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肇事的刑事责任探析
1
作者 黄佳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5-38,共4页
自动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驾驶模式产生了深刻变革,并对刑法领域中的罪名认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立法的滞后性使得自动驾驶汽车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产生冲击。通过产品犯罪、重大责任事故罪追究汽车生产者责任亦存在认定难题。... 自动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驾驶模式产生了深刻变革,并对刑法领域中的罪名认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立法的滞后性使得自动驾驶汽车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产生冲击。通过产品犯罪、重大责任事故罪追究汽车生产者责任亦存在认定难题。应从责任主体区分的角度出发,对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黑客追究刑事责任,明确特定条件下驾驶人的交通肇事责任,增强相关主体的注意义务,并引入“被允许的危险”理论以免除汽车制造商在可预见风险外的过失责任,希冀平衡公共安全与技术创新之关系,确保刑法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交通肇事 注意义务 允许的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注意义务阻却事由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爱艳 《政法论丛》 2008年第2期26-31,共6页
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主要包括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它是传统过失犯理论适应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需要的必然结果,具有缩小过失责任的功能。从国外的情况看,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经由判例逐步占据稳固地位,现被广泛适用。在我国,注意义... 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主要包括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它是传统过失犯理论适应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需要的必然结果,具有缩小过失责任的功能。从国外的情况看,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经由判例逐步占据稳固地位,现被广泛适用。在我国,注意义务阻却事由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形式上的肯定。但事实上,它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发挥着作用。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应当在我国的刑法理论中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义务阻却事由 允许的危险 信赖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赖原则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英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56-58,共3页
信赖原则实质上是过失责任理论从旧过失理论发展到新过失理论熏用以调和科技发展与社会公共安全之间矛盾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信赖原则的理论渊源,是以“被允许的危险”理论为基础而演化的“危险分配”理论。在德、日等国家,信赖原则... 信赖原则实质上是过失责任理论从旧过失理论发展到新过失理论熏用以调和科技发展与社会公共安全之间矛盾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信赖原则的理论渊源,是以“被允许的危险”理论为基础而演化的“危险分配”理论。在德、日等国家,信赖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肇事案件中,在我国,信赖原则应该在那些经济发达、具备基本条件的地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赖原则 允许的危险 危险分配 交通肇事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信赖原则及其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尹勤思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29-133,共5页
伴随着新过失犯罪理论产生的信赖原则已成为当今社会限制甚至是阻断过失犯罪的重要原则,其理论根据是"被允许的危险"、"危险分配"和社会相当性理论。根据其理论基础、适用的范围和主客观条件,我们认为它不仅仅局限... 伴随着新过失犯罪理论产生的信赖原则已成为当今社会限制甚至是阻断过失犯罪的重要原则,其理论根据是"被允许的危险"、"危险分配"和社会相当性理论。根据其理论基础、适用的范围和主客观条件,我们认为它不仅仅局限于交通领域的适用。在我国科技发展的今天,过失犯罪的激增,如交通肇事罪、医疗事故罪等,使得我们在理论上系统地构建信赖原则及其相关的基本观念,实践中有意识地注重信赖原则及其相关理论的具体运用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赖原则 过失犯罪 允许的危险 危险分配 社会相当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监督权的刑事法界限探析
5
作者 胡杰 韩玉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46,共9页
宪法第41条规定"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刑法中诽谤罪"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名誉的行为"作为部门法的具体限定之一;真实性证明作为处罚阻却事由的性质,公民宪法监督言论的范围受到不必要的限制,宪法监督... 宪法第41条规定"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刑法中诽谤罪"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名誉的行为"作为部门法的具体限定之一;真实性证明作为处罚阻却事由的性质,公民宪法监督言论的范围受到不必要的限制,宪法监督言论的刑事入罪标准应当区别一般言论的刑事入罪标准;宪法监督权的言论属于刑法中的"允许的危险",行为人履行一定的义务作为前提,应当排除宪法监督言论的刑事有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权 处罚阻却事由 允许的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责任制下的法官责任豁免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102,188,共8页
法官责任豁免权是司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是司法责任制改革所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考察域外法治国家,一般通过宪法、基本法或最高法院的判例来确认法官责任豁免权。多数国家倾向于对法官履行职务造成的损失采取完全免责的态度,对法官... 法官责任豁免权是司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是司法责任制改革所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考察域外法治国家,一般通过宪法、基本法或最高法院的判例来确认法官责任豁免权。多数国家倾向于对法官履行职务造成的损失采取完全免责的态度,对法官因犯罪产生的刑事责任不予豁免,对法官在行为端正的情况下做出的裁判免予处分。中国的法官责任豁免权目前尚未得到法律的正式确认,豁免范围不明、判断标准不清亟待解决。故此,应在《法官法》中明确规定法官责任豁免权;排除裁判结果作为法官的惩戒标准,确立一元的违法审判行为惩戒机制;合理设定注意义务,实现故意、重大过失判断的客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责任豁免权 司法责任制 注意义务 允许的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