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回归儿童生活的学前课程 被引量:15
1
作者 常丽丽 郭芬云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67,共4页
儿童的生活具有发展性、游戏性、整体性和自然性等特征。当前的学前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疏离了儿童的生活。构建回归儿童生活的学前课程,课程目标要满足儿童现实生活需要,建构儿童的可能生活;课程内... 儿童的生活具有发展性、游戏性、整体性和自然性等特征。当前的学前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疏离了儿童的生活。构建回归儿童生活的学前课程,课程目标要满足儿童现实生活需要,建构儿童的可能生活;课程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在课程实施中要还原游戏的应有之义;课程评价中要建立儿童生活的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的生活 学前课程 回归儿童的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 被引量:23
2
作者 邬冬星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6-60,共5页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回归儿童生活。这一课程理念要通过教学回归儿童生活得以实现。本文从出发点、过程和归宿三个方面对教学如何回归儿童生活进行了思考,探讨了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三个层面的教学策略:教学从儿...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回归儿童生活。这一课程理念要通过教学回归儿童生活得以实现。本文从出发点、过程和归宿三个方面对教学如何回归儿童生活进行了思考,探讨了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三个层面的教学策略:教学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儿童的生活进行教学;教学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为依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课程 回归儿童生活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西方工具论、本位论两种儿童艺术教育观的解读与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包玉姣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8,共4页
西方儿童艺术教育有两大影响深远的派别,一是立足于儿童发展的工具论,二是立足于"艺术学科"发展(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的本质论。工具论将艺术教育视为发展儿童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工具;本质论关注儿童对艺术学科知识和... 西方儿童艺术教育有两大影响深远的派别,一是立足于儿童发展的工具论,二是立足于"艺术学科"发展(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的本质论。工具论将艺术教育视为发展儿童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工具;本质论关注儿童对艺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二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儿童"生命"的遮蔽问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艺术与儿童生命的关系,以儿童真实完整的生命为源头和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儿童艺术教育的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论 本质论 回归儿童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