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现况及其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沈静丽 杨玉霞 +6 位作者 顾莺 陆国平 陈伟明 胡静 沈伟杰 高萱 朱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1-1186,共6页
目的:调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现况及其临床结局,为提高重症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33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 目的:调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现况及其临床结局,为提高重症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33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能量及蛋白质摄入情况及患儿临床结局。结果:330例患儿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有275例(83.3%),发生营养延迟的有55例(16.7%),能量摄入不合理的有125例(37.9%),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有155例(47.0%),幽门后喂养的有6例(1.8%),发生肠内营养中断的有210例(63.6%),发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有77例(23.3%)。早期肠内营养组患儿体质量增加值、机械通气时间、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P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与肠内营养延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量摄入合理组患儿体质量增加值、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PICU住院时间与能量摄入不合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摄入合理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与蛋白质摄入不足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营养中断及营养并发症发生率高、能量及蛋白质摄入不合理率高、幽门后喂养率低,早期开展肠内营养、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合理的患儿PICU住院时间等临床结局更佳。需要规范肠内营养支持管理,以提高PICU患儿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成月佳 赵根明 +7 位作者 柏振江 杜晓晨 王丹 曾珊珊 耿倩 丁云芳 张涛 华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 归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探索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PICU的出科纪... 目的 归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探索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PICU的出科纪录,检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曾于PICU住院治疗的所有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回顾性收集病例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等信息.比较≤6月龄及>6月龄患儿的临床特征,对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结果 926例患儿列入研究,其中位年龄为4个月(IQR:2.0~10.8个月),≤6月龄者占61.3%.18.2%患儿有基础疾病或早产史.咽红/咽痛(95.9%)、咳嗽(93.4%)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中呼吸衰竭占39.7%、心力衰竭占33.7%,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患儿多发(AOR=1.456,95%CI:1.009~2.107).另外,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患儿住院时间更长(x2=14.7,P<0.001)、治愈和好转率更低(AOR=0.721,95%CI:0.578~0.900).≤6月龄患儿也较>6月龄者住院时间更长(x2=18.2,P<0.001)、治愈和好转率更低(AOR=0.770,95% CI:0.660~0.900).结论 PICU的患儿临床表现以咳嗽、咽红/咽痛、发热、呼吸急促为主,且常伴有消化道症状.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PICU严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基础疾病、早产史及≤6月龄不利于患儿的治愈或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 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并发症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秀红 董亮 +1 位作者 钱俊 吉山宝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重症患儿血流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2015年PICU患儿血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3 215份血标本分离病原菌180株,阳性率... 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重症患儿血流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2015年PICU患儿血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3 215份血标本分离病原菌180株,阳性率为5.60%,其中革兰阳性菌153株(85.00%),革兰阴性菌27株(15.00%)。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67%、25.00%、11.66%、5.55%和3.89%。葡萄球菌属细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均为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70.18%、42.86%;大肠埃希菌仅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及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较高(50.00%~80.00%)。结论 PICU患儿血培养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大肠埃希菌为主,不同种类CNS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血培养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25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主要配置及住院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喻文亮 黄敬孚 +7 位作者 张国英 祝益民 刘春峰 甘小庄 刘政 李昌崇 樊寻梅 孙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20-426,共7页
目的调查中国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基本配置及住院患儿状况。方法应用问卷调查中国25家PICU的基本配置,应用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和美国PICU出入院指南,对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各PICU29d至14周岁住院患儿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危重... 目的调查中国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基本配置及住院患儿状况。方法应用问卷调查中国25家PICU的基本配置,应用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和美国PICU出入院指南,对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各PICU29d至14周岁住院患儿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危重病例筛选。结果中国25家PICU平均床位数(11.4±8.0)张,呼吸机数(6.1±3.7)台,44.0%(11/25)的PICU能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收治病例12018例,危重病例60.5%(7269/12018)。危重病例中内科疾病占76.9%(5590/7269),外科疾病占16.8%(1233/7269),其他科室疾病占6.3%(456/7269);平均住院日6.3d;肺炎41.4%(3013/7269),脓毒症9.5%(688/7269),外伤5.5%(397/7269),呼吸衰竭27.6%(2009/7269);行机械通气26.9%(1957/7269),行机械通气>24h17.9%(1300/7269),ARDS1.44%(105/7269)。研究期间,危重病例中病死率为6.7%(485/7269,95%CI:6.1%~7.3%),PICU中病死率为4.0%(485/12018,95%CI:3.7%~4.4%)。主要疾病病死率为1.3%~61.0%,不同PICU间收治患儿及病死率均存在差异。结论中国PICU配置仍处于初级水平,收治患儿标准及危重患儿病死率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配置 住院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4
5
作者 花芸 胡晓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7期13-15,共3页
