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训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岑国桢
李伯黍
-
机构
上海师范学院
-
出处
《心理学报》
1982年第4期432-440,共9页
-
文摘
促进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明辨是非,是我们学校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皮亚杰(J.Piaget,1932)很早就证明儿童的道德判断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但是,皮亚杰没有明确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各种因素。
-
关键词
训练对
儿童道德判断
故事
实验组
短期训练
训练方法
皮亚杰
定向
意向性判断
实验研究
-
分类号
B
[哲学宗教]
-
-
题名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研究阶段报告(上)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伯黍
-
机构
上海师院教育管理系德育心理科研组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4年第3期13-18,22,共7页
-
文摘
1978年以来,我们德育心理科研组围绕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在此期间,我们先后规划了七项实验设计,其中三项曾在国内15—18个地区开展了全国性的协作研究。这些研究项目都经统计处理后写成报告,已先后在国内心理学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心理学学术年会上宣读。现将我们五年来的研究工作做一阶段性总结。
-
关键词
儿童道德判断
发展研究
发展问题
发展心理学
道德发展
学校道德教育
德育心理
道德现象
社会认知
认知心理学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儿童道德判断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教育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丁芳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65-67,共9页
-
文摘
儿童道德判断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教育丁芳道德判断是指从道德方面对某种行为作出的判断。这种判断是随儿童道德概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应用一套独特的“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公正观念和惩罚观念问题.从而发现儿童的道...
-
关键词
儿童亲社会行为
儿童道德判断
柯尔伯格
道德推理
皮亚杰
道德认识
自我中心
发展心理学
发展研究
心理发展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华南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初步研究
- 4
-
-
作者
刘振群
-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65-70,64,共7页
-
文摘
培养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社会影响和教育要求直接转化和产生的简单过程,而是发展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道德教育的效果,不仅依赖于外部条件,而且也依赖于儿童本身的内部条件.所以对儿童进行道德品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感情和道德行动三种基本成份.道德品质的发展,就是这些基本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只有这些基本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形成起来.道德判断是道德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对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的发展,是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研究。
-
关键词
儿童道德判断
12岁儿童
分析行为
成人
行为的动机
道德认识
人身伤害
直接后果
变阶
外部条件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研究阶段报告(下)
- 5
-
-
作者
李伯黍
-
机构
上海师范学院教管系德育心理科研组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4年第4期28-33,共6页
-
文摘
少年儿童公正观念发展调查儿童道德发展研究协作组(1983)目的皮亚杰在对儿童的公正观念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后指出:“7岁、10岁、13岁是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7岁前后的年幼儿童的公正与否的标准,取决于服从或不服从人的权威。所以年幼儿童的公正判断是以服从为特征的,10岁左右儿童的公正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以公平不公平或平等不平等作为是非的标准。
-
关键词
发展研究
少年儿童
儿童道德判断
公正观念
判断原则
公正原则
皮亚杰
道德发展
协作组
道德教育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4
- 6
-
-
作者
岑国桢
-
机构
上海师范学院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4年第5期29-32,共4页
-
文摘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1896—1980)以其对儿童认知的发生、发展的研究及其理论闻名于世,是当代国际著名的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和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早期著作《儿童的道德判断》(1930年、法文版,1932年、英文版)一书,则集中反映了他对儿童的道德观念的发生、发展的精湛研究、丰硕成果及其独到的理论,对儿童道德发展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皮亚杰在这一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和杰出贡献作一简要的概括和叙述。一、由道德判断入手,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全貌。皮亚杰是以儿童的道德判断作为其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的。
-
关键词
皮亚杰
儿童心理学
儿童道德判断
道德发展
发展研究
道德水平
道德观念
丰硕成果
道德行为
认知发展心理学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评述
被引量:2
- 7
-
-
作者
黄佳芬
李伯黍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120-125,共6页
-
文摘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儿童与教育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世纪二十年代末,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出版了《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一书,为现今儿童发展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一套研究方法。
