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科举对元代文坛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任红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元代科举长期废而不行,统治者用人重世家重根脚,士子文人失去了传统的仕进之路。另外,元代重经济、义理而斥词章的学术取向和人才倾向,均对元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元代文坛的格局:元代士人阶层重新分化... 元代科举长期废而不行,统治者用人重世家重根脚,士子文人失去了传统的仕进之路。另外,元代重经济、义理而斥词章的学术取向和人才倾向,均对元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元代文坛的格局:元代士人阶层重新分化,文人群体雅俗分流以及多族士人圈的形成,成为元代所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科举 文人生存 多族士人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士”身份与正声“律曲”——元代“以曲取士”争论再认识
2
作者 张婷婷 温家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赋”为重的风气下,遵守格律的文人“曲”被认为是与词一体的“乐府”,以词赋取士,即包括以“律曲”取士。“以曲取士”概念的再界定,或许可以为戏曲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科举 元曲 词赋 以儒任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儒涂溍生科举易学初探
3
作者 谢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112,共7页
涂溍生生活在元代中后期,曾三次乡试中举。其在易学方面的著作,有存世的《周易经疑》《周易经义》及亡佚的《易主意》三种,皆为教人治《易》应举之作。在拟题方面,《周易经疑》偏重于比较《周易》经传之异同,而《周易经义》则重视以《... 涂溍生生活在元代中后期,曾三次乡试中举。其在易学方面的著作,有存世的《周易经疑》《周易经义》及亡佚的《易主意》三种,皆为教人治《易》应举之作。在拟题方面,《周易经疑》偏重于比较《周易》经传之异同,而《周易经义》则重视以《系辞传》为首的《易传》部分,由此反映出元代科举考试中易学类命题的倾向。在思想方面,二书皆体现出尊崇朱熹的特点。特别是《周易经疑》的拟题和作答,与《周易经义》开篇的破题,皆多取朱熹之义,但也有采用孔颖达、程颐等前代各家以及胡一桂等元儒之说的情况,反映出元代科举以朱熹之说为主,而兼采诸家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溍生 周易经疑 周易经义 元代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