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声强冲击波作用人耳动态响应特性
1
作者 李冈 胡钟铃 +3 位作者 胡滨 李智宇 蔡萌 黄土顺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34,共15页
为研究冲击波作用下的人耳动态响应特性,设计并开展基于某单兵火箭类武器发射环境的有/无佩戴护听器装置试验研究。在分析发射冲击波特性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人耳测试装置模型,形成耳内冲击波防护试验测试方法。通过在射手位置处布设人耳... 为研究冲击波作用下的人耳动态响应特性,设计并开展基于某单兵火箭类武器发射环境的有/无佩戴护听器装置试验研究。在分析发射冲击波特性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人耳测试装置模型,形成耳内冲击波防护试验测试方法。通过在射手位置处布设人耳测试装置模型以获取人耳内压力-时间变化曲线,并采用超压传感器测量对比位置处的自由场冲击波压力。利用小波分析法对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分析2种发射冲击波安全限值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发射时的高声强冲击波具有不稳定性,超压峰值高,持续时间短,具有多个脉冲;高声强冲击波频带宽,成分复杂,有明显的低频率高声压特性;无护听器装置时耳内压力有所增强;佩戴护听器装置后可大幅度削弱冲击波对人耳的作用,正射手右耳超压峰值削弱95.7%、声压级峰值削弱14.8%;改进后的国家军用标准GJB 2A—1996“常规兵器发射或爆炸时脉冲噪声和冲击波对人员听觉器官损伤的限值”和美军标MIL-STD-1474E“Department of defense design criteria standard noise limits”中AHAAH模型2种方法得到的单日允许射击数范围接近,对佩戴护听器装置后的冲击波测量曲线评估的方法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单兵火箭类武器发射冲击波测试系统优化及改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类武器 高声强冲击波 耳道 耳罩 允许日暴露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甲车辆舱内脉冲噪声评价方法
2
作者 侯军芳 王和平 +2 位作者 罗韬 张纬华 荆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6年第1期79-82,共4页
针对装甲车辆武器射击时车内脉冲噪声对乘载员听觉器官损伤的评价问题,对国内和美国陆军有关脉冲噪声安全限值的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评价方法在脉冲噪声持续时间及允许日暴露次数计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实车测试了武器射击时舱内... 针对装甲车辆武器射击时车内脉冲噪声对乘载员听觉器官损伤的评价问题,对国内和美国陆军有关脉冲噪声安全限值的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评价方法在脉冲噪声持续时间及允许日暴露次数计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实车测试了武器射击时舱内乘载员耳部位置的脉冲噪声,分别计算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允许日暴露次数,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由于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的脉冲噪声持续时间类型不同,两种评价方法的允许日暴露次数计算结果差异较大,相对而言国内的评价方法更为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脉冲噪声评价 听力损伤 允许日暴露次数 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