通量计算方法探究了有机结构导向剂(OSDA)对这些不同元素组成的分子筛骨架的结构导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OSDA对元素组成结构的导向作用有显著差异,某些OSDA倾向于导向纯硅或硅铝结构,而另一些则更倾向于导向纯磷酸铝结构.本文所得结果不仅有助于加深对OSDA在分子筛合成中作用机制的理解,还可为设计和合成具有特定元素组成的分子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元素组成 有机结构导向剂 主客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岩山麻鸭蛋壳质量与元素组成、基质含量和超微结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蕾 赵邦哲 +6 位作者 张迎燕 田若宁 王雅婷 李昂 梅景良 连森阳 吴旭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5-1673,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壳元素组成、超微结构和钙化壳基质含量对龙岩山麻鸭蛋壳质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00日龄龙岩山麻鸭所产白壳蛋300个,根据蛋壳强度平均分为高、中、低3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个蛋,测定蛋壳质量、元素组成和超微...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壳元素组成、超微结构和钙化壳基质含量对龙岩山麻鸭蛋壳质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00日龄龙岩山麻鸭所产白壳蛋300个,根据蛋壳强度平均分为高、中、低3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个蛋,测定蛋壳质量、元素组成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高、中、低蛋壳强度组蛋壳强度分别为(4.67±0.09)kg/cm^(2)、(3.78±0.02)kg/cm^(2)和(2.86±0.03)kg/cm2,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和蛋壳重无显著差异(P>0.05)。3组间钙化壳的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元素相对含量在蛋壳超微结构的不同层次差异不显著(P>0.05)。对蛋壳超微结构观察发现,与中、低强度蛋壳组相比,高强度蛋壳组横断面致密性更好,乳突顶部连接更紧密;并且各组间的乳突层有效厚度差异显著(P<0.05),高、低蛋壳强度组的乳突间隙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厚度相似的蛋壳,其蛋壳各层元素相对含量和基质含量对龙岩山麻鸭蛋壳强度无显著影响,蛋壳超微结构致密度对蛋壳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乳突层有效厚度和乳突间隙是影响蛋壳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岩山麻鸭 蛋壳强度 元素组成 基质含量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枞盆地西湾铅锌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及成矿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胡生平 韩善楚 +5 位作者 张洪求 张勇 潘家永 钟福军 卢建研 李惟鑫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7,共15页
黄铁矿作为铅锌矿床中最常见的金属硫化物之一,是铅锌矿床形成过程中的贯通性矿物,其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可探究成矿作用过程,进而探讨矿床成因。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其北缘新发现了可达大型规模... 黄铁矿作为铅锌矿床中最常见的金属硫化物之一,是铅锌矿床形成过程中的贯通性矿物,其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可探究成矿作用过程,进而探讨矿床成因。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其北缘新发现了可达大型规模的西湾铅锌矿床。虽然前人对西湾铅锌矿床已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但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黄铁矿化学组成及其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本研究首次利用偏反光显微镜与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该矿床多类黄铁矿开展研究,揭示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和替换机制,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结果显示,根据晶体形态及矿物组合特征将黄铁矿分为成矿前与成矿期两期。成矿前黄铁矿主要呈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粒径为10~50μm,可见多个细小颗粒组成粒状集合体,其特征元素主要为Cu、Ag、As、Pb、Sb;而成矿期黄铁矿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大于200μm,通常和方铅矿、闪锌矿组合,呈脉状的形式产出于灰岩裂隙中,其特征元素主要为Mn、Co、Ni、Zn、Cs、Cd、In、Sn。黄铁矿中微量元素替代机制主要为单元素和多元素耦合替代,其中单元素替代机制主要有Co^(2+)↔Fe^(2+)、Ni^(2+)↔Fe^(2+)、Pb^(2+)↔Fe^(2+),多元素耦合替代机制主要有As^(3+)+Ag+↔2Fe^(2+)、(Tl++Cu++Ag+)+(Sb^(3+),As^(3+))↔3Fe^(2+),此外,还有部分Pb、Zn、As以方铅矿、闪锌矿和砷黄铁矿等微小包裹体的形式存在于黄铁矿晶体中。黄铁矿中Co、Ni、As、Cu、Mn、Ge、Ag等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类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西湾铅锌矿床属于远源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湾铅锌矿床 黄铁矿 微量元素组成 元素替代机制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青山堡中牌细粒花岗岩成因与构造环境:锆石U-Pb年龄和全岩元素组成制约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耀新 刘文恒 +3 位作者 王凯兴 刘晓东 孙立强 尹冬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82,共14页
