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照料与二孩生育意愿——来自上海的证据 被引量:59
1
作者 田艳芳 卢诗语 张苹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9,共12页
本文围绕一项针对上海市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调查,分别使用二分和有序Logit方法分析儿童照顾对上海市育龄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育龄女性能够从家庭内和社会中获得更多孩子照料的时间支持时,她们有更高的二孩生育意愿,也... 本文围绕一项针对上海市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调查,分别使用二分和有序Logit方法分析儿童照顾对上海市育龄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育龄女性能够从家庭内和社会中获得更多孩子照料的时间支持时,她们有更高的二孩生育意愿,也会伴有更明确的二孩生育规划;双独家庭能够从父辈获得更多的经济、时间上的帮助,因此他们要比单独家庭和双非家庭更愿意再生一个孩子;居住于上海市城区的女性从某种程度上更易获得孩子的照料资源,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供选择,因此她们的二孩生育意愿高于居住于郊区的女性。此外,本文通过是否采用了避孕措施对二孩生育的意愿程度做了进一步区分,结果发现当第一个孩子主要是由孩子父母承担照料工作的时候,女性存在二孩生育意愿的程度是最低的,祖辈照料对二孩生育意愿程度的积极影响也明显低于社会性照料,此现象在上海市户籍的女性中体现尤为明显。最后为纠正自选择偏差问题,本文使用倾向值匹配方法(PSM)进一步验证了与首孩性别相比,首孩的抚养成本与接受照料情况显然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本文认为加大公共托育服务的供给、为育龄女性提供高质量的0-3岁婴幼儿社会照料支持是提高二孩生育意愿的最有效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照料 二孩生育意愿 二孩生育意愿程度 倾向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二孩政策下中国儿童照料可及性研究——国际经验借鉴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海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4,共12页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大多数女性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然而,对于有年幼孩子的母亲来说,如果没有儿童照料的相应支持,平衡生育、家庭照料及参与市场劳动时有困难。我国儿童照料市场状况呈现出以下特征:公立儿童照料市场供...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大多数女性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然而,对于有年幼孩子的母亲来说,如果没有儿童照料的相应支持,平衡生育、家庭照料及参与市场劳动时有困难。我国儿童照料市场状况呈现出以下特征:公立儿童照料市场供给不足,城乡地区差异显著;私立儿童照料市场发展良莠不齐,照料质量有待提高;0—3岁儿童主要依赖非正式照料安排,公共日常照料配备基本处于缺位状态,私立儿童照料市场不受重视且存在明显区域差异。通过分析、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提高儿童照料可及性的政策与实践经验,认为增加对儿童照料的公共财政支持;建立家庭友好的工作政策,加强劳动力市场管制;注重文化的力量,增进男女平等观念建立,可以创造一种社会环境,在此环境中妇女参与市场劳动和生育是可以兼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照料可及性 生育 妇女劳动供给 国际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照料的延续和嬗变与我国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航空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2,共9页
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个人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照料中的延续与嬗变。从主要照料者来看,本人或者配偶为主要照料者的占63.3%,本人父母或者配偶父母为主要照料者的占31.7%,选择保姆/家... 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个人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照料中的延续与嬗变。从主要照料者来看,本人或者配偶为主要照料者的占63.3%,本人父母或者配偶父母为主要照料者的占31.7%,选择保姆/家政工、托儿所/幼儿园代为主要照顾的占全部被访者的3.9%。回归结果显示,与农村男性相比,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和农村女性由本人主要照顾0~3岁孩子的可能性更大;与农村男性的配偶父母相比,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和农村女性的配偶父母作为O。3岁孩子主要照料者的可能性更大。儿童照料中延续的是对传统的遵从,即夫妇之间女性成为主要照料者的可能性更大,双方父母之间男方父母成为主要照料者的可能性更大。儿童照料中嬗变的是已经有男性开始成为主要照料者,尤其是城市男性;与农村夫妇父母相比,城市夫妇双方父母成为主要照料者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城市夫妇双方父母之间的差距更小。儿童照料的延续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和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男女平等的宣传和城镇地区女性收入的相对增加可以帮助她们持续地减少家务劳动,男性成为主要照料者的可能性增加。当前政府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该政策对上述儿童照料变化趋势的影响,尽快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通过顶层设计、优惠政策和监管政策,以延迟退休为契机,大力发展0~3岁早期教育,并在“十四五”规划中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包括立法、经费投入、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照料 0~3岁早期教育 延迟退休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污染、儿童照料与女性劳动供给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玮 王群勇 蓝嘉俊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6-171,共16页
