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刊杂剧三十种》“一折”考释
1
作者 刘培金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2期32-36,共5页
宋元俗语“一折”义为拇指与食指之间伸开的距离,常与脚或鞋连用,形容物体之小巧,同时,“一折”有很多异体字和同义词。“一折”引入舞台实践后,用于形容一段短小的科白表演。《元刊杂剧三十种》中“一折”实为省略了一段由外脚进行的... 宋元俗语“一折”义为拇指与食指之间伸开的距离,常与脚或鞋连用,形容物体之小巧,同时,“一折”有很多异体字和同义词。“一折”引入舞台实践后,用于形容一段短小的科白表演。《元刊杂剧三十种》中“一折”实为省略了一段由外脚进行的、相对完整独立的、短小且具有开场功能的科白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一折 科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元刊杂剧与李开先的收藏关系——甄炜旎《〈元刊杂剧三十种〉与李开先旧藏之关系》失误辨 被引量:2
2
作者 杜海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3,共5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仅存的元刊元人杂剧,对于人们认识元杂剧、推进元杂剧研究的深化有着特别的意义,于是其出处流传也为人们关注。长期以来,人们据孙楷第等人研究以为出自李开先旧藏,近年来甄炜旎博士论文别持一端,以为并不一定都出...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仅存的元刊元人杂剧,对于人们认识元杂剧、推进元杂剧研究的深化有着特别的意义,于是其出处流传也为人们关注。长期以来,人们据孙楷第等人研究以为出自李开先旧藏,近年来甄炜旎博士论文别持一端,以为并不一定都出自李开先,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其将《词谑》与元刊杂剧比较,以及解读内容的错误,结论也就不能支持其论点,因此我们据现有的论据,还只能认定元刊杂剧属于李开先的旧藏,只是提醒人们还须继续关注元刊杂剧的出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李开先 元刊杂剧 词谑 元刊杂剧三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刻本性质及戏曲史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杜海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15,76,共6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我国现存的唯一元人刊刻的元杂剧作品集,是一多种有特色刻本的组合体,对于研究元杂剧发展史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或云其为建本,但其刻板形式字距特密,行文省略太多,且省略不规范,错字太多,难以阅读,肯定不便于售卖...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我国现存的唯一元人刊刻的元杂剧作品集,是一多种有特色刻本的组合体,对于研究元杂剧发展史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或云其为建本,但其刻板形式字距特密,行文省略太多,且省略不规范,错字太多,难以阅读,肯定不便于售卖,所以建本之说实误。而从元杂剧刻本强烈的广告意识、宾白科范的简略、刻板的巾箱本形式、俗体字的写法、刊刻风格不同看,它应该是有多个剧团刻就的版本,它反映了元代杂剧剧团的发展,这对我们研究元杂剧发展史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戏曲艺术 刻书 剧团 戏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开先旧藏与元刊杂剧之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杜海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8-174,共7页
李开先藏书甚多,其中富有元杂剧作品,因邀门人选刊成了《改定元贤传奇》,也促成自作《词谑》等书。从这些书中我们看到有多种元杂剧整剧或单折,如《陈抟高卧》、《萧何月夜追韩信》、《李太白贬夜郎》、《王粲登楼》等可与今传元刊本作... 李开先藏书甚多,其中富有元杂剧作品,因邀门人选刊成了《改定元贤传奇》,也促成自作《词谑》等书。从这些书中我们看到有多种元杂剧整剧或单折,如《陈抟高卧》、《萧何月夜追韩信》、《李太白贬夜郎》、《王粲登楼》等可与今传元刊本作比较。经研究发现,凡李开先藏书无论剧或曲,其内容与今存元刊本录曲比较,数量、曲牌的名称以及排列先后等皆无差别,由此,基本可以断定,今传《元刊杂剧三十种》与李开先所录曲词的杂剧应是出于一个版本系统,即是说今传《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出自李开先旧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李开先 元刊杂剧 词谑 改定元贤传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元刊杂剧看元杂剧艺术未被揭橥的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杜海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8-152,156,共6页
元杂剧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真正的戏曲形式。对于元杂剧的创作艺术,明代以来即多给予肯定,这基本是建立在对明人刊刻元杂剧基础上的论述。我们若以真正之戏曲标准衡量元杂剧,从元刊杂剧看,表现在重语言轻形象,重说唱轻表演,显示了元杂剧作... 元杂剧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真正的戏曲形式。对于元杂剧的创作艺术,明代以来即多给予肯定,这基本是建立在对明人刊刻元杂剧基础上的论述。我们若以真正之戏曲标准衡量元杂剧,从元刊杂剧看,表现在重语言轻形象,重说唱轻表演,显示了元杂剧作为戏曲文体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元刊杂剧 艺术创作 语言与形象 说唱与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老乞大》《朴通事》中的助词“的”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涛 《北方论丛》 CSSCI 1992年第5期43-48,共6页