龙首山铀成矿带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与阿拉善地块的结合部位,中志留世—早泥盆世受控于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而处于后碰撞伸展环境,然而关于龙首山铀成矿带在后碰撞伸展环境的结束时限尚缺乏精确的年代学约束。为此本文以该成矿带青山堡中... 龙首山铀成矿带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与阿拉善地块的结合部位,中志留世—早泥盆世受控于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而处于后碰撞伸展环境,然而关于龙首山铀成矿带在后碰撞伸展环境的结束时限尚缺乏精确的年代学约束。为此本文以该成矿带青山堡中牌细粒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分析,据此探讨了岩石类型及成因、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结果显示,中牌细粒花岗岩成岩年龄为(413.7±3.0)Ma,为早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岩石具有高Si、富碱及低CaO、MgO和P_(2)O_(5)的特征,A/CNK=1.01~1.04;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相对富集Th、U、Nd、K,亏损Ba、Sr、P、Ti等元素。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中牌细粒花岗岩应属于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中牌细粒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岩浆源区主要残留相为角闪石,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结晶分异作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龙首山地区早古生代形成的岩浆活动按照时间可划分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452~438 Ma)和中志留世—早泥盆世(430~412 Ma)两个阶段,其分别对应于构造演化的俯冲阶段和后碰撞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牌细粒花岗岩 高分异I型花岗岩 构造环境 岩石成因 锆石U-PB定年 全岩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化温度和时间与棉杆炭特性及元素组成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45
5
作者 姚红宇 唐光木 +2 位作者 葛春辉 贾宏涛 徐万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9-206,共8页
为了揭示炭化温度和时间对生物质炭特性及元素组成的影响,以棉花秸秆为生物质炭制作原料,对比研究不同炭化温度(300、450、600℃)和时间(0.5、1、2、4、6h)制备的棉秆炭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电导率等特性及有机碳、氮和矿质元素... 为了揭示炭化温度和时间对生物质炭特性及元素组成的影响,以棉花秸秆为生物质炭制作原料,对比研究不同炭化温度(300、450、600℃)和时间(0.5、1、2、4、6h)制备的棉秆炭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电导率等特性及有机碳、氮和矿质元素含量及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棉秆炭化出炭率、棉秆炭有机碳含量随炭化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出炭率:48.66%(300℃)>35.39%(450℃)>31.06%(600℃),有机碳:564.02g/kg(300℃)>405.94g/kg(450℃)>259.36g/kg(600℃);在300℃下,pH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450℃和600℃下基本保持在10.5左右;电导率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炭化时间内变化不明显,且炭化温度300~450℃对棉秆炭的电导率影响相对较小,600℃影响较大;CEC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300℃下随炭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450和600℃下则降低。棉秆炭中全磷,全钾,速效钾,钙,镁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全氮和碱解氮则相反,速效磷含量则表现出90.07mg/kg(450℃)>60.72mg/kg(600℃)>20.18mg/kg(300℃)的变化趋势。炭化温度和时间与棉秆炭指标间相关分析表明,炭化温度和时间与出炭率、CEC、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间呈负相关,与pH值、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钙和镁含量呈正相关。综合分析,低温短时间(300℃,1~2h)制备的棉秆炭对农业利用预期效应较好,该研究结论为新疆棉秆炭的制备和农业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 温度 秸秆 时间 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澜沧老厂铅锌多金属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 被引量:102
6
作者 叶霖 高伟 +2 位作者 杨玉龙 刘铁庚 彭绍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62-1372,共11页