-
关键词
皮亚杰
早期儿童
道德发展水平
儿童道德判断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社会交往
社会合作
发展研究
成人
公正观念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评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李国榕
宋尚桂
-
出处
《齐鲁学刊》
1987年第3期76-79,共4页
-
文摘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以及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儿童道德发展的认知理论在全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国内学者认为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应受到高度重视。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是以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为核心,以儿童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线索,在大量观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两个阶段,并通过分析单方面尊重、相互尊重、约束、他律、自律、协作等一系列道德状态、关系和过程,阐述了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阶段特征和变化规律,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制约因素,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
关键词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儿童道德判断
皮亚杰
自我中心状态
相互作用
道德水平
教育工作
认知理论
相互尊重
社会环境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短期训练对矫正儿童不公正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 9
-
-
作者
陈会昌
-
机构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6年第1期33-38,共6页
-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影响道德行为的各种因素的研究,是迄今为止教育心理学中获得资料最少的领域之一。较早对儿童道德行为进行研究的是哈桑(H·Hartshorne)和梅伊(M·A·May)(1930)。他们在一项规模宏大的调查中,发现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许多特征,以及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训练的一些方法。另一位研究者琼斯(V·Jones)(1936)指出,对儿童道德行为的指导不应该采取简单的直来直去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直接体会加讨论。用现在的标准来看,他们的研究方法显然是简单、粗糙的。麦克佛森(D·Mcpheson)(1950)的一项研究在方法上有了进展。他发现,每天对儿童进行15分钟的道德指导。
-
关键词
儿童道德判断
儿童道德行为
不公正行为
短期训练
实验研究
心理机制
玩具
行为训练
故事
理论与实践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道德规则——其内容与获得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J.M.达利
T.R.舒尔茨
冯刚
-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1年第2期52-60,共9页
-
文摘
本文发表于美国《心理学年鉴》1990,第41期。这是《年鉴》第一次刊载有关儿童道德判断的文章。作者相当全面地回顾了自皮亚杰以来道德判断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着重讨论了“惩罚公正原则”。尤富启发性的是,作者以信息加工的观点,鲜明地指出了与科尔伯格学派在理论与方法上的差异。这一争论,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
关键词
儿童道德判断
道德规则
皮亚杰
惩罚
科尔伯格
道德行为
发展心理学
合理化
程序公正原则
道德推理
-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
-
题名济南市7—13岁儿童惩罚观发展调查
- 11
-
-
作者
程学超
张承芬
-
出处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3期45-51,共7页
-
文摘
一引言儿童心目中的惩罚问题,是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性质的研究中,着力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皮亚杰在研究这个课题时,是围绕着两个问题进行的:(1)在儿童心目中什么样的惩罚最公正?(2)在儿童看来什么样的惩罚最有效?为了查明这两个问题,皮亚杰设计了一些关于惩罚的故事,内容都是叙述儿童常犯的一种过错行为,要求被试对故事中提出的惩罚办法作出判断,或让他们自己作出最有效惩罚办法的建议。皮亚杰根据他的研究发现,年幼儿童几乎全部选择抵罪性惩罚办法,半数以上的年长儿童选择回敬性惩罚办法。
-
关键词
惩罚
儿童道德判断
皮亚杰
两个问题
抵罪
选择反应
故事
年龄组
显著差异
批评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西方个性心理学对道德责任感问题的研究
- 12
-
-
作者
T.B.莫洛兹金娜
陈会昌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4年第2期47-50,共4页
-
文摘
研究道德责任感的形成是个性心理学的现实任务之一。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多,我国心理学者A.И.包若维奇(1968),E.B.苏波茨基(1975),A.Ф.施什金,K.A.施瓦尔茨曼(1968),B.B.托马绍夫(1975),B.З.丘德诺夫斯基(1981),O.Γ.德罗勃尼茨基、T.H.库兹米娜(1967),M.И.包勃涅娃(1978)在他们的著作中曾对国外这些研究作过较详尽的评述。
-
关键词
个性心理学
道德责任感
皮亚杰
儿童道德判断
道德发展
行为动机
柯尔伯格
发展阶段
研究者
国外研究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皮亚杰品德心理研究评述
- 13
-
-
作者
孙永明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3期72-74,共3页
-
文摘
西方的品德心理研究历来分力三大派,即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而在品德心理的早期研究中,以认知学派中皮亚杰的研究形响最大。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最著名的发生认识论专家,他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展和结构。他经过50多年的研究,写出了30多本专著。本世纪20年代末,他的研究涉及到儿童道德判断方面的发展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和认知发展是相平行的。
-
关键词
皮亚杰
品德心理
年幼儿童
道德发展
研究评述
儿童道德判断
认知发展
道德实在论
情境论
道德认识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