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以诗证史到因史释诗——陈寅恪唐诗笺证的诗学价值导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党大恩 党艺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7,共6页
陈寅恪唐诗笺证在20世纪唐诗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极其丰富的诗学价值。以诗证史是唐诗笺证问题意识的具体表述。因史释诗是陈寅恪诗的阐释学原则,包含着三个相关要素,即诗学立场、诗境观念以及文学史观。
关键词 唐诗学 陈富倍 诗笺 元白诗笺证稿) 现代汉语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忆陈寅恪师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欣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43,共3页
忆陈寅恪师郑欣陈寅恪先生是著名的史学大师,我这个学识浅簿、年龄相差40多岁的后生晚辈怎能是大师的弟子?但这是真的.1952-1956年,我有幸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读书。其时,陈大师是中山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单凭这一点,我就... 忆陈寅恪师郑欣陈寅恪先生是著名的史学大师,我这个学识浅簿、年龄相差40多岁的后生晚辈怎能是大师的弟子?但这是真的.1952-1956年,我有幸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读书。其时,陈大师是中山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单凭这一点,我就应该称陈寅恪为“吾师”或“本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 两晋南北朝 《柳如是别传》 隋唐史 王国维 珍贵物品 中山大学 文学古籍 自由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年史:“狐狸”与“刺猬”如何共处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文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前曾呼吁编著文学编年史。他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苟今世之编著文学史者,能尽取当时诸文人之作品,考定时间先后,空间离合,而总汇于一书,如史家长编之所为,则其间必有启发,而得以知当时诸文士之各竭其才... 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前曾呼吁编著文学编年史。他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苟今世之编著文学史者,能尽取当时诸文人之作品,考定时间先后,空间离合,而总汇于一书,如史家长编之所为,则其间必有启发,而得以知当时诸文士之各竭其才智,竞造胜境,为不可及也。”陈寅恪先生的这一期待,而今已成为现实。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著《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刘跃进著《秦汉文学编年史》,相继出版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年史 元白诗笺证稿 刺猬 狐狸 南北朝文学 国学大师 90年代 五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长恨歌》“破”兼谈“宛转柔声入破时”
4
作者 蒋远桥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1-52,共2页
关于《长恨歌》“惊破《霓裳羽衣曲》”句中的“破”字,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曾专门阐述,内容如下:至乐天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句中特取一“破”字者,盖破字不仅含有破散或破坏之意,且又为乐舞术语,用之更觉浑... 关于《长恨歌》“惊破《霓裳羽衣曲》”句中的“破”字,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曾专门阐述,内容如下:至乐天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句中特取一“破”字者,盖破字不仅含有破散或破坏之意,且又为乐舞术语,用之更觉浑成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破” 元白诗笺证稿 《霓裳羽衣曲》 陈寅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毛颖传》新探 被引量:6
5
作者 卞孝萱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6,共6页
陈寅恪认为,《毛颖传》是“以古文试作小说”,“纯为游戏之笔”。(《元白诗笺证稿·艳诗及悼亡诗》附《读莺莺传》)笔者认为,《毛颖传》不“纯为游戏之笔”,是韩愈发愤而作,是韩愈不平之鸣。试从韩愈的家世、生平、文艺理论,传奇内... 陈寅恪认为,《毛颖传》是“以古文试作小说”,“纯为游戏之笔”。(《元白诗笺证稿·艳诗及悼亡诗》附《读莺莺传》)笔者认为,《毛颖传》不“纯为游戏之笔”,是韩愈发愤而作,是韩愈不平之鸣。试从韩愈的家世、生平、文艺理论,传奇内容以及与白居易诗、陆龟蒙文的比较等方面,详为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颖传 韩愈 司马迁 柳宗元 陆龟蒙 白居易 旧唐书 生平 太史公 元白诗笺证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乐府诗派与新乐府运动——关于白居易评价的一个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蹇长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30-44,共15页
一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同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现行的几部文学史,之所以把他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或“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主要是因为他以自身的文学实践,为继承和发展我国古典... 一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同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现行的几部文学史,之所以把他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或“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主要是因为他以自身的文学实践,为继承和发展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白氏同元稹一起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以及他所创作的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饱含着悯怀疮痍、关心民瘼的激进民本主义思想的讽谕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 新乐府诗 讽谕诗 现实主义精神 白氏 元白诗笺证稿 现实主义传统 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典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说“青衫”与“江州司马” 被引量:2
7
作者 蹇长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3-26,共4页
