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3篇文章
< 1 2 2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塔中1井藻纹层白云岩与竹叶状白云岩成因--基于岩石学、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厘定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永权 周新源 +3 位作者 赵葵东 杨文静 董晨阳 朱长见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6-834,866,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底部发育了大量的白云岩,白云岩中赋存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由于塔里木盆地白云岩研究基础薄弱,限制了塔里木盆地白云岩型油气藏的勘探。本文选择塔中地区塔中1井下奥陶统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作为对...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底部发育了大量的白云岩,白云岩中赋存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由于塔里木盆地白云岩研究基础薄弱,限制了塔里木盆地白云岩型油气藏的勘探。本文选择塔中地区塔中1井下奥陶统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作为对象,应用岩石学与地球化学方法对其成因问题进行了研究。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的宏观构造与微观结构指示其可能形成于高能的潮坪环境;低有序度值(0.6)与塔北地区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潮坪同沉积白云岩(有序度值0.61)特点一致,指示该白云岩结晶速率较快;同时,高Fe、Mn含量与低U、Mo含量也与氧化环境的潮坪相一致。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δ18O值非常集中,变化在-7.4‰~-5.8‰;87Sr/86Sr组成变化很小,在0.709015~0.709276之间,与前人报道的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海水同位素特征一致,同时白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也与下奥陶统泥晶灰岩一致,指示了白云岩的沉积/成岩物质来源于蒸发海水;白云岩δ13C值变化从-2.5‰~+1.6‰,并有着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的变化规律,可能指示了古海洋的碳同位素氧化。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的构造特点具有原生沉积特征,同时白云岩CaO与MgO含量的正相关关系也支持该白云岩原生沉积特点。因此,塔里木盆地塔中1井钻遇的下奥陶统藻纹层白云岩与夹层竹叶状白云岩为潮坪环境下,从蒸发海水中快速沉积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纹层白云岩 竹叶状白云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元素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栖霞闪长玢岩脉中花岗岩捕虏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研究及地质意义
2
作者 于晓卫 任天龙 +7 位作者 程蓉蓉 王来明 刘汉栋 张学松 何铁良 王英鹏 杨仕鹏 单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共23页
胶东地区晚侏罗世玲珑期花岗岩主要出露于招远、莱州、文登、乳山等地区,主要包括玲珑岩体和鹊山-昆嵛山岩体,而两者之间的栖霞地区主要出露太古宙TTG类岩石。本次在栖霞地区上曲家村闪长玢岩脉(围岩为TTG类岩石)中发现较多中粒二长花... 胶东地区晚侏罗世玲珑期花岗岩主要出露于招远、莱州、文登、乳山等地区,主要包括玲珑岩体和鹊山-昆嵛山岩体,而两者之间的栖霞地区主要出露太古宙TTG类岩石。本次在栖霞地区上曲家村闪长玢岩脉(围岩为TTG类岩石)中发现较多中粒二长花岗岩捕虏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61.0±2.2 Ma,^(176)Hf/^(177)Hf值为0.281929~0.281971,εHf(t)值为-26.39~-24.77,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2871~2773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捕虏体具有富钾、高铝、贫镁和铁的特征,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_(N)值变化在28.11~78.50之间,有明显的Eu正异常(Eu/Eu^(*)=1.16~1.77),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Sr相对富集。其同位素年代学、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玲珑岩体、鹊山-昆嵛山岩体基本一致,是在古太平洋板块的运动背景下,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加厚的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物源区以TTG类岩石为主,本文认为这些二长花岗岩捕虏体归属为玲珑期花岗岩。结合区域重力异常解译,认为栖霞地区TTG类岩石下部有隐伏的玲珑期花岗岩体,推测范围西起陡崖断裂,东至桃村断裂,南至胶莱盆地北缘,北至臧家庄盆地南缘,玲珑岩体和鹊山-昆嵛山岩体在深部可能是连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捕虏体 岩石地球化学 U-Pb同位素测年 LU-HF同位素 胶东栖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地球系统圈层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玖斌 郑旺 +5 位作者 刘羿 孙若愚 袁玮 孟梅 蔡虹明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55,共19页
地球系统是由地质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研究这一复杂系统各圈层内部和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动力学机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主要受控于水和主微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 地球系统是由地质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研究这一复杂系统各圈层内部和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动力学机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主要受控于水和主微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联系地球系统各圈层的物质基础和制约或影响全球变化的关键机制。