分别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类别对影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主要因素包括护理管理、人力资源、病房环境、药物使用、感染控制、护患沟通、身份识别等方面。提出需建立P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评价标准,增强... 分别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类别对影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主要因素包括护理管理、人力资源、病房环境、药物使用、感染控制、护患沟通、身份识别等方面。提出需建立P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评价标准,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及沟通能力,营造护理安全氛围,加强用药管理及手卫生管理等,以提高PICU护理质量,确保PICU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安全 护理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夫西地酸肝素封闭液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置管感染防治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灼 叶盛 +2 位作者 谢健玲 喻文亮 江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56-2256,共1页
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CRBSIs)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医源性感染之一。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在3.8%~17.8%。通常细菌感染是通过管壁扩散进行,当管腔中保留高浓度抗生素封闭液时,可以阻止感染发生。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深静脉置管 封闭液 感染防治 夫西地酸 应用 肝素 相关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标本中细菌的分布
7
作者 嵇若旭 朱晓东 +1 位作者 狄华 刘瑛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1期45-46,共2页
重症感染性疾病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引起儿童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控制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是治疗的关键,但对于危重患儿来讲,抗菌治疗常是在获得细菌培养结果之前的经验性治疗.因此,临床医生需了解当前当地有关... 重症感染性疾病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引起儿童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控制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是治疗的关键,但对于危重患儿来讲,抗菌治疗常是在获得细菌培养结果之前的经验性治疗.因此,临床医生需了解当前当地有关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细菌药敏资料,才能合理应用抗菌药.我们对2000年5月至2003年2月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致病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转出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邱慧明 黄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转出决策中的应用及其与患儿预后及费用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PICU转至普通病房的27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PCIS评估,根据转出PICU时的PCIS分值分成3组,分别进行...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转出决策中的应用及其与患儿预后及费用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PICU转至普通病房的27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PCIS评估,根据转出PICU时的PCIS分值分成3组,分别进行预后及总费用比较。结果 70~79分组患儿重回PICU率最高(24.24%),明显高于80~89分组(7.28%)和90~99分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89分组和90~99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89分组总住院时间最短(34±13)d,总住院费用最少〔(44 151±5 66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S评分在判断患儿转出PICU、降低总住院费用中效果良好,可作为PICU转出决策的重要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危重病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丁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PICU 70例患儿共160份感染标本,通过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监测感染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160份送检标... 目的观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PICU 70例患儿共160份感染标本,通过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监测感染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160份送检标本经病原菌培养后96株(60.0%)呈阳性,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47.9%),革兰阳性菌35株(36.5%),真菌15株(15.6%);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耐药性较高,革兰阴性菌大部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敏感,而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较敏感。结论 PICU内患儿发生细菌感染率高,影响治疗效果,临床应通过细菌耐药性监测,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避免盲目应用,并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制订治疗方案,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抗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87例术前保守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宏琳 金凌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901-1902,共2页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前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2005年9月—2008年2月我科收治了87例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术前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87例...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前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2005年9月—2008年2月我科收治了87例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术前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87例患儿中18例因呼吸衰竭(11例)或频繁缺氧发作(7例)使用机械通气,呼吸机使用时间为3h~5d。53例非青紫型先心病患儿在控制肺部感染、强心、降低肺动脉高压和呼吸机支持等内科治疗后除1例心房、心室和大血管多个水平分流致肺部感染严重、心力衰竭难以控制而死亡外,其余患儿经随即外科手术纠治心内畸形后均存活。34例青紫型先心病患儿中7例死亡。结论及时、有效的术前内科保守治疗,包括控制肺部感染、强心治疗、降低肺动脉高压和呼吸机支持至关重要,不但能使患儿生存至外科手术年龄,并能使患儿在较好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减少手术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呼吸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 高血压 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死亡患儿父母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义婷 宋艳 +2 位作者 黄瑞兵 张晓丹 李亚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64,共4页
