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异己观”到“天下观”的民族心理变迁——基于族际通婚视角的元民族志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积家 张航 冯晓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83,206,共2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民族关系格局发生了历史性嬗变。如何从浩如烟海的质性研究中总结出民族心理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规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之需和时代要求。族际通婚作为衡量民族关系的关键性指标,其变化趋势是观察民族...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民族关系格局发生了历史性嬗变。如何从浩如烟海的质性研究中总结出民族心理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规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之需和时代要求。族际通婚作为衡量民族关系的关键性指标,其变化趋势是观察民族心理变迁的重要历史透镜。但是,以往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深描和扎根等质性研究方法,使得同类主题的研究无法通过元分析等技术进行量化的总结,因而较难形成解释力高的统合性结论。采用元民族志分析法,对族际通婚视野下的质性研究进行高阶的解释性分析,转译原始资料中可以相互比对的核心概念与观点,从而揭示民族心理随时代变迁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从“异己观”到“天下观”的演进脉络,以期提炼出既符合当前民族工作的需要又符合民族心理研究本土化建设的理论资源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心理 族际通婚 天下观 元民族志分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民族志研究方法及报告标准 被引量:1
2
作者 丁传琦 金静芬 +1 位作者 朱俊红 张玉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0-93,101,共5页
概述了元民族志的内涵、特征、类型和步骤,介绍了元民族志eMERGe指南的编制、报告标准(包括选择元民族志并开始、确定研究选题、阅读纳入的研究、确定研究之间的关系、研究报告相互转化、整合转化、发表综合结果7个阶段共19个条目)以及... 概述了元民族志的内涵、特征、类型和步骤,介绍了元民族志eMERGe指南的编制、报告标准(包括选择元民族志并开始、确定研究选题、阅读纳入的研究、确定研究之间的关系、研究报告相互转化、整合转化、发表综合结果7个阶段共19个条目)以及各条目的详细解释,反思元民族志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我国护理学者开展元民族志研究提供借鉴,丰富国内循证护理证据综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 整合方法 报告标准 元民族志 Meta整合 护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下教育民族志研究新样态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海峰 吴晓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8,共8页
当前,我国教育民族志仍处于传统研究样态,因而有必要梳理文化的转型过程,以把握教育民族志研究的新理解和新行动。传统文化研究赋予文化边界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等本体性认识,并指导着传统教育民族志。随着全球移民潮、新媒介和新自由主... 当前,我国教育民族志仍处于传统研究样态,因而有必要梳理文化的转型过程,以把握教育民族志研究的新理解和新行动。传统文化研究赋予文化边界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等本体性认识,并指导着传统教育民族志。随着全球移民潮、新媒介和新自由主义思想涌现,现代文化生态已从文化孤岛走向地球村,流动性、异质性和开放性逐渐成为文化新共识,教育民族志也随之形成新的研究样态——多点民族志、元民族志、比较个案研究和虚拟民族志。新教育民族志力图从流动中把握文化与教育,提高阐释力与应用性,对我国教育民族志研究形成了挑战和冲击。因此,我国教育民族志研究者应积极与国外同行对话和交流,吸收新的理论和方法,构建符合时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民族志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教育人类学 教育民族 元民族志 虚拟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微服务架构的开发组织适应性评估框架 被引量:26
4
作者 崔海涛 章程 +2 位作者 丁翔 曹伶俐 杨耘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6-1283,共28页
目前,一种称为微服务的架构风格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软件项目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影响着使用微服务架构的开发组织.研究目的是明确微服务的使用对开发组织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对于组织来说是优势还是挑战.对此进行了一次系统文... 目前,一种称为微服务的架构风格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软件项目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影响着使用微服务架构的开发组织.研究目的是明确微服务的使用对开发组织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对于组织来说是优势还是挑战.对此进行了一次系统文献综述,并通过元-民族志对定性数据进行合成,最终得出了使用微服务架构对组织产生影响的7个方面,分别是组织结构、自治团队、技术/工具、组织文化、开发人员、DevOps和通信.同时,基于系统文献综述的结果发现,虽然大量微服务的研究都强调为了充分获取微服务带来的预期收益就必须解决组织问题,但是目前针对组织问题发表的学术文献依然较少,因此将那些可能更接近于工业界观点的、高质量的灰色文献也纳入到工作中.根据系统文献综述的结果以及对定性数据的合成,得出了4条更高阶的解释,并提出了一个适应性评估框架.此评估框架可以帮助公司评估并提高开发组织对于微服务架构的适应性,为开发组织在面向微服务开发的过程中提供了指导意见.最后,为了验证所提出的适应性评估框架,面向工业界设计并实施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和行业访谈,两者的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适应性评估框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服务 组织 -民族 系统文献综述 评估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