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文捷 周跃 +1 位作者 王建忠 王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73-374,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并评价28例采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经过和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平均8.6个月,参照Flynn标准,优50.... 目的:探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并评价28例采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经过和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平均8.6个月,参照Flynn标准,优50.0%,良28.6%,可14.3%,差7.1%;优良率78.6%,满意率92.9%;术后未见创口深部感染,无一例肘内翻及骨化性肌炎并发症,也无其他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开放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保留伸肘装置手术方式有利于减少术中损伤以及提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肱骨下端内侧柱的复位可降低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Ⅲ型肱骨上骨折 手术方式 并发症 保留 儿童 术后 结论 参照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 被引量:19
2
作者 别明波 刘敏 +3 位作者 邓小锋 曹灿 李丽娟 杨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34-835,共2页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儿童上肢骨折,多见于3—12岁儿童,占全部骨折的50%—70%。骨折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常残留肘关节功能障碍,进而影响上肢功能,影响生存质量及发育。正确的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肘关节功能,使患儿日常生活能力...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儿童上肢骨折,多见于3—12岁儿童,占全部骨折的50%—70%。骨折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常残留肘关节功能障碍,进而影响上肢功能,影响生存质量及发育。正确的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肘关节功能,使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并能够减少骨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关节功能障碍 肱骨上骨折 早期康复训练 儿童 训练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 上肢骨折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柱 李海 +2 位作者 范清 金芳纯 张自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39-43,共5页
目的探究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2014年行肱骨外侧楔形截骨并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肘内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23例,女童5例;左侧19... 目的探究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2014年行肱骨外侧楔形截骨并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肘内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23例,女童5例;左侧19例,右侧9例;手术平均年龄为7. 5岁(2~12岁);受伤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 6年(1~7年)。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的提携角、Baumann角、肱骨外侧髁突出指数(LCPI)、肘关节活动度。结果 28例患儿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30个月(24~48个月)。术前提携角平均为(-16. 81±12. 44)°,Baumann角平均为(9. 0±5. 44)°,截止最后一次随访时提携角和Baumann角平均为(9. 2±3. 58)°和(20±4. 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LCPI由术前(23. 7±6. 87)%降至(15. 23±3.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85,P=0. 008)。术前肘关节屈曲平均为(102. 14±2. 93)°,最后一次随访时肘关节伸屈曲平均为(131. 61±7. 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 19,P <0. 001)。内固定平均取出时间为8. 32个月(5~14个月)。1例出现肘关节过伸约5°。无骨化性肌炎、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肱骨外侧行楔形截骨并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是一种可靠、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截骨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内 肱骨髁上截骨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守疗法与手术探查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桡神经麻痹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新永 邵铁良 +1 位作者 申凌峰 耿同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38-1138,共1页
关键词 桡神经麻痹 骨折 肱骨 疗效比较 手术探查 保守疗法 儿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姜士超(综述) 倪庆宾(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42-144,共3页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humerus,SFH)约占所有儿童骨折的16%,占儿童肘部骨折的2/3.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其中伸直型占98%~99%.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临床难点之一.现就其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 儿童肱骨上骨折 肘内 并发症 骨折 屈曲型 伸直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
6
作者 龙海兵 李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48-50,共3页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对其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内外固定方式及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1996年~2005年,我院对116例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影响肘关节功能的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病...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对其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内外固定方式及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1996年~2005年,我院对116例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影响肘关节功能的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其中男87例,女29例,平均年龄6岁(2~13岁)。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年(1~1O年)。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其中优98例,良15例,差3例,发生肘内翻18例。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应首选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但对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以及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的严重病例应采用手术治疗。准确复位、牢固的内外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防止肘内翻畸形发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肘内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明 刘正全 +1 位作者 张德文 覃均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8-71,共4页
1986年~1996年,我院对181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陈旧性骨折伴畸形影响肘关节功能等严重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年龄为2~13岁。随访116例。随访时间1~10年,平... 1986年~1996年,我院对181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陈旧性骨折伴畸形影响肘关节功能等严重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年龄为2~13岁。随访116例。随访时间1~10年,平均5年。结果:肘关节功能伸屈,优72例,良26例,可15例。差3例,肘内蹈18例,对其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内外固定及影响疗效的几种因素进行讨论,结论:准确复位和确切内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防止肘内翻畸形发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上骨折 肘内 儿童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间骨折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欣 王道喜 +2 位作者 陈小亮 唐学阳 刘利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间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共收治22例儿童肱骨髁间骨折患儿,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11岁,平均5.5岁。左侧13例,右侧9例。运动... 目的探讨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间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共收治22例儿童肱骨髁间骨折患儿,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11岁,平均5.5岁。左侧13例,右侧9例。运动伤15例,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地震伤1例。