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元丰改制后宋代中央学官的迁转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黄光辉
-
机构
清华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教育史研究》
2020年第4期69-81,共13页
-
文摘
元丰改制后宋代中央学官迁转可分为两个层级,正、录、谕、博士为一层级,此层级学官主要在学官内部迁转,并形成了固定的迁转模式。说明此层级学官经历教学实践历练,职业化强。国子监长贰为第二层级,此层级学官迁转虽不属于学官内部迁转,但其迁出、迁入官均以同性质的文翰之职为主。不同层级的学官因职掌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迁转模式。元丰改制后中央学官的迁出、迁入官都以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职官为主,表明宋代官僚制理性化较强,此点或许是宋代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
关键词
元丰改制
中央学官
内部迁转
文翰之职
职业化
-
Keywords
Yuanfeng Reform
central academic officer
internal transfer
job for official documents
professionalization
-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元丰改制前后工部研究
- 2
-
-
作者
王珂欣
-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1期89-91,共3页
-
文摘
北宋前期,六部职司久废,载籍散佚,工部成为闲散部门。元丰五年改制后的尚书省和六部的职能有所恢复,其中工部及下辖四司的职能范围、官职设置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但宋初三司负责修造事宜,改制后又有四司职能合并重叠或归于其他部司管理,通过对比改制前后职能的变化,可窥得改革成效。
-
关键词
元丰改制
工部
虞部司
水部司
屯田司
-
分类号
K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王安石变法失败反思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彭博
-
机构
云南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2-45,共4页
-
文摘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问题最为严重的时期,中期所面临内外挑战的严峻程度,尤其突出。王安石变法的实践,反映出社会发展内因中一种要求解决问题的历史必然性。然而,变法在当时受到激烈反对而告失败,至后在数百年的历史中一直处于被否定的境地。通过对变法过程的考察,揭示这一改革无终的必然结局,对今天的改革开放无疑具有启迪意义。
-
关键词
变法
经济改革
政体改革
元丰改制
-
Keywords
political reform
economic reform
system of government reform
Yuan Feng reform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历史教训
- 4
-
-
作者
彭清深
-
机构
兰州大学 教授
-
出处
《船山学刊》
CSSCI
1994年第2期216-227,共12页
-
文摘
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在中国历史是影响深远的“熙宁变法”在宋神宗赵顼的发动和王安石的主持下,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了。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同反对变法的保守派进行坚决斗争,使新法前后推行了十六年之久。但是,由于变法只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并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社会经济结构,对造成宋代“积贫”,“积弱”局面主要根源的专制皇权过分膨胀的问题更没有任何触动。因此,新法虽然推行多年。
-
关键词
熙宁变法
人言不足恤
赵顼
政治改良
天变不足畏
大无畏精神
积弱
元丰改制
方田均税法
历史教训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北宋敕额牒格式探析
- 5
-
-
作者
赵静
-
机构
河北大学宋史中心
-
出处
《滨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0-64,共5页
-
基金
2016年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宋代地方政府公务接待制度研究"(BJ2016073)
-
文摘
北宋时期,佛道并行,寺院宫观兴建,有很多保留至今的寺庙敕额牒碑刻,仅《宋代石刻文献全编》中就收录30件寺观敕额牒。这些敕额牒除了最基本的牒文格式外,正文中还出现一些新的格式用语,如"勘会""系帐""存留""翻录敕黄""伏候指挥"等,并且以元丰改制为分界线,敕额牒格式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以颁发机构的不同分别称为中书门下牒和尚书省牒。敕额牒的颁发体现了宋代政府对寺观的管理,其宗教政策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用宗教来辅助国家的治理。
-
关键词
北宋
寺观
敕额牒
碑刻
格式
元丰改制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