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儿童成“人”奠基——教育中现代儿童观的塑造及其实践伦理
1
作者 李颖辉 杨兆山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9,共13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儿童以“人”的哲学本质与历史命运被发现和建构,启动了“现代儿童观”的文明史叙事,奠定了教育使儿童成“人”的观念传统,推动了教育的人学转向与现代性转型。在教育的现代性运作中,儿童被预成性地纳入了整个...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儿童以“人”的哲学本质与历史命运被发现和建构,启动了“现代儿童观”的文明史叙事,奠定了教育使儿童成“人”的观念传统,推动了教育的人学转向与现代性转型。在教育的现代性运作中,儿童被预成性地纳入了整个社会的生产体系,“童年”被不断地制度化、标准化和体制化,“现代儿童观”逐渐被异化,儿童深陷于异化的现实而难以实现自由与解放的主体建构诉求,教育也偏离了使儿童成“人”的正常轨道。为此,必须与时俱进地对“现代儿童观”进行更新与重塑,清醒地认识到儿童的人学本质与文明价值的同时,紧紧围绕教育成“人”的价值使命,对教育进行彻底的现代性祛魅,切实将儿童的发展与童年建构交还给儿童。而这不仅关乎儿童的命运和教育的伦理承诺,更是攸关全体人类的文明福祉和切身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儿童 教育现代性 儿童成“人” 现实异化 伦理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屏幕依赖行为量表编制与信效度验证
2
作者 白麒钰 陈沛 张玉涵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4期805-812,共8页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儿童过早接触网络及高频使用电子屏幕的现象,而学术界尚未建立完整且明确的幼儿屏幕依赖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及有效的行为识别工具。针对这一情况,编制学龄前幼儿(3~6岁)屏幕依赖行为量表。首先招募21名幼儿家长,完成半结...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儿童过早接触网络及高频使用电子屏幕的现象,而学术界尚未建立完整且明确的幼儿屏幕依赖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及有效的行为识别工具。针对这一情况,编制学龄前幼儿(3~6岁)屏幕依赖行为量表。首先招募21名幼儿家长,完成半结构化访谈;随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将收集的633份有效家长问卷随机分成两组,一组(n=333)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组(n=300)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效度检验。最终编制的中国幼儿屏幕依赖行为量表(CPSD)有9个条目,包含消极情绪对抗、身体机能弱化和使用退出障碍3个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的拟合程度良好(χ^(2)/df=3.02,RMSEA=0.077,CFI=0.875,TLI=0.922),Cronbach’sα=0.903,说明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可用于测量3~6岁幼儿屏幕依赖行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网络 幼儿屏幕依赖行为量表 信效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