此外,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人类活动正深刻改变着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使地球系统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精准刻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揭示其动力学机制、预测其未来演变趋势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研究任务和面临的根本挑战。而同位素可有效追踪物质的跨圈层迁移转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圈层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传统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示踪圈层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地球系统各圈层典型同位素组成分布,阐述了圈层界面过程同位素分馏机制,追踪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梳理了地球系统科学框架下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前沿科学问题。未来,应该在进一步完善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和理论基础上,在地球系统框架下开展同位素与地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地球系统模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前沿领域交叉融合研究,完善示踪复杂地球系统多圈层、多过程、多要素耦合条件下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同位素分馏理论框架,突破原有应用范式,获得对圈层相互作用、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环境与生命协同演化等领域前沿科学问题的创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同位素分馏机制 地球系统科学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圈层相互作用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菲律宾海起源——来自海底钻孔岩芯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方辉 黄威 +5 位作者 朱晓青 陆凯 秦轲 李攀峰 孙军 韩同刚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264,共13页
已死亡的西菲律宾海是菲律宾海板块上最大的构造单元,然而关于西菲律宾海的起源仍存在争论。本文基于海底浅钻岩芯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对西菲律宾海的起源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海底岩芯的93个碎屑锆石年龄范围在2759~31 Ma之间,除了3... 已死亡的西菲律宾海是菲律宾海板块上最大的构造单元,然而关于西菲律宾海的起源仍存在争论。本文基于海底浅钻岩芯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对西菲律宾海的起源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海底岩芯的93个碎屑锆石年龄范围在2759~31 Ma之间,除了3颗年轻锆石与西菲律宾海盆的新生代海底扩张有关外,>95%的年龄早于新生代,表明大多数碎屑来自更古老的、早先存在的岩石单元,且位于大陆边缘而不是洋内弧。大量元古宙—太古宙碎屑锆石年龄以及Lu-Hf的模式年龄表明存在古老的再循环陆壳物质。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形成环境图解,均显示陆壳来源。锆石年龄谱显示有2532 Ma、2022 Ma、1500 Ma、792 Ma、426 Ma、210 Ma等几个峰值,与冈瓦纳大陆的年龄谱有相似性,表明西菲律宾海(原菲律宾海陆块)可能起源于东冈瓦纳大陆澳大利亚东北边缘。伴随着新特提斯洋打开,原菲律宾海陆块(包括大东海脊区、加瓜海脊、东菲律宾地体、哈马黑拉-卫古地体等)从澳大利亚北缘裂解后快速向北漂移,随后伴随着西菲律宾海盆的打开而发生分裂,裂离的各个部分则位于目前的西菲律宾海北部大东海脊区、西部加瓜海脊、南部哈马黑拉-卫古岛,以及东菲律宾的吕宋-萨马儿-棉兰老东部。该研究为进一步约束东南亚-西太平洋的古板块构造格局及演化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菲律宾海 海底岩芯 同位素年代学 地球化学 板块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卡房白花草花岗岩成矿潜力判别:锆石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
5
作者 余博 孔志岗 +5 位作者 牟明海 王昱 徐发进 范柱国 柴维 安鹏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3-2042,共20页
花岗岩岩株一直是个旧地区重要的找矿标志。卡房铜锡多金属矿床与新山花岗岩体密切相关,然而新山岩体在仙人硐断裂附近深插地下,仙人硐断裂往南因未探测到花岗岩岩株而找矿方向不明。近年来,深部探矿工程在仙人硐断裂南侧揭露了隐伏的... 花岗岩岩株一直是个旧地区重要的找矿标志。卡房铜锡多金属矿床与新山花岗岩体密切相关,然而新山岩体在仙人硐断裂附近深插地下,仙人硐断裂往南因未探测到花岗岩岩株而找矿方向不明。近年来,深部探矿工程在仙人硐断裂南侧揭露了隐伏的白花草花岗岩体,白花草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是破解该区找矿瓶颈的关键。本文以白花草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对比分析白花草岩体与该区成矿岩体和不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为该区找矿预测提供依据。白花草岩体锆石U-Pb年龄为83.1±0.5 Ma,SiO_(2)含量为74.50%~76.81%,K_(2)O/Na_(2)O比值为1.35~1.64,1-6~238.64×10^(-6),具有强烈Eu负异常(δEu为0.03~0.09),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岩体新山岩体相同,而明显区别于西区不成矿的龙岔河岩体。全岩(^(87)Sr/^(86)Sr)i为0.726236~0.778916,εNd(t)为9~8.1,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Nd)为1.54~1.62 Ga;ε_(Hf)(t)为9.15~4.9,t_(DM2)(Hf)为1.46~1.72 Ga,与新山岩体表现出相同特征,指示白花草岩体与个旧地区成矿岩体来源于同一岩浆房,可能为晚中生代华南西部岩石圈伸展背景下中元古界部分熔融形成的母岩浆经高分异演化的产物,指示仙人硐断裂和龙树脚断裂之间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白花草花岗岩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庙庙井南铍钨矿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Sr-Nd-Pb-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6
作者 楚克磊 王佳鑫 +3 位作者 方向 郭东宝 黄世军 祁永恒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20,共22页