云南澜沧老厂是三江成矿带南段最重要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LA-ICPMS和ICP-MS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中闪锌矿属于铁闪锌矿,形成于中温环境,以富Fe、Mn、Cd和In等元素为特征,其中Fe、Mn、Cd、In等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闪... 云南澜沧老厂是三江成矿带南段最重要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LA-ICPMS和ICP-MS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中闪锌矿属于铁闪锌矿,形成于中温环境,以富Fe、Mn、Cd和In等元素为特征,其中Fe、Mn、Cd、In等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而Pb、Cu、Sn和Bi等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以显微包裹体(方铅矿和黄铜矿等)赋存于闪锌矿中。本矿床闪锌矿中Fe和Mn等微量元素组成与VMS矿床类似,但In和Cd的异常富集可能暗示其独特的成矿机制。总体而言,其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和与燕山-喜山期花岗岩叠加改造作用有关的喷流沉积铅锌矿床(如云南白牛厂和广东大宝山)相似,而明显不同与矽卡岩型矿床(如核桃坪与鲁子园),更不同于MVT型铅锌矿床(牛角塘、会泽和勐兴)和金顶铅锌矿床。结合矿床产出地质特征,笔者认为云南澜沧老厂铅锌多金属矿区经历了古、中、新特提斯期不同程度的拉张与闭合发展演化,使矿床多期同位叠加成矿特征明显,其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具喷流沉积成因特征,深部喜山期花岗斑岩与铅锌成矿作用关系不大,但在其侵入过程中叠加改造作用使闪锌矿等硫化物组合及其微量元素组成发生一定程度变化(如局部富集Sn和Sb等元素)。此外,两种测试方法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在硫化物单矿物微量元素分析中,LA-ICPMS相对于ICP-MS分析具有更高精度,不仅可以进行硫化物原位分析,并能即时了解微量元素在硫化物中赋存状态,而且克服了ICP-MS分析中由于单矿物选样不纯致使测试误差大等弱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微量元素组成 喷流沉积 叠加改造 老厂铅锌多金属矿床 云南澜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精浆的元素组成 被引量:19
7
作者 鲁大椿 刘宪亭 +4 位作者 方建萍 章龙珍 陈松林 郭峰 龚明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12,共3页
本文测定了草、鲢、鳙、鲤、因头鲂等鱼类精浆中钠、钾、钙、镁、铜、铁和锌的含量,并简要阐述了各元素的生理作用。
关键词 养殖 淡水鱼 精浆 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壳质量与元素组成、超微结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章世元 俞路 +3 位作者 王雅倩 王志跃 周卫东 杨海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3-428,共6页
为探寻蛋壳质量与元素组成、超微结构的关系,分别用常规方法和X射线能谱仪测定了同日产65枚蛋的蛋壳质量、蛋壳结构属性与蛋壳元素相对含量,并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蛋壳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强度蛋壳元素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而... 为探寻蛋壳质量与元素组成、超微结构的关系,分别用常规方法和X射线能谱仪测定了同日产65枚蛋的蛋壳质量、蛋壳结构属性与蛋壳元素相对含量,并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蛋壳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强度蛋壳元素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蛋壳乳突层有效厚度和乳突间隙组间差异显著,高强度组乳突层有效厚度和乳突间隙分别比中强组低23.01%(P<0.01)和14.94%(P<0.05)、比低强度组低73.43%(P<0.01)和25.06%(P<0.05)。由此得出,蛋壳超微结构致密度直接影响蛋壳质量,而蛋壳元素组成与蛋壳质量间则无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壳质量 元素组成 超微结构 X射线能谱仪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元素组成及地质背景 被引量:133
9
作者 杨守业 李从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26,共8页
长江与黄河表层沉积物常量及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明显不同。长江相对富K、Fe、Al等常量元素及绝大多数微量元素,且元素含量变化大;而黄河相对富Ca、Na、Sr、Ba、Th、Zr、Hf等少数元素,元素含量变化较小;长江流域广... 长江与黄河表层沉积物常量及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明显不同。长江相对富K、Fe、Al等常量元素及绝大多数微量元素,且元素含量变化大;而黄河相对富Ca、Na、Sr、Ba、Th、Zr、Hf等少数元素,元素含量变化较小;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中酸性岩浆岩及复杂的源岩与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决定了长江沉积物的特征元素组成及元素含量变化大的特点;而黄土高原的黄土化学成分与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决定了黄河沉积物的特征元素组成。Cu、Zn、Sc、Ti、Fe、V、Ni、Cr、Co、Be、Li等元素可较好地用来区分长江与黄河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元素 表层沉积物 长江 黄河 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及其元素组成对西洋参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生长和皂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美萍 王义 +1 位作者 孙春玉 李向高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16,共3页