本文所说的助词“的”包括六个各自独立的助词:“的1”、“的2”、“的3*、“的4”(地)、“的5(得)”、“的6”。其中,“的1”、“的2”、“的3”、“的4”分别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
关键词 结构助词“的” 元刊杂剧三十种》 《朴通事》 《老乞大》 现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并非刻于元代说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倩倩 《文化艺术研究》 2015年第4期67-73,共7页
学界普遍认为《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剧本并非刊于一时一地,乃是元代"书坊杂凑而成的本子"。实际上,这三十种杂剧为同一书坊汇刊,之所以总题中有"大都""古杭"等词,是因为它们所用的底本即是如此。它们并... 学界普遍认为《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剧本并非刊于一时一地,乃是元代"书坊杂凑而成的本子"。实际上,这三十种杂剧为同一书坊汇刊,之所以总题中有"大都""古杭"等词,是因为它们所用的底本即是如此。它们并非刊刻于元代,而是明朝建立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书坊汇刊 明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比”字句研究
8
作者 王晶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8期51-52,共2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作为现存最早的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研究元代汉语重要的资料之一。“比”字句经历了汉语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仍然被保留下来,是比较句的主要形式。研究《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比”字句,考察它的分类和特点,可以... 《元刊杂剧三十种》作为现存最早的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研究元代汉语重要的资料之一。“比”字句经历了汉语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仍然被保留下来,是比较句的主要形式。研究《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比”字句,考察它的分类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比”字句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和演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比”字式 比较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刻本性质与刊刻地点另议 被引量:5
9
作者 方彦寿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3-156,共4页
本文对汪诗珮提出的《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建本,对杜海军提出的是"剧团刻本",这两种貌似"截然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辨正,以为二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去其偏,得其全,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文章进而提... 本文对汪诗珮提出的《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建本,对杜海军提出的是"剧团刻本",这两种貌似"截然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辨正,以为二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去其偏,得其全,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文章进而提出,从刻本性质来说,《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元代民间私家刻本;从生产单位来说,《元刊杂剧三十种》又是元代民间私家(剧团)委托建阳书坊刊行的一种特殊的"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元刊杂剧三十种 坊刻 私家 建本 委托刻书 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中的儿化现象
10
作者 刘丽辉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儿化”,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有趣现象,因为,方块汉字,念起来是一字一音节的,惟独有一种带“儿”字的词,如“花儿、鸟儿、草儿、书本儿、冰棍儿——”是两个字一音节,其中做词尾的那个“儿”字并不单念,而是与前一音节合成了一... “儿化”,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有趣现象,因为,方块汉字,念起来是一字一音节的,惟独有一种带“儿”字的词,如“花儿、鸟儿、草儿、书本儿、冰棍儿——”是两个字一音节,其中做词尾的那个“儿”字并不单念,而是与前一音节合成了一个音节,即,使前一音节“儿化”了。那么,这种“儿化”现象始于何时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化现象 元刊杂剧 现代汉语 “儿” 音节 汉字 词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元刊杂剧三十种》研究
