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唐瑛 王书春 +3 位作者 王鲁娟 刘永 王海英 王占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9-421,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意义。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2例ITP儿童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检测6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ITP患儿中68例阳性者随机分为2组:复合用药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意义。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2例ITP儿童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检测6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ITP患儿中68例阳性者随机分为2组:复合用药治疗组3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治疗;单药治疗组34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表明:ITP患儿HP的感染率为74.7%,明显高于对照组(39.4%)(P<0.05)。ITP患儿经治疗后,单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3.5%)明显低于复合用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1%)(P<0.05);治疗组1年内的复发率(17.6%)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47.1%)(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相同时间点,复合用药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0.01)。结论:ITP患儿HP感染率高于健康儿童,HP可能参与了儿童ITP的发病过程,抗HP治疗可提高ITP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紫癜 幽门螺杆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涛 师晓东 +4 位作者 冯燕玲 刘嵘 李君惠 王天有 陈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0-483,共4页
本研究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 ,初步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D4 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 ,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 本研究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 ,初步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D4 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 ,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 ,用免疫酶标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检测 ,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MK)和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BFU MK)。结果表明 :ITP患儿骨髓小巨核细胞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而I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很少见 ;小巨核细胞总数及CFU MK和BFU MK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培养体系中可以观察到正在释放血小板的成熟的巨核细胞。发现 1例慢性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率降低。结论 :Ⅱ、Ⅲ、Ⅳ型小巨核细胞增多是ITP的病理特征 ,这些小巨核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发育成熟为正常的巨核细胞 ,并释放血小板 ;免疫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可能并不是ITP发病的唯一机制 ,部分病例尤其是慢性ITP ,其发病可能与患者巨核细胞本身质的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巨核细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细小病毒B19感染关系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祁怀山 鲁智勇 +3 位作者 杨丽萍 庄寅 郭一峰 姚志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82-584,共3页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细小病毒B19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GR2B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丽雅 黄鈺君 +7 位作者 赖冬波 赵明博 张文英 徐涛 王嘉怡 石军 赵玉红 许秀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29-733,共5页
本研究探讨FCGR2B232I/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易感性的相关关系。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方法检测76例ITP患儿及37例正常对照儿的FCGR2B-232基因多态性,比较两... 本研究探讨FCGR2B232I/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易感性的相关关系。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方法检测76例ITP患儿及37例正常对照儿的FCGR2B-232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发现,患者组中,I/I基因型42例,占55.3%;I/T基因型32例,占42.1%;T/T基因型2例,占2.6%。对照组中I/I基因型30例,占81.1%;I/T基因型7例,占18.9%;未发现T/T基因型。基因型表达在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等位基因Ile及Thr在患者组和对照组所占比例分别为76.3%和90.5%及23.7%和9.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等位基因Thr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等位基因Thr危险度,发现OR为2.97,95%可信区间为1.25-7.05。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等位基因Ile与Thr的分布符合遗传规律。结论:人群中FCGR2b基因I232T多态性与ITP易感性具有相关性,等位基因232T很可能是儿童ITP发病的危险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FCGR2B 基因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曾炜炜 曾丽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5-655,共1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可导致造血功能紊乱,有些CMV感染患儿的临床唯一症状就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迄今...