庙庙井南铍钨矿区位于甘肃新疆交界的北山山系,地处塔里木板块敦煌地块柳园裂谷活动带北缘。该区域关于岩浆成岩成矿的报道较少,为了查明庙庙井南矿床的矿化特征、花岗岩类型、成因和源区特征,厘清成岩成矿时代,探究成岩与成矿的关系,... 庙庙井南铍钨矿区位于甘肃新疆交界的北山山系,地处塔里木板块敦煌地块柳园裂谷活动带北缘。该区域关于岩浆成岩成矿的报道较少,为了查明庙庙井南矿床的矿化特征、花岗岩类型、成因和源区特征,厘清成岩成矿时代,探究成岩与成矿的关系,揭示成矿动力学背景,本文对庙庙井南矿区的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u-Hf、Sr-Nd-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庙庙井南矿区出露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介于411~404 Ma,为晚古生代早泥盆世岩浆岩;富Si、Al,A/CNK介于0.89~0.99,为准铝质岩石,里特曼指数2~2.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富集Rb、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不同程度亏损Nb、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即轻稀土富集(LREE),重稀土亏损(HREE),具有较强的负Eu异常;锆石(^(176)Hf/^(177)Hf)i为0.282452~0.282891,εHf(t)介于-2.78~+12.78,平均值6.35,中值6.40,TDM2为559~1544 Ma,全岩(^(143)Nd/^(144)Nd)i为0.512092~0.512210,εNd(t)值为-0.5~+1.8,平均值0.37,(^(206)Pb/^(204)Pb)i=16.793~18.516,(^(207)Pb/^(204)Pb)i=15.540~15.642,(^(208)Pb/^(204)Pb)i=36.882~38.484。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花岗岩可能来源于具有亏损地幔特征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在上升过程中与古元古界北山岩群古老地壳混染。综合研究表明,庙庙井南矿区花岗岩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其成因可能与晚古生代早-中泥盆世Zoolen大洋与中亚造山带南部北山造山带俯冲-碰撞有关,由于Zoolen大洋与柳园微陆块俯冲-碰撞,产生大量弧后裂谷及弧后盆地,区域上整体处于弧后伸展构造背景,软流圈上涌,提供大量热量,导致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基-中性岩浆沿断裂不断上侵,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交代形成矽卡岩型铍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 Sr-Nd-Pb-Hf同位素 庙庙井南 铍钨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方解石REE和C-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7
作者 孙黎鹏 吴鹏 +2 位作者 韩润生 祝干 赵冻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10,共13页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西向南岭构造-岩浆-成矿带与北东向钦杭成矿带叠合处,是湘南钨锡铜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达到大型,为该区典型矿床。针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问题,本文选取矿床深部–110 m、–270 m中段不...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西向南岭构造-岩浆-成矿带与北东向钦杭成矿带叠合处,是湘南钨锡铜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达到大型,为该区典型矿床。针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问题,本文选取矿床深部–110 m、–270 m中段不同产状的6类方解石为研究对象,开展REE元素和C-O同位素研究,取得主要认识:1)REE配分特征表明,与多金属矿化密切相关的Ⅰ类方解石的REE配分特征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闪长斑岩;Ⅱ类方解石的REE配分特征则指示成矿物质部分来自于围岩。2)Ⅰ类、Ⅱ类方解石的Eu异常指示成矿流体可能经历了由中-高温、氧化阶段向低温、还原阶段演化的过程。3)不同类型方解石C-O同位素值分散,δ13C_(V-PDB)值范围为–5.04‰~2.80‰,δ18O_(V-SMOW)值范围为7.17‰~29.11‰,这种差异指示C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和花岗岩;O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指示成矿物质具多源性。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层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沿区域深大断裂及围岩的断裂构造运移,淋滤矿区广泛分布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萃取围岩中的成矿元素,从而富集成矿。本研究从REE和C-O同位素角度进一步揭示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演化规律,为正确厘定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C-O同位素 成矿流体 方解石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新场花岗岩的成因、构造意义:来自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的约束
8
作者 贵仁高 王驹 +7 位作者 孙嘉 石开拓 肖文舟 周淼 张晓平 李南 吴鹏 段先哲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2-2693,共22页
新场位于甘肃北山南部东段,是研究北山南部构造演化及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选址评价的关键区域。新场岩体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三个岩相单元组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表现出富硅、富钾... 新场位于甘肃北山南部东段,是研究北山南部构造演化及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选址评价的关键区域。