对MS、67 V和FOX3种基本基质对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inn.)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生长和皂苷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在3种基本基质中,培养物的鲜重和干重增加量差异不大,而皂苷含量和产量差异较大,其中MS较高,FOX次之,67 V最低。探讨... 对MS、67 V和FOX3种基本基质对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inn.)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生长和皂苷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在3种基本基质中,培养物的鲜重和干重增加量差异不大,而皂苷含量和产量差异较大,其中MS较高,FOX次之,67 V最低。探讨了MS基质中,KNO3、CaCl2和MgSO4对培养物生长和皂苷含量的影响。KNO3浓度在237.5mg L时有利于培养物生长,而浓度在1900mg L时有利于皂苷合成;CaCl2浓度在55.35mg L时有利于培养物生长,而浓度在332.1mg L时有利于皂苷合成;MgSO4浓度为92.50mg L时培养物生长最好,皂苷产量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元素组成 西洋参 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生长量 皂苷含量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温度对半焦生成及其元素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叶俊岭 刘生玉 吕永康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0,共4页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对3种煤样进行了Ar气气氛高温热解研究,考察了热解温度对半焦产率和其中C,H和O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挥发分主要释放温度范围集中在400℃~700℃;半焦的H/C和O/C原子比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O/C原子比在...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对3种煤样进行了Ar气气氛高温热解研究,考察了热解温度对半焦产率和其中C,H和O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挥发分主要释放温度范围集中在400℃~700℃;半焦的H/C和O/C原子比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O/C原子比在300℃~600℃降低幅度很大,H/C原子比在300℃~900℃降幅较大,当热解温度达到900℃后,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半焦H/C和O/C趋于一致.热解过程中半焦的H/C和O/C变化关系与vanKrevelen图上典型煤阶的H/C和O/C关系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半焦 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不同地理种群骆驼刺元素组成及表面结构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尹辉 张波 +2 位作者 荆瑞雪 曾凡江 牟书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745-6752,共8页
碳(C)、氮(N)、磷(P)元素在植物各器官中的组成,及植物表面结构差异是其对外界环境适应性的重要表征。以干旱区3个地理种群骆驼刺(塔里木盆地策勒种群,吐鄯托盆地托克逊种群,准噶尔盆地阜康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株各器官 C,N,P 元... 碳(C)、氮(N)、磷(P)元素在植物各器官中的组成,及植物表面结构差异是其对外界环境适应性的重要表征。以干旱区3个地理种群骆驼刺(塔里木盆地策勒种群,吐鄯托盆地托克逊种群,准噶尔盆地阜康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株各器官 C,N,P 元素组成的测定及表面形貌观测,对其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种群的骆驼刺,C 元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没有显著规律;N 元素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茎中最低;策勒种群和阜康种群的 P 含量,叶片中最高,茎与刺中差异不显著;但托克逊种群茎中 P 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2)3 个地理种群的骆驼刺叶中元素组成相比,策勒种群 C,N 含量均最高,托克逊种群C,N含量最低;3个种群叶片的P含量,C∶N,C∶P,N∶P值均没有显著差异。刺中元素含量相比,C含量没有显著差异;N 含量阜康种群>策勒种群>托克逊种群。茎中元素含量相比,N 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托克逊种群茎中 P 含量为其他两个种群的 2 倍,可能与托克逊土壤中高浓度的全 N,速效 N,速效 P 有关。(3)托克逊种群表皮极厚,蜡质非常致密,各器官气孔密度均高于其他两个种群;策勒种群比阜康种群叶表皮增厚,蜡质致密,但叶片气孔密度却减小;策勒种群和阜康种群茎与刺的气孔密度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策勒种群骆驼刺最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其叶片具有最高的 C,N 含量,且表面结构没有明显的干旱胁迫特征。托克逊种群表现出明显的干旱适应特征:其表皮增厚,蜡质致密,气孔密度增大,叶片 C,N 含量最低。虽然托克逊种群茎中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理种群,但3个地理种群骆驼刺叶片中C∶N,C∶P,N∶P比值保持恒定,C∶N=30.6±4.3,C∶P=357.4±49.9,N∶P=12.0±2.4,说明骆驼刺能够保持较高内稳性,这也可能是其在新疆各地广泛生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元素组成 表面结构 地理种群 适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冰后期沉积物的元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守业 李从先 +1 位作者 赵泉鸿 Yoshiki Saito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2-536,共5页
