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从正《儒门事亲》针灸学术特点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浩然 贾红玲 张永臣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205-208,共4页
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宗《内经》《难经》之学,私淑刘完素之说,对攻邪三法有独到的见解,并将针刺放血归于汗法,在理论和临床均有所发挥。其针灸学术特点主要反映于《儒门事亲》一书中,主要有重视经络理论,详辨气血多少;刺络放血,祛... 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宗《内经》《难经》之学,私淑刘完素之说,对攻邪三法有独到的见解,并将针刺放血归于汗法,在理论和临床均有所发挥。其针灸学术特点主要反映于《儒门事亲》一书中,主要有重视经络理论,详辨气血多少;刺络放血,祛邪安正;注重单纯针刺;强调针药结合;慎用灸法;擅用外治法等6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从正 儒门事亲 汗法 针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儒门事亲》看张从正重视七情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程维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01-202,共2页
从《儒门事亲》有关条文分析,张从正重视七情因素主要表现在发病学和治疗学两个方面。张氏认为七情致病可导致气机紊乱,内伤五脏,耗伤精、气、神,产生多种病证;张氏善于运用七情相胜原则治疗病证。
关键词 张从正 儒门事亲 七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儒门事亲》刺血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任玉乐 白玉 《国医论坛》 2006年第6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刺血疗法 儒门事亲 张从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从正《儒门事亲》对放血疗法的贡献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存海 李红丽 +1 位作者 刘虹 纪青山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2-2,8,共2页
张从正《儒门事亲》对放血疗法的贡献长春中医学院研究生(130021)于存海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李红丽刘虹指导纪青山【关键词】张从正《儒门事亲》放血疗法1理论研究1.1出血同汗论《儒门事亲·卷一·目急头风出血最... 张从正《儒门事亲》对放血疗法的贡献长春中医学院研究生(130021)于存海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李红丽刘虹指导纪青山【关键词】张从正《儒门事亲》放血疗法1理论研究1.1出血同汗论《儒门事亲·卷一·目急头风出血最急说八》曰:“以其血在表,故宜汗……出血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从正 儒门事亲 放血疗法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儒门事亲》试论张从正对《内经》情志病理论的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钱会南 《甘肃中医》 1999年第1期1-2,共2页
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其潜心研究《内经》等典籍,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颇多独到之见。临证不仅因汗、吐、下三法的娴熟运用而驰名,而且对情志病的论治与《内经》一脉相承,且有诸多创意,发挥得淋漓尽致,独具特色。《儒门事亲... 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其潜心研究《内经》等典籍,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颇多独到之见。临证不仅因汗、吐、下三法的娴熟运用而驰名,而且对情志病的论治与《内经》一脉相承,且有诸多创意,发挥得淋漓尽致,独具特色。《儒门事亲》是其代表作,本文就有关内容阐述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门事亲 张从正 内径 情志病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子和《儒门事亲》用水疗病初探
6
作者 郭健 刘富强 +1 位作者 王玉山 杨建宇 《中国民间疗法》 2001年第9期4-4,共1页
关键词 张子和 儒门事亲 水疗法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门事亲》导引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丹 王兴伊 黄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7期97-98,共2页
《儒门事亲》是元代著名医家张从正的著作,该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和特色。张从正主张"驱邪存正"的治疗观点,认为治病先驱邪,邪去则元气自复,擅用汗、吐、下三法,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张从正提出"... 《儒门事亲》是元代著名医家张从正的著作,该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和特色。张从正主张"驱邪存正"的治疗观点,认为治病先驱邪,邪去则元气自复,擅用汗、吐、下三法,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张从正提出"汗、下、吐,以若草木治病者也;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认为谷、肉、果、菜犹如盛世中的德教,而汗、吐、下犹如乱世之中的刑罚。人在无病时用谷、肉、果、菜即可,而在生病时必须用汗、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门事亲 导引 汗法 张从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门事亲》中张子和对“辨证行为疗法”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钰 张兴海 +1 位作者 付利婷 胡英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299-1302,共4页
