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少年儿童道德行为动机特征的心理分析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李伯黍
周冠生
-
出处
《心理学报》
1964年第1期25-32,共8页
-
文摘
目的和方法少年儿童的行为,由于其道德动机不同,就会具有不同的道德意义。要給少年儿童的行为以正确的道德評价,就应当洞察他們行为的道德动机。在儿童道德行为的心理特征的研究中,有很多是由研究者編拟一些故事,其中叙述某些有具体內容的道德行为,叫儿童判断或評价,从而揭示他們某种道德行为的心理特征。由研究者提供的道德故事,对儿童来說,是一种假設的行为情境。
-
关键词
心理分析
道德动机
儿童道德行为
心理特征
行为动机
少年儿童
研究者
道德意义
不道德行为
中学生
-
分类号
B
[哲学宗教]
-
-
题名短期训练对矫正儿童不公正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陈会昌
-
机构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6年第1期33-38,共6页
-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影响道德行为的各种因素的研究,是迄今为止教育心理学中获得资料最少的领域之一。较早对儿童道德行为进行研究的是哈桑(H·Hartshorne)和梅伊(M·A·May)(1930)。他们在一项规模宏大的调查中,发现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许多特征,以及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训练的一些方法。另一位研究者琼斯(V·Jones)(1936)指出,对儿童道德行为的指导不应该采取简单的直来直去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直接体会加讨论。用现在的标准来看,他们的研究方法显然是简单、粗糙的。麦克佛森(D·Mcpheson)(1950)的一项研究在方法上有了进展。他发现,每天对儿童进行15分钟的道德指导。
-
关键词
儿童道德判断
儿童道德行为
不公正行为
短期训练
实验研究
心理机制
玩具
行为训练
故事
理论与实践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儿童道德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 3
-
-
作者
郑华光
-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103-111,共9页
-
文摘
从印度发现的狼孩及诸如此类的事例证明,初生的儿童和动物没有多大的差别,属于自然的范畴;他们只有在人类环境(主要是教育)中,才能由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儿童由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就是儿童道德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儿童和教育(主要是德育)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因素。儿童和德育二者之间的矛盾斗争,构成儿童道德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和掌握了这个客观规律,才能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因此,本文将试图对儿童道德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
-
关键词
儿童道德行为
产生发展
客观规律
德育方法
普遍性
道德感
儿童心理学
道德原则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内部矛盾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德育心理的研究
被引量:3
- 4
-
-
作者
赖昌贵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11-119,共9页
-
文摘
以班杜拉为首的社会学习理论家对儿童品德的发展、榜样示范与反应结果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和自我评价对道德行为的调节等许多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这些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取得的的结果很值得我们重视。但限于资料,本文仅就某些问题作简要的介绍和评论。 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品德的 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既不是单向地受内在力量的驱使,也不是单向地受环境条件的控制;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外部环境三者之间是双向地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例如,人们的期望影响着他们的行动,而行动的结果又将改变他们的期望。又如,人的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创造环境,而改变了或新创造的环境条件又将制约人们进一步的行动。 社会学习理论虽然强调“人类行为的大多数类型是由个人经验组织起来的,而不是由先天程序安排好了的”①。但它并不否认遗传机制的作用。它认为。
-
关键词
社会学习理论
德育心理
班杜拉
道德判断
外部强化
道德教育
儿童道德行为
自我强化
替代强化
人的行为
-
分类号
G77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南京师大教育系组织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讨会
- 5
-
-
作者
皮军功
-
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11,共1页
-
文摘
南京师大教育系组织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讨会本刊讯:会议于今年4月2日~5日举行。南京师大、北京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华中师大、西北师大、西南师大、安徽师大、福建师大、辽宁师大、陕西师大、河北师大、湛江师院、上海幼专、成都幼师等单位的代表共计...
-
关键词
学前教育
理论研讨会
教育系
南京大学
儿童道德行为
教育科研
社会功能
发展趋势
华东师大
艺术概念
-
分类号
G610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