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和体考辨 被引量:2
1
作者 邓新跃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72-74,共3页
“元和体”是中唐元和、长庆年间盛行的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作家的一种近体诗体。它不包括白居易讽谕时政的乐府诗,只限于“杯酒光景间之短小律绝”与长篇排律二体。“元和体”的范围在晚唐的扩大抹杀了它所固有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 元和体 讽谕乐府 长篇排律 短小律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和体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可先 《中国韵文学刊》 2000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以实证为基础,论述了中唐时期士风形成的渊源与元和体产生的背景,将元和体分为元白之元和体与中唐之元和体两种类,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元和体崇奇尚怪与追求新变的特征,对于元和体内涵和范围作了全面的考察,并论证了刘禹锡、柳... 本文以实证为基础,论述了中唐时期士风形成的渊源与元和体产生的背景,将元和体分为元白之元和体与中唐之元和体两种类,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元和体崇奇尚怪与追求新变的特征,对于元和体内涵和范围作了全面的考察,并论证了刘禹锡、柳宗元的作品没有列入元和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和体 中唐 士风 元白 刘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到元和体变新——元稹次韵律诗刍议 被引量:2
3
作者 郭自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0期72-79,共8页
白居易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中唐元和诗坛不仅近体繁盛,还呈现出明显的新变特征,元稹的次韵律诗就是其突出代表。次韵成为风尚始自元稹,元稹次韵律诗因难见巧,花样翻新,在当世就产生广泛影响,从而丰富了唐诗体裁。"元和... 白居易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中唐元和诗坛不仅近体繁盛,还呈现出明显的新变特征,元稹的次韵律诗就是其突出代表。次韵成为风尚始自元稹,元稹次韵律诗因难见巧,花样翻新,在当世就产生广泛影响,从而丰富了唐诗体裁。"元和体"这一称号的出现与之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律诗 次韵 元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和体与元白诗
4
作者 吴鹭山 《中国韵文学刊》 1987年第1期40-106,共1页
元稹、白居易所作诗世称元和体,然元和体实不限于元白。李肇《唐国史料》云:“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谲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微之,俱名为元和体。”可知退之、东野... 元稹、白居易所作诗世称元和体,然元和体实不限于元白。李肇《唐国史料》云:“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谲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微之,俱名为元和体。”可知退之、东野等所作亦皆在元和体之列,惟元白在当时诗名特盛耳。此云“浅切”、“淫靡”,即后来东坡所说“元轻白俗”一语所本。“浅切”即是俗,“淫靡”即是轻。惟此亦仅就元白诗风概括而言,未可据为定评耳。如元白所作之新乐府及讽喻诗,固未当以浅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和体 元白 讽喻诗 新乐府 歌行 东坡 诗旨 三百篇 李肇 元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和体”原初内涵考论
5
作者 尚永亮 李丹 《长江学术》 2007年第2期61-61,共1页
“元和体”是诗史上的重要概念,然而对其内涵的理解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元和体”
关键词 元和体 考论 内涵 小碎篇章 概念 理解 准确把握 自我 传播 排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顶峰之路——论杜甫对元和诗人的影响与大家地位的确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宏林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1年第1期95-101,共7页
杜甫在世之时,同代诗人的推崇之意并不明显。直至唐宪宗元和时期,杜甫的地位才发生根本变化,甚至高于李白。元和诗人对杜甫的推崇,主要由于杜诗在体裁、题材、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不但契合元和诗人求新求变的艺术追求,而且直接提供了... 杜甫在世之时,同代诗人的推崇之意并不明显。直至唐宪宗元和时期,杜甫的地位才发生根本变化,甚至高于李白。元和诗人对杜甫的推崇,主要由于杜诗在体裁、题材、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不但契合元和诗人求新求变的艺术追求,而且直接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创作资源。尤其是韩愈的七言古诗,元、白的长篇排律,贾岛的变格五律,更是直接师法杜甫。这些元和时期出现的异代知己,极大地提升了杜甫的声望,最终促成了杜甫大家地位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大家 元和体 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稹诗文中的美食
7