金元时期,中医大家张子和深受《黄帝内经》“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医学思想影响,对情志因素的病因病机理论有独到创见。《儒门事亲》是张子和医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医案中多处灵活使用习以平惊、情志相胜等心理治疗方法。“辨... 金元时期,中医大家张子和深受《黄帝内经》“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医学思想影响,对情志因素的病因病机理论有独到创见。《儒门事亲》是张子和医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医案中多处灵活使用习以平惊、情志相胜等心理治疗方法。“辨证行为疗法”是现代心理学以不适行为作为切入点,辨治个体因内外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失衡反应引起的心理疾病,对于治疗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很好的疗效。现对《儒门事亲》中有关“辨证行为疗法”医案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与现代心理学“辨证行为疗法”的异同之处,以期为中医心理文化现实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子和 “辨证行为疗法” 儒门事亲 行为 情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门事亲》对王冰四病因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壮 李良松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805-1808,共4页
不同于传统的三因理论,王冰在《内经》注中提出了四病因说,将病因分为“始因气动而内有所成”“不因气动而外有所成”“始因气动而病生于内”“四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四类,但因此内容独特,后世仅在《儒门事亲》中有所回应和发展。《... 不同于传统的三因理论,王冰在《内经》注中提出了四病因说,将病因分为“始因气动而内有所成”“不因气动而外有所成”“始因气动而病生于内”“四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四类,但因此内容独特,后世仅在《儒门事亲》中有所回应和发展。《儒门事亲》对四病因说进行了继承和改造,成为其“十形”病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形包括风形、暑形、火形、热形、湿形、燥形、寒形、内伤形、外伤形、内积形、外积形。前六者为六淫,内伤形、外伤形、内积形、外积形四形,则是对四病因学说的继承。本文从病案入手详细讨论了四形的理论内涵和临床价值,又从对四病因理论的完整记载、四形对四病因的发展、对王冰方剂理论的发扬三个方面总结了《儒门事亲》对四病因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最后总结了《儒门事亲》发展王冰学说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病因 王冰 儒门事亲 张子和 四病因 十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门事亲》征引文献考略
10
作者 郭斌 邢永革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11期46-50,共5页
对《儒门事亲》征引文献的情况进行考察,分别从征引文献概况、引书称引方式、引文体例、文献校勘4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指出所引文献来源广泛,类型多样,具有传统经典式引文体例,书名称引方式不一等特点,但也存在误注出处、引文引用的讹... 对《儒门事亲》征引文献的情况进行考察,分别从征引文献概况、引书称引方式、引文体例、文献校勘4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指出所引文献来源广泛,类型多样,具有传统经典式引文体例,书名称引方式不一等特点,但也存在误注出处、引文引用的讹、脱、衍、倒、错乱以及注文误作正文等引文研究的普遍性问题,使用该书时要特别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门事亲 征引文献 考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时制宜在《儒门事亲》的应用
11
作者 王非 郭育汝 《江西中医药》 2015年第2期11-12,共2页
张子和重视因时制宜治疗原则,在论病施治用药诸方面均注重时间因素的影响,论病法天应时、治病因时制宜、制药服药以时为度。
关键词 因时制宜 儒门事亲 张子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元医籍词语例释:以《儒门事亲》为考察对象
12
作者 Eaindra Cho Oo 郭盈 +1 位作者 施苏雪 涂海强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2161-2165,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儒门事亲》医籍文献里的口语词汇,为辞书编撰增补义项,完善辞书编撰,丰富医籍史和汉语词汇史研究。方法对比《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以及《汉语大词典订补》等语文工具书,采用文献考证法、历时溯源与共时比较、医... 目的通过研究《儒门事亲》医籍文献里的口语词汇,为辞书编撰增补义项,完善辞书编撰,丰富医籍史和汉语词汇史研究。方法对比《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以及《汉语大词典订补》等语文工具书,采用文献考证法、历时溯源与共时比较、医理与文理相结合的方法举例阐释《儒门事亲》辞书编撰失收的词语义项。结果因篇幅有限,举例考释九组词语义项,如“通口”“困弱”“退落”“提正”“合定”“软快”“开发”“强力”“快利”等。