新场岩体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三个岩相单元组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表现出富硅、富钾(K_(2)O>Na_(2)O)、富碱、铝含量中等特征,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A2型花岗岩,而英云闪长岩则低硅、富钠(K_(2)O<Na_(2)O)、低碱、铝含量中等,属于准铝质的中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三种花岗岩都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和高场强元素(如Th、Zr、Hf),但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Sr)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具有典型的岛弧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分析表明,三者存在显著的轻重稀土分馏,其中轻稀土相对富集且分馏较强,而重稀土相对亏损且分馏较弱,特别是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显示出强烈的铕亏损。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岩体的年龄分别为262.9±5.2 Ma、264.4±3.6 Ma、259.4±6.3 Ma,表明花岗岩形成于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三个岩相单元的εHf(t)和tDM2分别为7.9~11.0、5.2~9.8和4.6~6.4,以及756~560 Ma、933~637 Ma和967~848 Ma,暗示这些花岗岩岩浆可能源自新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形成经历了角闪岩的部分熔融,且后期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较强,而英云闪长岩形成于角闪岩的部分熔融,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较弱,三者均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结合构造演化背景,中二叠世北山南部处于碰撞后伸展环境,且南部洋盆在该时期前闭合,形成辉铜山-账房山蛇绿岩带。新场区域不具备矿产资源成矿潜力,这也可为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新场岩体 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定年 锆石Lu-Hf同位素 构造演化 矿产资源成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洋大陆弧岩浆作用:乌瓦门早泥盆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特征
9
作者 田昊 刘希军 +4 位作者 刘潇 刘鹏德 宋宇嘉 肖尧 张治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7-453,I0024,I0025,共19页
中天山地块位于天山造山带中部,广泛发育泥盆纪火山岩,记录了南天山洋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次研究对新疆中天山乌瓦门泥盆纪火山岩中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约束新疆天山造山带... 中天山地块位于天山造山带中部,广泛发育泥盆纪火山岩,记录了南天山洋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次研究对新疆中天山乌瓦门泥盆纪火山岩中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约束新疆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玄武岩的^(206)Pb/^(238)U年龄为398±3 Ma,为早泥盆世。火山岩SiO_(2)平均含量为53.38%、Al_(2)O_(3)平均含量为16.80%,K_(2)O平均含量为1.19%,Na_(2)O平均含量为3.60%,为钙碱性岩,具有类似岛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如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重稀土元素(HREE)较富集,HREE分配模式平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Th和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和Ti。乌瓦门玄武岩中锆石的ε_(Hf)(t)值为−13.0~−10.6,表明其源区相对富集,具有壳源特征,可能是由于俯冲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而产生。综合分析表明,乌瓦门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南天山洋俯冲至中天山地块之下的大陆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中天山 乌瓦门 地球化学 锆石Lu-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腾冲地块芒章花岗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10
作者 王硕 方乙 +2 位作者 唐晓源 代君瑶 王孟旭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9,共13页
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带的腾冲地区中生代—新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发育大量花岗岩。本文通过对腾冲地块的芒章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区内岩石以正长花岗岩为... 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带的腾冲地区中生代—新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发育大量花岗岩。本文通过对腾冲地块的芒章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区内岩石以正长花岗岩为主要类型,具有高硅(74.41%~76.55%)、富钾(K_(2)O/Na_(2)O值均大于1)、过铝质(A/CNK=1.34~1.48)特征,属于S型花岗岩。Eu、Sr等元素强烈负异常,Rb、Pb等元素明显富集,同时在芒章地区古近纪花岗岩Al_(2)O_(3)/(MgO+Fe O)–CaO/(MgO+FeO)图解中,样品投点分别落于变质泥质岩、变质杂砂岩和富黏土源岩区域内。研究样品具有变化范围较小的锆石ε_(Hf)(t)值为-9.14~-7.73,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值为1699~1613 Ma。测得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9.81±0.35)Ma,表明岩浆侵位时间属于早始新世。上述特征表明区内花岗岩可能是中元古代变质基底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来源于古老富黏土的变质泥质岩及部分变质杂砂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内正长花岗岩与拉萨地块广泛发育的60~50 Ma、50~40 Ma的岩浆岩一致,形成于同碰撞环境,表明腾冲内部具有同碰撞特征的花岗岩是该时期印度板块与腾冲–拉萨地块俯冲碰撞活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锆石HF同位素 腾冲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圆盘背锡多金属矿床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11
作者 路永严 包从法 +5 位作者 闫庆贺 何小虎 王核 刘梦帆 高昊 潘奕玮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94-2710,共17页