2016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天约有1.5万名5岁以下儿童和3000名5~14岁儿童死亡;我国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1]。研究[2]显示,50%~70%儿童的死亡地点在医院,尤其是医院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3]。这提示儿童重... 2016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天约有1.5万名5岁以下儿童和3000名5~14岁儿童死亡;我国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1]。研究[2]显示,50%~70%儿童的死亡地点在医院,尤其是医院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3]。这提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e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医护人员在挽救危重患儿生命的同时也需对其死亡及死亡后其家庭成员的反应做出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患儿父母 死亡地点 危重患儿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PICU 儿童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短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慧敏 唐雯 梁玉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82-138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心搏骤停发生前及心肺复苏时的多种因素对心肺复苏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U发生心搏骤停患儿94例,收集相关的人员、时间等系统因素以及心搏骤停发生前和心肺...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心搏骤停发生前及心肺复苏时的多种因素对心肺复苏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U发生心搏骤停患儿94例,收集相关的人员、时间等系统因素以及心搏骤停发生前和心肺复苏时的干预措施,以心肺复苏成功,即恢复自主循环作为终点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 94例心搏骤停患儿心肺复苏成功61例(65%),不同心搏骤停发生时间段、心搏骤停发生日期、管床护士经验、初级值班医生资质、上级值班医生资质,心搏骤停发生前是否应用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镇痛,心肺复苏时是否接受肾上腺素、补钙、抗心律失常药物患儿心肺复苏失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入住PICU时间,心搏骤停发生前是否应用镇静药物、中心静脉通路,心肺复苏时是否接受正压通气、胸外按压、气管插管、补碱,不同心肺复苏时间患儿心肺复苏失败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搏骤停发生前应用镇静药物,心肺复苏时接受正压通气、胸外按压、补碱及心肺复苏时间与心肺复苏失败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心肺复苏过程中接受胸外按压、补碱者以及心肺复苏时间≥30 min者心肺复苏失败率高,心搏骤停前应用镇静药物以及心肺复苏过程中接受正压通气者心肺复苏失败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术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监护后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现况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涵琳 季涧琳 +3 位作者 杨利灵 唐平 江艳 陆群峰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24,共4页
儿童重症监护后综合征(post intensive care syndrome in pediatrics,PICS-P)是指患儿转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后,其生理、认知、心理及社会功能发生新的损伤或恶化,并对家属心理、社会功能产生影响^(... 儿童重症监护后综合征(post intensive care syndrome in pediatrics,PICS-P)是指患儿转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后,其生理、认知、心理及社会功能发生新的损伤或恶化,并对家属心理、社会功能产生影响^([1])。PICS-P严重干扰患儿的生长发育轨迹^([2]),阻碍其回归学校生活^([3]),影响其健康结局。随着重症医疗技术的发展,PICU内存活率逐年提升,研究者对患儿预后及康复关注增加,PICS-P开始成为国内外ICU后综合征(post 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研究领域的热点。但该领域的研究以流行病学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为主,且部分影响因素(如年龄、镇静、机械通气时长)存在争议^([4]),而PICS-P的诱发因素及干预措施与成人的PICS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文旨在对PICS-P的影响因素和国内外干预现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儿科医护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重症监护 PICU 流行病学调查 家属心理 健康结局 机械通气 现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U重症肺炎患儿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中PI3K、MMP-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姜家利 陈婷 +2 位作者 童文佳 丁洁 徐卫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39-1944,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重症肺炎患儿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医院PICU收治的10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重症肺炎患...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重症肺炎患儿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医院PICU收治的10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重症肺炎患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PI3K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中MMP-9表达情况。患儿入院后随访21 d统计其预后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ICU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泡灌洗液中PI3K、MMP-9表达水平与PICU重症肺炎患儿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儿童器官功能障碍2(PELOD-2)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肺泡灌洗液中PI3K、MMP-9表达水平预测PICU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 103例PICU重症肺炎患儿中,预后不良29例,预后良好74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休克(OR=4.104,95%CI:1.689~9.974)、PELOD-2评分(OR=4.764,95%CI:1.960~11.577)、PCIS评分(OR=5.068,95%CI:2.085~12.318)、PI3K(OR=3.924,95%CI:1.614~9.536)、MMP-9(OR=3.873,95%CI:1.594~9.412)是影响PICU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因素(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肺泡灌洗液中PI3K、MMP-9表达水平与患儿PCIS评分均呈负相关(r=-0.598,P=0.000;r=-0.537,P=0.000),肺泡灌洗液中PI3K、MMP-9表达水平与患儿PELOD-2评分均呈正相关(r=0.546,P=0.000;r=0.571,P=0.000)。ROC曲线结果显示,PI3K、MMP-9及二者联合预测PICU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75.86%(95%CI:56.08%~88.98%)、72.41%(95%CI:52.51%~86.55%)、82.76%(95%CI:63.51%~93.47%),特异度分别为75.68%(95%CI:64.07%~84.58%)、79.73%(95%CI:68.47%~87.85%)、89.19%(95%CI:79.28%~94.88%),AUC分别为0.762(95%CI:0.666~0.859)、0.767(95%CI:0.670~0.873)、0.909(95%CI:0.848~0.971)。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中PI3K、MMP-9表达与PICU重症肺炎患儿预后有关,二者联合预测患儿预后效能良好,将其作为预测PICU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敏感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重症肺炎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黏菌素B治疗儿童重症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用药分析
15
作者 林良康 刘忠强 +2 位作者 乔莉娜 李德渊 张海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78-583,共6页