结论词语考释期望能发前人之所未发,在收词、释义、提供语源和始见书证等方面能对各类语文辞书的编纂和修订起到补充完善和纠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医籍 俗语词 儒门事亲 医籍史 词汇史 辞书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眼攻邪,倡导汗吐下法;审视补益,建立救急奇功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永华 赵进喜 +4 位作者 于智敏 贾海忠 刘宁 黄晓强 刘鑫源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儒门事亲》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代表作。该书着眼攻邪,倡导应用汗、吐、下三法治疗急难重症,对后世影响深远。面对当今医家少用峻剂妄行补益的现状,学习该书有重要价值。其实,《儒门事亲》强调汗吐下,并不拘于汗吐下,具体用法复杂... 《儒门事亲》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代表作。该书着眼攻邪,倡导应用汗、吐、下三法治疗急难重症,对后世影响深远。面对当今医家少用峻剂妄行补益的现状,学习该书有重要价值。其实,《儒门事亲》强调汗吐下,并不拘于汗吐下,具体用法复杂多样,丰富多彩。学习张子和,应该辩证看问题,必须全面理解其学术体系,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子和 儒门事亲 攻下派 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刺阳明经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痿证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登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5期45-47,共3页
痿证属于中医的常见病症之一,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总病机为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排刺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在治疗痿证,取阳明经穴位,可以使气血... 痿证属于中医的常见病症之一,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总病机为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排刺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在治疗痿证,取阳明经穴位,可以使气血精微充沛,输布四肢百骸濡养经脉,筋脉得养,则肢体运动自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痿证 痿辟 排刺 阳明经 辨证取穴 黄帝内经 李东垣医学全书 儒门事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从正脘腹痛证治理论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礼凤 《江西中医药》 2013年第10期20-21,共2页
张从正(公元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金朝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是继刘完素之后以自己独创理论轰动金元医学界的人物之一,力主汗、吐、下三法,为“攻邪派”的代表,在其著作《儒门事亲》中,不仅主要阐述了“攻邪论... 张从正(公元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金朝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是继刘完素之后以自己独创理论轰动金元医学界的人物之一,力主汗、吐、下三法,为“攻邪派”的代表,在其著作《儒门事亲》中,不仅主要阐述了“攻邪论”的学术思想,也对邪气所致主要病症之一脘腹痛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从正 脘腹痛 儒门事亲 学术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下及大黄
16
作者 孙克勤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2年第1期58-59,共2页
张从正精于医,著有《儒门事亲》等书,承袭河间的火热观点,提出风从火化,湿与燥兼,又倡三消当从火断之说,力主攻邪,扩大和丰富了汗、吐、下三法,用药多寒凉,起疾救死多效,故有攻下派旗手之称。他认为:“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真气... 张从正精于医,著有《儒门事亲》等书,承袭河间的火热观点,提出风从火化,湿与燥兼,又倡三消当从火断之说,力主攻邪,扩大和丰富了汗、吐、下三法,用药多寒凉,起疾救死多效,故有攻下派旗手之称。他认为:“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真气未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从正 攻邪 寒凉 儒门事亲 三法 若先 热结旁流 大承气汤加味 推陈致新 黄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香槟榔丸合合促反刍注射液治疗牛前胃弛缓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再强 朱红强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6年第6期71-71,共1页
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具有导滞行气、攻积泄热之功效,可治疗积滞内停、传化失常、脘腹胀满、腹痛、粪溏泻、便秘、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实等。近年来,笔者用木香槟榔丸合促反刍注射液治疗牛前胃弛缓30余例,取得了显... 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具有导滞行气、攻积泄热之功效,可治疗积滞内停、传化失常、脘腹胀满、腹痛、粪溏泻、便秘、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实等。近年来,笔者用木香槟榔丸合促反刍注射液治疗牛前胃弛缓30余例,取得了显著疗效,以供同仁参考。1胃寒型前胃弛缓1.1发病情况2014年4月21日,天水镇天水村马某一头母牛因慢草数天,今日突然停食来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胃弛缓 木香槟榔丸 舌苔黄腻 传化失常 脘腹胀满 导滞 胃寒 泄热 儒门事亲 赤白痢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