圆盘背是粤东锡多金属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与花岗岩有关的铅锌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与矿化有关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综合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岩侵位年龄为... 圆盘背是粤东锡多金属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与花岗岩有关的铅锌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与矿化有关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综合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51.8±1.5 Ma,是晚侏罗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圆盘背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强烈富集Rb、Th、U、K、Pb,亏损Ba、Sr、Ti、P、Nb、Ta,具有明显Eu负异常,属于高分异Ⅰ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的高分异、低氧逸度、富集挥发分(F)和金属元素(Sn)的特征以及和成矿之间密切的空间关系表明圆盘背二长花岗岩可能是锡多金属成矿的母体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初始Sr同位素值(0.708865~0.708918),较低的ε_(Nd)(t)值(-8)和锆石ε_(Hf)(t)同位素值(-15.5~-5.1)以及较大的二阶段Nd模式年龄(1568 Ma)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2182~1526 Ma),表明其成岩物质主要来自中元古代地壳岩石,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结合区域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圆盘背花岗岩可能是伸展环境下幔源岩浆底垫导致部分地壳熔融形成的。区域伸展可能与华南地块下古太平洋板块向西的平板俯冲和随后的板片断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圆盘背矿床 粤东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南地区晚三叠世斑状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特征
12
作者 张潇 王晰 +1 位作者 王鹏 郭嘉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1-761,共11页
吉南地区经历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强烈的岩浆活动,是研究古亚洲洋演化和古太平洋俯冲的重要区域。本文以吉南地区出露的斑状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 吉南地区经历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强烈的岩浆活动,是研究古亚洲洋演化和古太平洋俯冲的重要区域。本文以吉南地区出露的斑状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结果显示,该地区斑状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1.6±2.9 Ma(MSWD=1.8,N=13),属于晚三叠世;岩石具有高硅(SiO_(2)=75.24%~75.40%)、富碱(K_(2)O+Na_(2)O=9.45%~9.60%)和富铝(Al2O3=13.06%~13.13%)等特征,A/CNK为1.01~1.03,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且锆石饱和温度TZr=780~788℃(均值784℃),δEu=0.14~0.15,显著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及Rb、K、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一定程度上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和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I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结果为ε_(Hf)(t)=0.2~4.6,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240~959 Ma,暗示该花岗岩为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状花岗岩 晚三叠世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古亚洲洋 吉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排山楼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来自T4矿体C-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约束
13
作者 刘春发 刘彦兵 +1 位作者 刘必政 徐立为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60,共15页
排山楼金矿床是华北克拉通北缘一处大型金矿床,矿床赋存于太古宇建平群中,受EW向和NE向2组韧性剪切带控制,与燕山期花岗岩类关系密切,长久以来关于其矿床成因类型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以近年新揭露的T4矿体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矿床地质... 排山楼金矿床是华北克拉通北缘一处大型金矿床,矿床赋存于太古宇建平群中,受EW向和NE向2组韧性剪切带控制,与燕山期花岗岩类关系密切,长久以来关于其矿床成因类型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以近年新揭露的T4矿体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矿床地质和C、O、S、Pb同位素研究,厘定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探讨其矿床成因。结果表明:矿石热液碳酸盐矿物δ^(13)C_(V-PDB)值为-7.0‰~-2.1‰,δ^(18)O_(V-SMOW)值为12.2‰~16.7‰。相较于高于庄组白云质大理岩,热液碳酸盐矿物C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但O同位素组成明显亏损,暗示成矿流体中的C来源于高于庄组白云质大理岩的溶解。矿石黄铁矿δ^(34)S_(V-CDT)值介于0.5‰~7.5‰之间,其双峰值(2.9‰和6.7‰)与建平群变质岩和燕山期花岗岩类δ^(34)S_(V-CDT)值一致,表明S主要来源于建平群变质岩和燕山期岩浆硫的混合。矿石黄铁矿^(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值分别为16.585~18.432,15.299~15.698,37.159~38.982。在Pb演化图解中主要投点于地幔和下地壳区域,表明排山楼金矿床铅以壳幔混合为主,金属来源于建平群变质岩和燕山期花岗岩类。结合晚中生代区域构造-岩浆演化背景,认为在晚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北缘区域伸展、岩石圈快速减薄的背景下,排山楼地区韧性剪切作用导致前寒武纪岩石发生动力变质作用形成含矿变质热液,运移过程中有岩浆热液、大气降水及围岩成矿物质参与,最终在构造有利部位发生水岩反应导致成矿物质迅速沉淀,排山楼金矿床成因类型为造山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山楼金矿 C-O-S-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矿床成因 华北克拉通北缘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岫岩地区晚三叠世五凤山岩体成因及其构造演化特征: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证据