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可导致造血功能紊乱,有些CMV感染患儿的临床唯一症状就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迄今对此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通过检测ITP患儿血白细胞CMV-DNA、血浆CMV-I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巨细胞病毒感染 临床分析 CMV-DNA CMV-IgM ITP患儿 儿童 出血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疱疹类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焕辉 何翠娟 +4 位作者 朱冰 万根平 谢健屏 赖桂香 常汝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877-877,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疱疹类病毒感染 ITP 抗体检测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宁玲 徐友和 +1 位作者 张爱梅 刘芝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461-462,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自身免疫的病理机制,并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66例ITP患儿及38例健康儿童利用APAAP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对66例ITP患儿及52例健康成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竞争试验原理定量测定血...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自身免疫的病理机制,并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66例ITP患儿及38例健康儿童利用APAAP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对66例ITP患儿及52例健康成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竞争试验原理定量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含量。结果 所有病例CD3+、CD4+及CD4+/CD8+值下降,经统计学处理ITP组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CD8+值高于对照组(P<001)。ITP组PAIgG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 ITP的发病机制不仅与B细胞功能异常有关,且与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功能改变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 免疫功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颅内出血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阿布来提 艾比拜 严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8-440,445,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颅内出血(ICH)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ITP合并ICH患儿20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无ICH的ITP患儿4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除皮...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颅内出血(ICH)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ITP合并ICH患儿20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无ICH的ITP患儿4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除皮肤瘀点、瘀斑外其他出血症状出现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血尿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颅内出血前有头颅外伤病史者占35%,对照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时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8例(90%)患儿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出现ICH,其中15例(75%)血小板计数<10×109/L时出现ICH。血小板计数<10×109/L者死亡4例,血小板计数高10×109/L者死亡1例,诊断1周内出现ICH的患儿病死率为28%,诊断1周后发生ICH的患儿病死率为18%。结论血小板计数在ITP发生ICH中并不是绝对因素,对于严重血小板减少伴有头部外伤和(或)血尿表现的ITP患儿应警惕IC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颅内出血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脏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朱雪明 顾志成 王兴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59-262,265,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脾脏病理学改变,探讨小儿ITP脾脏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光镜观察39例儿童ITP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对白髓组织进行形态测量,部分病例作了电镜超微结构检查,并与28...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脾脏病理学改变,探讨小儿ITP脾脏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光镜观察39例儿童ITP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对白髓组织进行形态测量,部分病例作了电镜超微结构检查,并与28例对照组脾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9例儿童ITP中,有11例(28.2%)在白髓组织内出现明显的次级淋巴滤泡增生现象,而对照组为16例(57.1%);白髓平均面积ITP组较对照组减少,而每mm2白髓数目较对照组略有增多,粒细胞浸润及泡沫细胞增生现象在ITP组均较对照组明显。超微结构显示ITP脾脏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活跃,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有吞噬现象。结论ITP脾脏病理学改变缺乏特异性,但仍有一定的特点,主要是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活跃,包括巨噬细胞及粒细胞均有明显的增多并表现有活跃的吞噬现象;脾切术前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对白髓内淋巴组织的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病理学改变的个体差异可能与ITP脾切除术后的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 特发性/病理学 脾/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永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1049-1050,共2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使用大剂量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HD-IVIG)和口服泼尼松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68例ITP患儿分为HD-IVIG组和泼尼松组,观察治疗后皮下出血、紫癜消失的时间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HD-IVIG...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使用大剂量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HD-IVIG)和口服泼尼松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68例ITP患儿分为HD-IVIG组和泼尼松组,观察治疗后皮下出血、紫癜消失的时间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HD-IVIG组患儿皮下出血、紫癜消失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泼尼松组(P<0.05,P<0.01);治疗第1周血小板上升数目明显高于泼尼松组(P<0.01)。结论:HD-IVIG可迅速提高ITP患儿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数极低、有出血倾向者,可予该方法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 丙种球蛋白 泼尼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蛋白60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1
