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与城市的双重对位书写——关于王安忆长篇小说《儿女风云录》
1
作者 王春林 陈敏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57,共8页
借助于个性化的语言,通过预叙手段的巧妙征用,王安忆的《儿女风云录》在精准呈现主人公“他”六七十年间个人跌宕起伏命运演变的同时,也以“如影随形”的方式对上海这座现代化大城市变迁过程进行着的总体性书写。如果说个人命运的那条... 借助于个性化的语言,通过预叙手段的巧妙征用,王安忆的《儿女风云录》在精准呈现主人公“他”六七十年间个人跌宕起伏命运演变的同时,也以“如影随形”的方式对上海这座现代化大城市变迁过程进行着的总体性书写。如果说个人命运的那条线索是结构主线,那么,城市书写的这一部分就可以被看作隐在的结构副线。唯其因为二者在文本中以一种亦步亦趋的方式向前推进,作品才成功地实现了人与城市的双重对位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儿女风云录 城市书写 双重对位 资产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弱者”的小说——读王安忆《儿女风云录》
2
作者 程旸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6-181,共6页
一季红真曾经指出:“就其本质来说,所有的写作都是追忆。因此,作为一种主观的时间形式,追忆的本质是对抗时间的流逝,是自我巩固的一种方式。”①所以说,读罢《儿女风云录》②,我的最初感受是王安忆借小说主人公“瑟”--这个幼时漂亮的小... 一季红真曾经指出:“就其本质来说,所有的写作都是追忆。因此,作为一种主观的时间形式,追忆的本质是对抗时间的流逝,是自我巩固的一种方式。”①所以说,读罢《儿女风云录》②,我的最初感受是王安忆借小说主人公“瑟”--这个幼时漂亮的小孩,成年后用潦草、浮泛的一生把自己塑造成了混沌、美丽且无用的男人--这个不自觉的人物从20世纪50年代到2008年前后几十年的人生旅程,对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停留居住过的地域、器物用度做了一次大总结,也可以说是作者对自己人生旅程的一次回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小说 20世纪50年代 人生旅程 儿女风云录 弱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水漫漶,风云遗世——王安忆《儿女风云录》阅读札记
3
作者 李庆西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6,共4页
近读王安忆长篇新作《儿女风云录》,我感觉写法比较特别。从头到尾都是所谓“作者的声音”,一路到底的日常絮语,几乎没有小说里惯常的情境设定。长篇的叙述多由事件构成,譬如《包法利夫人》写爱玛的侯爵府邸之行,酒席、舞会、弹子房和牌... 近读王安忆长篇新作《儿女风云录》,我感觉写法比较特别。从头到尾都是所谓“作者的声音”,一路到底的日常絮语,几乎没有小说里惯常的情境设定。长篇的叙述多由事件构成,譬如《包法利夫人》写爱玛的侯爵府邸之行,酒席、舞会、弹子房和牌局,花圃和马厩……这些栩栩如生的描述将一个“事件”落实在具体情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儿女风云录 阅读札记 作者声音 日常絮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