14
作者 杨仲杰 伞志强 +3 位作者 张苍江 任传涛 刘建宇 杨群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0-1567,共18页
【研究目的】辽东岫岩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胶-辽-吉造山活动带东北段。本文旨在确定该区内五凤山岩体岩石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时代及其形成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方法】对该岩体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 【研究目的】辽东岫岩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胶-辽-吉造山活动带东北段。本文旨在确定该区内五凤山岩体岩石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时代及其形成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方法】对该岩体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并与区域上已报道的晚三叠世双岭沟岩体和黄花沟岩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五凤山岩体岩石类型为似斑状中细粒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28.0±1.26 Ma;该岩体具高Si、富碱、K_(2)O/Na_(2)O(0.97~1.00,平均0.99)比值接近于1,A/CNK<1.1,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弱—中等负Eu异常,总体属于I型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及重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反映其具有壳源特征;另外,该岩体具高Sr低Y、Yb,低Nb、Ta特征,反映该岩体具有华北型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可能是幔源岩浆底侵引发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且该岩体较高的Nb/Ta值,进一步说明存在幔源物质的参与,并存在一定岩浆混合作用。同时五凤山岩体的εHf(t)值介于-26.22~-13.69之间,单阶段模式年龄为1893.57~1411.77 Ma,两阶段模式年龄为2913.22~2130.38Ma,均大于岩石形成年龄,暗示研究区五凤山岩体源区母岩浆主要由再循环的古老地壳物质熔融形成。上述研究结果与区域上已报道的晚三叠世双岭沟岩体和黄花沟岩体基本一致,属于同一构造背景的产物。【结论】研究区五凤山岩体应该是同碰撞形成的华北型埃达克质花岗岩岩石,岩浆可能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同时还可能存在与幔源基性岩浆混合作用,推测可能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深俯冲过程中大陆地壳折返,进而促使板片断离形成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凤山岩体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辽东岫岩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锡铁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过程:来自锡石矿物地球化学和原位Sn同位素的约束
15
作者 师江朋 武广 +2 位作者 陈公正 张术清 李铁刚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79-1902,共24页
黄岗矽卡岩型锡铁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是黄岗-甘珠尔庙锡多金属成矿带内最重要的矿床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锡铁共生矿床。黄岗矿床发育Sn-Fe矿体和Sn-W多金属矿体,矿体多呈似层状,主要产于燕山期正长花岗岩与中-下二叠统... 黄岗矽卡岩型锡铁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是黄岗-甘珠尔庙锡多金属成矿带内最重要的矿床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锡铁共生矿床。黄岗矿床发育Sn-Fe矿体和Sn-W多金属矿体,矿体多呈似层状,主要产于燕山期正长花岗岩与中-下二叠统安山岩和大理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中。黄岗矿床Sn-Fe-W多金属超常富集机制一直存在争议,锡成矿作用缺乏系统研究。为此,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本文通过EMPA、LA-ICP-MS等多种分析手段,对矿石中不同世代的锡石进行了微区矿物学和Sn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黄岗矿床锡石富集、沉淀过程和Sn同位素分馏机制。研究表明,黄岗矿床锡石可以分为3个世代,分别为Cst-1、Cst-2和Cst-3。黄岗矿床的锡石整体上具有富Fe和W,贫Nb和Ta特征,属于与花岗岩相关的锡石类型。Fe^(3+)、Al^(3+)、Nb^(5+)、Ta^(5+)、Zr^(4+)、Hf^(4+)、W^(4+)和Ti^(4+)等以不同形式耦合替代Sn^(4+)进入锡石晶格。早阶段锡石(Cst-1)指示高温、高氧逸度环境驱动W^(5+)+U^(5+)耦合迁移,Zr和Hf直接替代为主;中阶段锡石(Cst-2)形成的温度和氧逸度降低,激活Fe^(3+)的羟基补偿以及Nb和Ta的初始富集;晚阶段锡石(Cst-3)低温、还原条件促使Nb^(5+)+Ta^(5+)空位补偿主导。黄岗矿床锡石沉淀是由成矿流体温度、氧逸度、pH值和/或流体中F、Cl含量变化共同驱动的。岩浆分异的连续演化是黄岗矿床锡石的Sn同位素分馏主要控制因素,与成矿流体性质及动力学演化存在多阶段耦合关系。黄岗矿床锡矿化与花岗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锡石为岩浆热液成因。黄岗矿床成矿过程中岩浆-热液演化通过Sn-Fe-W元素耦合及同位素-微量元素协同分馏,形成独特的Sn-Fe-W共生矿床。锡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Sn的赋存机制及Sn同位素示踪可以为大兴安岭南段Sn-Fe-W矿产勘查提供新的多元找矿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矿物地球化学 锡石原位Sn同位素 黄岗Sn-Fe-W多金属矿床 大兴安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莱阳荆山地区石墨矿床地球化学、年代学、碳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机制