11
作者 焦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3-98,共6页
日本的元刊杂剧研究历史已有约四十年,系统的整理与校订始于1983年。目前共校出15种,另外15种仍在校订和研究之中。其研究情况可大致分为覆元椠本的形成与流传、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文献的校注译四大方面。优秀而且有传承的研究团队和... 日本的元刊杂剧研究历史已有约四十年,系统的整理与校订始于1983年。目前共校出15种,另外15种仍在校订和研究之中。其研究情况可大致分为覆元椠本的形成与流传、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文献的校注译四大方面。优秀而且有传承的研究团队和审慎的研究态度是其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保证。中国传统小学知识的欠缺是日本学者校注元刊杂剧的不足之处,由此造成了一些误校、误注,但这并不影响日本的元刊杂剧研究能够形成一个优秀的校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日本 元刊杂剧三十种》 整理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复字词汇研究》评介
12
作者 郑艳凤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61-161,共1页
在汉语词汇史上,近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是承上启下、连接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的重要环节。完全处于近代主干期的元代,具有多元化的社会特质。因此,作为近代汉语的研究对象,元代语言更具典型性。
关键词 词汇研究 元刊杂剧 近代汉语 评介 汉语词汇史 承上启下 古代汉语 社会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ABB式对比研究
13
作者 毛新荣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4-78,共5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研究元代戏曲语言的重要文献,其中的ABB式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在描写情状、描摹声音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元杂剧中的ABB式包括状态形容词和拟声词两类,文章分别从构成方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对二...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研究元代戏曲语言的重要文献,其中的ABB式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在描写情状、描摹声音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元杂剧中的ABB式包括状态形容词和拟声词两类,文章分别从构成方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对比研究,显示其异同,以求对《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ABB式有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ABB式 语法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剧从元代到明代的文人化转型
14
作者 王卓玉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2,共4页
戏曲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元明时期达到顶峰,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曲目。明代杂剧在继承元代杂剧的基础上,也出现了转型:文字由粗糙到规范;创作目的由纯粹为表演服务到同时为阅读服务;服务对象由普通大众走向案头文人。从戏... 戏曲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元明时期达到顶峰,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曲目。明代杂剧在继承元代杂剧的基础上,也出现了转型:文字由粗糙到规范;创作目的由纯粹为表演服务到同时为阅读服务;服务对象由普通大众走向案头文人。从戏曲体现出的创作观念、演出情况以及不同时期剧本的用途的等方面,对比分析《元刊杂剧三十种》和《元曲选》这两个元、明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戏曲选本,试图从中梳理出杂剧的文人化转型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元曲选》 陈抟高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剧《好酒赵元遇上皇》元明版本比较
15
作者 郑诗娟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3-85,共3页
杂剧《好酒赵元遇上皇》是元代作家高文秀的作品,在其流传过程中主要有元明两种版本。元刊本和明抄本在剧情、剧本结构、题目正名和演唱方式上大致相同,但体制、角色、曲牌曲词和科白等几个方面存在差异。元刊本保存了元代杂剧的本来面... 杂剧《好酒赵元遇上皇》是元代作家高文秀的作品,在其流传过程中主要有元明两种版本。元刊本和明抄本在剧情、剧本结构、题目正名和演唱方式上大致相同,但体制、角色、曲牌曲词和科白等几个方面存在差异。元刊本保存了元代杂剧的本来面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明抄本顺应时代要求进行了改编,其价值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酒赵元遇上皇》 元刊杂剧三十种》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国宾杂剧创作中的“平民意识”——以《汗衫记》和《衣锦还乡》为例
