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刺槐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和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的季节差异 被引量:4
1
作者 段露露 乔芷瑛 +6 位作者 袁艳红 汪莉 吴铎 赵发珠 任成杰 郭垚鑫 王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584-6596,共13页
为探究刺槐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的季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在黄土高原选取3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等指标,计算化学计量失衡、矢量特征... 为探究刺槐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的季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在黄土高原选取3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等指标,计算化学计量失衡、矢量特征及元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季节动态显著影响化学计量失衡,根际和非根际C∶N失衡在季节上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P和N∶P失衡则相反。矢量长度和矢量角度的变化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均在夏季受到较强的碳、氮限制,而在春、秋季受到较强的磷限制。季节动态对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其中碳利用效率在夏季最低,而氮、磷利用效率在夏季最高。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结果表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均通过矢量特征和胞外酶活性间接地影响元素利用效率,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失衡对元素利用效率有直接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养分利用机制,为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工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和非根际 化学计量失衡 胞外酶 资源限制 元素利用效率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和干旱胁迫对西红柿幼苗生长、养分含量及元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德福 段洪浪 +4 位作者 黄国敏 周际海 李威 黄荣珍 樊后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199-3209,共11页
全球气候变化将增加未来高温与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然而高温与干旱的交互作用对农作物生长、养分含量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还不甚清楚。因此,研究高温与干旱交互作用对农作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将为准确评价农作物对未来极端气候条件的响应... 全球气候变化将增加未来高温与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然而高温与干旱的交互作用对农作物生长、养分含量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还不甚清楚。因此,研究高温与干旱交互作用对农作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将为准确评价农作物对未来极端气候条件的响应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全球第四大经济作物——西红柿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智能气候箱中模拟高温和干旱环境。共设置两个水分处理(正常浇水;干旱)与两个温度处理(常温-26℃/19℃(白天/夜间);高温-42℃/35℃(白天/夜间)(7d))。主要测定指标包括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分配、比叶面积、养分含量(全氮、全磷)、光合元素利用效率(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光合磷素利用效率)。研究表明,高温、干旱单独作用以及交互作用均显著降低了根、茎、叶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并且高温干旱交互作用使总生物量降低最多。在生物量分配方面,高温单独作用显著降低了根质量分数以及根冠比,而干旱单独作用增加了根质量分数、茎质量分数以及根冠比,但降低了叶质量分数。在养分含量方面,高温单独作用导致叶片全氮、全磷含量显著降低、茎全磷含量显著增加、根全磷含量显著降低。干旱单独作用导致叶片、茎全磷含量显著降低、根全氮含量显著升高。高温与干旱交互作用对生物量分配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与干旱胁迫单独作用类似。在光合元素利用效率方面,高温、干旱单独作用均降低了幼苗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光合磷素利用效率,并且高温加剧了干旱对光合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因此,在未来气候变化情况下,高温与干旱交互作用可能会对农作物产生更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干旱 生长 养分 元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酸与化肥配施对设施辣椒根区土壤环境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晓宇 高原 +3 位作者 刘彩娟 李剑 艾希珍 毕焕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3-902,共10页
本文以‘长剑’辣椒为试材,研究黄腐酸(FA)肥料替代部分化肥对设施辣椒根区环境、氮代谢、不同器官中的氮磷钾含量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分别为CK:100%化肥,不加黄腐酸肥料;T1:减施45%化肥+600 kg·hm^(-2)黄腐酸肥... 本文以‘长剑’辣椒为试材,研究黄腐酸(FA)肥料替代部分化肥对设施辣椒根区环境、氮代谢、不同器官中的氮磷钾含量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分别为CK:100%化肥,不加黄腐酸肥料;T1:减施45%化肥+600 kg·hm^(-2)黄腐酸肥料;T2:减施30%化肥+600 kg·hm^(-2)黄腐酸肥料;T3:减施15%化肥+600 kg·hm^(-2)黄腐酸肥料;T4:不减施化肥+600 kg·hm^(-2)黄腐酸肥料。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T2、T3和T4处理的根区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多显著增加,但T1处理的根系活力较CK显著下降,T3处理的显著增加,T2和T4处理则与CK无差异;T3和T4辣椒叶片叶的全氮、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明显高于CK,而T1、T2与CK差异不显著;T3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CK,T1明显低于CK,而T2和T4与CK差异不显著。T3、T4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比CK高36.4%和40.9%,T1、T2虽然低于T4,但显著高于CK。硝酸还原酶(NR)活性以T3处理最高,T1、T2和T4其次,均显著高于CK。T2、T3、T4处理的谷氨酸合成酶(GOGAT)分别比CK高33.4%、39.8%、25.6%,T1与CK差异不显著。T1、T2、T3、T4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依次升高,且均显著高于CK。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以T3处理最高,明显大于CK,T1、T2、T3均与CK无显著差异;T1、T2、T3和T4辣椒不同器官中的氮、磷、钾含量多高于CK。与CK相比,T1、T2、T3和T4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增加37.2%~62.2%,磷素利用效率增加38.6%~69.5%,钾素利用效率增加24.7%~56.8%。在本试验条件下,黄腐酸与减施不同比例的化肥配施可改善根区土壤环境,促进氮代谢进而增加元素利用效率,且以T3处理即FA与减施15%化肥配施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施肥 元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森林旱季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微生物胞外酶活性耦合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洪炳 肖以华 +3 位作者 李明 许涵 史欣 郭晓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76-1989,共14页
为了探究典型城市森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旱季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以广州市不同演替阶段的针叶林(Pine forest,PF)、针阔混交林(Mixed pine and broadleaf forest,MF)、常绿阔叶林(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s,BF)为研究对象,分析表层... 为了探究典型城市森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旱季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以广州市不同演替阶段的针叶林(Pine forest,PF)、针阔混交林(Mixed pine and broadleaf forest,MF)、常绿阔叶林(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s,BF)为研究对象,分析表层土(0—10 cm)和剖面土(10—30 cm)团聚体稳定性、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及胞外酶活性等相关因子特征,以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驱动因素与影响因素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的平均重量直径(D_(MW))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相反,几何平均直径(D_(GM))和重量分形维数(D_(m))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增大趋势。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的D_(MW)和D_(GM)呈MF>BF>PF,而D_(m)变化与之相反。(2)土壤微生物酶活性易受磷限制,其受限制程度呈MF>BF>PF,与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在森林类型中变化规律一致。(3)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等因子对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整体空间差异解释程度为13.3%,而对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整体空间差异解释程度为40.0%。(4)土壤微生物熵和微生物胞外酶活性是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驱动因子,水稳性主要受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而其机械稳定性主要受微生物生物量氮磷影响。(5)演替后期的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土壤表现出较高的碳利用效率及较低的氮利用效率,微生物可通过调控微生物生物量和调节碳氮元素利用效率来改善演替后期群落受磷限制状况,进而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森林土壤质量评价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土壤 团聚体稳定性 胞外酶活性 结构方程模型 元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代谢及其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谢海燕 屈宏 夏训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52,共3页
对指导循环经济实践的核心理论和分析方法——工业代谢进行分类,提出了产品代谢的概念,并利用产品代谢分析方法首次对我国半导体工业整体的硅元素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改善我国半导体工业产品代谢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 产品代谢 循环经济 半导体硅 元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