骨折分型按照Riseborough—Radin标准,其中Ⅱ型12例,Ⅲ型8例,Ⅳ型2洌,均为闭合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10例,桡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损伤1例,血管损伤1例,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h至7d。均采用小切13克氏针内固定术,并同期行神经、血管探查修复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6例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6例有轻度移位。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3例发生肘内翻,但肘关节屈伸功能基本正常,继续功能锻炼并随访观察。参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优14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5%。术后伤13仅遗留轻微瘢痕,有神经、血管损伤患儿术后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对于Riseborough-RadinⅡ型、Ⅲ型骨折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儿童 手术治疗 小切1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立峰 杨斌辉 +4 位作者 刘丰虎 卫永鲲 张波 郑劲喆 李伍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99-1400,1402,共3页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第二大常见类型骨折,根据骨折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治疗方法选择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1-3])。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微创的理念,儿童GartlandⅢ型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加石膏治疗成为趋势^([4])...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第二大常见类型骨折,根据骨折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治疗方法选择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1-3])。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微创的理念,儿童GartlandⅢ型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加石膏治疗成为趋势^([4])。现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采用两种不同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其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肱骨上骨折 切开复位 GARTLAND 经皮克氏针固定 内固定 提携角 肱骨 神经损伤 肘内 治疗方法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SongⅢ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袁悦 管之也 +2 位作者 孙军 金斌 李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40-545,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Song分型中Ⅲ型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SongⅢ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切开复位组采...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Song分型中Ⅲ型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SongⅢ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共20例;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共20例。两组术后均予石膏固定,均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门诊随访,评价并记录肘关节活动度,并予X线检查评估;于术后半年及1年随访时使用Hardacre标准评估患儿临床及影像学复查结果。结果所有患儿均于术后6周达到骨折影像学愈合标准,于门诊拔出克氏针后开始功能锻炼;6个月半年按照Hardacre标准评估,切开复位组疗效优12例,良7例,差1例;闭合复位组疗效优15例,良5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按照Hardacre标准评估,切开复位组疗效优15例,良4例,差1例;闭合复位组疗效均为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是SongⅢ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合理选择,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较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微创无切口,且对恢复肘关节活动度,减少骨关节并发症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修复外科手术 骨折切开复位 骨折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单枚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军 肖得明 +1 位作者 徐忠世 王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单枚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 ,闭合复位经皮单枚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3 2例。结果 :本组 3 2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 目的 :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单枚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 ,闭合复位经皮单枚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3 2例。结果 :本组 3 2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6个月 (4~ 12月 ) ,患儿全部骨性愈合 ,神经损伤 1~ 4个月完全恢复 ,未出现Volkman缺血性挛缩、术中尺神经损伤和严重肘内翻畸形。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单枚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有效维持复位、预防肘内翻畸形发生 ,方法简单、有效、安全 ,术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单枚克氏针 内固定 手术治疗 儿童 肱骨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整复治疗儿童伸直型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桂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63,共2页
通过67例儿童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整复治疗,认为骨折的尽早良好复位、合理的外固定和尽可能的缩短固定时间,肘部软组织损伤的及时有效处理,医生指导下的功能锻炼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解除固定后功能康复的综合治疗,可减少肱骨... 通过67例儿童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整复治疗,认为骨折的尽早良好复位、合理的外固定和尽可能的缩短固定时间,肘部软组织损伤的及时有效处理,医生指导下的功能锻炼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解除固定后功能康复的综合治疗,可减少肱骨髁上骨折所引起的肘内翻和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伸直型严重移位 肱骨上骨折 手法复位 肘内 屈伸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奇 刘秋亮 +3 位作者 史龙彦 张琰斌 耿培硕 王鹏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0-693,共4页
目的:比较克氏针和空心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1例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资料。31例患儿依据内固定方法分为两组,克氏针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空心钉... 目的:比较克氏针和空心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1例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资料。31例患儿依据内固定方法分为两组,克氏针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空心钉组15例,男8例,女7例。术后对患儿进行随访,末次复查时根据Dhillon标准对患儿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1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 a。术后6~12周X线片显示31例骨折均愈合。空心钉组患儿术中出血量为(19.53±4.36)m L,克氏针组为(19.94±6.44)m L,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5.87±12.44)min,高于克氏针组(76.94±11.82)min(P=0.049 6)。末次随访克氏针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3.8%)与空心钉组优良率(8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固定与空心钉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陈旧性 手术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楔形截骨术治疗肘内翻患儿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亚楠 叶蕾 代少君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6期31-32,共2页
对71例楔形截骨术治疗肘内翻的患儿实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处理、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患儿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0h,术中出血20~30mL。术后临床功能评定优69例,良2例。提出术后严密临床观察、心理护理及系统有效... 对71例楔形截骨术治疗肘内翻的患儿实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处理、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患儿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0h,术中出血20~30mL。术后临床功能评定优69例,良2例。提出术后严密临床观察、心理护理及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能促进患儿症状改善,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内 肱骨上骨折 楔形截骨术 儿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