当前我国面临低生育率、劳动供给不足和大气污染等多重挑战,研究空气污染对已育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并从儿童照料视角考察其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空气污染对已育女性劳动... 当前我国面临低生育率、劳动供给不足和大气污染等多重挑战,研究空气污染对已育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并从儿童照料视角考察其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空气污染对已育女性劳动供给有负向影响。城市PM2.5每增加10μg/m3,女性平均每周减少约1.17小时工作时间,因果识别再次验证其负向影响。第二,空气污染显著加重了已育女性的儿童照料负担,进而减少了工作时间,儿童照料路径的中介效应显著存在。同时,中介分析排除了可能存在的自身不适、老人照料影响路径。第三,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网络稀疏的家庭及母亲从事自由职业、受教育水平低的家庭,空气污染对其的负向影响更严重。本文从儿童照料的新视角丰富了空气污染与劳动供给的相关研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女性劳动供给 儿童照料 因果识别 社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地区儿童早期照料与教育的供给及选择 被引量:10
5
作者 畅红琴 艾平 范汀芳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共11页
儿童早期照料与教育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保证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农村地区儿童早期照料与教育的提供和利用情况,本研究基于1991—2011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首先运用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和普通最小二乘法探讨... 儿童早期照料与教育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保证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农村地区儿童早期照料与教育的提供和利用情况,本研究基于1991—2011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首先运用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和普通最小二乘法探讨不同社区在提供儿童早期照料与教育服务方面存在的差异,然后采用多元逻辑特回归模型探究农村儿童看护类型的选择情况,最后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影响儿童被照料时间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我国农村儿童在获得早期照料和教育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农村幼儿园大多建在经济条件比较好、公共设施比较便利的地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以及偏远地区幼儿园的可及性明显影响这些地区儿童的入园率;家庭收入水平低的儿童在接受早期照料和教育服务方面劣于家庭条件好的儿童。可见,当前我国农村儿童早期照料与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偏远地区儿童入园率低的问题亟待解决。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政府应更多向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进行政策倾斜,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早期照料与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早期照料 儿童早期教育 农村教育 家庭教育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合作育儿的中国式实践:三代关系与儿童学业社会化中的育儿参与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佳 孙茜 周晓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6-64,共9页
在我国城市家庭,代际共育组合特指父辈和祖辈共同照料儿童的代际合作育儿组合。结合马赛克家庭主义和相互依赖理论,本文试图探究父辈和祖辈对三代关系的看法与儿童学业社会化中的育儿参与的相关性,以及此相关性在不同代际共育组合中的... 在我国城市家庭,代际共育组合特指父辈和祖辈共同照料儿童的代际合作育儿组合。结合马赛克家庭主义和相互依赖理论,本文试图探究父辈和祖辈对三代关系的看法与儿童学业社会化中的育儿参与的相关性,以及此相关性在不同代际共育组合中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父辈和祖辈对于三代关系积极的看法与他们自身在儿童学业社会化中的育儿参与呈正相关。当一位父亲/母亲与自己而非配偶的父母搭档合作育儿时,上述的正相关尤其显著。在母亲-祖父母合作育儿的组合中,祖父母对于三代关系的看法越积极,母亲的育儿参与度越高。本研究对于关注和解释本土家庭育儿现象,以及设计精准的社会服务和家庭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合作育儿 代际共育组合 多代关系 儿童照料 育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酬劳动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乾 郭建君 杨青清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3,共13页