长江口冰后期钻孔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绝大多数元素组成与表层沉积物非常接近 ,反映冰后期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 ,其它物源及环境变化影响较小 .不同沉积环境中一些元素组成会发生变化 ,尤其是河床相沉积物中过渡金属元素组成... 长江口冰后期钻孔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绝大多数元素组成与表层沉积物非常接近 ,反映冰后期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 ,其它物源及环境变化影响较小 .不同沉积环境中一些元素组成会发生变化 ,尤其是河床相沉积物中过渡金属元素组成变化最明显 .不同沉积相中稀土元素 (REE)绝对质量比虽有差异 ,但稀土的配分模式很接近 ,同样反映出冰后期沉积物物质来源的单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冰后期 沉积物 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赣相邻鄣公山地区变泥砂质岩石元素组成特征及源区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彦杰 廖圣兵 +7 位作者 周效华 姜杨 余明刚 蒋仁 赵希林 陈志洪 赵玲 黄文成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83-1198,共16页
皖赣相邻的鄣公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北缘,区内广布一套厚度巨大、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以泥砂质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其形成于822~850 Ma的新元古代。其以斜切本区的景德镇—江潭... 皖赣相邻的鄣公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北缘,区内广布一套厚度巨大、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以泥砂质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其形成于822~850 Ma的新元古代。其以斜切本区的景德镇—江潭构造带为界,南部为溪口岩群,北部属双桥山群,二者REE、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Zr、Hf及Nd同位素等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显示区内浅变质碎屑岩具相同或相近的"原始"地壳物质组成特征;(La/Yb)N=4.66~13.63,δEu=0.09~0.3,(Gd/Yb)N=1.22~1.66,表明区内浅变质碎屑岩物源主要来自长英质岩石组成的后太古宙上地壳。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826~2600 Ma,并出现显著的5个峰值,大致为2500 Ma,2000~2200 Ma,1800 Ma,960 Ma,827~841 Ma,其中以年轻碎屑锆石占绝对多数,大量的年轻碎屑锆石U-Pb年龄与碎屑岩密切共生的火山岩夹层年龄相近,反映浅变质碎屑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同时代火成岩类。溪口岩群和双桥山群浅变质碎屑岩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Cs、Sr、Ba、Th等含量及其相关比值、Sr同位素特征等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意味着溪口岩群和双桥山群碎屑岩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构造演化。区内浅变质火山-陆缘细碎屑岩形成于与板块构造体制相关构造-沉积环境,溪口岩群显示大陆边缘拉张构造背景下的沉积作用特征,而双桥山群原岩沉积构造环境与大陆岛弧关系较密切,显示板块俯冲阶段的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变质泥砂质岩石 元素组成 物源区 碎屑锆石U-PB年龄 江南造山带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园龄果园土壤腐殖质组分数量及其元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文利 吴景贵 +1 位作者 赵新宇 吕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72,共5页
以长期冻融条件下的典型中国北方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园龄果园土壤腐殖质的结合态组分数量及其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重组有机碳、松结态、稳结态腐殖质质量分数均逐年增加;紧结态腐殖质质量分数逐年减小。土壤重组有机碳、松... 以长期冻融条件下的典型中国北方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园龄果园土壤腐殖质的结合态组分数量及其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重组有机碳、松结态、稳结态腐殖质质量分数均逐年增加;紧结态腐殖质质量分数逐年减小。土壤重组有机碳、松结态腐殖质质量分数60 a间分别增加了11.59%、95.15%;果园土壤松/紧比逐年增大,种植60 a年均增长2.09%。近果园荒地土壤腐殖质以紧结态为主,占49.63%,种植60 a时果园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以松结态和紧结态为主,分别为41.43%、38.50%;种植果树后,松结态、稳结态比例逐年上升,而紧结态比例逐年下降,松结态腐殖质相对质量分数上升了17.74%,紧结态腐殖质相对质量分数下降了11.13%。果园土壤松结态、稳结态胡敏酸(HA)、富里酸(FA)质量分数及其w(胡敏酸)/w(富里酸)均随种植年限逐年上升。种植果树60 a后,土壤松结态HA、FA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31.76%、66.67%。FA、HA中N、C质量分数逐年上升,H、O质量分数则呈下降趋势;FA、HA中N与C原子数量比均逐年上升且大于近果园荒地;H与C、O与C原子数量比均逐年下降且小于近果园荒地;HA中H与O原子数量比果园土壤均大于近果园荒地。果园土壤稳结态腐殖质HA中的N、C和H元素质量分数均大于FA;HA中O元素质量分数小于FA中O元素质量分数。FA、HA中N与C、H与O原子数量比均大于近果园荒地土壤,H与C、O与C原子数量比均小于近果园荒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土壤 结合态腐殖质 种植年限 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素组成和稳定同位素比值在蜂蜜溯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辉 范春林 +3 位作者 常巧英 王志斌 王伟 庞国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75-380,共6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关心蜂蜜掺假与否的同时,更加关心其植物和地理来源等真实性信息,各国科研人员纷纷开展了蜂蜜溯源研究。