作者 袁明纯 丁甫月 +3 位作者 陈胜 肖成峰 李建新 邬堂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热应激蛋白 6 0 (HSP 6 0 )水平 ,探讨HSP 6 0在ITP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用Westernblot法检测了 2 9例ITP患儿和 30名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HSP 6 0水平。结果 对照组 30名儿童...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热应激蛋白 6 0 (HSP 6 0 )水平 ,探讨HSP 6 0在ITP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用Westernblot法检测了 2 9例ITP患儿和 30名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HSP 6 0水平。结果 对照组 30名儿童均检测出HSP 6 0 ,而 2 9名ITP患儿中仅有 1人检测到HSP 6 0 ,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HSP 6 0与ITP的发生可能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热应激蛋白60 自身免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晟 吴晔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4年作者收治的12例 ITP 行脾切除术的患儿临床资料,探讨其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例平均年龄7.1(3~12)岁,病程1...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4年作者收治的12例 ITP 行脾切除术的患儿临床资料,探讨其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例平均年龄7.1(3~12)岁,病程1.5~7年,平均3年。10例术前血小板低于正常值,平均为29.4×109/L,最低5×109/L。术前对7例血小板<30×109/L 的患儿采用激素联合输血小板治疗,其中4例输注后血小板无法提升,联合大剂量使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后,再次输血小板,当血小板>60&#215;109/L 时急诊行脾切除术。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阳性的患儿分别在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小板降至正常值以下。术后随访10个月至8年,平均随访5年,8例完全有效,2例缓解,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在完善围手术期处理的前提下,脾切除是治疗儿童慢性或药物治疗无效的 ITP 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抗血小板抗体应作为 ITP 患儿脾切除术前常规检查项目,对抗体阳性患儿行脾切除术更需注意围手术期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 特发性 脾切除术 手术期间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毛兴允 顾志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和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2年2月作者实施脾切除...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和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2年2月作者实施脾切除术治疗ITP30例,其中12例采取LS,为LS组;18例采取OS,为OS组。两组术后均随访3—36个月。结果30例患儿均成功实施脾切除术,LS组和OS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40min、11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6.67mL、43.18mL,术后平均恢复饮食的时间分别为2d、2.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5d、11.5d。治疗有效率:LS组为91.67%(11/12),OS组为94.44%(17/18),术后1周LS组和OS组平均血小板分别升高至458×10^9/L和411×10^9/L。长期随访有效率:LS组为80%,OS组为75%。结论①LS治疗ITP的疗效与OS相近,二者均可作为ITP的有效治疗措施,治疗效果与手术方式无关;②IS较OS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伤口小而美观。③LS治疗儿童ITP安全有效,可替代OS成为治疗儿童ITP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脾切除术 紫癜 血小板减少 特发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表达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仲玉强 王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24-927,共4页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AFF)表达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初诊ITP患儿纳入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BAFF、抗...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AFF)表达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初诊ITP患儿纳入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BAFF、抗血小板抗体PAIgG、PAIgM、PAIgA水平及血小板计数,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型和慢性型ITP患儿外周血BAFF、PAIgG、PAIgM、PAIg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LT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提示,BAFF含量与PAIgG、PAIgM、PAIgA的含量呈正相关(β=1.87~2.25,P均〈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β=-2.42,P〈0.05);同时BAFF含量与疗效呈负相关(β=-1.88,P〈0.05)。当BAFF取值为1.35时,其诊断治疗有反应的灵敏度为0.84,特异度为0.7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0.73-0.98,P=0.000)。结论ITP患儿血清中BAFF表达量增加,且与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计数以及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诊断疾病和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血小板抗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CD40/CD40L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吉训琦 李佳 +2 位作者 张凝 陈泽福 林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18-2922,共5页
目的探讨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CD40/CD40L轴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8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环孢素治疗,研究组给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 目的探讨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CD40/CD40L轴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8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环孢素治疗,研究组给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和CD4^(+)/CD8^(+))以及不良反应。