心理健康是衡量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也是备受国家和政府关注的民生和社会问题。而长期以来,女性作为家庭中家务劳动和儿童照料的主要承担者,参与家庭无酬劳动的时间远高于男性,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理... 心理健康是衡量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也是备受国家和政府关注的民生和社会问题。而长期以来,女性作为家庭中家务劳动和儿童照料的主要承担者,参与家庭无酬劳动的时间远高于男性,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无酬劳动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会对女性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照顾孩子时间的增加虽然对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有负向影响,却并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家务劳动时间对农村女性、青年女性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负向影响更明显,而照顾孩子时间对老年女性和未受过教育的女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负向影响会更明显。稳健性分析表明,在控制内生性后,家务劳动和照顾孩子时间对女性心理健康水平的负向影响显著增强。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无酬劳动主要通过影响女性劳动力市场表现来影响其心理健康。随着无酬劳动时间的增加,女性倾向选择非正规就业,工资收入也随之降低,这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重视无酬劳动的价值、在工作场所引入家庭友好措施和倡导男女共同承担家庭劳动是提升我国女性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酬劳动 家务劳动 儿童照料 女性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劳动、家庭结构与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基于CHNS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苏群 李潇 常雪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7-234,共8页
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CHNS)调查数据库2009、2011和2015年的数据,采用面板Probit模型和面板OLS回归模型,探讨以儿童照料和家务劳动为主的家庭劳动以及不同家庭结构对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决策和市场劳动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务劳动和... 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CHNS)调查数据库2009、2011和2015年的数据,采用面板Probit模型和面板OLS回归模型,探讨以儿童照料和家务劳动为主的家庭劳动以及不同家庭结构对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决策和市场劳动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务劳动和儿童照料会显著抑制女性的劳动参与并减少她们的市场劳动时间;与公婆同住的主干家庭结构会促进女性的劳动参与,但对女性市场劳动时间没有显著影响;丈夫参与市场劳动会激励已婚女性参与市场劳动,但对女性市场劳动时间是负向影响.此外,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力资本因素都对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市场时间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照料 家务劳动 家庭结构 劳动参与 劳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寄宿制办学的未预期结果:基于就业外溢效应的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军辉 何青 岳超云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35,共9页
目前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本身,忽略了寄宿对家庭经济行为的外溢效应。基于2010-2018年五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小学生寄宿对农村家庭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发现家庭小学生全部寄宿使得家庭劳动力务工和务农比率分别... 目前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本身,忽略了寄宿对家庭经济行为的外溢效应。基于2010-2018年五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小学生寄宿对农村家庭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发现家庭小学生全部寄宿使得家庭劳动力务工和务农比率分别提高3.2%和2.5%,有工作比率上升2.4%,这一效果不受性别和孩子数量影响,且对年轻人和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影响更大。机制分析发现:家庭小学生全部寄宿降低了家庭劳动力因家务而不就业的概率,主要体现在女性劳动力上;如家中有走读生、学前儿童或没有老人参与儿童照料,寄宿对劳动力就业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寄宿制办学可通过降低照料负担而有效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这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农村劳动力资源,增加农村家庭收入,从而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宿制 儿童照料 就业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父职”研究:概念厘清、理论脉络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亮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118,110,共9页
近年来,欧美学界掀起了一股以“新父职”为关键概念的父职研究热潮,但国内学界对此鲜有关注。本文是对国内外父职研究的一个综述,首先厘清了“新父职”的内涵和特征;进而从性别角色论、反身性父职、多元男性气质论与父职奖赏理论脉络中... 近年来,欧美学界掀起了一股以“新父职”为关键概念的父职研究热潮,但国内学界对此鲜有关注。本文是对国内外父职研究的一个综述,首先厘清了“新父职”的内涵和特征;进而从性别角色论、反身性父职、多元男性气质论与父职奖赏理论脉络中总结现行研究的核心观点和经验发现;最后,本文对父职研究的中国经验进行述评,并提出后续研究的可能方向,主要包括扩展父亲参与的维度、将情感带回父职议题以及扎根本土概念、开拓本土父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父职 父亲参与 男性气质 父职奖赏 儿童照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