本文综述了自2000年以后多元素组成和稳定同位素比值在蜂蜜溯源相关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原子吸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关心蜂蜜掺假与否的同时,更加关心其植物和地理来源等真实性信息,各国科研人员纷纷开展了蜂蜜溯源研究。本文综述了自2000年以后多元素组成和稳定同位素比值在蜂蜜溯源相关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蜂蜜中元素含量以及稳定同位素质谱测定碳、氮、氢和硫等元素稳定同位素比值在蜂蜜溯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多元素组成和稳定同位素比值在蜂蜜溯源研究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组成 稳定同位素比值 蜂蜜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不同尺度大气颗粒物元素组成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2
17
作者 王淑兰 柴发合 杨天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2,共3页
在 2 0 0 0年 2个典型季节分别采集不同尺度的颗粒物样品 ,分析其中 2 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利用这些数据较详细地研究了北京市颗粒物的元素组成特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元素主要分为地壳元素、污染元素和双重元素... 在 2 0 0 0年 2个典型季节分别采集不同尺度的颗粒物样品 ,分析其中 2 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利用这些数据较详细地研究了北京市颗粒物的元素组成特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元素主要分为地壳元素、污染元素和双重元素三大类。利用不同污染元素在各种尺度颗粒物中的富集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大气颗粒物 元素组成 特征分析 不同尺度颗粒物 富集因子 PM2.5 PM10 T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元素组成数据进行细胞生长过程代谢通量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红武 赵学明 +1 位作者 郭晓峰 鲁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47-852,共6页
将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合成网络简化为对某些中心代谢系统前体的需求速率 ,由此得到一枯草杆菌生长代谢网络 ,并以其为对象结合文献数据对细胞生长过程的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利用碳元素平衡和一般化还原度平衡将细胞的元... 将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合成网络简化为对某些中心代谢系统前体的需求速率 ,由此得到一枯草杆菌生长代谢网络 ,并以其为对象结合文献数据对细胞生长过程的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利用碳元素平衡和一般化还原度平衡将细胞的元素组成数据与其分子组成数据相结合计算胞内通量分布的最小二乘解的方法 ,可以利用更多的测量数据 ,并保证各测得量间的一致性 ,从而使计算结果更为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通量分析 细胞生长过程 细胞组成 枯草杆菌 生物质 合成代谢网络 细胞元素组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积平原区土壤元素组成特征及其示踪作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朱立新 马生明 +1 位作者 周国华 郑立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59,共4页
应用土壤元素组成特征研究基础地质问题是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成都盆地 3个冲积平原区土壤元素组成特征的研究 ,探讨了其对土壤成壤母质特性的示踪作用 ,为今后开展类似的研究工... 应用土壤元素组成特征研究基础地质问题是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成都盆地 3个冲积平原区土壤元素组成特征的研究 ,探讨了其对土壤成壤母质特性的示踪作用 ,为今后开展类似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平原 覆盖区 土壤元素组成特征 示踪作用 珠江三角洲 成壤母质 江汉平原 成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黄河入海沉积物中元素组成的对比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明 范德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50,共9页
使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对取自长江大通站(包括部分南京段)和黄河利津站入海沉积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5种元素的含量特征及它们在长江和黄河里的差异,并与前人研究成果作了比较。研究表明,长江、黄河中的沉积物存在较明显差异,黄河沉积物... 使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对取自长江大通站(包括部分南京段)和黄河利津站入海沉积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5种元素的含量特征及它们在长江和黄河里的差异,并与前人研究成果作了比较。研究表明,长江、黄河中的沉积物存在较明显差异,黄河沉积物中明显富集Ca,Sr,Si等元素;长江沉积物中明显富集Al,Fe,Ti,Mn,Cu,Zn,Pb,Rb,P,V等元素。这与2条河流流域的地质背景、气候带特征、风化程度以及人为活动影响关系密切。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2类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但是用Al标准化之后发现只有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所增加。重金属的变化可能与近年来中国工业快速发展及两河流域污染物质的排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黄河 沉积物 元素组成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