16
作者 鲁浩 江国会 +5 位作者 刘欢 马方 王海波 姜玉丽 邹键 张海芳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43-3059,共17页
莱阳荆山地区位于胶莱盆地西部,区内变质岩系发育,是重要的晶质石墨产地。本文对该地区石墨矿床进行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碳同位素研究,并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含石墨变质岩SiO_(2)含量为60.31%~75.79%,Al_(2)O_(3)为10.... 莱阳荆山地区位于胶莱盆地西部,区内变质岩系发育,是重要的晶质石墨产地。本文对该地区石墨矿床进行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碳同位素研究,并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含石墨变质岩SiO_(2)含量为60.31%~75.79%,Al_(2)O_(3)为10.99%~16.59%,TFe_(2)O_(3)为0.69%~3.15%,CaO为0.36%~1.53%,K_(2)O为1.03%~5.31%,Na^(2)O为1.31%~6.16%,总体表现为高硅、富铝,具有孔兹岩系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为68.65×10^(-6)~189.57×10^(-6),轻稀土明显富集,具弱负铕异常(δEu平均为0.92)和弱负铈异常(δCe平均为0.96),富集Rb、Th、Zr、Hf、Sm等,亏损Nb、Ta、Sr、P等;碳同位素分析显示,矿石中石墨的δ^(13)C介于17.57‰~15.99‰,碳质来源主要为生物有机质,推测有少量无机碳参与。变质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为1823.80±6.3 Ma,代表了含石墨黑云变粒岩的形成时代。通过对研究区变质原岩恢复、沉积构造环境及物源性质分析可知,荆山地区含石墨变质岩的原岩为沉积岩,以杂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岩、页岩等为主,推测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浅海相环境。该地区的石墨矿是古元古代海相盆地中形成的含碳质沉积建造,经区域变质作用及后期造山运动发生变质形成的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矿 岩石地球化学 U-PB年代学 同位素 成因机制 莱阳荆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索伦地区早白垩世粗安岩与安山岩成因——来自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的约束
17
作者 陈琛昌 唐宗源 冯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6-1607,共22页
在大陆弧环境中,理解安山岩的形成及其源区特征对于揭示弧岩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于大兴安岭索伦地区,通过综合应用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深入探讨该地区粗安岩和安山岩的成因及其岩浆源区属性。结果表明:粗安岩和安山岩形成... 在大陆弧环境中,理解安山岩的形成及其源区特征对于揭示弧岩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于大兴安岭索伦地区,通过综合应用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深入探讨该地区粗安岩和安山岩的成因及其岩浆源区属性。结果表明:粗安岩和安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34~129 Ma);研究区粗安岩和安山岩SiO_(2)质量分数为57.13%~58.16%,全碱(K_(2)O+Na_(2)O)质量分数为6.10%~6.40%,Al_(2)O_(3)质量分数为17.09%~17.59%,TFe_(2)O_(3)质量分数为6.71%~6.92%,Mg~#值为41.52~43.94,具有高钾钙碱性的弱过铝质岩石特征;粗安岩和安山岩样品轻稀土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Ba)富集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P和Ti)相对亏损,具有微弱的Eu负异常(δEu=0.88~0.89),表明其为大陆弧岩浆作用的产物。样品具有较高的锆石ε_(Hf)(t)值(5.81~11.29)和全岩ε_(Nd)(t)值(0.6~1.3),暗示索伦地区中性岩浆源于被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山岩 早白垩世 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大兴安岭 索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招远滕家金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Lu-Hf同位素特征及对金成矿的制约
18
作者 张泽涛 段留安 +3 位作者 郭云成 张平阳 孟广安 王建田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6-1435,共20页
【研究目的】胶西北地区金矿资源储量丰富,花岗岩常为金矿体的容矿岩石,与金矿在空间上关系密切。招远滕家金矿是新发现的特大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的花岗岩中。查明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是了... 【研究目的】胶西北地区金矿资源储量丰富,花岗岩常为金矿体的容矿岩石,与金矿在空间上关系密切。招远滕家金矿是新发现的特大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的花岗岩中。查明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是了解矿床成因的基础。【研究方法】对来自滕家矿区钻孔中不同深度的2类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花岗岩具有较高的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较低的Nb、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且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LREE/HREE=7.10~20.59),Eu/Eu*=0.64~0.94,无明显Eu负异常;具有高Sr(436×10^(-6))、低Yb(0.65×10^(-6))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平均值为158.9±2.0 Ma和158.7±1.7 Ma。锆石Hf同位素组成_(εHf)(t)=-29.44~-20.89,对应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_(DM2)=3065~2529 Ma。【结论】滕家矿区2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同属于晚侏罗世玲珑期花岗岩,岩浆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是中国东部燕山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大规模成岩成矿事件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家金矿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胶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承德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锶生态产业发展潜力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厚云 刘卫 +5 位作者 樊彦超 彭香景 马峰 卫晓锋 陈自然 杨忠芳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1-833,共33页