检测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膜表面和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CD40L水平,使用ELISA检测血浆sCD40和sCD40L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血浆s CD40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以及外周血CD19^(+)CD40^(+)、CD3^(+)CD40L^(+)细胞和血浆sCD40L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CD3^(+)、CD4^(+)、CD4^(+)/CD8^(+)、血浆sCD4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CD8^(+)以及外周血CD19^(+)CD40^(+)、CD3^(+)CD40L^(+)细胞和血浆sCD40L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L^(+)细胞低于治疗前;研究组的外周血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高于对照组,CD40L^(+)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不良率(15.00%)低于对照组的总不良率(22.50%),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ITP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CD40 CD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养血通络法论治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Th17/Treg细胞平衡的相关进展
16
作者 范淑华 丁樱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57,I0027,共6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疾病,中医把ITP归类为“紫癜”或“血证”,根据ITP病因病机,从益气养血和祛瘀通络分析探索ITP有效治疗方法,以期为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提供新思...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疾病,中医把ITP归类为“紫癜”或“血证”,根据ITP病因病机,从益气养血和祛瘀通络分析探索ITP有效治疗方法,以期为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提供新思路。探讨了Th17/Treg细胞平衡对儿童ITP疾病进程的影响,儿童ITP涉及免疫细胞平衡失调,尤其是Th17和Treg细胞的功能异常。Th17细胞通常与促炎反应相关,而Treg细胞则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功能,维持自身免疫耐受。中医通过养血通络法不仅改善血液循环,还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环境来恢复Th17/Treg细胞的平衡,促进Treg细胞功能,抑制Th17细胞活性。中医临床治疗儿童ITP通过整合益气养血和化瘀通络,全面调节体内环境,控制疾病的发展,强调对症治疗,审证求因,尤其在虚实夹杂病机时需兼顾治疗。对中医养血通络法论治儿童ITP与Th17/Treg细胞平衡总结梳理,从Th17/Treg细胞与儿童ITP、养血通络法治疗儿童ITP、养血通络法与Th17/Treg细胞平衡解析中医养血通络法对儿童ITP与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同时,总结中医药干预治疗的相关进展,为中药治疗干预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复杂作用机制解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 儿童 养血通络法 TH17/TREG 细胞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β_2微球蛋白及白介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金铠 杨小巍 +3 位作者 刘慧哲 石瑄 许月红 夏云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1-911,共1页
关键词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Β2微球蛋白 白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敏 林希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27-730,共4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非特异性手段为主,但副反应明显,且约1/3的患儿治疗无效,成为难治性ITP。儿童难治性ITP目前尚无特效根治药物及方...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非特异性手段为主,但副反应明显,且约1/3的患儿治疗无效,成为难治性ITP。儿童难治性ITP目前尚无特效根治药物及方法,治疗应个体化,治疗选择应根据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状态而定。近年对ITP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令许多新的定向免疫干预措施开始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实施定向免疫干预将是今后ITP诊疗的方向。文章结合ITP的发病机制对这些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难治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免疫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宁玲 刘洪军 +1 位作者 徐友和 刘芝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39-340,共2页
对40例急性ITP患者同时测定血小板抗体及T细胞亚群,发现急性ITP的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紊乱有关。认为病毒感染致血小板膜结构及抗原性发生改变,直接或(和)依赖T细胞辅助而激活B细胞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这些抗血... 对40例急性ITP患者同时测定血小板抗体及T细胞亚群,发现急性ITP的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紊乱有关。认为病毒感染致血小板膜结构及抗原性发生改变,直接或(和)依赖T细胞辅助而激活B细胞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这些抗血小板抗体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和补体破坏血小板,产生临床症状。在细胞免疫方面表现为T细胞总数下降,TS细胞功能下降,TH细胞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 特发性 免疫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PA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利娟 周晓姮 +2 位作者 宾琼 黄小花 罗建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儿童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HPA-2和HPA-1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及HPA-2和HPA-15基因多态性与儿童ITP发病的潜在联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为急性和慢性ITP的各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运...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儿童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HPA-2和HPA-1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及HPA-2和HPA-15基因多态性与儿童ITP发病的潜在联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为急性和慢性ITP的各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急、慢性ITP两组各46例患儿及对照组48例健康儿童进行HPA-2和HPA-15基因分型。结果:3组之间HPA-2和HPA-15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每2组比较分析显示,HPA-2和HPA-15等位基因频率在慢性ITP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ITP组与对照组及慢性ITP组与急性ITP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A-2与HPA-15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慢性ITP发病有关,与儿童急性ITP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HPA-2 HPA-15 等位基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