作者 《餐饮世界》 2025年第2期38-41,共4页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倡导新乐府运动,创立“元和体”新诗风。宋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之、白乐天。”其诗辞浅意深,动人肺腑。元稹也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首倡者和领导者,在散...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倡导新乐府运动,创立“元和体”新诗风。宋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之、白乐天。”其诗辞浅意深,动人肺腑。元稹也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首倡者和领导者,在散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诗文中不乏美食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乐府运动 古文运动 元和体 元稹 白乐天 次韵 程大昌 考古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牧攻讦元白诗歌的批评学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新跃 《益阳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13-16,共4页
杜牧在《李戡墓志铭》中对当时盛行的元、白诗歌的大力攻讦 ,代表了晚唐一部份文人士大夫共同的审美理想 ,具有深刻的内在根源与文化意蕴 ,昭示着中晚唐文学思想的重大捩变 ,具有重要的批评学意义。
关键词 元和体 批评学意义 晚唐 诗歌 元稹 白居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蒋寅著《大历诗风》 被引量:1
9
作者 赤井亦久 斯与 《高校教育管理》 1995年第1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大历诗风 自我意识 盛唐诗 大历时期 元和体 时代精神 处世观 审美意识 《中兴间气集》 唐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浪诗话》——抒情的回归 被引量:1
10
作者 横山伊势雄 张寅彭 《中国文学研究》 1992年第3期35-40,共6页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 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 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 惰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 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 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 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 惰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 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 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 诗的原理 上述引语,系南宋严羽(生卒年未详)《沧浪诗话·诗辨》的一节。“诗话’本是一种与诗有关的、经过整理的笔记体著作的称谓,始于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以后陆续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盛唐诗人 “气象” 杜甫 苏轼 别趣 诗评 兴趣 别材 元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及其文学主张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玺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43-47,共5页
白居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光辉人物。不仅因为他有大量诗歌流传巾外,而名列青史,就是他的文学主张对当时对后世也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和元稹等人所创立的“元和体”更为史家所称颂为“通俗派”的代表,白派诗人都奉为圭臬。白居易毕生... 白居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光辉人物。不仅因为他有大量诗歌流传巾外,而名列青史,就是他的文学主张对当时对后世也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和元稹等人所创立的“元和体”更为史家所称颂为“通俗派”的代表,白派诗人都奉为圭臬。白居易毕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先后把自己的诗歌编辑过三次。第一次在长庆年间,由他的好友元稹收集并作序,共辑五十卷,题为《白氏长庆集》。后又次第编出两集,二十五卷。合为七十五卷。现已亡佚四卷,仅存诗二千八百零六首。他选出了七百多首诗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四类。他最矜重的是自己的讽谕诗,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也正是这一部分。其他诗类对后代也不无影响。著名的《琵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张 讽谕诗 感伤诗 元和体 《琵琶行》 《与元九书》 六义 采诗 白氏长庆集 秦中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品与人品——谈蒲松龄对两个诗人的评价
12
作者 田泽长 《蒲松龄研究》 1986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蒲松龄不仅从事了大量的文学创作,而且还喜欢读史。他常用历史人物写成寓言故事。如《聊斋志异》中的《甄后》、《曹操冢》、《褚遂良》等即是。他七十岁从毕家撤帐旋里,四年后老伴儿辞世,他常常感到故旧相继物故,没人和他谈心,
关键词 人的评价 聊斋志异 武三思 七十岁 遂良 州刺史 历史人物 沈宋 寓言故事 元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与民间文学
13
作者 王汝弼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9年第2期49-53,共5页
如果说民间文学哺育着历史上某些伟大作家,充当着这些作家的乳娘;则白居易创作的全部历程,恰恰是这一客观真理的最好证明。
关键词 白氏 白居易 民间文学 民歌 竹枝词 长庆 元和体 翰林 作品 浅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