【研究目的】厘清基岩−风化壳−土壤−特色作物体系中锶的丰度、物质来源、迁移聚集规律,对助力承德市富锶土壤标准建立,指导富锶生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参比元素标准化方法厘定了承德全区和红旗—大庙小流域表层土... 【研究目的】厘清基岩−风化壳−土壤−特色作物体系中锶的丰度、物质来源、迁移聚集规律,对助力承德市富锶土壤标准建立,指导富锶生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参比元素标准化方法厘定了承德全区和红旗—大庙小流域表层土壤的锶元素地球化学基线;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与GIS方法、岩石风化元素化学损耗分数CDF、元素生物富集系数BCF,电子探针和原位微区分析等方法阐明了不同地质建造基岩、风化层和土壤,不同水体和特色作物样品的Sr元素丰度、空间分异与迁聚特征,识别了高锶特征寄主矿物类型,探讨了承德市锶元素异常的地球化学成因。系统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富锶生态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承德市特色生态资源禀赋特征,评价了承德市富锶生态产业发展潜力。【研究结果】承德全区和红旗—大庙小流域土壤Sr地球化学基线值分别为206.87~216.49 mg/kg和241.69~260.51 mg/kg。全区表层土壤Sr平均含量为514.59 mg/kg,其中59.05%和68.10%样品Sr含量超过全区地球化学基线值和中国表层土壤Sr背景基准值。承德全区基岩Sr含量平均达546.57 mg/kg,富锶寄主矿物为辉石、橄榄石、磷灰石、钙长石和角闪石。化学风化过程中,斜长岩、斜长片麻岩和花岗岩Sr淋溶损失程度较高。基岩Sr丰度空间分异与区域构造格架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华北克拉通大陆地壳减薄隆起造成丰宁—隆化和大庙—娘娘庙深大断裂之间富锶的太古宇变质基底物质上涌,基性岩浆与陆壳混染、结晶分离形成的大庙斜长岩体、海西期侵入岩,火山岩和太古代变质基底建造多具富锶特征。滦河流域58.08%水样,红旗—大庙斜长岩体周边81.61%井水和53.57%泉水Sr^(2+)浓度超过锶矿泉水标准限值,地热温泉水Sr^(2+)浓度平均达0.78 mg/L。区内34种经济作物Sr平均含量范围为0.77~26.60 mg/kg,道地黄芩Sr含量范围为15.94~116.51 mg/kg,显著高于我国其他黄芩产区。【结论】承德市富锶水土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地理标志性生态产品、道地中药材锶富集明显,在饮用矿泉水、地热温泉康养、饮料饮品和酿酒,特色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开发,道地药材等富锶生态产业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 岩石风化 元素迁移 生态富锶产业 承德 水文地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杂岩体中辉石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春涛 李五福 +12 位作者 王秉璋 王强 张新远 王涛 郑英 金婷婷 刘建栋 袁博武 韩晓龙 曹锦山 王泰山 谭运鸿 李玉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43,I0008-I0011,共23页
近年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Nb、P矿化碱性杂岩体,并对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及含矿性开展了研究,初步圈定了Nb、P矿化体,显示东昆仑具有寻找与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稀土矿潜力。对碱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矿物成... 近年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Nb、P矿化碱性杂岩体,并对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及含矿性开展了研究,初步圈定了Nb、P矿化体,显示东昆仑具有寻找与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稀土矿潜力。对碱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矿物成分以及形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对重建东昆仑古构造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可推动东昆仑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突破。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杂岩体中重要的含矿辉石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矿物电子探针原位分析、磷灰石和榍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东昆仑大格勒地区辉石岩的形成时代为418 Ma。辉石岩主要矿物中存在似长石(霞石)、碱性暗色矿物(富铁黑云母),单斜辉石为透辉石,角闪石为钙质角闪石(铁韭闪石),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辉石岩具有富K(K_(2)O>Na_(2)O)、CaO含量高、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亏损Nb、Ta元素,亏损Zr、U、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全岩的(87Sr/86Sr)i为0.704058~0.704278,ε_(Nd)(t)为-0.4~-0.2。矿物组成、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大格勒辉石岩为钾质碱性岩,具有与OIB相似的特征,岩浆源区为EMⅠ型地幔端元。岩石的形成过程为母岩浆在相对较深的地幔源区经历了1%~3%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在上侵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微弱的同化混染作用,其形成时代为该地区岩浆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可能与碰撞后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岩石圈的强烈伸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