16
作者 朱一泉 《今古文创》 2022年第46期14-16,共3页
张国宾是从事杂剧创作的艺人作家,他善于从民间故事中取材,以独特的平民叙述视角展现市井百姓的思想、情感和生存状态,写出情节性强、价值观念朴素的杂剧作品。对民间故事的取材改编和表现强烈而真挚的父爱是张国宾作品最为显著的创作... 张国宾是从事杂剧创作的艺人作家,他善于从民间故事中取材,以独特的平民叙述视角展现市井百姓的思想、情感和生存状态,写出情节性强、价值观念朴素的杂剧作品。对民间故事的取材改编和表现强烈而真挚的父爱是张国宾作品最为显著的创作特征。本文即以《汗衫记》《衣锦还乡》为例,从题材改编和父爱表达两方面论述其杂剧创作中的平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国宾 《汗衫记》 薛仁贵 《衣锦还乡》 元刊杂剧三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体交辉 兼擅多能——姚华书法评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良津 《中国书画》 2015年第11期77-82,共6页
在清末民国初期贵州籍的文化名人中,姚华(1976-1930)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姚华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教育家、古文字学家、戏曲理论家、曲学家、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大师。说他是教育家,他在北京从事教育工作,出任学校校长... 在清末民国初期贵州籍的文化名人中,姚华(1976-1930)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姚华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教育家、古文字学家、戏曲理论家、曲学家、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大师。说他是教育家,他在北京从事教育工作,出任学校校长,说他是古文字学家。因为他在这方面的研究著述有《书适》《黔语》《小学问答》以及见于《弗堂类稿》中的有关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华 戏曲理论家 弗堂类稿 元刊杂剧三十种 工艺美术大师 民国初期 古文字学家 曲学 颖拓 行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薛仁贵》元本与臧本的比较研究
18
作者 王傲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在元杂剧选本中,《元刊杂剧三十种》是至今保存最早的元代刊本,《元曲选》则是明代臧懋循所编的代表性杂剧刊本,两者共有十三篇相同篇目。由此,通过从两者相同篇目《薛仁贵》中的曲文宾白、脚色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等方面比较阐述,进而探... 在元杂剧选本中,《元刊杂剧三十种》是至今保存最早的元代刊本,《元曲选》则是明代臧懋循所编的代表性杂剧刊本,两者共有十三篇相同篇目。由此,通过从两者相同篇目《薛仁贵》中的曲文宾白、脚色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等方面比较阐述,进而探讨两种刊本的异同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元曲选》 曲文宾白 脚色人物 故事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卜儿”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鸿鹤 《中国文学研究》 1990年第4期55-56,共2页
“卜儿“在元曲中是一个杂色。虽不是主角,却也少它不得。朱明以降,对”卜儿”。的解释已不少十种。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这样解释的:“卜儿,元杂剧中饰老妇人的角色,... “卜儿“在元曲中是一个杂色。虽不是主角,却也少它不得。朱明以降,对”卜儿”。的解释已不少十种。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这样解释的:“卜儿,元杂剧中饰老妇人的角色,犹京剧之老旦。宋元人简写‘娘’字为‘(女卜)”,再省写为‘卜’”。这种解释,很有代表性。所以,一般选本,更无异说,再者人云亦云,何必深究呢?王季思先生主编的《元杂剧选注》提出了新的看法:“卜儿,杂剧里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原是元代妓院中鸨(bo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院 妇人 古代戏曲 元曲 杂剧 宋元戏文 元刊杂剧三十种 虔婆 曲江池 太和正音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籍中“准”的几个同义词
20
作者 张玲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47-147,共1页
“亲”有“准”义,由来已久。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投钱赌寝”条记:“明皇未得妃子,宫中嫔妃辈投金钱赌侍帝寝,以亲者为胜。”“亲者”,即投钱投得准的嫔妃,“亲”义为“准”,殆无疑义。又,《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张国宾撰《... “亲”有“准”义,由来已久。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投钱赌寝”条记:“明皇未得妃子,宫中嫔妃辈投金钱赌侍帝寝,以亲者为胜。”“亲者”,即投钱投得准的嫔妃,“亲”义为“准”,殆无疑义。又,《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张国宾撰《薛仁贵衣锦还乡》第一折正末唱[醉扶归]:“张士贵拽硬射亲却不大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同义词 王仁裕 古籍 疑义 开元天宝 辞书 张国宾 张士贵 薛仁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