目的评价多黏菌素B治疗儿童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2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确诊或高度怀疑CRGNB感染并使用多黏菌素B抗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20例CRGNB患儿,男1... 目的评价多黏菌素B治疗儿童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2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确诊或高度怀疑CRGNB感染并使用多黏菌素B抗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20例CRGNB患儿,男11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3.4(0.6~8.9)岁,12例治愈,1例死亡。基础疾病以血液肿瘤系统疾病最多(30.0%)。感染标本检出主要为深部痰液或肺泡灌洗液(75.0%),其次为血液(10.0%)。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常分离的微生物(35.0%,7/20),其次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30%,6/20);另有4例为多种CRGNB混合感染。所有患儿均采用多黏菌素B联合用药方式,以美罗培南为主(9例,45.0%),20例患儿均未观察到毒副反应。存在下呼吸道感染的15例患儿中,与单纯多黏菌素B静脉注射用药相比,增加局部雾化用药患儿的治愈率更高(P=0.002)。结论多黏菌素B治疗儿童CRGNB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肯定,但目前亟需更多、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做进一步探索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 多黏菌素B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PICU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转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煜 陈历赛 +4 位作者 段颖晖 沈洁 方文娇 熊永英 金丽芬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转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入住PICU的4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入住PICU时为观察起点,转出PICU或病死为观察终点。结果随着PEWS评分... 目的研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转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入住PICU的4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入住PICU时为观察起点,转出PICU或病死为观察终点。结果随着PEWS评分的增加,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死率相应升高,低危组与中危组、高危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PEWS评分较病死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病死作为预测指标,PEW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4(95%CI 0.869~1.000,P<0.01),最佳截断点为4分,此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844,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4.4%。结论PEWS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转归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病情评估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管理模式下工作量绩效在PICU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17
作者 贺琳晰 杨芳 范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垂直管理模式下,基于德尔菲法的工作量绩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文献检索与访谈调查结果,应用德尔菲法编制PICU护理工作量统计表,实施以工作量为基础的PICU护理绩效薪酬分配。实施前后对护士工作积... 目的探讨垂直管理模式下,基于德尔菲法的工作量绩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文献检索与访谈调查结果,应用德尔菲法编制PICU护理工作量统计表,实施以工作量为基础的PICU护理绩效薪酬分配。实施前后对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得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2轮德尔菲法咨询后,PICU护理工作量统计表包含7个一级指标(每日医嘱与药品管理、病区管理、每日患儿危重程度、出入环节、基础护理操作、重症专科护理操作、专科护理照护)、62个2级指标。实施以工作量为基础的PICU护理绩效薪酬分配后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得分、护士工作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实施以工作量为基础的PICU护理绩效薪酬分配,可保证护理绩效薪酬分配公平透明,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垂直管理 护理人员 工作量 绩效薪酬分配 德尔菲法 工作积极性 工作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儿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芙蓉 孙继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控制对策及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2月PICU收治的1057例危重症患儿进行调查,对肺部真菌感染率、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病原学特点及预防控制、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控制对策及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2月PICU收治的1057例危重症患儿进行调查,对肺部真菌感染率、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病原学特点及预防控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生肺部真菌感染48例,PICU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4.54%,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住院时间长、短期内反复住院、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机械通气及溺粪。病原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经抗真菌治疗治愈28例(58.3%),显效9例(18.8%),无效10例(20.8%),放弃治疗1例(2.1%)。结论PICU患儿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多种易感因素有关;合理使用抗生素、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等是降低PICU患儿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认识患儿发生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是治愈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肺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PICU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锦秀 叶天惠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0期1205-1209,共5页
本文综述了PICU住院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文献,文献证实PICU住院经历和患儿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严重者导致患儿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影响到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临床预防及干预措施等,以期提高临床医护人员... 本文综述了PICU住院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文献,文献证实PICU住院经历和患儿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严重者导致患儿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影响到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临床预防及干预措施等,以期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PICU患儿心理健康的关注,预防或减轻PICU患儿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U患儿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华 吉山宝 沈南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7-560,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并进行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念珠菌培养阳性的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的临床资料。按1∶1比例选择年龄和性别相似、同期住院的念珠菌培养阴性PICU患儿作为对照。运用log... 目的:了解儿童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并进行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念珠菌培养阳性的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的临床资料。按1∶1比例选择年龄和性别相似、同期住院的念珠菌培养阴性PICU患儿作为对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念珠菌感染的概率预测。结果:共有107例PICU患儿念珠菌培养阳性,年感染率具有上升的趋势。恶性肿瘤、中心静脉置管、糖肽类抗生素与抗厌氧菌抗生素使用超过3天均是独立的风险预测因素,其中中心静脉置管的校正后的OR值为25.68(95%CI:8.72~97.47)。当上述4个因素均存在时,PICU患儿念珠菌感染的概率为0.36(95%CI:0.01~0.97)。结论:应积极干预PICU患儿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念珠菌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