本文首先指出:因“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句诗引发的官秩与品服“错位”的学术问题,陈寅格《元白诗笺证稿》早已明确解决,以示不掠前贤之美;进而指出:陈氏所引”唐制,服色不视职事官,而视阶官之品”这一核心论据,乃从《十驾斋养新... 本文首先指出:因“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句诗引发的官秩与品服“错位”的学术问题,陈寅格《元白诗笺证稿》早已明确解决,以示不掠前贤之美;进而指出:陈氏所引”唐制,服色不视职事官,而视阶官之品”这一核心论据,乃从《十驾斋养新录》转引自南宋王《野客丛书》;实则王氏此条材料乃“蹈袭”北宋《蔡宽夫诗话》而来,并订正了《宋诗话辑佚》辑录此条在校勘上的失误。在甄辨白氏“着绯”不在江州司马任及其“假绯”、“加朝散初着绯”之年代等实质问题,皆能援据典制,结合诗人行年及仕历,并以白诗作为内证。可资治白诗及研究唐代职官、服色制度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州 青衫 元白诗笺证稿 司马 职事 州刺史 宋诗话 白氏 阶官 《元和郡县图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千花百草无颜色”到“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新释之一 被引量:2
8
作者 卞孝萱 刘维治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52-54,81,共4页
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杨玉环仪态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两句,历来各家注释,只注字义.有名的权威著作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第一章《长恨歌》竟略此两句不笺. 惟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沿袭·回眸一笑百媚生》云... 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杨玉环仪态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两句,历来各家注释,只注字义.有名的权威著作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第一章《长恨歌》竟略此两句不笺. 惟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沿袭·回眸一笑百媚生》云:“白乐天《长恨歌》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盖用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云‘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游教在谁边.’”吴曾虽对这两句诗作了笺释,但仍未注出“无颜色”的来历.白居易这两句诗,不仅有对前人的借鉴,而且同他本人的生活际遇有关.故写此文,以补其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白居易 长恨歌 进士及第 长安 颜色 杨氏 杨玉环 元白诗笺证稿 元和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陈寅恪先生《读<莺莺传>》的质疑
9
作者 黄忠晶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57-59,共3页
读《莺莺传》的同时,比照着看《读【莺莺传】》,也看寅恪先生其它一些有关文章,以及近年来国内学人研究《莺莺传》的文章,颇有感想。其中有一些是对寅恪先生观点的疑问,特录之如下以求教于大家。
关键词 莺莺 陈寅恪 白居易 元白诗笺证稿 学人研究 爱情故事 张生 爱情体验 社会地位 疑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莺传》非行卷作品
10
作者 钟翠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优秀文学作品 《莺莺传》 行卷 元白诗笺证稿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版 科举考试 鲁迅杂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如何借鉴陈先生——在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11
作者 王季思 《学术研究》 1988年第5期84-88,共5页
学术上提倡锲而不舍的坚毅精神和独立不移的坚贞品格,反对随波逐流的学术风气; 不能把学术上不同见解上纲到政治上来批判; 学术是非只能通过讨论、争鸣来解决,不能搞围攻,以势压人; 学者要关心现实,接近群众,力图与时代同步前进; 培养... 学术上提倡锲而不舍的坚毅精神和独立不移的坚贞品格,反对随波逐流的学术风气; 不能把学术上不同见解上纲到政治上来批判; 学术是非只能通过讨论、争鸣来解决,不能搞围攻,以势压人; 学者要关心现实,接近群众,力图与时代同步前进; 培养专家学者,必须重视基础教学和科研组织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先生 元白诗笺证稿 科研组织 古文运动 学术风气 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国文学史 历史事实 专家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陈寅恪的治学观
12
作者 刘克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07-112,共6页
陈寅恪的治学方法与其学术思想直接相关,二者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陈寅恪的学术研究虽然借鉴吸收了西方学术思想,但其研究方式却完全是中国化的,是与中国文化特点相适应的,表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陈寅恪选择中古史为研究重点... 陈寅恪的治学方法与其学术思想直接相关,二者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陈寅恪的学术研究虽然借鉴吸收了西方学术思想,但其研究方式却完全是中国化的,是与中国文化特点相适应的,表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陈寅恪选择中古史为研究重点,又以语言研究为切入点,其目的并非要实现对某一学科学的突破,而是要打通文史哲,寻求从根本上振兴中国文化的精神之药。在具体研究中,他所倡导的诗史互证、存而不论、多立少破以及对旧、伪材料的使用等等,都对今人有启示意义,其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坚持学术独立的精神,更值得后人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中国文化 学术研究 学术思想 王国维 元白诗笺证稿 外来文化 古籍出版 才子佳人小说 大团圆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稹“变节”真相
13
作者 卞孝萱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85-88,共4页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小说作家。他在担任左拾遗、监察御史时,曾对贵族、藩镇、宦官的不法行为,进行过多次弹劾,获得“直道”的声誉。后来依附大宦官,做到宰相。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中称之为“变节”。不过,陈先生虽然批评了元稹...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小说作家。他在担任左拾遗、监察御史时,曾对贵族、藩镇、宦官的不法行为,进行过多次弹劾,获得“直道”的声誉。后来依附大宦官,做到宰相。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中称之为“变节”。不过,陈先生虽然批评了元稹的“变节”行为,尚未研究出元稹“变节”的原因。一般文学史中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从元稹《感梦》诗:“前时予掾荆,公在期复起,自从裴公无,吾道甘已矣!”得到启发,进而探索元稹与裴(土自)的关系,查清了元稹“变节”的真相。这是元稹生平的一件大事,特为揭出,供治文学史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监察御史 白居易 宦官 文学史 不法行为 元白诗笺证稿 陈先生 节度使 小说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