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的视角:让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焕发生机 被引量:2
1
作者 仲筱 顾荣芳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6,共9页
儿童的视角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将儿童的视角引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或许能够缓解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焕发教师专业发展生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方式缺乏可持续性、内容缺乏时代性、目的具有功利性的问题,幼儿园教师专... 儿童的视角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将儿童的视角引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或许能够缓解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焕发教师专业发展生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方式缺乏可持续性、内容缺乏时代性、目的具有功利性的问题,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割裂的。然而儿童的视角是探索不尽的、变化的、充满魅力的,儿童的视角能够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具有生命力。关注儿童的视角能够明确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与方向,使教师专业发展在“变”与“不变”中找到平衡,并帮助教师体悟专业发展的趣味。稳固儿童的视角的地位、学习了解儿童的方法、返归儿童的需要与问题的这一系列方式,有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焕发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的视角 幼儿园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的视角”研究的价值取向、方法原则与伦理思考 被引量:47
2
作者 魏婷 鄢超云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共12页
"儿童的视角"研究不同于关于儿童的研究,它探索的是儿童作为主体对世界的感知和体验。目前"儿童的视角"研究主要在欧美国家展开,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澄清和明确其价值取向与方法原... "儿童的视角"研究不同于关于儿童的研究,它探索的是儿童作为主体对世界的感知和体验。目前"儿童的视角"研究主要在欧美国家展开,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澄清和明确其价值取向与方法原则。开展"儿童的视角"研究,需要承认童年自有其意义,儿童有能力展现其视角,同时儿童的视角也应该受到关注和尊重。为此,研究者应实现从"带有儿童视角"到"探索儿童的视角"、从"以儿童为对象开展研究"到"以儿童为合作伙伴开展研究"的转变。在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时,研究者应坚持参与性与发展适宜性、操作性与趣味性原则,让儿童能够且乐于参与研究。"儿童的视角"研究应确保儿童对研究的知情与同意,应确认儿童是否认同研究所得数据与结论,并对研究过程中成人与儿童的权力不对等保持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的视角 儿童研究 儿童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的视角”:历史生成与方法论探寻 被引量:29
3
作者 黄进 赵奇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11,共9页
从思想史的角度进行考察,"视角"本是指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绘画技法,后由尼采提出"视角主义",认为每个生命都有其认识与体验世界的方式,意义世界是多重视角的存在。"儿童的视角"指的是儿童对自身生活... 从思想史的角度进行考察,"视角"本是指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绘画技法,后由尼采提出"视角主义",认为每个生命都有其认识与体验世界的方式,意义世界是多重视角的存在。"儿童的视角"指的是儿童对自身生活世界丰富而多元化的体验、感知和理解,能够为人类社会贡献生命力、真理以及爱的纽带。理解和珍视"儿童的视角"应该成为成人社会的自觉实践和教育活动的基础。儿童视角研究带有一种行动者意味,需要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目前兴盛于北欧的现象图析学在儿童视角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角主义 儿童的视角 儿童视角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的视角”下幼儿与小学生的衔接困境和需求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宋烁琪 刘丽伟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7,共17页
探寻中国本土语境下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因对幼小衔接的担忧与期盼而彰显出的困境与需求,对于进一步完善儿童本位下的幼小双向衔接之不足,推动幼儿园、小学、家庭、政府等多方主体深化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半结... 探寻中国本土语境下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因对幼小衔接的担忧与期盼而彰显出的困境与需求,对于进一步完善儿童本位下的幼小双向衔接之不足,推动幼儿园、小学、家庭、政府等多方主体深化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PMSSW图示测量法、投票法对126名幼儿园大班儿童和101名一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幼儿与小学生关于幼小衔接的困境与需求虽然受不同学段教育制度与文化的影响而存在一定差异,但是都涉及了学业、规则、人际、物质环境等方面,且其共同表达出的具有“知识本位”特点的学习观以及“工具理性”色彩的知识观均显示了现代性对当代儿童的裹挟,其对教师与规则权威的共同尊崇也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儿童的深刻影响,这促使儿童不论学段都在积极寻求调适,以利于自己更好地“学习知识”,并都希望通过“亲密互动”与“增加协商”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下主动遵守规则。由此可见,幼儿园与小学还需要进一步“跨越边界”,合力筑造“儿童为本”的共同体文化;入学准备应“由表及里”,强化儿童日常心理层面的科学衔接;入学适应要“互惠共生”,推动不同主体的能动参与,为儿童创设更为适宜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儿童的视角 入学准备 入学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而不亲”: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体验与建构 被引量:14
5
作者 肖莉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17,174,175,共12页
综合儿童的视角和结构的视角,可以对留守儿童研究中流行的问题取向叙说进行再平衡。基于在湖南乡村的田野调查,可以发现留守儿童充满矛盾的亲子关系体验,从而揭示出他们创造性建构的打工-留守情境下“爱而不亲”的亲子关系。在此基础上... 综合儿童的视角和结构的视角,可以对留守儿童研究中流行的问题取向叙说进行再平衡。基于在湖南乡村的田野调查,可以发现留守儿童充满矛盾的亲子关系体验,从而揭示出他们创造性建构的打工-留守情境下“爱而不亲”的亲子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爱而不亲”内在的情感张力是扎根于追求“过好日子”的家庭生活实践的,这样的生活实践既是物质性的,也是情感性的;既是被社会结构和文化所塑造,也是结构和文化变迁的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亲子关系 儿童的视角 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