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东北艺术影片中的美学探讨
1
作者 黄鑫 糜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1-73,共3页
新世纪东北艺术影片在地缘空间呈现与人物角色塑造两方面呈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意象中儒道文化的不同取向。一方面,影片将东北地区特有的寒带荒地景观作为表达道家审美意味中“天地大美”“天人合一”意蕴的标志;另一方面,影片中对人物形... 新世纪东北艺术影片在地缘空间呈现与人物角色塑造两方面呈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意象中儒道文化的不同取向。一方面,影片将东北地区特有的寒带荒地景观作为表达道家审美意味中“天地大美”“天人合一”意蕴的标志;另一方面,影片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采取儒家审美视角,从伦理叙事出发,探讨东北底层人群如何在背弃传统道德观的境遇中表达顽强的生存欲望,在道德失范与道德焦虑下重新获得“仁与善”的价值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空间 关东文化 儒道美学 德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史前社会理论与中国古典美学
2
作者 王军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1995年第4期28-33,55,共7页
探讨马克思史前社会理论与中国古典美学缘起之内在关系。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规范性特征,反映出儒家美学思想不自觉地吻合了人类生存的天性,后来予以有意识地提炼和发展,则在客观上强化了这种天性,培植了中国人的民族文化性格;善的本... 探讨马克思史前社会理论与中国古典美学缘起之内在关系。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规范性特征,反映出儒家美学思想不自觉地吻合了人类生存的天性,后来予以有意识地提炼和发展,则在客观上强化了这种天性,培植了中国人的民族文化性格;善的本体的原初确立盖出于财产,人类社会只有经过“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两大阶段之后,美才可以永远摆脱财富及其派生的种种观念的羁绊;中国古典美学相济互补的儒道美学体系,植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植根于东方社会农村公社的二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史前社会理论 文化人类学观点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古典美学 规范性特征 儒道美学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我见 被引量:15
3
作者 彭吉象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2,共9页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由孔孟儒家美学、老庄道家美学和六祖慧能禅宗美学共同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唐代三位杰出诗人杜甫、李白和王维就分别代表了这三家美学,并且在各自的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